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熱帶地區正在逐漸變大

2021-01-19 中科院之聲

近些年來,生活在雲南、廣西和廣東等省的北部,以及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南部等地區的人們有種感覺,當地的氣候類型正在悄悄地改變:全年氣溫較高,四季界限不明顯,日溫度變化大於年溫度變化,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這是偶爾發生的?還是一種錯覺呢?


科研人員告訴你:你的感覺沒有錯——地球的熱帶地區正在逐漸變大,導致這些原來不在熱帶範圍內的地區,正在受這一改變的直接影響,如圖1所示。


圖1:熱帶地區正在變大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稱「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研究員魏合理課題組的博士生唐超禮通過長期對探空大數據分析,研究結果間接證實了地球的熱帶地區正在變大。

 

熱帶地區正在變大又稱熱帶膨脹


熱帶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回歸線以內的地球中部區域,約佔全球總面積39.8%。正午的太陽終年垂直照射在熱帶範圍內,因此,這一地帶能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氣候炎熱。熱帶地區的炎熱氣候對全球的降水、陸地、季風和洋流均有重要影響。

在這些影響發生的過程中,溫暖潮溼的空氣從赤道地區到達南北兩極,從而提升了中南美洲、中南非洲、東南亞以及大洋洲部分地區的氣溫。據之前的氣候模型預測,全球變暖將導致熱帶地區的膨脹。迄今為止,這些模型顯示,在未來100年中,熱帶地區將分別向南向北擴大2.5緯度左右,如圖2所示。

 

圖2:地球熱帶正向南北兩極擴大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安光所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過去40年中,地球熱帶地區已經向北有了更多擴張。如果這一趨勢繼續發展,亞熱帶地區的生態系統將承受巨大壓力,熱帶疾病的傳播將加速,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將受到諸多不利的影響。

對流層頂高度和溫度的變化已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標誌


地球對流層位於大氣的最低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其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即對流層頂)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它的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公裡,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公裡,極地平均為8~9公裡,並且夏季高於冬季。對流層頂是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一個明顯的過渡層,是反映各種大氣過程的一個很好的指示器,它在氣壓形勢、氣團平流、大氣環流形勢更替等作用下發生變化,阻礙著積雨雲頂的垂直發展、氣溶膠和水汽的垂直交換,如圖3所示。此外,大氣急流、飛機顛簸、臭氧層頂等重要物理、化學現象均與對流層頂的位置、強度及其變動密切相關。因此對流層頂高度和溫度的變化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標誌。


圖3:對流層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唐超禮等利用我國近40年大約200萬次探空氣球觀測數據系統地分析了中國區域對流層頂高度和溫度的時空季節分布特性和變化趨勢,獲得了中國區域不同經緯度的對流層頂高度年際變化趨勢及其冷點溫度隨緯度和經度的分布規律。


研究表明近40年我國對流層頂高度逐年升高(圖4a)、溫度逐年降低(圖4b);並首次發現了高緯度地區的對流層頂高度比低緯度地區升高更快,即高緯度地區和熱帶低緯度間的對流層頂高度之差逐年縮小(圖4c),而緯度間的對流層頂溫度之差逐年擴大(圖4d),此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近年來地球的熱帶地區正在變大(熱帶膨脹)。該研究對認識溫室氣體增多導致的對流層變暖和由於臭氧減少導致的平流層變冷等氣候變化趨勢及其建立和檢驗對流層大氣模式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工作以 Distribution and trends of the cold-point tropopause over China from1979 to 2014 based on radiosonde dataset 為題已發表在《大氣研究》(Atmospheric Research,doi:10.1016/j.atmosres. 2017.04.008)雜誌上。


此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高技術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


圖4:中國區域對流層頂高度(H-CPT)和溫度(T-CPT)的時空變化趨勢.

(a)全國平均對流層頂高度的年際變化趨勢(1979-2014);

(b)全國平均對流層頂溫度的年際變化趨勢;

(c)不同緯度帶的對流層頂高度年際變化趨勢;

(d)不同緯度帶的對流層頂溫度年際變化趨勢

 

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熱帶地區可能在變大(新知)
    近年來,生活在雲南、廣西和廣東等地區北部,以及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區南部的人們有種感覺,氣候似乎發生了改變:全年氣溫較高,四季界限不明顯,日溫度變化大於年溫度變化。這是錯覺嗎?
  • JGR Atmospheres:熱帶地區正在擴張,氣候變化是主因
    地球的熱帶正在向兩極擴張,發表於JGR Atmospheres的一項新研究認為,這種擴張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海洋變化所驅動的。熱帶地區全年日照最直接,平均氣溫高,降雨量大。圖片來源:maxpixel.net熱帶像一條溫暖潮溼的帶一樣環繞著地球中部。這一地區全年日照最直接,平均氣溫高,降雨量大。
  • 臭氧層傳噩耗:熱帶和中緯度地區人口稠密處破洞變大
    2018-02-8研究員William Ball提出新研究,研究人員以數個衛星量測得的數據為基礎,估算臭氧又減少了0.5%,在熱帶和中緯度地區人口稠密處平流層下層上空的臭氧分子在慢慢分解
  • 北大西洋出現異常,這個地區持續變冷,意味著地球將進入小冰期?
    身處在北大西洋,卻連續五年持續變冷,難道地球要進入小冰期了?從地球要變成一個「大火球」的言論,慢慢轉向進入冰河時期,一時間讓人類不知道該信哪個,全球變暖已成事實,各種災難「襲擊」地球,讓人類心力交瘁,關於這兩個問題是今年爭議最大的一個話題,人類正在經歷高溫的「洗禮」,科學家卻說冰河時期要到來,實在有點不符合常理。
  • 地球正在剎車,自轉正在變慢,或引發更多大地震
    然而月球遠離地球這一事實正在引發一個嚴重的後果,很可能導致地球更頻繁地發生大地震,這卻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由於月球引力的影響,地球上海洋隆起產生一種剎車效應,拉扯著地球使其轉速變慢,導致月球逐漸遠離地球,每年約
  • 地球自轉正在逐漸變慢,未來或引發災難,背後原因令人頭疼
    我們都知道地球從誕生億萬年來從未停止過自我旋轉,經歷了一萬年的歷史為什麼會被發現自轉速度正在變慢?是否往後世界各地人類分別要面臨不同的永久的黑夜和永久的白天,永久的春夏秋冬?地球在逐漸老化還是消亡,背後的原因科學家有沒有明確的說法?
  • 熱帶地區無世界級強國及新加坡是熱帶地區唯一發達國家
    一,熱帶地區無世界級強國。 熱帶地區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緯23°26′之間的熱帶,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39.8%。特點是全年高溫,變幅很小。 但熱帶地區吸收了大量的光熱資源,作物生長周期短,單位面積淨生產力高。
  • 趣知識;熱帶地區無世界級強國及新加坡是熱帶地區唯一發達國家
    一,熱帶地區無世界級強國。熱帶地區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緯23°26′之間的熱帶,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39.8%。
  • 地球正在變大還是正在變小,地球的總重量還在增加嗎?還是在損失
    要想弄清楚地球正在變大或是變小,就先要弄清楚地球目前總質量的收支狀況。地球總重量:5.965×10^24kg,說人話的話大約是:六十萬億億噸先看收入收入1:宇宙塵埃和我們日常定義的灰塵差不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微小固態顆粒,目前地球引力無時無刻在捕獲散落在地球公轉軌道附近的宇宙塵埃,美國地質協會發布的數據,每年落入地球大氣的宇宙塵埃至少有
  • 科學家發現地球自轉變慢將導致大地震時期到來
    然而,地球每天都會有5萬人可以感受到地震,平均每年都有十幾次7級大地震,500萬次3級地震。那麼,未來的2018年是否是一個地震頻發的時期呢?該論文指出,地球的自轉速度正在一天天變慢,過去的每一個世紀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出2.3毫秒,現在地球的自轉速度增加的時長為1.8毫秒。
  • 人類對地球到底做了什麼?研究員發現地球正在大規模變變綠
    伴隨著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人類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地球上的生態平衡,並且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目前全球變暖就是人類自己親手種下的惡果,當然,還有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銳減等,大量的物種也因為人類的幹預而消失,根據統計,自從人類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地球就已經迎來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為什麼熱帶地區的人口多分布在高原地區,而不生活在平原地區?
    地球上的任何物種,都是在不斷的探尋最適宜自身生存的地理環境,當然在一些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的地方,物種為了生存,就需要去適應環境,甚至會做出相應的進化。這裡所說的物種,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人類自非洲東部的草原地區出發,腳步邁向了全世界,並不斷的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在一些自然環境相對優越的地區,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會相對較好,並逐漸產生了人類文明。
  • 地球自轉逐漸變慢,會導致大地震時期來臨嗎?
    地震威力如此之大,你可能不知道,它還會與地球的自轉速度有關!相關科學的研究團隊紛紛提出這個話題,地球的自轉速度正在發生很不理想的變化,速度減緩。在幾億年前,科學家們就開始通過研究海洋中的珊瑚化石,就發現地球的自轉周期很明顯短於現在,也就是說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就一直在變慢。
  • 地球氣溫本世紀中葉史上最高 熱帶地區更受影響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導,研究人員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溫室排放繼續穩步增長,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到本世紀中葉將達到史無前例的高水平。  位於馬諾阿的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科學家們計算得出,到2047年(誤差不超過5年),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將高於1860年到2005年期間的任何一年。
  • 為什麼南亞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會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
    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來自太陽的太陽輻射又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平行光,當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時候,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就會不同,總體而言年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由赤道往兩極遞減」。而熱量是一個地區氣候類型形成的重要基礎,是氣候類型名稱的頭一個詞,比如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夏幹氣候);溫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寒帶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是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
  • 面對地球的自轉逐漸變慢,會導致大地震時期加速到來嗎?
    相關科學的研究團隊紛紛提出這個話題,地球的自轉速度正在發生很不理想的變化,速度減緩。在幾億年前,科學家們就開始通過研究海洋中的珊瑚化石,就發現地球的自轉周期很明顯短於現在,也就是說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就一直在變慢。
  • 熱帶地區生態窒息,救還是不救? (雙語)
    在他們的研究論文《熱帶生態系統高度多樣性的未來》中,一個國際團隊警告說,如果我們不果斷採取迅速行動,地球生物多樣性最多的地區遭受的物種損失將大大增加,且這種損失前所未有、不可逆轉。論文作者發現,儘管熱帶地區僅覆蓋了地球的40%,但它們居然是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物種的棲息地,幾乎包括所有的淺水珊瑚和全球90%以上的鳥類。這些物種大多數在其他地方都無處可尋,而且還有數百萬未知物種尚未被科學屆認識到。
  • 地球磁場的磁極正在翻轉!世界正在逐步走入大災難?
    地球的核心區域溫度很高,壓力又大,而且含有大量的鐵磁質元素,導致物質變成了等離子體,質量小的電子逐漸地被移到外部的地幔處,從而形成了一個簡單的迴路,形成的電流使得地球形成了一個磁場。地磁場還會因為外部的因素產生變磁場,比如太陽風。太陽風就是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流,當太陽風吹到地球,因為其粒子流帶電,會與地球通過電磁感應產生交變電流,產生變磁場。地磁場作用與太陽風地磁場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來保護地球,其中防禦的第一大敵,便是上面提到的太陽風!太陽風對地球的危害不僅僅只是影響地球的通訊這麼簡單而已。
  • ...酸角|美洲|linn|常綠|熱帶水果|神秘果|楊桃|人心果|熱帶地區
    熱帶水果的種類有很多,香蕉,橙子,菠蘿,荔枝,這些都是你常見的熱帶水果,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些那些不常見的熱帶水果吧!陽桃(學名:Averrhoa carambola L.),別名:五斂子,楊桃,洋桃,三廉子等,被子植物門,五斂子屬。陽桃是一種產於熱帶亞熱帶的水果,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
  • 為什麼地球生物越來越小了?蟾蜍體型變小了三分之一,人類該反省
    熱帶島嶼蟾蜍正在迅速變小研究發現,其中模里西斯島上的蟾蜍大小變化最明顯,其中模里西斯島上的雌性蟾蜍大小,照比其它地區的蟾蜍小了33.9%,雄性蟾蜍雖然大小變化沒有這麼嚴重,但是仍然存在著縮小的情況。其實不僅僅是熱帶島嶼上的蟾蜍,事實上地球上現代動物們,甚至包含植物在內,很多都是越變越小。要知道,在地球遠古時期,地球上可是有著許多龐然大物的,比方說恐龍時代裡最大的恐龍,竟然體長可以超過40米,而如今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大象,放在遠古時期,也只能算是體形正常的動物。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