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靈感轉化為感性美學:理想氣體實驗室/水相設計

2021-01-09 騰訊網

△ 攝影:李國民

設計單位水相設計

項目地點中國 臺灣

室內面積270平方米

建成時間2019

隨環境壓力和溫度變化,物質會轉化成不同型態:靜止的固態、流動的液態,以及動靜並存的氣態。這不是化學課的開場白,而是京和科技,一間販售高科技氣體的科技公司全新辦公室的設計靈感來源。

△ 辦公室室內 攝影:李國民

鋼的輪廓,框襯隱形存在

當靈感關鍵抓緊「科學」而非「辦公室」,水相設計希望強化產業屬性裡的科學基底,扭轉一般人對辦公室的刻板印象。回歸產品本身最貼近的實驗室、工廠環境,日日可見的試管、生鐵黑鐵、氣體輸送管,以及包裝承載科技氣體的獨特鋼瓶,截取生產鏈上再熟悉不過的材質與造型,拆解轉換成辦公空間的結構形體。

△ 屋頂管道設計展現工廠環境效果 攝影:李國民

我們收集不同規格、計劃淘汰的回收鋼瓶,結合鐵板玻璃與象徵工廠管線的鐵件,將科技產業裡功能單一而大量閒置的沉重容器,改造成辦公桌腳、吧檯,甚至是25人會議室長桌下,如工廠管道的矩陣版圖樣式的底座。賦予科學感造型的辦公桌,在完全開放的平面形成一座座實驗臺,打破傳統辦公室動線與區塊分割結構。轉換功能後遍布辦公場所的鋼瓶,在視覺面烘託出隱形、捉摸不到的氣體,以實襯虛、以剛表柔,將型態難辨的氣體錨定成一目了然的企業識別點,藉由設計再創其裝飾角色並延伸使用年歲。

△ 工廠回收材料製作的吧檯 攝影:李國民

△會議室長桌底座如工廠管道的矩陣版圖樣式攝影:李國民

除了轉換,設計上我們也利用解構語法,刻意切割、放大鋼瓶輪廓尺度並重組線條以排列,形成室內直徑規格各異的半圓,錯落在入口迎賓弧牆、中島背牆端景、隔間牆切面,甚至主管辦公室的視線屏障動線,於視覺與空間使用的直觀經驗頻頻感受弧度,有形或抽象地模擬氣體在瓶內的存在感。

△ 入口迎賓弧牆 攝影:李國民

△ 弧形玻璃牆隔斷 攝影:李國民

機械的質,再生藝術之本

瓶身統一的橘,實木地板染上的湖水色,以及由明到暗、由橘轉黑的漸層烤漆,表述不同溫度下氣體的存在方式:因熱而膨脹漂浮、遇冷則凝結沉降。橘色同時也是實驗室、工廠常見重要設備的按鈕,在使用者的工作經驗脈絡中,色彩與科學在類實驗室的辦公場所產生了關聯。而漸變的色彩,亦如氣體般飄忽如雲霧、液體般流動難以捕捉,也替充滿機械感的嚴謹環境注入曖昧的視覺動感和時間性。

△ 由橘轉黑的漸層烤漆裝飾牆面 攝影:李國民

儘管空間介質和造型多截取自工廠或實驗室,但改變形式和功能後,慣用而覺平凡粗獷的材料,也能提煉出俐落、精緻甚至如藝術品可賞的美學價值。橫亙在工廠裡各類口徑的風管、線路,我們利用修長的訂製燈管排列重現,在三種不同高度交織光的維度,如氣體在複雜管路間竄流的移動軌跡。工廠常見的黑鐵,其侵蝕痕跡是表現時間的文本,刻意於開放格局裡大尺度地展列,從篤實的功能性轉為長幅裝飾背景靜置時,搭配不規則渲染橘色噴漆,戲劇般的黑幕,在此空間改變使用者看待它的目光。

△ 各類口徑的風管、線路橫亙在工廠裡並且與燈管排列重現 攝影:李國民

葉的伸展,微觀循環定律

鮮綠植物自然彎曲的纖柔枝葉,從宛如試管形狀的鋼瓶內長出,穿透鐵板與玻璃桌面,有別於幾何規矩排列的立面線條,它們在無機質色調的工作環境吐納出生氣。芥子即須彌,我們認為一莖一葉是闡述物質型態轉變的微觀世界,根莖從實質土壤汲取水與養分,進行光合作用將其轉化為氧氣散出,這般循環如同自然界物質固態、液態、氣態轉換遊移的運動,以一株小小植栽為媒介安靜深呼吸,換一口氣。

△ 室內綠植 攝影:李國民

設計圖紙 ▽

△平面圖水相設計

完整項目信息

空間設計:李智翔、葛祝緯、林其緯、劉品傑 / 水相設計

業主:京和科技

空間性質:辦公空間

座落位置:中國 臺灣

室內面積:270平方米

空間格局:會議室、中島用餐區、機房、檔桉室、採購部、銷售部、會計部、人事部、董事長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經理辦公室、影印區、儲藏室

設計時間:2019.01 - 2019.03

施工時間:2019.02 - 2019.04

主要材料:回收鋼瓶、黑鐵板、鍍鋅螺旋管、金屬烤漆、雙色研磨漆、酵素染色實木地板、石材(銀彩石英石)、石材(天鵝絨)

攝影:李國民

編輯/陳婭凡

視覺/ 李茜雅校對/ 陳婭凡

相關焦點

  • 理想氣體實驗室
    隨環境壓力和溫度變化,物質會轉化成不同型態:靜止的固態、流動的液態,以及動靜並存的氣態…這不是理化課的開場白,而是京和科技——一間販售高科技氣體的科技公司——全新辦公室的設計起點。鋼的輪廓,框襯隱形存在當靈感關鍵抓緊「科學」而非「辦公室」,水相設計希望強化產業屬性裡的科學基底,扭轉一般人對辦公室的刻板藍圖。回歸產品本身最貼近的實驗室、工廠環境,日日可見的試管、生鐵黑鐵、氣體輸送管,以及包裝承載科技氣體的獨特鋼瓶,擷取生產鏈上再熟悉不過的材質與造型,拆解轉換成辦公空間的結構形體。
  • 水相設計 | 氣體的存在與遊走
    鋼的輪廓,框襯隱形存在 「 Outline of steel, highlight of the existence of invisibility  」當靈感關鍵抓緊「科學」而非「辦公室」,水相設計希望強化產業屬性裡的科學基底
  • 理性還是感性?淺談舞劇《弗蘭肯斯坦》的改編
    而對這部科幻小說鼻祖《弗蘭肯斯坦》的改寫、對感性或理性的側重,以及對劇作內核的定義和表達方式上,可窺見創作者甚至是當下時代的審美取向。 但不管如何,在19世紀初誕生的此書確實具有相當的先鋒性和跨時代魅力,當中的種種描寫:弗蘭肯斯坦對新知識的狂熱渴求、被理想化的生死界限、愛好騎士傳奇和浪漫小說的亨利,以及造出怪物後的恐慌自責憂鬱,無一不體現出理性與感性的交纏搏鬥。
  • 從「美學」與「倫理學」視角,看文學與科學理性的關係
    比如我們把 一百度的水,定義為開水這一個知識,那我們其實是建立在,我們已經知道低於一百度的水的前提之上。信息當成知識,必然是有兩個以上的結果在對你的認識產生了比對和參考。文學曾經在某些時期是不被認可的,比如西方我們最熟悉的柏拉圖,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想把詩人和畫家驅逐出理想國。十九世紀的赫胥黎,又提出放棄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強調文學的無用論。
  • 感性和理性相互依存
    之前說到人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更可以是兩者共存的,我們也應該明白一點,既然感性和理性本身不存在衝突,那就必然存在和他們有衝突的東西。是什麼跟感性對立,又是什麼跟理性衝突呢?跟感性不對付的,其實是我們心中或許終將存在的麻木。不管一個人如何感性,就像大家都說的那樣,假如遇見的事情多了,看得多了,又或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很多巨大的變故,於是人就會變得麻木,甚至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
  • 零次方設計 | 金輝地產 · 建築空間的解構主義美學
    從徐州當地河流以及當地工業環境中提取出設計靈感,同時結合建築景觀現代線條元素, 並將其貫穿於整個空間。運用現代主義的手法重組,解構空間,並結合當代藝術融入之中。由此表達一個老城通過更新與設計煥發新的生命力。呼應當代人們對美的認知及追求生活品質提升的態度。
  • 全新ix35與途鎧 「感性」與「理性」的較量
    【設計篇】「感性運動」vs「理性主義」運用現代汽車最新的「Sensuous Sportiness(感性運動)」設計理念,北京現代全新ix35整車設計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感性至極」。在其之前,北京現代今年已經推出第十代索納塔、第七代伊蘭特等「Sensuous Sportiness(感性運動)」設計理念下的車型。
  • 方法論意識與中國傳統美學研究
    以美學學科意識、問題意識開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梳理與闡釋工作,不是要去撕裂整體,而是為了找到一條門徑、一個視角去感受整體,並在形象性感受中建立起自身視野、自身問題域與文化整體之間的交流、碰撞、拓展與調整性關係。這既是一個不斷還原歷史整體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創新轉化的過程。以表面的單學科為門路,實際進入的是整座跨學科大廈,只要處理得當,就不必過於擔心知識的窄化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整體性的肢解等問題。
  • 探知科技的溫柔:你從沒發現的手機感性
    手機設計兼顧美學和體驗  除了美學,用料和設計也成為手機感性的底層因素,最直觀的就體現在外觀上。從生物識別的進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手機設計一直都在向著更貼合用戶使用習慣的方向發展:從最初廣泛應用的背部指紋,到後來基本都實現了向著前面板的轉移,再到全面屏時代的面部識別功能替補,以及後來的屏幕下指紋出現,這些設計都在迎合用戶最便捷的使用需求,而這恰恰是手機感性的一部分。  從手機冠以「智能」二字開始,手機就已經不單純是一部工具,而是一個更貼近感性需求的生命體。
  • 稜鏡視覺:碎裂的美學,光予的沉思,90後畫家的感性與韌性
    碎裂的稜鏡破壞著人們習慣的感官體驗,又同時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觀察視角,這是一種獨特的立體主義,一種非凡的錯覺感知,至今我仍困在其中、也樂在其中。0290後的感性與韌性1992年,克林根出生於美國洛杉磯,他曾在波特蘭、塞巴斯託波爾、弗拉格斯塔夫以及墨西哥的哈利斯科等地生活過
  • 為什麼說感性比理性更容易說服?
    按照這個假設我們會發現3大大腦其實代表著人的三種天性,即: 新皮層代表理性,邊緣系統代表感性,爬行腦代表本性。 你肯定有過鬧鐘醒了再睡5分鐘的經歷,其實就是本性指導感性,感性戰勝理性的過程。 你肯定會說最終我們還是會起床啊,那就是理性戰勝感性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戰勝是有時間周期的,短時間內肯定是越底層的天性獲勝,但長時間內又是理性獲勝。
  • 《美學原理》名詞解釋+課後題答案
    審美的普遍必然性根源於審美內在於勞動所代表的實踐活動的普遍必然關係;審美的本質是規律與目的相統一活動所產生的自由形式;審美的本質是能動協調規律與目的的自由活動方式;審美的本質是人的自由本質的對象化理想。
  • 研究發現人類理性受感性支配 信念存於腦細胞中
    核心提示: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偏見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的大腦,導致我們在考慮問題和發表觀點時失去理性。心理學家表示情緒往往凌駕於有意識的想法之上,即感性支配理性,導致我們產生偏見。在意識到自己開始理性思考前,我們的情緒往往先一步做出決定。
  • 理想氣體,理想中的氣體
    在通常情況下,物質的聚集狀態為氣體,液體和固體。分別用符號g.l.s表示。其中氣體是物理化學研究的重要物質對象之一。而且在研究液體和固體所服從的規律時,也往往藉助於它們與氣體的關係進行研究。因此氣體在物理化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氣體有各種各樣的性質。對一定量的純氣體壓力,溫度和體積是三個最基本的性質。對於氣體混合物基本性質還應包括組成。
  • 理想氣體的體積
    我們在獲取了氣體的體積後,通常要轉化為物質的量或質量才能進行相關計算,這就需要先了解一下理想氣體。理想氣體雖然是嬰幼兒物理知識,極為簡單,但發現個別靠物理吃飯的人士,竟然都說不清楚,看來還是需要在體育課上學習才靠譜。
  • 本日星象:水星拱海王,理性與感性的碰撞
    感情中我們會傾向於更加自律,對自己嚴格要求,適度的超脫和待人待事保持理性,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小麻煩~在過去的經驗中我們能夠通過自己的縝密研究和學習,能夠有更高的認知,通過自己的經歷總結出很多對未來有益的信息~本階段家庭也是我們所看重的領域,父母雙方或是其中一方將會是我們保持密切聯絡的對象,感情中伴侶與你的家人時常有矛盾和誤會發生
  • 美食為靈感的設計你了解嗎?
    仿生設計是設計中常用的手段,當你沒有靈感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身邊的事物食物是這個星球上每一個人都喜歡的東西,今天帶來的一系列設計就是以美食為靈感,一起來看看叭~ 01 Avocado Ping-pong 牛油果桌球 這是帶有牛油果圖案的桌球用品。
  • 致敬宇宙探索 ▏解讀書香門地美學產品設計靈感源泉
    ——統計來源網際網路資訊當我們抬頭望向星空,科學家通過望遠鏡發現並解釋世界,而藝術家在追尋中,通過獨特的方式表達世界,書香門地就是這樣一位地板界的藝術家,通過美學產品不斷向人們展示這世界的奇妙,引人探索和思考。
  • 聖潔的依戀:人神共語的基督教音樂,感性與理性交融的聖歌
    在理性世界觀的指導下,人們認為懂得音樂的人應當是那些懂得音樂法則的人,也就是說音樂首先要體現為一種思想,理論音樂要高於實踐音樂。這種觀念帶來的結果是對理性的極致推崇,感性受到排斥,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聲音的貶損。雖然削弱了感性在音樂中的表達,但後期的基督教音樂沒有減少與神之間的依戀。
  • 左右腦測試題:5張圖找出20處不同的是感性右腦,否則理性左腦
    通常來說,人類的左腦負責語言和邏輯思維決定人的邏輯思維,即理性的一面,而右腦負責做一些難以換成詞語的工作,傾向於藝術思維,即感性的一面。整體來說我們的左右腦分別管轄下面這些功能:左腦 :理性的腦 語言 邏輯分析 推理 抽象 計算語言記憶 書寫 閱讀 分類排列 抑制 棋藝 判斷 五感右腦 :感性的腦 直覺 情感 圖形知覺 形象記憶 美術 音樂節奏 舞蹈想像 視覺、知覺身體協調 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