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家航空航天局啟動新計劃保護太空資產
近日,美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啟動5個新太空計劃,分別是:太空等離子湍流的本質、多縫太陽能探測器、極光重建立方體衛星群、太陽兩級探索、磁層探索日地觀測器。這些計劃將增進對不斷變化的太空環境的了解,並提供關鍵信息來保護美國及其盟友的衛星、太空飛行器、空間站等太空資產。NASA將為每個計劃提供125萬美元,以進行為期9個月的先期任務概念研究。
作者 | 唐睿
編輯 | 陳培
2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
一網公司再發射1280顆衛星入軌
8月27日,仍處於破產和待售狀態的一網公司獲得了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將再發射1280顆中地球軌道衛星(軌道高度為8500千米),未來可為美國提供高速寬帶服務。此前,FCC已在2017年6月批准該公司運營一個由720顆衛星組網的、軌道高度1200千米的低地球軌道星座。這兩種軌道高度都比傳統衛星寬帶網使用的3.5萬千米地球靜止軌道要低得多,通信延遲得以降低,可為網際網路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新批准的1280顆衛星將採用V波段(37.5~43.5吉赫、47.2~50.2吉赫和50.4~51.4吉赫),此前僅能使用Ku和Ka波段的首批720顆衛星也可以使用這些波段。按照FCC規則,一網公司要在2026年8月26日之前發射50%的擬議衛星,並在2029年8月26日之前完成全部組網發射。在2020年5月,一網公司還申請了在1200千米的軌道上部署47844顆衛星,但目前尚不清楚該申請還需多久才能獲得FCC的批准。
作者 | 張鈴金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編輯 | 張岸佳
3
美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艦船「數字孿生」系統
美海軍研究實驗室(ONR)近日向南卡羅來納大學授予一份價值920萬美元的合同,為美海軍艦船開發「數字孿生」系統。該項目旨在將數字孿生系統用於美海軍電氣系統的指揮、控制和預測,使美海軍艦船操作員能夠充分利用艦船的電氣系統來滿足關鍵任務需求。南卡羅來納大學將進行電力和能源系統的建模和機器學習研究,並開發「緊密耦合」軟硬體,以演示、測試和驗證「數字孿生」控制系統的有效性。「數字孿生」系統將提高美海軍艦船動力系統和平臺的彈性、效率、適應性和自主性,並為美海軍艦船上昂貴的電氣部件提供實時監測和預測性維護。
作者 | 唐睿
編輯 | 陳培
4
美空軍根據小企業創新研究和技術轉讓計劃
明確研發戰略重點
美國小企業創新研究(SBIR)計劃目前已開啟新的空軍創投主題徵集活動,根據美國新的SBIR和小企業技術轉讓(STTR)計劃申請,美空軍確定了其重點研發戰略,主要包括以下八大技術領域:航空航天系統技術、材料和製造技術、定向能技術、包括醫療技術在內的人員能力、傳感器技術、彈藥技術、信息技術、太空飛行器技術。除此之外,還包含一個「藍天域」——用於提出未涵蓋在上述八個技術領域之中的領域解決方案。美空軍的SBIR計劃目標主要包括刺激技術創新,加強小企業在滿足國防部研發需求中的作用,培養和鼓勵技術創新中的少數群體和弱勢群體,以及增加國防部支持研發成果的商業應用等。
作者 | 禹化龍(中國電科27所)
編輯 | 陳培
5
美國Kneron公司發布新一代高能效邊緣端
人工智慧片上系統晶片
近日,美國初創公司「Kneron」發布新一代邊緣人工智慧片上系統(SoC)晶片「KL720」,其集成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數位訊號處理(DSP)協處理器、「Cortex M4」CPU內核,可提供每秒1.4萬億次操作(TOPS)的計算能力,支持全高清視頻、4K解析度圖像以及語音信息處理,能量效率高達0.9萬億次/瓦,高於谷歌和英偉達公司的同類產品;晶片針對可重新配置的人工智慧計算優化設計,在神經網絡處理引擎中設置了可編程的通用構建基塊,通過將主流的AI框架和神經網絡模型拆解為基本模塊,並根據具體應用重新組合,「KL720」晶片可實時支持「ResNet」和「LSTM」等不同神經網絡,以同時提供面向圖像和語音等不同應用的處理能力;該產品主要面向低功率邊緣和智能家居設備,將很快向客戶提供樣品。
作者 | 李茜楠(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編輯 | 陳培
6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準備改造下屬52個實驗室
8月24日,印度國防部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成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旨在對其下屬52個實驗室進行改造,幫助印度武裝部隊提升本土研發的軍事平臺和武器數量,並在45天內向印度聯邦政府提交報告。該委員會由印度理工學院院長拉莫戈帕爾·拉奧領導,委員包括印度空軍、海軍、航天中心和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代表。委員會成立前,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於8月23日發布了一份可以本土研發的軍事平臺和武器清單,包括小型和微型無人機、裝甲工程車、偵察防暴車輛、坦克運輸車、多光譜偽裝網、飛彈儲箱、艦載火箭發射器、布雷、標記設備。
作者 | 錢中(中國船舶信息中心)
編輯 | 陳培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