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應用」陳宇:探索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新奧秘

2021-01-09 中國高新科技期刊社

1936年,當考古學家卡維尼格發現公元前的波斯人就開始使用電池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古代人們使用電池很有可能是為冶煉提供動力。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人們似乎發現古代人的智慧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在真理中尋找突破口,則會促進時代的進步與文明的發展。小小的電池,經過科技的裝扮,華麗轉身走上更寬廣的舞臺。如今,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轉換技術,已經可以利用天然氣、煤的氣化淨化氣和生物質氣等燃料發電,發電效率可達60%以上,並具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優點,得到了國內外科學家的青睞。「對於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來說,它的優點顯而易見,發展前景相當樂觀,但想要快速投入生產,最大的瓶頸是如何提升電池以及整個系統的穩定性。當穩定性提升了,一切困難將迎刃而解。」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教授陳宇介紹道。

豁達科研之我見

現任職於華南理工大學的陳宇主要從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相關組件材料的設計合成以及其在清潔能源轉換與存儲方面的應用研究,當被問到對自己科研的評價時,陳宇最愛說的就是幸運,「沒有一路上激勵過我的老師和合作者們,我無法走到這一步」。這份豁達,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到,要靠時間的沉澱和閱歷的積累。真正的豁達是一種開放的心態,是一種對人待事寬容大度、心胸寬闊的處世態度,並總是會用尊重事實的態度看待一切,坦然面對現實,這也是陳宇對待科研的態度。在面對一個個未知的結果時,陳宇總會努力置身其中,盡情享受過程,因為他始終相信努力一定會有收穫;當遇到瓶頸與困難時,他會用自己的所學所感重新來過,用知識與信念打開柳暗花明後的新世界。功夫不負有心人,豁達的科研理念讓陳宇在科研上即使遇到坎坷,也都能有驚無險地渡過。

針對傳統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陰極在高溫下的氧還原反應遲緩以及活性衰減的難題,在美國能源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核心技術」項目的資助下,陳宇採用了簡單有效的一步浸漬技術:在傳統陰極顆粒表面上塗覆一層厚度約為20mm的均勻塗層,同時在塗層上鑲嵌厚度為5nm的顆粒。相比於傳統浸漬技術得到的不穩定納米顆粒結構,這樣的做法大大地提升了陰極性能及穩定性。在進一步的實驗中,他和合作者華南理工大學的陳燕教授繼續研究該材料體系的電子結構,發現這種均勻塗層有利於提高陰極材料穩定性,納米顆粒有利於提高電子交換速率。陳宇深入研究的目的是想重複證實理論的準確性,畢竟在科研中確實是失之毫釐,謬以千裡,新發現是在他意料之外的。陳宇並沒有因此而有過多的情緒波動,他始終認為既來之則安之,一切都是努力給予的最好的安排。

攻克難關的過程是艱苦的,但也會鍛鍊科研人員強大的心臟,豁達地看待結果也許才會有更驚喜的收穫。在研究高性能納米線陰極製備與表徵的實驗中,他發現固體氧化物傳統陰極活性差,這會影響以納米材料為結構,單一構築性能優異的宏觀器件這一能源領域前沿課題的發展。陳宇運用靜電紡絲技術,突破障礙,成功製備了具有優異傳輸性能的納米線陰極。同時,具有針對性地提出使用聚乙烯醇縮丁醛溶液浸泡納米骨架的方法,增強了納米結構的強度和韌性,易於後續的器件組裝。說到科研成果,不可否認是陳宇用辛勤努力換來的,而他總在說:「我只不過是比別人幸運一點,多嘗試少計較會得到更多。」

強大的理論基礎與固體燃料電池性能研究的經驗為陳宇插上了一雙強有力的翅膀,於是他繼續向前,進行電池電極結構的優化與設計。針對氣體在傳統電池裡傳質困難的難題,陳宇採用冷凍流延技術製備了具有高孔隙率、低曲折因子的新型孔道結構的陶瓷電極,極大地改善了氣體以及電荷在電極內部的傳輸,提高了電池在高溫下運行的效率。他還以此為基礎,和合作者們結合X射線掃描成像技術成功地模擬出整個電池的較大尺度的三維結構,通過計算,得出電極的孔隙率分布以及曲折因子。另外,他和合作者們還設計了一種單原子分散催化劑,運用電極表面修飾技術,成功將其運用於電池器件中,實現了在500℃下優異並穩定的功率輸出。「其實,每次實驗我都不太看重最後的結果,努力做到最好就行。結果好只能說明我的方向是正確的,結果不好就找到新的出口,重新上路。」豁達成就了有意義的人生,也成就了固體氧化燃料電池的一次次創新科研。

不忘初心的飛馳人生

陳宇所研究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發電裝置,可將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具有效率高和汙染低等優點。陳宇希望加入華南理工大學後,發展高溫電化學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在清潔能源利用方面的應用,積極依託現有平臺,推廣基於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能量轉換與存儲以及電化學合成燃料,積極尋求與相關領域的企業與工業界的合作,力爭實現技術轉化,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大幅度提升原創能力。然而,目前阻礙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商業化的兩大阻力就是整個電池的衰減與成本。陳宇將努力與團隊逐一擊破。

針對電極的衰減,他將研究電極在有汙染物條件下的中毒機制,設計一系列防中毒催化劑,提高陰極材料穩定性。先進技術的結合將極大地加深人們對陰極中毒機制的理解,為未來材料的設計以及中毒策略提供理論基礎,為電池堆穩定性的提高提供借鑑。而降低成本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降低燃料電池的操作溫度,他將設計有效催化劑,結合有效的高活性陰極,實現低溫條件下燃料電池的穩定輸出。

在科研路上的豁達之心使陳宇在人生的軌跡上不斷向前,這一次他回到了起點。夢開始的地方,有最真實的想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也是他在海外科研的這些年裡逐漸參透的體會。

撰稿:徐 飛

(轉自《中國高新科技》雜誌2020年第11期)

相關焦點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一種通過電極反應直接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裝置,燃料電池技術是繼水力、火力和核能之後的新一代發電技術。根據電解質的不同,燃料電池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因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熱電聯供的轉化效率可達80%以上)、對環境友好、良好的安全性與適應性等優點而備受關注。
  • 氧化鋯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
    燃料電池根據電解質、工作溫度以及燃料的來源,主要分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磷酸鹽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鹼性燃料電池(AFC)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等。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正常運轉參數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正常運轉參數 ,「iyufk」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節能環保,性能穩定,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 乾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
    本專題主要介紹第三代燃料電池技術中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Cell,SOFC)的工作原理、使用特點以及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能源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對能源需求量的增大,如何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壽命和可靠性 燃料電池的關鍵挑戰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被普遍認為是21世紀最有希望大量應用的綠色能源轉化裝置,各國目前都在競相積極推進其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進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有陽極、陰極、電解質、密封材料以及連結材料等。傳統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在較高的溫度下工作,這就造成了對電池配套的材料要求高、電池封接困難。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運作能力及其價格分析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運作能力及其價格分析 ,「iyufk」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節能環保,性能穩定,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工作原理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是一種新型發電裝置,其高效率、無汙染、全固態結構和對多種燃料氣體的廣泛適應性等,是其廣泛應用的基礎。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與其他燃料電池相同,在原理上相當於水電解的「逆」裝置。其單電池由陽極、陰極和固體氧化物電解質組成,陽極為燃料發生氧化的場所,陰極為氧化劑還原的場所,兩極都含有加速電極電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工作時相當於一直流電源,其陽極即電源負極,陰極為電源正極。
  • 近年來 國內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產業都有哪些項目進展?
    氫邦科技獲數千萬天使輪融資 計劃5年電堆年產能突破10MW2020年10月26日消息,高溫燃料電池電堆產業化公司「氫邦科技」(H2-Bank)對外宣布,公司已於今年年初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由中科創星和東睦股份共同投資。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程謨傑研究員帶領中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團隊和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陳曉波助理教授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合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破冰 產業鏈卻亟待完善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是一種效率高、燃料範圍廣的電化學發電技術,目前處於商業化初期。歷經15年潛心研發,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環)研究院突破了SOFC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部件的年出口額已超2億元。不久前,由其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堆工程化開發」項目正式啟動實施。
  • 大通燃氣子公司開展「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商業化應用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大通燃氣子公司四川大通睿恆能源公司日前與華清京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決定依託各自優勢,積極推進「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在數據中心分布式能源領域的開拓應用,推動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技術實用化、商業化進程,真正實現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場景的跨越式發展,引領該行業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
  • 科學家開發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用於碳氫燃料或氫氣發電裝置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他們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強電流電子研究所的科學家一起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獲得燃料電池的關鍵元素之一—電解質。託木斯克理工大學新聞處表示,這將延長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二三事
    在燃料電池的大家庭中,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是除了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以外另一種較受矚目的能量轉換裝置。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及其製備工藝 文獻綜述
    被普遍認為是在未來會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一樣得到廣泛普及應用的一種燃料電池。它除了具有一般的燃料電池的高效率,低汙染的優點外,SOFC還具有以下特點:⑴ SOFC的工作溫度可達1000攝氏度,是目前所有燃料電池工作溫度最高的經由熱回收技術進行熱電合併發電,可以獲得超過80%的熱電合併效率。
  • 報告|2019-2023中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業調研分析
    北極星儲能網訊:燃料電池按電解質的類型分類,可分為鹼性燃料電池(AFC)、磷酸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五大類。
  • 世界首款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汽車
    世界首款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汽車日產在新能源車的研發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於巴西發布了世界首款由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驅動的原型車,該原型車採用生物乙醇作為燃料發電。這款車基於日產e-NV200打造,電池容量24kW/h,驅動力來自電力和生物乙醇,油箱容積30L,SOFC輸出功率為5kW,續航裡程超過600km。
  • 我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取得新突破 發電效率達46.5%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靖詠安 記者劉志偉)華中科技大學燃料電池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自主研製出了5kW級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簡稱SOFC)獨立發電系統,並實現了4.82kW的功率輸出,標誌著我國SOFC系統獨立發電技術取得了新突破。
  • 美國馬裡蘭大學研製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其實研究人員研發的這種燃料電池是一種名為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 Cell,簡稱SOFC)的升級版,與在汽車裡使用的氫燃料電池不同,SOFC目前,這種電池已經被應用到建築物供電上,但是人們普遍認為,將SOFC應用到汽車上有點不切實際,因為它體積過於龐大且通常需要在900℃下才可反應。  通過改變固體電解質的材料和電池的設計,研究人員現在可以製造出體積更加緊湊的SOFC了。由於之前的SOFC主要靠固體電解質來進行電池的結構性支撐,所以電解質通常要比較厚。
  • 淄博市籤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戰略合作項目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27日訊 (記者 江學俊 通訊員 王周仁 劉婷) 4月27日,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研討會及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在淄博市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宋振波出席儀式並致辭。宋振波指出,淄博是山東省乃至全國名聞遐邇的老工業城市,氫氣資源充足,擁有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這家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工業陶瓷專業科研院所,在先進陶瓷領域的研發、人才及產業化條件等方面基礎較好,具備發展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業的獨特優勢。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必將有效放大淄博市產業配套和科技研發優勢,推動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行業提速發展。
  • 美國能源部資助3400萬美小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研發
    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研發原創 CASEnergy 先進能源科技戰略情報研究中心 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資助3400萬美元用於支持「小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系統和混合電解槽技術」主題的新研發項目,旨在將國家實驗室、學術機構和私營企業研究力量進行有機整合,聯合攻關開發先進高效低成本的電解槽技術和SOFC,進一步改善小規模SOFC發電系統技術發電效率和成本效益,使其達到商業化應用水平,加快該技術在全美的部署和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