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美元!引進6款熱門生物藥,上海醫藥搶入創新藥戰局勝算幾分?

2020-12-06 金融界

來源:財華網

前言:

去年以來,醫藥行業迎來重大整頓,「兩票制」減少流通環節層層盤剝,擠掉藥品價格虛高水分,「4+7」帶量採購通過以量換價降低藥品採購價格。行業洗牌在即,醫藥流通企業首當其衝,上海醫藥作為醫藥流通龍頭,率先步入創新藥轉型大道。

牽手俄藥企設合資公司

近日,上海醫藥(02607-HK;601607-SH)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SPH PB與俄羅斯生物製藥公司BIOCAD HK 正式籤署協議,將新設合資公司,註冊資本金4億美元。其中SPH PB以現金出資2.004億美元,佔合資公司50.1%股權;BIOCAD HK以現金2994萬美元及6個合作產品在大中華區永久、獨家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其他商業化權利,共計出資1.996億美元,佔合資公司49.9%股權。

就6個產品而言,主要涵蓋3個生物類似藥和3個創新生物藥,用於治療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等臨床疾病。據公告,3個生物類似藥已在俄羅斯上市銷售,其中BCD-021、BCD-022在全球多國獲批上市,3個創新生物藥中,1個產品已於今年在俄羅斯上市,1個產品正在申報審批階段。

當前,上述產品在中國尚未開展臨床試驗,相關工作將在合資公司成立後儘快開展。

具體來看,合資公司成立的初始目標其一是開展合作產品的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並完成出資產品的臨床試驗;其二是成功完成合作產品的臨床試驗後,取得合作區域的上市許可;其三是對獲得上市許可的合作產品進行生產、銷售及其他商業化活動。

此次設立合資公司,上海醫藥對財華社表示,這項交易是公司與俄羅斯最大的生物醫藥公司間的合作,標誌著公司國際化戰略踏出堅實一步。

6個產品如能在大中華區成功上市,有望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並進一步為生物藥研發、市場準入和商業推廣等多方面的開展提供寶貴經驗。不過6款生物藥目前尚需進行國內的臨床試驗,經藥監局審批後方能上市,因此尚存不確定性。公司會在合資公司設立後儘快開展相關產品的國內臨床試驗及申報。

反過來講,依託上海醫藥強大的銷售及分銷渠道優勢,也將推動新進入國內市場的6款產品儘快實現商業化進程,提高產品銷量。

入局創新藥研發領域

政策收緊背景下,利潤空間壓縮,原有業務增長乏力,尋找新的盈利點已是包括上海醫藥在內的一眾藥企的當務之急,進軍創新藥領域成為發展新方向。

上海醫藥能否分得一杯羹呢?

據公司半年報介紹,上海醫藥在國內醫藥工商業均處於領先地位,主營業務覆蓋醫藥工業、分銷與零售三大板塊,具備獨特的產業鏈綜合優勢。

從上海醫藥業務版圖來看,公司的核心業務為醫藥分銷業務,主要通過與國、內外主要的健康產品製造商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運用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創新,為患者、客戶及合作夥伴提供優質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和健康服務,同時在醫藥零售方面,上海醫藥擁有分布全國各地的零售藥店有2000餘家,分為有零售連鎖藥房、院邊藥房和專業藥房等多種模式,比較知名的上海華氏大藥房是華東地區領先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

今年上半年,上海醫藥實現營收925.7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00%。其中醫藥分銷錄得收入801.93億元,佔比總營收86.62%;醫藥零售錄得收入38.36億元,佔比總營收4.14%。

營收貢獻近九成的醫藥分銷業務在整個公司的業務板塊中佔有重量級地位,上海醫藥稱得上是行業內的分銷「老手」。但盤面巨大的分銷業務一面為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一面也在層層疊高費用端的支出,2018年上海醫藥銷售費用高達110.58億元,輾軋眾多醫藥公司,位居行業榜首。

就醫藥分銷業務的增速和毛利率來看,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1.04%,毛利率6.67%,均為各業務板塊之末,疲弱的增長態勢或已是受壓兩票制、帶量採購政策下的初步表現,加之這一業務本身低毛利的特性,過度依賴分銷業務來賺錢並非長遠之計。

此消彼長,由此前景向好的醫藥工業業務成為上海醫藥的新發力點。

據半年報披露,公司醫藥工業業務涵蓋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聚焦抗腫瘤、自身免疫、精神神經、心腦血管、全身抗感染、消化代謝等領域。上半年實現營收119.42億元,佔比總營收12.90%,同比增長24.05%,增勢強勁。更吸引人眼球的是,醫藥工業這一業務的毛利率高達58.76%,產品附加值高,競爭優勢明顯。

盈利空間大,又有政策加碼,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藥企要扎堆湧入創新藥研發的浪潮中了。

不過,有機遇的地方往往也有風險點,眾所周知創新藥研發周期長、耗資大,還有研發失敗的可能性,並非一塊容易開墾的土地。

長期以來,醫藥企業重銷售、輕研發已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也是醫藥行業的一大頑疾,上海醫藥進軍創新藥領域能否和勁敵較量?

對此,上海醫藥對財華社表示,公司是一家工商業一體化的醫藥產業集團,2018年研發投入超13億元,在國內醫藥企業中排名前列。2019年上半年研發費用投入5.64億元,同比增長17.84%,繼續保持研發高投入。

去年,公司還相繼在香港、費城及聖地牙哥等地設立了研發平臺,專注仿製藥研發及BD項目引進等。儘管上海醫藥在研發上起步稍晚,但在國家鼓勵醫藥創新的大政策背景下,公司有望在生物醫藥領域奮起直追,後來居上,本次合資公司的設立也彰顯了公司創新轉型的堅定決心。

相關焦點

  • 全球生物藥市場達3260億美元,抗體藥成巨頭必爭之地
    生物技術藥簡稱生物藥,大類分為重組蛋白質藥物或重組多肽藥物、重組DNA藥以及幹細胞治療藥等。據悉,2022年全球生物藥市場將達3260億美元。Frost&Sullivan預測中國2021年將達3269億元市場規模,迅疾發展的生物藥無疑將成為最具前景和投資價值的科技領域。
  • 2022年全球生物藥市場達3260億美元,預計2018年單抗類藥物崛起成...
    生物技術藥簡稱生物藥,大類分為重組蛋白質藥物或重組多肽藥物、重組DNA藥以及幹細胞治療藥等。據悉,2022年全球生物藥市場將達3260億美元。Frost & Sullivan預測中國2021年將達 3269億元市場規模,迅疾發展的生物藥無疑將成為最具前景和投資價值的科技領域。
  • 藥聞速遞 |中歐藥企合作研發抗癌新藥,總金額近20億美元
    1、中歐藥企合作研發抗癌新藥,總金額近20億美元中國藥企國際合作創新重磅消息:信達生物製藥集團今天宣布:與全球製藥巨頭羅氏製藥達成一項總金額近2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雙特異性抗體和免疫細胞治療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造福全球腫瘤患者。
  • 4.4億美元!復星醫藥與禮來製藥就抗腫瘤小分子創新藥達成許可協議
    跳轉閱讀→  中國上海,2020年10月29日---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復星醫藥」 ;股票代碼:600196.SH;02196.HK )控股子公司重慶復創醫藥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復創醫藥」 )與Eli Lilly and Company (美國禮來製藥公司,以下簡稱 「禮來製藥」)籤署了License Agreement(以下簡稱
  • 恆瑞醫藥:創新藥龍頭的下一站|聚焦國內醫藥生物產業重要公司
    截至2020年6月11日收盤,公司總市值4482億元,在 A股醫藥生物行業中排在第一位。 恆瑞醫藥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也嶄露頭角。目前,公司多個製劑在海外上市銷售,多個產品獲準在海外開展臨床試驗,並且已有自主研發的創新藥授權海外。在美國製藥經理人雜誌公布的「2019年全球製藥企業TOP50榜單」中,恆瑞醫藥位列第47位,是2家首次上榜的中國企業之一。
  • 請回答2020:中國創新藥十大「後浪養成記」之轉型創新篇
    從2015年深化醫療改革以來,經歷了代理、仿製的中國醫藥產業在五年後邁入了創新藥的黃金髮展期。2020年,中國一共批准了14款創新藥,其中有10個國產1類新藥,主要集中在腫瘤領域。在這一年,中國創新藥在license-in交易不斷創新高的同時,也開始走出國門。「立足中國市場,面向全球」成了不少創新藥企業必喊的口號。
  • 2020年生物藥領域發展回顧
    全球來看,生物藥市場佔比呈現逐漸提升的趨勢。2019年全球生物藥市場規模為2928億美元,預期2025年市場規模達5445億美元,期間複合增長率達到10.9%,相對整體醫藥市場增速繼續維持快速增長。
  • 再鼎醫藥1.75億美元引進重症肌無力新藥!加碼布局自身免疫疾病業務
    1月7日,再鼎醫藥發布公告,將以等值於7500萬美元的股票及1億美元的研發共擔成本、裡程碑付款,總計1.75億美元的合作付款,獲得Argenx公司在研新藥Efgartigimod在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澳門地區)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
  • 正大天晴又一生物類似藥啟動III期臨床 超10款生物藥在臨床中
    帕妥珠單抗注射液為羅氏公司研發的一種新型抗 HER2 藥物,能阻止 HER2 與其他相關受體(除了 HER3,還有 HER1 或 HER4),形成異源二聚體,從而和赫賽汀形成互補,更好地阻斷 HER2 信號傳遞。2012 年 6 月 8 日首次獲 FDA 批准上市,聯合曲妥珠單抗和多西他賽治療未接受過抗 HER2 治療或者化療的 HER2 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
  • 2020生物藥開發者創新大會圓滿落幕,中國生物藥,我們一起去將世界...
    來自業界的一批優秀企業展示各自極具潛力的項目:星亢原生物:基於AI和生物物理的大分子及多特異性分子藥物研發平臺百奧賽圖:百奧賽圖「千鼠萬抗計劃」劑泰醫藥:人工智慧驅動新藥製劑開發宜明昂科:下一代腫瘤免疫創新藥物開拓者同源康醫藥:專注抗腫瘤小分子領域的創新藥企勤浩醫藥:小分子抗腫瘤藥物開發Cantabio Pharmaceuticals
  • 靶向B7-H3,天境生物超億美元引進一款抗癌新藥
    /報導7月11日,創新抗體生物醫藥公司天境生物與美國MacroGenics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就一款針對B7-H3靶點的創新藥enoblituzumab的開發及商業化達成獨家合作協議。該在研產品是一款經過免疫分子優化的全新單克隆抗體,由MacroGenics採用獨家Fc優化技術開發,具有獨特的抗體優勢和治療潛力。根據公告,全球尚無此類藥物獲批,enoblituzumab代表了全球領先的B7-H3抗體藥物。天境生物將擁有該在研產品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的獨家開發及商業化的權利。
  • 四環醫藥(0460.HK):創新轉型,構造國際化新格局
    在研產品80項,覆蓋多個重大治療領域從公司的在研產品管在線來看,目前公司研發產品管線共計80項,涵蓋小分子靶點創新藥(14項)、市場潛力巨大的生物藥(13項),以及具有高技術壁壘的仿製藥(53項)。創新藥研發平臺:引國投招商加碼布局,多個核心產品進入臨床III期四環醫藥建立了以軒竹醫藥為核心的創新藥研發平臺,作為集團創新藥在研產品管線的支撐。近日,四環醫藥更是引入國投招商8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加碼布局創新研發。
  • 4.7億美元收購Gland Pharma約22%股權,復星醫藥旗下再添猛將?
    不過,在2017年9月《股份轉讓協議》被重新修訂(以下簡稱第三次修正案),交易內容調整為由聯合收購方出資不超過10.91億美元收購Gland Pharma約74%的股權,其中包括收購方將依據依諾肝素在美國上市銷售所支付的不超過2500 萬美元或有對價。與此同時,雙方還對於剩餘的股份達成相關安排。2017年10月,交易雙方完成74%股權的交割。
  • 諾華斥資22億美元買入百濟神州PD-1 中國生物藥揚帆出海...
    諾華斥資22億美元買入百濟神州PD-1 中國生物藥揚帆出海時代或將到來)諾華方面1月12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和諾華自研的spartalizumab是互補的兩種PD-1。 諾華斥資22億美元護送百濟神州PD-1出海,圖啥?
  • 復宏漢霖港交所上市,生物藥產品線強勁!
    復宏漢霖港交所上市,生物藥產品線強勁!來源:藥智網/中華小吃 2019年9月25日,復宏漢霖在港股敲鐘上市。復宏漢霖本次上市發行定價49.6港元/股,總計發行6469.54萬股,募集資金約32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9億元;25日當日開盤價47.45港元。
  • 恆瑞增速放緩背後:醫藥首富夫妻的路徑依賴|稜鏡
    在福布斯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富豪排名中,鍾慧娟以152億美元的身價排名全球富豪第75位,國內醫藥行業第1位;孫飄揚以141億美元排名全球富豪第91位,國內醫藥行業第二位。從2000年上市到突破千億市值,恆瑞醫藥耗時16年;而後,恆瑞市值節節攀升,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直至今年6月22日,一度站上5000億元。
  • 創新藥企業加速布局CDK4/6靶點抑制劑
    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數據顯示,2020年11月第二周新增41項臨床試驗申請通過「默示許可」,涉及10款抗癌領域的在研新藥,其中包括兩款CDK4/6抑制劑,分別是來自恆瑞醫藥的SHR6390片和必貝特醫藥的BEBT-209膠囊。
  • 阿諾醫藥C輪融資近1億美元,快速推進腫瘤免疫創新藥全球研發
    杭州2020年8月31日 /美通社/ -- 專注於腫瘤免疫治療全球研發的生物醫藥公司 -- 阿諾醫藥宣布早前完成近1億美元C輪融資。 目前,阿諾醫藥已組建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管線,涵蓋3款臨床階段及多款臨床前候選藥物,並取得了多項重大進展: AN2025(buparlisib)是一種口服的泛PI3K抑制劑,針對所有的I類PI3K亞型。
  • 復宏漢霖「利妥昔單抗」大賣1.9個億背後,600億生物類似藥市場一觸...
    貝殼社,國內領先的醫療健康創新創業平臺作者丨毛三2019年之於復宏漢霖,可謂大年。先是2019年2月,復宏漢霖利妥昔單抗(漢利康)成功獲批上市,這是國內首個獲批的生物類似藥,中國生物類似藥「上市大潮」的序幕也由此拉開;9月25日,復宏漢霖又成功登錄港交所,募集資金約32億港元,這也被認為是2019年最重磅醫藥IPO事件之一。
  • 復宏漢霖分拆上市,能否拯救復星醫藥的市值大計?
    自從香港股市允許虧損醫藥研發企業上市之後,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逃避一個命運,那就是破發。9月19日復星醫藥公告稱,公司分拆控股子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宏漢霖」)預期於9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有關復宏漢霖發售股份的最終發售價為每股49.6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