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隨著各大自媒體平臺的蓬勃發展,很多職場人士都在網絡上找到了自己的第二平臺,發展一份副業。但到底應該"專注於一個職業發展"還是"多職業發展"這個問題卻依然是人們激烈討論的焦點。在我看來,"多職業發展"比只專注於一個領域更可取。@六月之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過於專注一個領域而忽視其他領域,就等於過度專注眼下的目標而放棄職業生涯背後的系統性規劃。在我看來,專注於單一領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這條路放在如今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難了。這也給我們帶來以下弊端:
· 過去能在細分市場做出成績,在如今日益複雜的信息社會很容易被競爭者複製和替代。
· 專注一個職業或者技能,容易讓人忽略其他眾多領域的快速發展和變通機會。
· 當在一個領域做同一件事情太久時,增加的是個人經驗,而不是融會貫通的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無法靈活運用到其他領域。
但必須要強調的是,開展其他的副業並不表示要盲目的什麼都做,而是合理搭配精力和時間,弄清楚什麼時候該開展第二或第三職業,並且要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的行業。為此這篇文章我將引用"第二曲線理論"來詳細敘述個人如何更好的發展個人職業,本文分為下列三個部分:
1. "第二曲線"到底指什麼,為什麼可以用於未來職業發展
2. 放下單一的職業選擇,同時追求第二職業曲線,有三大積極作用和意義
3. 如何實現職業發展"第二曲線",獲得可持續性的個人成長
01"第二曲線"到底指什麼,為什麼可以用於未來職業發展?幫助職場人突破單一職業的束縛
美國未來學院院長揚 莫裡森1996年提出了"第二曲線"理論為個人職業道路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理念。如今"個人+平臺"的商業模式正在替代"企業+僱員"的商業模式,在我看來這個理論適用於個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個體單一的職業發展需要突破,能運營多種職業才能保證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2:盲目的發展副業只能以失敗告終,科學的規劃才能在在當今時代如魚得水。
1. "第二曲線"理論是什麼?
個人職業發展中,雖然我們統稱"第二曲線"模型,實際上是通過兩條曲線的模型來實現,第一曲線是單一的職業發展周期曲線,第二曲線是在第一曲線還未到達最高點時就開始啟動的另一條職業發展道路。
如今受疫情影響,網際網路職業有了空前的發展,如今很多企業不僅不設立招聘崗位,並且開始大量的裁員。而與此同時,那些有多種職業的人卻沒有受到過多的影響,尤其是在網絡各大平臺能產生持續性線上收益的人。由此可見,在當今時代如果一個人只專注於一個職業,在未來一定會面臨裁員和被替代的風險,而打破專一的職業束縛就成了如今職場人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因此,我們可以將第二曲線的理念運用到如今的個人職業發展當中,重新定義創新的、可持續性的職業發展觀。通過不斷突破現有的職業瓶頸和過去的成就,同時拓展和平衡在其他領域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對抗長期的單一職業風險,又能發展多樣化的競爭優勢。
2. 為什麼第二曲線可以運用於個人職業發展?
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和第二曲線為什麼可以、以及如何運用於職業發展當中的。
① 個體單一的職業發展需要突破,能運營多種職業才能保證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曲線代表著傳統的、現實的發展狀態,是指一個人在熟悉的環境中開展工作所經歷的職業生命周期。通常,我們開始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基於我們過去的自我認知、環境評估和職業定位。但是,我們也容易發現,從事的第一份職業容易遇到瓶頸,主要有以下四大問題。
· 對手頭工作缺乏熱情。
· 進入舒適區不再成長。
· 在公司的發展已經到達天花板。
· 無法發揮自我價值。
另外,儘管處在網際網路時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從事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在公司或者單位朝九晚五的工作。然而,我們很容易發現這樣的職業其實很多時候也是高風險的,受經濟、公司和環境影響較大,並不是一份長期保險的工作。這時候,我們就必須開始主動尋找第二曲線發展第二職業。
② 盲目的發展副業只能以失敗告終,科學的規劃才能在在當今時代如魚得水
第二曲線代表著個人未來的發展狀態,是一個個體面對未來的新技術、新的服務對象、新的市場所進行的一場徹底的、不可逆轉的變革由此而展開的一次全新的新職業生命周期。根據這個理論,要獲得專業生命不斷發展,就不能只有一次生命輝煌的曲線。在第一曲線的極限點之前,我們就必須開始選擇或規劃第二次職業發展運動,描繪出專業生命的第二曲線,實現職業精神和生命的第二次成長。
在第一份傳統職業當中,我們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和收入,可以同時利用下班和業餘時間來充分開拓第二職業。網際網路給了每個人一個可以自由展現自我的平臺,更是一個全新拓展新職業潛能的機會。在擁有一份全職或者兼職工作的同時,利用網際網路發展副業或者自由職業是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02放下單一的職業選擇,同時追求第二職業曲線,有三大積極作用和意義
"未來20年,90%的全職工作崗位可能會消失,失業的員工會變成自由職業者。傳統企業的組織模式也難以為繼,會把重心轉移給外包公司和合作夥伴。現代的斜槓青年已經大幅崛起,他們在不同的職業角色和身份之間切換自如,以同時滿足多個行業的服務需求來生存。"---《未來的工作》
因此我認為,通過有意識地在職業道路上學習和建立"第二曲線"的系統,我們也能獲得它帶來的3大積極作用和好處:
①第二曲線幫助我們建立系統性的事業發展路徑,拓展不同領域的機會
舉個例子,漫畫作者斯科特 亞當斯創作的呆伯特系列漫畫,已在65個國家發行超過25種語言,超過2000家報紙轉載。亞當斯原本只是個辦公室白領,就一邊工作、一邊利用早上4點起床的時間進行畫畫和寫作,並不明確知道這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回報。短期內,只獲得工資5%的回報。現在來看,他不是為了追求一個明確的目標而去畫畫和寫作,因為目標完成了就是成功,沒完成就是失敗。
在我看來,亞當斯追求的"系統",就是一個需要連續不斷發展的東西,或者是一項技能,或者是一個關係,需要不斷完善精進才能勝出。為了發展系統,你必須集合各方面資源去不斷輸入,可以是各種項目,養成習慣,只要能發展壯大這個系統都是有用的。
②第二曲線幫助我們深度挖掘跨行業的深度思考能力,積累不同領域的可遷移的技能
工作中需要的可遷移技能其實就是我們處理問題的基本能力,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是一項單一的能力範疇。粗略地講,從基本素質上,它需要具備思考能力、溝通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等;從基本原則上,它需要傾聽的原則、負責任的原則等;從知識技能上,它需要知識、技能、思維、方法等。
可遷移的技能就是找到與某一領域"表面不同,本質相似"的領域,通過借用這個領域的技能,來解決當前領域的技能和方法。就是說,如果我們掌握了可遷移的技能,我們就很有可能獲得絕對優勢,在不同的領域或行業當中都能快速獲取足夠的信息來解決問題。第二曲線要求我們在本職工作當中盡力發展至最高點,同時拓展其他領域和資源,從而實現跨領域的突破和合作,從中我們就可以積累大量的可遷移技能。
③第二曲線幫助我們在不同領域間增加不斷試錯的成功經驗,從而積累經驗的多樣性
除了可遷移技能,有意義的經驗代表著我們在過去的工作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智慧和能力。在我看來,職業生涯的多樣性會讓你成為一個複合型人才,還能幫助你不斷在失敗中累積經驗,走向更穩健的職業道路。在職場中,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職場混種"就比只做一件事的"職場純種"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這就需要我們通過"第二曲線"來提升自我。
要想提高自己的經驗多樣性,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甚至退休之後都可以勇於嘗試不同的機會,例如在公益組織做志願者、從事跨國工作、嘗試創業、留學等等。在不同的環境中嘗試不同的事情,試驗不同的做事方法,都能幫助你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職場超級物種",擁有超強的適應能力和靈活度,將不同的人生閱歷和思考帶入工作中激發新的創意。
03如何實現職業發展的第二曲線,獲得可持續性的個人成長?
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學習如何才能實現職業的第二曲線,獲得可持續性的個人職業發展,主要有3大步驟。
1. 努力到達個人職業成長第一曲線的極限點
在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都要經歷一個從 "起始期"、"成長期"到 "成熟期"、"衰敗期"的生命周期,其運動軌跡被稱為"第一曲線",也就是下圖中的S型曲線。在個人沿著原本的職業生涯進行漸進性增長的時候一定會遇到極限點。
極限點是任何個人職業生涯都不能避免的,極限點同時也是舒適區或者失速點。那麼,如何盡力在第一職業發展至極限點呢?我們可以應用PDCA法則。
· 計劃(Plan):根據自我評價、環境評估和職業定位來制定目前的職業目標以及可實施的具體策略。
· 執行(Do):職業目標方案制定出來,就要馬上開始行動,按照職業目標規劃實施策略落實到每一天、每月、季度和年份。
· 檢查:這裡的檢查方法我個人推薦嘗試加總結法,也就是要不斷的嘗試、去做、去落實你的職業目標方案,然後對行動結果進行總結,這是一個反覆、且長期的過程。
· 改進:根據檢查出的問題,立刻處理並確保問題得到解決和改進。
在我看來,很多職場人在職場中處於平穩的位置,既沒有高的突破也沒有額外的收入。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職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性,這就表明已經達到了極限點,極限點就是事業的平穩期或者滯怠期。
"如果你處於極限點,無論你多麼努力,也不能取得進步。" 《創新——進攻者的優勢》
第一曲線只考慮單一的因素,發展通道極其擁擠,發展路徑受限於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只能實現線性增長。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第一步都是很難的。我們就需要同時開啟第二曲線。
2. 在第一曲線即將到達極限點、或者無法接近極限點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發展第二曲線
為了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避免衰敗,個人需要在高峰到來之前,開闢一條新道路,這條道路發展的軌跡被稱為 "第二曲線"。許多人選擇工作傾向於"錢多活少",但是,這樣的選擇往往在長期就會發現很容易進入舒適區停滯不前。那麼,如何科學地開啟第二曲線的發展道路呢?
1)尋找讓你真正有興趣、有熱情的領域,才能形成穩定的內在驅動力。
2)在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領域的時候,選擇風口也不失為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進入風口容易讓你獲得快速成長。
3)找到牛人團隊跟著學習成長,比自己摸索更高效!
在我看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僅僅專注於一個職業或者領域,很容易因為競爭激烈遇到瓶頸,這時候我們只有尋求其它領域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幫助我們突破困境。
例如,現在很多全職職場人士都利用下班時間兼職寫作發展副業,經營自己的社交平臺,打造個人品牌。不僅能帶來額外收入,長期以來還能減小全職工作隨時下崗或者遇到瓶頸的職業風險。
3. 當你在職業的第二曲線發展將至極限點的時候,可完全替代第一曲線,再建立第三曲線,以此往復不斷持續發展
福斯特在他的《創新——進攻者的優勢》一書中提出的"只有攻擊自己,才能成為不死鳥"。
在個人成長中,我們可以將攻擊自己理解為顛覆或者戰勝過去的自己。當你能成功地將第二曲線發展至超越甚至代替第一曲線的時候,你就獲得了不斷複製第三、第四、第五曲線的能力。
在我看來,通過建立自身在不同領域的迭代和創新能力,不僅能幫助我們建立獨特的職場優勢,還能幫助我們減少外界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以自身的"不變"應"萬變",才能實現可持續性職業發展道路。
04總結一下:
過去,我們太習慣跟風口、找大平臺、或者專注一個領域去發展,這些都是不可控的、可變性很強的外界因素。如今,在越來越複雜的社會想要脫穎而出,只有擺脫舊有的職業習慣、專注單一職業,勇於實現職業發展的第二曲線,不斷顛覆過去的成就,才有可能幫助我們在職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