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紋身,我們一般有可能會聯想到很多社會上的小混混,或者是一些比較有個性喜歡走非主流路線的青年男女,總之紋身在人們的概念裡好像和正經事情,正經人都掛不上邊。
的確紋身在日本一開始出現的時候,確實不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現在的紋身在人們的眼中已經大大改觀了。
日本的紋身和他們的壽司、清酒、溫泉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歷史都很悠久,但是紋身在現在社會已經不僅僅是歷史留下來的一個文化的象徵了,它更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了現如今社會文化潮流的一個部分,走在了是社會潮流的前端。
日本紋身的出現和發展
原始社會時期紋身又被稱為"刺青"、"扎青",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藝術形式。紋身很早就出現了,早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就開始用最原始的材料,在石壁上描繪一些帶有信仰特色的圖騰,這就是紋身最早的雛形。
後來因為求生的需要,人們會模仿鳥獸皮毛上絢麗的色彩和花紋,用骨針和加工以後不容易溶解的植物的植物汁液刺進皮膚裡面,描出和動物身上相類似的花紋,這樣就能夠更好地在叢林中隱藏,以便捕獲獵物。
後來紋身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部落圖騰的標誌和裝飾,後來隨著社會組織的出現,也會有很多社會組織會使用紋身作為自己的標誌。
在原始社會尤其是新石器時代之後,紋身首次出現實在埃及和中國,最開始的時候,紋身是被看做是社會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標誌和裝飾物,甚至充當了一些具有宗教性質組織的吉祥物。
紋身在埃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埃及金字塔中存放的那些木乃伊的身上,就已經有刻上紋身的方式來劃分等級了。
中國關於紋身最早的記載是在周代的時候,紋身當時在中國又叫作"墨刑"或者"黥面",這是一種在臉上刻上刺青圖案的刑罰,由來標誌犯人的身份。這種紋身的使用在唐宋時期達到了空前的數量,這一點我們從各個文學作品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水滸傳》中就有很多身上帶刺青的角色。
日本的紋身就是從中國漂洋過海傳過去的,早期日本人使用紋身,是為了能更好地進行捕獵,比如早期的日本人阿伊努人,就會在身上花上刺青去海底進行捕魚活動。
封建社會時期到當代時期的演變日本江戶時代對刺青的使用也是用在犯人的身上,這一點是沿襲了中國的做法。
中國給犯人刺青一般都是在臉部或者額頭這樣的位置,日本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只是後來日本人在中國的基礎之上進行了二次創新。
他們後來給犯人上刺青的時候改為刻橫槓,第一次犯罪刻一道橫槓,第二次犯錯刻一撇,第三次刻一捺,第四次就刻上一個點,等四次都刻滿的時候正好可以組成一個"犬"字,同時也意味著這個犯人離死刑已經不遠了。
日本古代的時候是不允許人們自己在家裡設置浴室的,因為日本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為了減少地震帶來的人員和財物損失,人們建造房屋的時候必須要選擇材質比較輕的木料,在家洗澡就必須要燒水,燒水的話很容易引起火災,所以當時洗澡必須要去公共的澡堂子。
這時候如果看到身上有槓的人進來,大家都會一目了然這個人有前科,所以犯過法的人為了遮蓋身上的羞恥,就會在上面遮蓋一些其他的花紋,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新的紋身。
幕府時代末期的時候,會在身上刻刺青的人大多是那些煙花之地的藝伎,這個時候的紋身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超的境地,可以說是精美絕倫。著名的紋身大師千代,就在日本東京藝術學院接受過專門的繪畫訓練,後來他突破了原先紋身的桎梏,在人的身上使用大規模的繪畫製造出美輪美奐的紋身圖案,被稱為紋身界的莎士比亞。
十九世紀以後,紋身再也不是特殊階級或者特殊職業身份的人才會刻的了,狂熱追求文人的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狂熱到在某些職業中如果身上沒有紋身就會被人瞧不起。
雖然當時的政府還是會禁止在身上刻刺青,但是人們還是前赴後繼,追求這種潮流。由簡到繁,由平面到立體,由色彩單一到色彩豐富,日本的紋身主要就是沿著這樣一條發展的方式進行的。
日本的紋身跟隨商船流傳到了西方國家,這種色彩的絢麗,圖案精美的永久身體藝術讓西方人非常震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紋身奠定了紋身藝術的基礎風格,即使到現在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日本紋身和日本現代文化的碰撞
放飛自我的一種形象標誌現代日本人認為紋身的理解可以很多元化,這種稍稍帶有痛苦,但卻可以帶來永久性美麗的藝術有著不同的理解。
日本人認為動物和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如果在人的身上刻上不同的動物,就可以獲取這種動物所代表的那種力量。比如蛇,在日本人看來蛇的身上就具有聰慧、冷靜、堅定的力量,所以他們堅信刻上這種動物就可以給自己帶來這些力量,可以讓自己做事更加積極果斷。
蜘蛛也是紋身團中比較經典的一種,雖然在東方國家人們在身上刻蜘蛛的不多,但是他們認為蜘蛛紋身是可以給人帶來權力的,甚至可以預測事業的成功與否。
老虎是森林之王,它的形象象徵著強壯和健康,充滿了尚武的意味,所以老虎也是hi經常出現在紋身圖案裡面,經常會被用作某些組織的象徵圖案。
在時尚潮流中標新立異的一種藝術形式著名雕塑家落單有一句名言:"人的身體是最美的藝術品",這用在紋身文化中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在日本年輕人的世界中,對紋身文化已經非常包容了,他們認為紋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時尚的方式,是一種裝飾自己身體展現自己形體美的重要表現。
紋身在年輕文化中,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視覺審美形象,不僅僅是和肌膚完美結合的物質框架,更是提供了相應的精神文化訴求,展現出現代都市化的渴望和需求。
紋身不斷進行改變,不斷創新,已經逐漸遠離最開始作為一種符號的意義,在不斷衝擊人們的視覺的過程中,豐富和完善了自己本身的意義,紋身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具有都市文化意義反映人們欲望的一個表現形式了。
其實人體本身就具有美的價值,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如果再使用紋身對其進行修飾和勾勒的話,就更加可以使身體具有一些狂野的美感,對於男性來說可能是增加陽剛之氣的一個好的途徑,對於女性來說可能也有著一些打破常規和束縛的挑逗或者美豔感。
紋身正是因為這樣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都市青年人標新立異追求時尚和與眾不同的心理。
紋身得到認可,出現一批著名紋身大師
不管什麼藝術的發展,都不可能脫離人的創新和貢獻,日本刺青文化有自己的定位,在這些定位和風格嘗試的基礎上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紋身大師。
比如三代目雕佑西,他師從日本當時著名的紋身師雕佑西,在師傅的帶領下完全掌握了這門深奧的傳統藝術,並且提出了"守、破、離"的紋身理念,得到了各國紋身行業翹楚的認同,從而成為這一領域裡首席專家。
三代目雕佑西的作品精美大氣,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每一個紋身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原創作品,即便自己的技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他從未放棄過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他常常從很多較好的文學作品中汲取力量,強調人的品格應該排在技藝之後,這一點很值得稱讚。
除此之外還有淺草彫安、黃炎等著名的刺青大師,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結語
總的來說,紋身是一種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藝術形式,一種人體藝術形式。這種獨特的藝術有著獨特的魅力,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從原始圖騰演化到後來世界著名的人體藝術形式,日本紋身的發展變化和嬗變正是一種體現人們精神需求的的重要方式。
它是一種象徵,一種個日本文化神秘感的獨特象徵,更是新新人類只能先自我美麗和個性的一種方式,是一種時尚潮流和一種有趣的流行文化。
參考文獻:
《日本: 紋身奇談》
《刺青·性·死 逆光の日本美》
《文身的歷史》
《窺視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