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太陽系小知識,作為天文愛好者的你怎麼能不知道?!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

首先是簡單的事實:我們的太陽系有八顆圍繞太陽運行的「官方」行星。以下是按照它們與太陽的距離排列的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如果加入矮行星的話,在火星和木星中間的行星帶裡的穀神星就包含在太陽系裡,然而其他的矮行星都在外太陽系,按照離太陽的順序分別是冥王星、豪門、鳥神星和厄裡斯。還有被稱為奧庫斯(Orcus)、誇奧爾(Quaoar)、2007年的O10 (O10)和塞德娜(Sedna)的跨海王星天體,以及它們是否被列入矮行星類別,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包括行星和矮行星的定義的詳情,還有我們太陽系中的每一個行星的詳情。

圖解:太陽系的藝術效果圖,包括所有已知的行星,還有矮行星。圖源自NASA

什麼是行星?

2006年,國際航空聯合體(UAU)給行星下了定義。定義描述在我們太陽系中,行星是一個包含以下特徵的體:

圍繞著太陽運轉,

有足夠的質量以保持流體靜力學平衡(一個大致的球狀),

和其他行星各行其道,

不是衛星。

這意味著從1960年被發現就被認為是最遙遠的行星的冥王星現在被劃分到矮行星了。定義的改變源於三個在大小和軌道上與冥王星類似的天體的發現,(2002年的Quaoar,2003年的Sedna,2005年的Eris)

圖解:最大海王星外天體的相對大小、反照率及顏色示意圖

隨著設備和科技的進步,航天專家知道會有更多像冥王星一樣的天體將有可能被發現,並且我們可知的太陽系行星會開始快速增長。我們很快就會清楚,它們是都會被稱為行星還是說冥王星和與它相似天體將會被重新分類。

伴隨著一直以來的爭議,2006年,冥王星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這也將小行星穀神星重新歸類為矮行星,所以前五顆被確認的矮行星是穀神星、冥王星、厄裡斯、鳥神星和妊神星。科學家們認為,可能還有數十顆矮行星等待被發現。

圖解: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認可的矮行星加上月球和冥衛一的質量比。鳥神星的質量是概略估計。

之後,在200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宣布外海王星軌道的矮行星的子分類命名為類冥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稱類冥天體是一種比海王星離太陽還遠的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它們有足夠的質量來克服剛體力量以便他們保持流體靜力學平衡(近乎球)的形狀,並且不會清理掉其軌道周圍的鄰居。」

這個子分類包括穀神星、冥王星、妊神星、鳥神星和厄裡斯。

我們太陽系的行星:

在介紹了定義和分類的基礎知識之後,讓我們開始討論太陽系中仍然被歸類為行星的天體(抱歉,是冥王星!)下面是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簡要介紹。包括快覽和連結,以便您可以找到關於每個行星的更多信息。

水星: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只有5800萬公裡(3600萬英裡)或0.39天文單位(AU)。但是,儘管它以被太陽炙烤和熔化而聞名,它並不是我們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往下看看哪個行星可能會得到這個榮譽把!)

圖解:信使號飛船拍攝到的水星圖像,揭示了人類肉眼從未見過的部分。資料來源: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

水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比太陽系最大的衛星(環繞木星運行的木衛三)還要小。它的大小相當於0.38個地球,只比地球本身的月球稍大一點。但這可能與它驚人的密度有關,它主要由巖石和鐵礦石組成。以下是行星的信息:

衛星直徑:4879公裡(3032英裡)

質量:3.3011 x 10^23千克(0.055個地球)

一年的長度(軌道):87.97個地球日

一天的長度:59個地球日。

水星是一顆巖石行星,是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水星的表面是實心的,表面布滿坑,看起來很像月球。

如果你在地球上的體重是45公斤(100磅),那麼你在水星上的體重就是17公斤(38磅)。

水星沒有衛星。

水星上的溫度在-173到427攝氏度之間(-279到801華氏度)

只有兩艘飛船訪問過水星:1974-75年的水手10號和2011年進入水星軌道之前飛越水星三次的信使號。2015年4月30日,信使號撞擊水星表面以此來結束它的任務。信使號改變了我們對這顆行星的認識,科學家們仍在研究這些數據。

金星:

金星是離太陽最近的第二顆行星,平均軌道距離為1.08億公裡(6700萬英裡),合0.72 AU。金星通常被稱為地球的「姐妹星」,因為它只是比地球小一點點。金星的質量是地球的81.5%,表面積相當於地球的90%,體積為地球的86.6%。表面重力,8.87 m / s,相當於0.904 g -大約標準地球重力的90%。

圖解:麥哲倫太空飛行器拍攝的金星的雷達圖像,其中一些空白被早期的金星軌道飛行器填補。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由於其厚厚的大氣層和接近太陽,它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溫度高達735 K(462°C)。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蒸發水所需熱量的4.5倍多,將錫變成熔融金屬(231.9°C)所需熱量的兩倍多!

衛星直徑:7521英裡(12104公裡)

質量:4.867 x10^24 kg(地球質量0.815)

一年的長度(軌道):225天

日長:243個地球日

表面溫度:462攝氏度(864華氏度)

金星厚厚的有毒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CO2)和氮氣(N2)組成,還有硫酸(H2SO4)雲滴。

金星沒有衛星。

與其他行星相比,金星是向後旋轉的(逆行旋轉)。這意味著在金星上太陽從西方升起,從東方落下。

如果你在地球上重45公斤(100磅),你在金星上就會重41公斤(91磅)。

金星也被稱為「晨星」或「昏星」,因為它通常比天空中任何其他物體都要亮,通常在黎明或黃昏時才能看到。因為太亮了,它經常被誤認為是不明飛行物!

40多艘宇宙飛船探索了金星。麥哲倫號任務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繪製了地球表面98%的地圖。

地球:

我們的家園,也是我們太陽系(已知的)唯一一個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我們的星球是離太陽第三遠的行星,離太陽的平均軌道距離是1.5億千米(9300萬英裡)或者說是一個天文單位。考慮到我們起源於地球,並且地球具備所有支持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把地球的各項指標作為判斷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度量標準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解:地球,由阿波羅17號任務的太空人拍攝。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無論是重力(g)、距離(以AUs測量)、直徑、質量、密度或體積,這些單位要麼用地球自身的值表示(地球的值為1),要麼用等價的形式表示——即地球大小的0.89倍。以下是一些單位數據的概要

直徑:12760公裡(7926英裡)

質量:5.97 x 10^24千克

一年的長度(公轉軌道):365天

一天的長度:24小時(更準確地說是23小時56分4秒)。

表面溫度:平均約14攝氏度(57華氏度),範圍從-88到58 (min/max) C(-126到136華氏度)。

地球是另一個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類地行星,地球表面70%被海洋覆蓋。

地球只有一個月亮。

地球的大氣層由78%的氮氣、21%的氧氣和1%的各種其他氣體組成。

地球是已知的唯一一個孕育生命的世界。

火星:

火星距離太陽約2.28億公裡(1.42億英裡),即1.52 AU,是離太陽第四遠的行星。它也被稱為「紅色星球」,因為它的紅色色調,這是由於它的表面普遍存在氧化鐵。在很多方面,火星和地球很相似,這可以從它相似的旋轉周期和傾斜角度看出來,這反過來又產生了與我們地球相似的季節周期。

圖解:火星的全球圖像。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表面特徵。和地球一樣,火星也有許多為人熟知的表面特徵,包括火山、峽谷、沙漠和極地冰蓋。但除此之外,火星和地球幾乎沒有什麼共同之處。火星大氣太薄且離太陽太遠以致難以維持溫暖的溫度,平均210 開爾文(-63C)並且波動很大。

衛星直徑:6,787公裡(4,217英裡)

質量:6.4171 x 10^23千克(0.107地球)

一年的長度(軌道):687個地球日。

一天的長度:24小時37分鐘。

表面溫度:平均約-55 C (-67 F),範圍-153至+20°C(-225至+70°F)

火星是太陽系的第四顆類地行星。它的巖石表面已經被火山、撞擊和沙塵暴等大氣影響所改變。

火星的大氣層很稀薄,主要由二氧化碳(CO2)、氮氣(N2)和氬(Ar)組成。如果你在地球上的體重是45公斤(100磅),那麼你在火星上的體重就是17公斤(38磅)。

火星有兩個小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

火星之所以被稱為紅色星球,是因為火星土壤中的鐵元素會氧化或生鏽,導致土壤呈現紅色。

已經有40多艘宇宙飛船發射到火星了。

木星:

木星是距太陽第五顆行星,距離約為7.78億公裡(4.84億英裡)或5.2 AU。木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質量是地球的317倍,比所有其他行星加起來還要大2.5倍。它是一顆巨大的氣體星球,這意味著它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帶有旋轉的雲和其他微量氣體。

圖解:2008年,新視野號飛越木衛一和木星。(資料來源: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APL/SWRI)。

木星的大氣層是太陽系中最密集的。事實上,難以置信的高壓和科裡奧利力的結合產生了有史以來最猛烈的風暴。風速通常為100米/秒(360公裡/小時),最高可達620公裡/小時(385英裡/小時)。此外,木星經歷的極光比地球更強烈,而且從未停止過。

衛星直徑:428,400公裡(88,730英裡)

質量:1.8986×10^27 kg(317.8倍)

年長(軌道):11.9地球年

一天的長度:9.8地球小時

溫度:- 148攝氏度, (- 234華氏度)

木星有67顆已知的衛星,另有17顆衛星等待確認,總共有67顆衛星。木星幾乎就像一個迷你太陽系!

木星有一個微弱的光環系統,是旅行者1號在1979年發現的。

如果你在地球上重45公斤(100磅),那麼在木星上你將重115公斤(253磅)。

木星的大紅斑是一場巨大的風暴(比地球還大),已經肆虐了數百年。然而,近年來這一比例似乎在下降。

已經有許多飛船成功完成使命到達了木星和她的衛星系統了,最近的一次是「朱諾號」任務於2016年到達木星。

圖解:土星相對較薄的主光環直徑約為25萬公裡(15.6萬英裡)。(圖片:NASA / JPL-Caltech / SSI / J.Major)

土星:

土星是距太陽約14億公裡(8.86億英裡)或9.5 AU的第六顆行星。像木星一樣,它是一個巨大的氣體行星,它的固體核心周圍環繞著一層層氣態物質。土星最有名,也最容易被認出來的是它壯觀的光環系統,它由7個光環組成,它們之間有幾個空隙和分隔。

衛星直徑:120,500公裡(74,900英裡)

質量:5.6836 x 10^26 千克(95.159地球)

年長(公轉軌道):29.5地球年

一天的長度:10.7地球小時

溫度:-178攝氏度(-288華氏度)

土星的大氣層主要由氫(H2)和氦(He)組成。

如果你在地球上的體重是45公斤(100磅),那麼在土星上你的體重大約是48公斤(107磅)

土星有53顆已知衛星,另有9顆衛星等待確認。

已經有五次飛行任務訪問過了土星。自2004年以來,卡西尼號一直在探索土星及其衛星和光環。

天王星:

天王星是距太陽約29億公裡(18億英裡)或19.19 AU的第七顆行星。雖然它被歸為「氣體巨星」,但由於存在氨、甲烷、水和碳氫化合物的冰態,它也經常被稱為「冰巨星」。甲烷冰的存在也使其呈現藍色。

圖解: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2號太空探測器所看到的天王星。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天王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冷的行星,所以「冰」這個詞似乎很合適!更重要的是,它的衛星系統經歷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季節循環,因為它們圍繞海王星的赤道運行,而海王星的北極正對著太陽運行。這使得它所有的衛星都經歷了42年的晝夜周期。

衛星直徑:51,120公裡(31,763英裡)

年長(軌道):84地球年

一天的長度:18個地球小時

溫度:-216攝氏度(-357華氏度)

這顆行星的大部分物質是由一種由「冰」物質組成的熱而緻密的流體——水(H2O)、甲烷(CH4)。和氨(NH3) -在一個小巖心上面。

天王星的大氣層主要由氫(H2)和氦(He)組成,還有少量甲烷(CH4)。甲烷使天王星呈現出藍綠色。

如果你在地球上重45公斤(100磅),那麼在天王星上你將重41公斤(91磅)。

天王星有27顆衛星。

天王星有微弱的光環;內環又窄又黑,外環顏色鮮豔。

旅行者2號是唯一訪問過天王星的宇宙飛船。請在這裡了解更多關於這項任務的信息。

海王星:

海王星是第八顆離太陽最遠的行星,距離約45億公裡(28億英裡)或30.07 AU。就像木星、土星和天王星一樣,從天文學講,它是一顆氣態巨星,但是把它歸類為和天王星一樣的「冰巨星」更恰當。

圖解:旅行者2號太空探測器拍攝的海王星。來源: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由於海王星離我們的太陽非常遠,肉眼無法看到它,而且只有一次飛行任務飛得足夠近獲得了它的詳細圖像。然而,依我們對它的了解表明,它在許多方面與天王星相似,由氣體、冰、甲烷冰(形成了它的顏色)組成,擁有一系列衛星和微弱的光環。

衛星直徑:49,530公裡(30,775英裡)

質量:1.0243 x10^26 千克(17個地球)

年長(軌道):165地球年

一天的長度:16個地球小時

溫度:-214 C (-353 F)

海王星主要由一種非常厚、非常熱的水(H2O)、氨(NH3)和甲烷(CH4)的混合物構成,其核心可能更重,近似地球大小。

海王星的大氣層主要由氫(H2)、氦(He)和甲烷(CH4)組成。

海王星有13顆已確認的衛星,另有1顆正在等待官方確認。

海王星有六個環。

如果你在地球上重45公斤(100磅),那麼在海王星上你將重52公斤(114磅)。

海王星是第一個用數學方法預測存在的行星。

旅行者2號是唯一訪問過海王星的宇宙飛船。

金星是離太陽第二遠的行星,它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因為它厚厚的有毒大氣層被描述為有「失控的溫室效應」的行星。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universetoday-千裡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何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如何入門?
    這裡是說成為天文愛好者,而不是成為天文學家。閱讀對象是成年人隨著城市發展,天文科普和各種天象的洗禮,越來越多人想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欣賞星空的震撼。但是如何不走冤枉路,更好地更快更省錢地入門,很多人還是比較迷糊。這裡根據中國國情來寫一下如何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1,入群加入自己本地的愛好者群體,加入他們的QQ群。
  • 天文愛好者的入門級神器,開啟你的觀星之旅,星特朗80DX體驗!
    今日話題:天文愛好者的入門級神器,開啟你的觀星之旅,星特朗80DX體驗!身處城市的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過星空了,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款入門級的天文望遠鏡-星特朗80DX。為了避免第一次使用得你一頭霧水,不知道該看哪裡,可以配合星特朗官方APP Skyportal來使用。通過它上面顯示的你頭頂附近的星星分布,你只需要對準合適的位置,就能夠找到星空的所在了。
  • 天文入門基礎篇,一個星圖APP就可以讓你談資一番了
    為什麼指南針在天文觀測上如此重要,因為想找到你要觀測的天體,你不能找不著北。二、天文通小程序微信直接搜索「天文通」即可。我們知道,天氣情況對天文觀測的影響是巨大的。此款小程序乃觀星神器,可以準確預報在某地理位置,當天、幾個小時後天氣情況,雲量,視寧度,透明度,風速等等,非常準確,比普通天氣預報強大100倍。此外,你還可以看到當前氣象衛星發布的雲圖以及當月值得觀測的天象。
  • 神遊於浩瀚星河 業餘天文攝影入門淺談
    搬上搬下、組裝調試一次怎麼也要一個小時。如果你不是鐵桿的天文愛好者,估計對天文的那點熱情很快就會在搬上搬下的辛苦中消磨掉。而且這套系統調試起來也蠻複雜,因此說它不適合入門級的愛好者。如果以上這些對你都不算是問題而且經濟條件許可的話,完全可以選擇冷凍CCD作為入門的首選器材。常用的天文CCD可以選擇QHY8/QHY9或者SBIG的STL8300/11000。
  • 乾貨|適合孩子的入門級天文望遠鏡挑選指南
    每年四月是國際天文月,如何能讓在大城市裡宅家修煉上網課的神獸們,暢意的觀察浩瀚星空?如何把孩子對天文宇宙的好奇變成內驅力?這時候老母親們也許需要一副天文望遠鏡!今天小編就來細緻地聊一聊:1.天文望遠鏡怎麼選?2.從基礎級看月亮套裝到真正的入門級天文望遠鏡都有哪些?
  • 哪種天文望遠鏡好?天文望遠鏡怎麼選?小白看過來
    作為一個的天文愛好者,在選天文望遠鏡踩過一些坑,學習過一些知識,這裡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準備入門的小白。
  • 天文知識——望遠鏡
    之前說了不少的天文知識,那麼我們平時用肉眼觀測畢竟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於望遠鏡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天文觀測時都會用到哪些望遠鏡,它們是怎麼分類的,望遠鏡的參數應該怎麼去看。其實,你若是有個物鏡口徑超過35毫米的雙筒望遠鏡,你就可以開始天文觀測了,那些比較暗的星星會在雙筒望遠鏡下顯現出來,再對照星圖,在天空中找到相應的星星,你會發現這是非常有趣的。我個人覺得雙筒望遠鏡是巡天利器,不太貴的價格,是天文觀測入門的最好選擇。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別買雜牌,還有聲稱放大50倍、100倍的雙筒望遠鏡銷售商。
  • 天文愛好者請收藏!全天較亮的較易光學觀測的星系列表
    旋渦星系NGC6744天文望遠鏡是每個天文愛好者的必備品,但由於每個天文愛好者的購買能力有差別,有的是性能優異價值上萬的高檔貨,有的是價格幾百塊的最普通入門級,無論是哪一種天文望遠鏡,帶給天文愛好者的快樂卻都是同等的。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天文愛好者從0到1 之一:裸眼觀察,認識星空
    從一個新手天文愛好者的角度出發去看這個問題,答案就變得多種多樣了,也許是探知欲的驅使,也許是享受觀星時星空之下的靜謐,也許就只是不知道緣由的熱愛。 當然如果你認為你夜觀星象能夠得到明天彩票中獎號碼的啟示,那也是無可厚非的,雖然我保持懷疑態度。
  • 想給娃買天文望遠鏡?不知道這些,全是白花錢!
    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看看,天文資深玩家怎麼說。需要給孩子買一臺天文望遠鏡嗎?家長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已經對天空中和地球外的事情,有了或多或少的興趣。於是考慮讓孩子接觸一下天文望遠鏡,啟發孩子對宇宙和對星空的興趣。作為資深的業餘天文愛好者會說,我建議,先別買,等有機會學習使用,或者在有經驗的人詳細指導下再買。
  • 看過這7部天文紀錄片,你才知道遇到的事都不叫事
    可是很多家長其實是不重視天文知識的,因為考試考得少,只在地理考試中佔一小部分分數。然而,不抬頭看看星空,我們可能永遠意識不到自己自己有多渺小。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天塌了」;當我們獲得小成就的時候,我們可能也會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可是,當你真的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你才會意識到,你遇到的挫折和成就,在宇宙面前不值一提。
  • 攝影入門_天文攝影的知識全科_陳閱攝影培訓
    想精通天文攝影嗎?是否想學習捕捉流星雨,穿越夜空的銀河系的藝術?本期陳閱攝影培訓給大家帶來天文攝影的知識全科指南,這裡提供了有關天文攝影奇妙世界的所有知識,會對你有所幫助!首先,嶄露頭角的天文攝影師需要知道計劃,耐心和毅力是遊戲的名稱。
  • 天文很有趣,所以我開了一間可以仰望星空的書房
    施逸昕說:「迷上星空就是一條不歸路,你知道它無比浪漫,而且也只能浪漫。所以儘管在全球化與效率至上的時代裡,實體書店存活的空間不容樂觀。但我仍然相信,人還是會為了純粹的浪漫而痴迷。」對臺中的觀星愛好者來說,剛開幾個月的仰望書房就像是一個學校裡的興趣小組,這裡定期舉辦的觀星活動、科普講座、讀書會等活動,讓他們有了家一般的歸屬感。
  • 天文知識三問:太陽系有多大?什麼是天文單位?奧爾特雲是什麼?
    當你凝視夜空時,會想些什麼?你是否想知道這些發光的星體到底有多遠?亦或會想像那些各種外星生命也正在遠方看著你?地球上生存了很長一段時間,你會發現這兒真是個神奇的地方。與一個孤單的人相比,地球是宏偉的。即使不是全部,也要花上大量時間才能探索到其中的一角。
  • 7旬老人花半月制太陽系模型 幫娃學天文知識
    由於小孫子的一句話,75歲的老人張天偉,萌生了製作太陽系模型的想法。經過半個月的巧妙構思、精心製作,昨天,太陽系模型完工了。2012年聖誕節前一周,上初一的小孫子對爺爺說,希望他能做一個太陽系模型,幫助同學們學習天文知識。張天偉一口就答應了。張天偉說:「炒鍋翻扣作為底座,一隻40瓦的電燈泡用一個空心的竹子立在鍋中央當作太陽。從水星到海王星的八大行星依次向外排列,除了地球儀,其他行星模型都是我動手改造的。
  • 仰望星空——天文望遠鏡入門指導
    望遠鏡的誕生讓天文學有了巨大突破,原本統統看不清楚,現在太陽系內天體有了結構,系外天體則有了區分。在大尺度結構的觀察上,超新星餘燼、河外星系、星雲等等有了區分,人類對宇宙尺度的認識開啟了新篇章。如果你有使用普通望遠鏡觀察地面物體的經驗,就會了解焦距越大、看得越遠的望遠鏡視野就越窄——目標或鏡頭的微弱移動就會導致目標跑出視野。因為觀察基線更長,天文望遠鏡除了要避免震動,還需要讓鏡筒緩緩移動追上公轉的天體。如果只是要求天體不離開視野,那麼經緯儀就可以滿足要求。經緯儀是一種簡單的可以支撐和旋轉的雙軸架臺,水平軸和垂直軸互相垂直。
  • 一篇短文教你怎樣觀星——天文「小白」觀星入門
    可是每當人們晚上走出家門,也許只是偶一抬頭,看見頭頂璀璨的星光,有幾個人能不被震撼?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從幼年童年的好奇心開始的,天上那些發光地是什麼?宇宙到底有多大?有沒有外星人?......問這些問題絕不是幼稚,正因為有了好奇心,才有了人類求知和進步的動力。如果你心底還存在著一絲好奇,就請你邁開雙腿走出家門,仰望星空,享受夜空!
  • 和星星親密「接觸」 你該怎麼挑選天文望遠鏡
    愛好星空的你,也許希望有一臺天文望遠鏡,實現與星星更親密的「接觸」。那麼,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更適合初入天文圈的你呢?  兼顧成本和便攜,折射式為入門首選  在人類文明誕生和發展的漫長歲月裡,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用肉眼來觀察和探索這個世界。
  • 想給娃買天文望遠鏡?不知道這些,全是白花錢!丨理性選購指南
    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看看,天文資深玩家怎麼說。需要給孩子買一臺天文望遠鏡嗎?家長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已經對天空中和地球外的事情,有了或多或少的興趣。於是考慮讓孩子接觸一下天文望遠鏡,啟發孩子對宇宙和對星空的興趣。作為資深的業餘天文愛好者會說,我建議,先別買,等有機會學習使用,或者在有經驗的人詳細指導下再買。
  • 小米有品星特朗天文望遠鏡,組裝操作簡單,為初級天文愛好者打造
    後來通過網上了解了相關的信息,在小米有品看到了這款星特朗天文望遠鏡SCTW-80,這是一款專為那些初級用戶打造的望遠鏡,產品最大的特點是從安裝到使用都很簡單,不僅能滿足像筆者一樣小時候幻想的天文夢,也能培養孩子對天文知識的興趣,599元的價格也能接受。接下來,筆者就從一個第一次接觸天文望遠鏡的小白用戶,客觀的體驗一下這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