在2010年,一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水鳥德氏小鸊鷉,被宣布滅絕,同時,研究者也發現,在馬達加斯加群島上,很多水鳥的數量都已經非常少了,而且其中很多也和德氏小鸊鷉同時期滅絕,研究者認為,伴隨著德氏小鸊鷉的消失,地球上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正式拉開序幕。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進行中!
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已經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其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大約6500萬年之前,當時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因為小行星撞地球而徹底變成歷史。
簡單來說,在過去的地球物種大滅絕之中,導致災難發生的原因,都與地球上的生物活動無關,除了小行星撞地球,也與地球上突然發生大規模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有關。
不過,當人類出現後,特別是人類在200多年前轟轟烈烈的進入到工業時代後,一場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的生物大滅絕,就已經開始了,科學家們將這場因人類而起的大滅絕,稱作「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目前地球上已經有超過1.5萬個物種瀕臨滅絕,同時,根據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報導,在地球上平均每過去1個消失,就會有1個物種小時,而截止到本世紀末,至少有上百萬種陸地生物,竟從此徹底變成歷史。
對比地球上生物自然滅絕的速度,人類活動導致的物種滅絕速度,足足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而且雖然人類很早之前就已經對地球上的生物展開保護,但事實上過去的十年時間裡,卻收效甚微。
研究者稱,下一個十年是關鍵!
近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發布《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表示201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中設立的60個目標僅有7個成功完成,而且其中13個目標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毫無進展,這意味著,人類想要阻止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所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聯合國公布的下一個10年計劃中,研究者認為,2020年-2030年將是人類是否可以避免由於人為因素,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關鍵時期。
不過,雖然計劃目標都已經制定完善了,但是想要全面實施起來仍然很難,畢竟對於動植物的保護,特別是瀕危物種的保護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於一些經濟環境相對落後的國家來說,顯然這是很難完成的事情。
同時,人類活動對於地球氣候環境、生態系統的破壞,在未來10年的時間裡,如果想要全面遏制也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如果現階段放棄了,就等於同時放棄了人類的未來,因此,即使再難,人類也應該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這樣才可以讓人類在地球身上生存得更久。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9月16日文章《西媒:人類僅有幾年時間來避免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