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女兒患上藥物性耳聾 一聲「媽媽」來之不易

2020-11-29 安徽網

新安晚報、安徽網訊  如果說,「媽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稱謂,那麼計恩芳一定很幸福,因為她有45 個「孩子」,每天都會被「媽媽」「媽媽」聲包圍著。每一聲呼喚,都是計恩芳用點滴愛心、耐心換來的。

一歲女兒患上藥物性耳聾

說起計恩芳的故事,還得將時間撥回17 年前。2000 年,大女兒雯雯出生了,夫妻恩愛,寶寶健康,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形成了。

意外,總是來得那麼猝不及防。雯雯很可愛,不過,一直不會說話,而且對外界的聲響並不敏感。在1 歲多的時候,爸爸抱著雯雯,計恩芳拿著撥浪鼓搖晃,叫著雯雯、雯雯,可女兒似乎無視了這一舉動,不笑也不看。夫妻倆來回試了好幾遍,撥浪鼓都吸引不了女兒的目光。

第一次將女兒帶到醫院檢查,結果讓兩人震驚了。「藥物性耳聾!」這是計恩芳第一次聽說,可愛的女兒竟然是一個耳聾患者,而她能回憶起的女兒症狀起因,大約是女兒不滿一歲時,曾發燒不止,持續了一周多,最終靠藥物控制住。「當時聽了像天塌下來一樣,也是怪自己沒有把孩子照顧好,對她好內疚。」時至今日,再次提起這段往事,計恩芳依然止不住流下了淚水。

一聲「媽媽」遲來兩年多

從那時候起,計恩芳抱著孩子走上了四處求醫的道路,中醫、西醫、偏方、土方,只要聽說可以治好孩子的毛病,她都試過了。她曾抱著雯雯找到一位老中醫,做了半年針灸。醫生給不到兩歲的雯雯針灸,一根根銀針扎在雯雯的頭上,直到像個「小刺人」,計恩芳的心都碎了,「 就像扎在我的心上一樣。」不過,這一切努力都沒有換回女兒的聽力。

計恩芳沒有放棄,她開始將女兒送到一家康復機構,然後,由老師對雯雯進行訓練,計恩芳也堅持與女兒「對話」,即使沒有回音。直到雯雯3 歲多的時候,一聲遲來兩年的「媽媽」,給了計恩芳無限動力。

那是2003 年11 月,合肥已經漸冷,計恩芳在外出攤,她突然接到康復機構周老師的電話:「你女兒會說話了。」這個電話,讓計恩芳又驚又喜,她騎著自行車,套上丈夫的一件厚廠服,在馬路上狂奔了一個多小時趕到康復機構。在教室裡,3 個月沒有見面的女兒雯雯看到她後,真的帶著哭腔喊了兩聲並不算清晰的「媽媽」。計恩芳衝了上去,一把將女兒抱起來,緊緊摟在懷裡不肯放。

常年大聲對話致聲音沙啞

那一天,計恩芳將女兒帶回了家。不過,為了雯雯更好地康復,再加上家裡還有一個剛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要照顧,計恩芳狠下心又將雯雯送回了康復機構。

漸漸地,藉助助聽器,雯雯可以聽到聲響了,計恩芳不厭其煩,每天除了睡覺外,就是不停與雯雯說話,雖然計恩芳往往要大聲說好幾遍才能引起雯雯的注意,但她仍然不願放棄。

曾經細聲細語的計恩芳,因為常年頻繁大聲講話,導致聲音沙啞,一直到現在,依然不能恢復。

耐心照顧下女兒已正常入學

雯雯的常年康復訓練,也給這個四口之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壓力。計恩芳無法全心照顧兩個女兒,除了將大女兒送去康復機構,才出生沒多久的小女兒也交給鄰居代養,自己去城隍廟進貨擺攤,起早貪黑。「其實對兩個女兒都是很愧疚的。」計恩芳說,大女兒曾說過她沒有童年,她的童年都是在做康復。

而小女兒的童年,她也很少能有時間去陪伴。「有時候把大女兒送去康復,就把小的也放在那裡陪著大的,自己就回來擺攤了,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到了入學年齡,雯雯已經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上學了,不過依然沒法清楚說話。每次從學校回來,計恩芳並不會關心她的成績,而只關注她的情緒,看她開不開心。周末時,雯雯則繼續去康復機構訓練。一直到小學畢業,雯雯才算真正可以清楚說話了。

如今,雯雯已經上高二了,是一個善良懂事的女孩,每天早上,她不用母親喊,自己頭一晚將鬧鐘放在耳旁,鈴聲一響便起來了。她學習成績中等,對畫畫很著迷,並且畫得不錯。雯雯善良懂事,這讓計恩芳十分欣慰。

她成了40多個孩子的「媽媽」

計恩芳的故事傳出後,很多有類似經歷的母親都找到她,希望幫忙帶帶孩子。一開始計恩芳在家中帶一兩個孩子,幫忙做康復訓練,漸漸地,找她幫忙的孩子家長越來越多。而看到這些無助的家長,計恩芳也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幫幫她們吧。」善良的雯雯也勸說著母親,這也讓計恩芳有了開設康復機構的想法。

2015 年,計恩芳開設了「春語兒童康復中心」,一開始有6 名學員,如今已經有43 人了。有的孩子耳聾、有的則智力低下,還有自閉症孩子。計恩芳招聘特教老師,來幫助孩子們做康復訓練,自己則擔任園長負責日常照料工作。

小然今年7歲,和雯雯一樣也是耳聾患者,不過她沒有那麼幸運,父母離婚後她跟著父親生活。去年,小然的父親將她送到了計恩芳這裡,希望全託。計恩芳一開始拒絕了,不過聽了小然的身世後,她還是將小然帶回了家。她像照顧小時候的雯雯一樣照顧小然,每天不停地與小然說話,出門時也將小然帶著,比如去超市買菜,她會將菜拿到手上,一種一種教小然辨認、發音。計恩芳的愛心溫暖著這個小女孩。一直貼身帶了20 多天,有一天傍晚,計恩芳從幼兒園接回小然後在家做炸雞翅,這是小然最喜歡的食物,香味從廚房飄出,沒想到小然突然喊了一句:「媽媽,好香啊。」

計恩芳聽到後,立即從廚房出來抱住了小然,這是小然第一次叫她「媽媽」。在康復中心,孩子們一開始喊她「計老師」,而如今,都已經和小然一樣,是「媽媽、媽媽」地喊著了。早上7 點10 分,是計恩芳雷打不動到校的時間,孩子們見到她後都會跑過來喊「媽媽」,然後在她臉上狠狠地親上一口。

經過康復,很多家長看到了孩子的明顯變化,「雖然說話還是不太清楚,只能說一兩個詞,但是已經願意主動開口說話了。」一位孩子的媽媽告訴記者。

5 月11 日下午,在合肥七裡塘社區工作站,春語兒童康復中心的40 多個孩子聚在一起,為媽媽們表演了一場秀,還在老師的幫助下,動手縫製了一個可愛的小包送給媽媽們。收到孩子的禮物,有的母親哭了。

用愛心和耐心做好康復培訓

辦學開始後,計恩芳壓力很大,由於收費不高、對一些特殊困難家庭還免學費,每個月的日常開支、房租、工資讓計恩芳吃不消,去年一年計恩芳與另一位老師一分錢工資沒有拿。雖然時常拖欠薪水,但10 多位特教老師卻沒有一位離崗的,這讓計恩芳很感動。

「壓力太大了,有好幾次都想退出,但是這麼多人相信我、支持著,我還想再堅持堅持。」計恩芳說,她曾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如果自己有能力,也希望可以去幫助別人。丈夫與女兒的理解和支持,也是計恩芳沒有放棄的主要原因。懂事的女兒還對她說:「媽媽,你不要放棄他們,等我長大了,我要來接你的班,和你一起照顧他們。」

女兒的話,讓計恩芳十分欣慰,「其實做康復培訓,最主要的還是愛心和耐心,要與學員不停重複地做交流,女兒有這樣的愛心,我很驕傲。」

侯月雲 新安晚報、安徽網 記者朱慶玲/文劉玉才/圖

相關焦點

  • 耳聾奇案 一個吻致耳聾
    核心提示:所有的結果證明:她女兒衝著她的外耳道口的突然親吻和患者內耳的外毛細胞損壞有明顯的因果關係,其中巨大的吸力可能導致患者的鐙骨肌結構受損,該耳鐙骨肌反射閾無法引出便是證據之一。   美國和全球超過100多家的新聞媒體廣泛報導一件和聽力學相關的醫學新聞:親吻導致耳聾!
  • 15歲女孩患白血病 繼母網上發帖「救救我的女兒」
    70歲的公公老朱患病在平南縣住院,15歲繼女朱琳患白血病,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療。林春霞為此在南寧和平南之間來回跑。為給女兒籌集醫藥費,她到網上發帖,「請大家救救我的女兒」。  目前,朱琳的骨髓跟弟弟配型成功,仍需30萬元左右的醫藥費。可是,為了給孫爺倆治病,林春霞夫婦已經花盡積蓄,還欠下一大筆債。
  • 患了神經性耳聾還能治癒嗎?該怎麼辦?
    多多在3歲剛上幼兒園不久,媽媽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在教室裡叫多多他老不答應,班級裡的其他小朋友也向我反映他很不合群,別人和他說話都愛搭不理,導致他經常自己一個人坐在角落裡玩,希望家長能引起重視,看看是什麼原因。
  • 媽媽患上乳腺癌,23歲女兒也遺傳了突變基因,該怎麼辦?
    44歲的杭州人黃女士(化名)和她23歲的女兒,是這項基因檢測的獲益者。黃女士年齡小於60歲,又是三陰性乳腺癌,問診中了解到她姑姑患卵巢癌、堂姐患乳腺癌,有遺傳性基因檢測指徵,趙文和主任立即建議她做個基因檢測。「檢測結果提示她的BRCA1基因出現有害突變,這意味著不僅她的乳腺癌復發風險增加,她女兒也有患癌風險。」
  • 為何一巴掌就會致耳聾?
    打破砂鍋  我們也許會聽到這樣一些事件:小孩被打了一巴掌,耳朵就聾了;出生的時候聽力是正常的,自從發了高燒打了一些抗生素,小孩就聾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耳聾「意外」的發生?請關注—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一些事件:打了一巴掌,小孩就聾了。小孩感冒去醫院打針,後來耳朵就聾了。為何總有這麼多耳聾「意外」的發生?
  • 詔安「芭比娃娃」瘦得像兔子 疑患基因突變怪病
    她是個「安靜」的嬰兒  2012年3月7日,詔安縣橋東鎮甲州村的陳欽松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女兒。  「她是個漂亮的女嬰,藍色的眼睛水汪汪的,如同海水一般。」雪兒媽媽告訴導報記者,剛剛出生時與其他孩子並無不同,隨著時間推移,她發覺孩子嗜睡,而且過於安靜,哪怕屋外鞭炮震天響,她也不哭不鬧。
  • 女兒患「天使綜合症」 父母:從不覺得她是包袱
    女兒患「天使綜合症」 父母:從不覺得她是包袱受訪者提供 香港大公報圖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快將7歲的陳詠寧,自小發展遲緩及缺乏語言能力,不足2歲時更被確診患上罕見「天使綜合症」。當得悉女兒患上不治之症,爸爸陳頌慈(Joson)及媽媽吳芷樺(Joe)倍感沮喪及無助,Joe最擔心日後無人照顧女兒,甚至想過抱住詠寧跳下去,一同返回天家,猶幸丈夫在旁支持,從絕望邊緣拉她一把,不過夫婦同心走出低谷,堅強面對未來。
  • 女子患病父母年邁不能捐獻,7歲女兒忍痛抽骨髓血:媽媽我來救您
    正常人是可以生成新鮮血液來修補這樣的漏洞,如果患上這樣的病情,是無法造出新鮮的血細胞,導致體內貧血,消瘦,甚至有惡性體質,像這樣的身體弱不禁風,甚至導致死亡的可能是一個小小的感冒,小編不由的感覺得什麼都不要得病。要愛惜身體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那面小編給大家講講,女子患病父母拒絕捐獻,7歲女兒忍痛抽骨髓血:媽媽我來救您,的感人故事。
  • 10歲女童患重病靠輸血續命,囑咐失明媽媽:死後讓我的眼角膜陪你
    黑龍江省肇東市先進鄉50歲村民韓海森家裡是村裡最困難的貧困戶,一貧如洗就是他家的現狀。貧困的生活沒有壓倒積極努力工作想脫貧的一家人,而家裡陸續出來兩個病人徹底讓這個家陷入貧窮的深淵。韓海森48歲的妻子李豔華左眼因為左眼角膜白斑在2010年移植眼角膜後手術失敗已經失明,右眼也因為感染視力嚴重下降,失去勞動能力的李豔華在家裡靠著右眼微弱的視力摸索著做飯洗衣,因為家裡還有一個更嚴重的病人10歲的女兒韓鑫鑫需要照顧。50歲的韓海森老家是江蘇徐州人,至今還操著一口濃重的徐州方言。在老家,韓海森還有兄弟姐妹。
  • 鍾麗淇女兒患盲腸炎入院!多年來備受罕見病折磨,9歲仍不會說話
    7月26日,根據港媒的報導,息影女星鍾麗淇的9歲大女兒,星二代Isabella患有罕見病,多年來備受病痛折磨。昨日,鍾麗淇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文稱,女兒患了盲腸炎,並再度入院做了切除手術,讓她心疼不已。除了跟大家分享女兒的症狀外,她還提醒各位家長多留意自家小朋友的狀況。
  • 女兒患罕見骨病 90後媽媽截骨救女
    黃小花和女兒小希。醫院供圖小希腿部患處。 醫院供圖「只要女兒能重新站起來,我什麼都願意!」為了讓不到2歲、卻患有罕見骨病的女兒,有希望重回正常生活,90後媽媽黃小花(化名)毅然決定截骨救女——從自己髖關節的髂骨處取出1塊約拇指大小的骨頭,移植到孩子小腿骨上。
  • 徐崢陶虹陪女兒逛街被偶遇,11歲女兒穿洛麗塔藍裙,個頭直追媽媽
    近日有徐崢小陶虹帶女兒逛街購物被網友偶遇,這低調的一家三口,真是太少有公開個體亮相的照片了。徐小寶當天身穿一襲藍色連身裙亭亭玉立,才11歲身高已經直追媽媽。店員一直在招呼母女倆,而山爭哥哥並沒有被拍到。
  • 為什麼聽力正常的孕婦要檢測耳聾基因
    例如,耳聾基因篩查。 什麼是耳聾基因? 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對人的DNA進行檢測,發現是否存在耳聾基因突變位點。通過對病人的DNA檢測,發現是否有致聾基因,從而明確病因,對耳聾的再次發生具有良好的預防意義。
  • 寶寶因家長的這些「小舉動」患上中耳炎,許多媽媽都中招!
    原來,這個小朋友因為患了中耳炎,吃藥掛水還沒好透,父母就給他請了一個月的長假在家休養。我問了孩子媽媽發病原因,她告訴我,是因為早前感冒而引發的中耳炎。其實小編的媽媽也曾在多年前犯過中耳炎,耳痛、流膿、發臭……真是苦不堪言,只是沒想到,現在中耳炎似乎更「青睞」年幼的孩子了。
  • 10歲男孩患上神經母細胞瘤 師生捐助十餘萬
    10歲男孩患上神經母細胞瘤 師生捐助十餘萬隨著年關臨近,大街小巷都充滿了年的味道。
  • 母親突患白血病四處求醫 女兒捐獻骨髓為母續命「只要能救媽媽,抽...
    恩施晚報訊(記者楊亞玲 實習生張海清)「只要能救媽媽,抽多少骨髓我都願意。」家住鹹豐縣高樂山鎮杉樹園村的21歲女孩張譽靚,以超乎尋常的勇氣抽骨髓,捐造血幹細胞,為苦苦與白血病抗爭的母親帶去生命的希望。張譽靚是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大四學生。近日,她在網上發起了滴水籌,只為救自己48歲的媽媽李秋香。
  • 山西晉城2歲女童用藥不當致耳聾 專家籲關注用藥安全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藥物敏感性突變基因攜帶者(高危人群)約400萬人,藥物性耳聾患者約為35萬人。 範麗芳 攝中新網太原6月20日電 (範麗芳)「這可怎麼辦呀,孩子還這麼小。」來自山西晉城的胡女士向醫生哭訴道。
  • 媽媽用VR見到女兒,她泣不成聲!失獨媽媽的內心究竟有多痛?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媽媽最好的禮物,而世界上的每一個媽媽,對自己的孩子也都是無私的奉獻與愛護。然而月有陰晴圓缺,有很多的媽媽與孩子並不能像自己想像中那樣過得快樂,有的孩子年紀尚小就沒了媽媽,也有一些媽媽,因為一些意外失去了孩子。
  • 家人患藥物性耳聾
    □ 實習生  王琳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因為錯誤服用某種藥物導致耳聾的患者。這些容易導致耳聾的藥物,被統稱為耳毒性藥物,常見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以及紅黴素、阿司匹林等。濫用這些藥物,很可能會損害聽神經,造成耳聾。
  • 丈夫突患耳聾妻焦慮 苦等名醫幹地龍治癒
    健康態 丈夫突患耳聾妻焦慮 苦等名醫幹地龍治癒   中醫藥故事連載141  五臟之間生克制化,每一髒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致於虛損,又能克制另外的臟器,使其不致於過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