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作坊的散酒有毒!這個謠言是誰造的?
本人家裡從事釀酒20餘年,做固態發酵高粱原漿酒,基本上很多人都問我,你們小作坊的的甲醇是怎麼去除的?
散酒有甲醇,這個言論的由來要從30年前說起!
90年代假酒橫行,尤其是1998年2月份春節期間,山西文水縣造的假酒,導致了27人死亡,200多人失明,還有很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所以有別有用心的人抓住這個機會。大肆製造散酒不能喝的言論。他們對外宣稱散小燒都有甲醇。
本身純糧小燒都是農民自釀,沒有過多的財力去澄清這件事情,所以一旦輿論製造出來,人們也會跟著大眾的走向去走。但是甲醇真的存在於散酒當中嗎?
從材料分析,穀物類僅有外皮含果膠,產生的甲醇再多也不會超標。紅薯、木薯等材料釀酒,一般的都會超標,如果用來喝,就要另行甲醇處理工序。(酒精勾兌酒主要原料)
掐頭去尾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排除這極少含量的甲醇,因為甲醇的沸點要低於乙醇,所以在蒸酒的過程當中甲醇先出來,酒頭要掐掉酒尾也是一樣的。
甲醇的沸點是64度,而乙醇的沸點是78度,這兩個沸點之間的溫度差去掉甲醇,很簡單。
所以搞清楚了化學原理就明白了,純糧酒裡邊是不含有甲醇的,反而是酒精勾兌酒,因為它的原料含有大量的果膠,而且極少有人能給你做掐頭去尾,所以酒精勾兌酒,第1口感不好喝,第2讓人頭疼,第三含有一定量的甲醇。
農村的白酒市場,20幾年來就活生生演繹了這場不見硝煙的商戰。結果是酒精酒完勝,散裝酒完敗,幾個大牌酒精酒,10元上下的價位,完全取代農村土酒,他們的業績也直逼高檔白酒,銷量全面超過,穩居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