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神秘曲線」,是工作「黑箱」,還是職業「方舟」?

2021-01-11 華為

未來已來,時不我待。

隨著AI時代成為當下趨勢和熱點話題,我們如何認識這個全新環境下的人才,以及如何培養人才,成為共同面對的時代主題。而作為這個時代的人才,我們的工作會不會為智慧機器人所取代?如何才能讓我們的職業「方舟」揚帆遠航?

華為在金秋十月舉辦「AI時代人才發展觀」主題沙龍活動,一起探討時代話題,尋找時代答案。

【發言嘉賓】

黃衛偉: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華為資深管理顧問

王 倩:脈脈商業戰略聯合創始人

呂 昊:依圖首席創新官

Ronald Van Loon:荷蘭媒體大V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會聊一下AI時代人才的管理。我們有四位嘉賓,王倩脈脈商業戰略聯合創始人,來自荷蘭的Ronald Van Loon,依圖科技的呂昊博士,還有華為的高級管理顧問黃衛偉教授。我們邀請各位嘉賓上臺演講之前先邀請華為企業溝通部總裁Joy Tan致辭。

Joy Tan:技術是未來智能世界的基礎,人才是關鍵角色

感謝各位來參加AI時代人才主題活動!我們知道AI過去幾年是熱門話題,但是AI也不是一個新的概念。為什麼AI經歷了起起伏伏几十年到現在非常受歡迎,這是因為AI改變我們日常生活,也改變企業和行業,AI改變了我們的組織。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我們選擇將AI作為華為上海全聯接大會的原因,一起探討接下來幾年的變化,AI對技術、對企業、對行業的影響。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裡面超級AI可以實現非常卓越的成就,在AI後面是充滿激情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我們相信技術一直都會是未來智能世界的基礎,人才一直都是這其中關鍵的角色。

所以AI時代人才培養是至關重要,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各位嘉賓來跟我們一起探討這個話題,我們希望大家從中能夠獲得很多有價值的共鳴,謝謝各位!

脈脈王倩:AI時代人才需求趨勢正在發生哪些改變

我來自脈脈商業職場社交平臺,分享的是「人才戰略賦能商業價值」。

我們在整個中國人才遷移過程中洞察到很多時代人才不一樣的走向,人工智慧人才在中國的分布和發展情況。

第一維度,我們的城市維度。中國人工智慧人才分布北京是佔比最大城市,基本上佔到全國一半以上。第二梯隊是杭州、上海、深圳。

第二維度,中國高校。在人工智慧培養方面,哈工大、北郵成為中國高校培養人工智慧人才第一梯隊高校,接下來有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這些學校都在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輸送和培養人才。

第三維度,人工智慧領域薪酬。從中國1-3年,5-10年,10年以上時間維度看這個領域的人才價值。畢業這一類人才薪資12K以上,工作3年左右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價值是25K,10年價值是50K。其實在中國BAT還有包括人工智慧走得比較靠前企業,他們人才薪資基本上最高是100-200萬年薪量級。

企業的需求有什麼變化?

我們洞察到了,在十年前企業訴求是工程師人才,這些人才可能需要了解信息、科技,需要機器上運維。今天企業需求已經變成了科學家人才,因為企業裡發展越來越需要這些人具備一些科技能力,需要有深度學習、人機互動、物聯網、雲計算,企業整個戰略轉型當中這個人才技能是當前的需求,搶佔這個人才趨勢也成為企業戰略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企業的需求趨勢在改變,對於人工智慧領域人才也會帶來新挑戰,中國高校還有研究院有很多人工智慧培養,但是這些人才出來以後,能否在企業裡得到很好培養和應用,所以我們走到人工智慧的工業智能時代,我們其實是需要讓人才有多元知識結構,他不僅僅要把學校和實驗室技術帶進來,同時這些人才要有很好環境去把他的知識應用起來,所以我們是需要企業創造一些工業場景。

謝謝大家!

依圖呂昊:AI時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非常感謝華為給我這樣的機會來回顧一下我們在AI方面的洞察。首先,講一下AI時代到底是什麼樣的時代,這個時代和以前有什麼不同。從電腦PC時代走到AI時代,PC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當中一些改變是什麼?

PC時代是一人一機,後來有了網際網路,所有的電腦連接起來,後來有了社交這樣的元素,人與人之間也有連接,現在人的設備越來越多,連接的設備也是越來越多,複雜性越來越大。

人工智慧又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景象,它的範圍非常不同,它可以讓我們有很多不同智能操作,不止有一個人有一臺機而且有多個機,這些設備也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智能。這個發展曲線很長,過去我們需要在工程、固件、備件創造方面做好把控,建立了很多工具,並且進行解耦和簡化工作。但是在AI世界非常不一樣。

因此,人工智慧首先範疇更大,數據量更大,機會和機器學習錯誤容忍越來越小。講到智能我們會知道需要有機器學習方面,有了機器學習就必須要編碼,但是編碼工作跟以前很不一樣,有了機器學習我們可以獲取數據,並且把數據作為產生編碼的工具,這個工作現在非常普遍,每一個公司會把這個工程團隊進行重組。

以前的時代每一個人,每一個員工只需要知道自己工作範圍,了解自己工作就可以,不需要了解流程其他部分,但是我們工作當中我們必須了解其他人做什麼,我們要知道這個模型什麼時候發布,或者是發布之後性能如何,如何進行詮釋,還有流程過程當中會有更多複雜度和更多元素。

謝謝大家!

Ronald Van Loon:從五個關鍵元素構建智能組織

大家下午好!2020年的時候企業與個人之間互動有85%是數位化,不需要人工介入,公司如何做才能夠存活下來,才能夠培養人才,在世界競爭當中獲得很大優勢。

如何培養人才,如何發展組織,在智能企業時代存活,需具備競爭力五大要素。第一,願景。更好理解客戶,理解客戶細節,轉化成他們需要什麼數據,他們希望獲取最好數據,有願景,知道使用什麼樣分析方法,使用什麼數據平臺。人工作是需要有一個目標,我們是誰,為什麼在這裡,這是很重要的問題,而且我們需要有道德準則,我們通過道德來指引還是通過規則來指導員工,大多數公司都選擇道德準則。

一個智能駕駛汽車如果前面遇到小孩子要怎麼做,是撞到樹上還是撞到孩子,這是道德準則來定義的。

第三,獲取數據。比如提供很好數據獲取,也要看人們如何使用數據,要有很好進行數據治理,管理數據質量和數據安全,你需要最好的數據集才能夠實現。

第四,數據驅動文化。人人想獲得很好數據,每一個團隊他們都想獲得更多數據,因為有更多數據就可以更加準確,更加準確就可以更好服務客戶。

第五,技術。前面四個不是關於技術,最後一個關於技術,就是有一個端到端平臺來收集數據,收集來自所有源頭數據,保證數據質量,很好治理數據,管理好原數據,管理好數據安全,這樣才可以給人們提供好數據做分析,並且進一步應用數據,通過數據採取行動,通過AI算法實現。

謝謝大家!

黃衛偉:「帕累託」曲線下的人才「方舟」

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題是「華為在即將到來AI時代人才觀和人才戰略」,華為對AI時代觀點我想引用任正非先生觀點。任總強調華為不做AI大架構規劃,而是鼓勵單點突破,各個領域單點突破,橫向拉通。AI在華為,特別是正在實施數位化變革,其實是未來分三步走,第一步單點突破,第二步橫向拉通,第三步建立真正產業平臺,開放給客戶,開放給合作夥伴,開放給開發者,開發給競爭對手,讓產業,讓社會都用起來,這才是真正可以創造出巨大價值的做法。

任總強調注重從外部吸引吸收高端AI人才,特別是算法方面人才,這個方面不光成功的高端人才,包括失敗的算法人才都可以吸引來。他們的失敗不一定是能力上問題,而是原來依託的企業平臺太小,很難實現大成就。到了華為大平臺之後,有可能做出更顯著成績來,所以華為對於外部人才吸引的視野是很開闊的。

華為人才觀是從價值創造角度來看,相比於工業經濟時代價值創造,價值貢獻它的分布曲線,工業經濟時代價值分布曲線主要是來自於基層員工和中基層管理者,AI時代價值創造分布曲線更呈現出帕累託曲線特徵,一個很小比例的高端AI人才,它創造價值幾乎佔到整個全部價值甚至是90%,帕累託曲線經典分布是20%、80%準則,20%人才創造80%價值。在AI時代這條曲線更陡峭。

華為人力資源方面,一個是仍然堅持華為一貫的策略,人力資本增值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目標。華為歷來人力資源都是這樣,在華為來講價值主要是人才,所以面臨未來巨大機會,首先是要在人才上先期投入,這是人力資本增值目標,這種先期投入會從當期財務結果來看,會減少當期利潤,但是長期來看這種戰略投入一定會獲得更大收益和增長。

策略二,破解高薪酬和低成本矛盾。這些人才不僅僅衝薪酬和待遇來,他們還要求企業有吸引力的課題,更充足的資源投入和研究條件保障,更寬鬆的氛圍,這個薪酬和待遇是必要條件。所以會帶動整個公司薪酬水平上升,華為目前人均員工年薪酬水平已經是業界最佳公司水平。

適應AI時代人才結構演變趨勢,工業經濟時代我們講到價值貢獻分布曲線,更偏重於正態分布特徵,它的主體大量是在金字塔中基層。在AI時代創造價值主體是越來越往上走,真正主體是在中間這一層,頂層這些領導和高端專家、管理者他們是具有突破作用,是價值實現和創造是在中間這一層。

最後,AI高端人才更重視機會,是你這個企業要讓他們做什麼,給他們創造什麼條件,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薪酬待遇使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所以華為這方面就是未來繼續加大研究方面投入,從目前已經達到水平,華為去年整個研發R&D投入138億美元,其中用於研究投入佔到20%左右,未來這個投入會繼續加大到30%。

關注人才對工作意義的追求,特別是高端人才。從華為2017年員工調查來看,90後員工他們的第一位訴求是自身發展,第二位訴求是工作意義和價值,第三位訴求是得到認可,第四位訴求才是薪酬和待遇。所以看到人性本質上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他的優先次序,以及對於高端需求層次重視程度在發生變化。他們在這個組織中做改變世界的工作,享受創造性工作本身帶來的成就感、興趣、樂趣。

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四位嘉賓的精彩發言!AI時代,大家都在討論一個話題,是不是擔心AI搶掉我們的工作?我們聽聽四位嘉賓怎麼講?

王倩:工業時代的時候機器會取代部分工人一樣,我相信資訊時代我們的PC、電腦也取代很多工種。今天人工智慧時代我覺得可能會取代一些職能,工種會有一些調整。但我覺得不變是,因為我們人類除了有腦子還有心,會有一些工種替代,但也會創造很多新的機會。

黃衛偉:整個社會發展如果被人才制約住,一定會產生巨大需求來加大人才供給,還有就是AI時代缺少是高端研究性人才,這些能夠突破產生巨大創新人才。對於應用人才其實沒有擔心,可以從相關專業轉到AI上面,學習數學、物理、自動化都可能轉過去。真正擔心其實在我來看,特別對於中國來說還是教育。

Ronald Van Loon:我有一部分是同意的,我覺得AI確實可以創造一些工作,AI可以讓我們的能力更強大,所以我們應該發展和開發我們的創新能力,談談AI如何輔助我們的工作。醫生、律師這種知識技能和工作可能是我們可以開發的,還有像創新工作這方面。

呂昊:AI現在處於初級階段,這個速度也在加快,有很多不可預測性,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比較擔憂,但是我不覺得很多工作都會被取代,因為人是有自己的智能。我之前看了一個博客,如果十年前沒有選擇網際網路、金融或者是其他行業,就意味著你入錯了行,我覺得現在我們可以說對於每一個行業人都要開始思考如何實現跨學科,如何把AI應用到自己行業,這個可能是我們面向未來一種方式,這樣才能夠更具有競爭力。

相關焦點

  • 看AI偵探如何破解深度學習的黑箱
    隨著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在科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AI的黑箱性質已經愈發引起技術專家、科學家以及倫理學家的擔心。於是一批AI專家開始把研究目標對準了AI自己,他們利用各種辦法試圖提高AI執行的透明度,從而形成了一種新興的AI學科——AI神經科學。《科學》雜誌的這篇為我們介紹了這些AI偵探是如何破解黑箱的。
  • 專注一個職業遇到瓶頸?第二職業曲線助你獲得可持續性的平衡發展
    但到底應該"專注於一個職業發展"還是"多職業發展"這個問題卻依然是人們激烈討論的焦點。在我看來,"多職業發展"比只專注於一個領域更可取。@六月之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過於專注一個領域而忽視其他領域,就等於過度專注眼下的目標而放棄職業生涯背後的系統性規劃。在我看來,專注於單一領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這條路放在如今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難了。
  • 誰將為黑箱金融埋單?
    這仍然是一個偽命題,在P2P平臺和借款人那裡,仍然存在著很多黑箱。如,因為商業利益或保密的藉口,企業會模糊化或往有利的方向描述自己的經營情況、風險信息。在平臺上,對借款人風險的評估,存在數據黑箱。金融科技化之後,越來越多的黑箱產生,並未使得金融科技更加透明。黑箱的種子與土壤到處都是,如黑產軍團、數據倒賣行為、大數據信審、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機器決策…金融科技黑箱使得監管越來越難。
  • 穿越遠古時代 方舟:生存進化遊戲橫評
    幾乎所有跟恐龍有關的歷史都會引起大批愛好者的關注,經典的《侏羅紀公園》電影系列充滿了人類對於恐龍時代的嚮往和追求。在恐龍遍地的小島上求生    但是電影還不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畢竟電影能夠呈現給大家的只是視覺上的衝擊,人們還是無法只有的去掌控擺在自己眼前的這個世界
  • 亞拉臘山出現船型神秘物體 是諾亞方舟嗎?
    華夏經緯網4月28日訊:據新華網報導,《聖經》中記載的諾亞方舟的故事究竟是真事還是傳說?一直以來,專家學者們為此爭論不休,不少人認為,諾亞方舟的遺骸至今仍保留在土耳其亞拉臘山山頂。據美國媒體4月26日報導,一支由美國和土耳其探險家組成的10人考察小組將在今年7月走進這座神秘的山脈,去尋找「諾亞方舟」的蹤跡。
  • 大數據是一個「黑箱」 我們都是透明人
    被套路、被殺熟……這些事情之所以會發生,可能是因為你生活在一個「黑箱」時代!「黑箱」概念由馬裡蘭大學教授弗蘭克·帕斯奎爾提出。將我們當下所處的大數據時代,稱為「黑箱時代」。大數據時代的「黑箱」就像飛機上的黑匣子,可以將所有重要信息記錄清楚,但我們只是信息的生產者,卻不知道這些信息將被用於何處,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其實,當你在上網娛樂、學習、瀏覽新聞或從事商業活動時,已經無形中陷入一張數據採集的網絡,這張網的覆蓋面之廣你絕對難以想像。
  • 17173新遊期待榜:《黑色沙漠》新職業上線《失落的方舟》槍手職業...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臨近年底,各家大廠都紛紛公布了自家遊戲在2021年的更新計劃,在本周我們看到韓服《黑色沙漠》的全新職業上線,同時韓服《失落的方舟》也公布了遊戲未來即將到來的更新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明日方舟》森蚺定位是什麼 森蚺職業定位預測
    導 讀 明日方舟森蚺是即將推出的全新6星幹員,那麼森蚺是什麼職業?又有哪些技能呢?
  • 思維誤區,用分子還是用磚頭建造房屋,以及黑箱原理和整體分析
    由此展開,想到一個景象,建築工人到底是要用分子粒子去建築房子,還是用磚頭呢?有一個事實,大家都知道,就是建造房屋的時候,採用的建築材料,有如:磚頭,鋼筋,水泥,木材板材,瓷磚,預製式模塊,等等。都不是粒子結構的模式。
  • 走出黑箱
    缺乏高質量的公開信息,現在市場的投資者仿佛置身於一個黑箱當中,對於企業和經濟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主要基於草根的、碎片式的推斷,在此基礎上的博弈質量可想而知。在這樣的黑箱環境中,任何隨機的、散點式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市場的非理性應對,從而放大市場整體的風險。
  • 穿越遠古時代 方舟:生存進化遊戲橫評(全文)_顯卡_顯卡評測-中關村...
    這樣的景色引人入勝    《方舟:生存進化》單從名字就可以猜出遊戲中設定的時代一定距離我們非常的遙遠,然而越是遙遠和神秘的時代越容易讓人動心尤其遊戲中是以恐龍為主題的設定更加讓人有了去嘗試的心態,究竟神秘的恐龍時代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震撼,這款由虛幻引擎4所打造的遊戲世界能否讓玩家親身去體驗到曾經那個遠古時代的真實,相信通過這次的遊戲測試橫評一定可以揭曉答案。
  • 《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卓越的人是如何實現職業通關的?
    為什麼我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越來越感到焦慮,以前怎麼沒有這麼多的職業困惑呢?答案是在過去的時代,至少是在2016年之前,處於變化不是很劇烈的時代,我們在職業發展上的問題是確定的,答案也是確定的。這就是「線性成長模式」,只要選對職業或者身居高位就能通關,一步一個臺階,慢慢出人頭地。如今呢?我們所處的時代變得越來越不確定,也可以說,我們目前從事的崗位絕大部分都是不穩定的,未來都有可能被機器或者時代淘汰掉。那麼,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確保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呢?
  • 《失落的方舟》公開第二季完整版宣傳視頻 新職業登場
    【17173鮮遊快報,專注於快速帶來全球新遊信息】近日,韓服《失落的方舟》公開了第二季的更新計劃,並放出了長達7分鐘的第二季完整版宣傳視頻。據悉,《失落的方舟》第二季中將登場全新的職業,全新伺服器,全新大陸,島嶼佔領戰等多種新內容。同時,還將進行成長結構的修改,現有內容的完善等。
  • 諾亞方舟 星象盤 神秘奇蹟未解之謎大盤點
    在150天的大水之後,諾亞方舟停靠在今天土耳其東部的亞拉臘山上。 1949年,人們在亞拉臘山西北翼5000米高處測繪地形時發現了一個罕見的石頭形成物。這個形成物像個船身,其183米的長度和《聖經》中記載的諾亞方舟的規格大致吻合。它在研究界引起了「方舟熱」。80年代,業餘考古學家羅恩·懷亞特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並根據這個物體上的大量線痕來證明它就是諾亞方舟。
  • 尋找你人生的「第二曲線」: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
    形成期—發展期—高峰期—衰落期發展的開始階段—加速階段—巔峰階段在任何領域,不管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個人發展都繞不開「第一曲線」,都有一個生命周期,都會經歷產生,加速發展,到達頂峰,最後衰退的過程。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在發展到達頂峰之前(千萬不能等到已經開始衰退了)你就要開創「第二曲線」,此時是最好的時機,去尋找新的可能了。對個人來說,在做好當前工作的同時,努力尋找新的可能性,抓住一切契機,實現新的奇蹟。開創「第二曲線」的必要性請你想像100年前的社會,再想想現如今的社會。或者把40年前的中國和現如今的中國做比較,你體會到了時代的巨變了嗎?
  • 衛星探測將解「諾亞方舟」之謎 神秘物堪比航母
    衛星拍攝的土耳其阿勒山照片顯示如諾亞方舟大小的神秘物體,多國衛星加入探測拍攝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10日報導,據《聖經》記載,「諾亞方舟」最後停泊在土耳其東部的阿勒山。近日衛星和商業遙感衛星拍攝到阿勒山山間「神秘物體」的清晰圖像。美國一位長期尋找「諾亞方舟」的研究人員稱,那裡可能就是《聖經》記載的「諾亞方舟」的遺蹟。
  • 《諾亞方舟》票房破3億 開啟「後2012」時代
    送走《2012》災難片市場的震撼謝幕,《諾亞方舟》開闢航線,破浪而來,帶領觀眾在一場視角和心靈的洗禮中,進入災難片的「後2012」時代。《諾亞方舟》視角創新,升級《2012》傳奇災難五年前,一部《2012》讓全球觀眾領略到末日災難片的巔峰境界,今年,橫空出世的《諾亞方舟》則展現出了一幕史前版的末日奇觀。
  • 山頂上的神秘結構,可能會是諾亞方舟嗎?
    很多人都曾聽說過諾亞方舟,這雖然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一些人卻生成發現了相關的線索。那麼,大洪水真的存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索下這個問題。在土耳其海岸附近,研究人員發現了從諾亞時代開始的古代文明的痕跡。有些科學家認同曾經確實發生過洪水,但是他們認為這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大。一種理論認為,這次大洪水可能是黑海的洪水,研究人員說,大約7000年前,這個地區曾經經歷了水位上升。
  • 認知中的黑箱效應
    我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感悟到一種認知的黑箱效應,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黑箱效應是一個正常現象我想表達的是,這種效應是特別正常的,誰都會有類似的經歷,所以這時候你不用太著急,也不用太緊張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睛會慢慢適應人們剛進入一個黑箱中,感覺什麼都看不見,但當你穩下心來以後
  • 未來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還是熱點嗎?AI的意義是什麼呢?
    當然人工智慧榜上有名,ai的意義個人認為是人類在已有知識用計算機智能算法去重複演練的的一個過程。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事情,人類選擇讓ai去做的事情都是人類已經反覆實驗反覆測試過的,能讓人類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人類的文明也將進入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