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通過有機認證,能助推黔貨出山,增加農民收入。為了讓匯川區山盆鎮叢壩村的稻穀、茶廠村的天麻、高雄村的野生方竹筍早日貼上有機認證標籤,9月11日,匯川區市場監管局專門請來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專家為山盆鎮的稻穀、天麻、野生方竹筍做有機認證前期實地考察、調研。
據了解,山盆鎮茶廠村久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取的是林下天麻種植。公司通過農戶的林地入股,每畝林地每年按照700元保底分紅。目前,該村有21戶村民入股,其中有6戶是貧困戶。2018年該公司採收幹天麻二萬斤,產值達340萬元。群眾通過林地入股也受益匪淺,入股多農戶去年分紅2萬餘元,入股少的農戶也有幾千元。還解決了不少周邊農戶的就業。「在天麻基地幹活按100元一天計算,2018年我們公司支出了11萬臨工錢。」公司負責人賈大先說。
高雄村海拔1800多米,風力發電是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如此,該村還有天然方竹林12000多畝,野生獼猴桃10000餘畝,村民們靠山吃山,憑藉這天然的方竹林,全村310戶村民每年靠採收方竹筍戶均收入10000餘元。 為了提高方竹筍經濟價值,增加農民收入,山盆鎮專門成立了山遵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收購農民的方竹筍,然後通過加工包裝,再通過有機認證,讓黔貨走出大山。為了幫助解決有機認證,作為幫扶山盆鎮的匯川區市場監管局積極聯繫相關有機認證單位,早日讓高雄村的方竹筍貼上有機認證的標籤。
當天下午,匯川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剛帶領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專家來到叢壩村,對叢壩村2000餘畝水稻進行有機認證。「這裡的環境不錯,只要通過轉換,明年就可以通過有機認證。同時,通過今天上午對方竹林的現場觀察,方竹筍年底可現實有機認證。」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莊克明說。 匯川區市場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山盆鎮的三大產業(天麻、方竹筍、優質水稻)有機認證,將全力以赴幫助山盆鎮的三大產業早日通過有機認證,讓黔貨早日走出大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通訊員 張忠寧
編輯 徐春燕
編審 鄭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