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首現華裔準將 普通話流利以族裔背景為榮

2020-12-08 中國網

強納森·袁去年晉升海軍準將,成為美國海軍目前唯一華裔將軍。圖為他仍是海軍上校時所攝。 (美國《世界日報》援引自美國海軍)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海軍唯一的華裔將領——太平洋艦隊後勤司令部副參謀長強納森·袁(Jonathan A. Yuen, 譯音)準將,不久前抵達夏威夷珍珠港接任新職,挑起協助領導這支龐大艦隊的重擔。

在加州土生土長海軍首見華裔準將的喬納森·袁是第二代華裔,祖父早年從廣東赴美謀生,父親後來移民舊金山。

喬納森·袁擁有史丹福大學商學院學士與賓州大學碩士學位。在海軍官校1983年班以優異成績畢業,還曾以交換學生身份在西點軍校深造。

海軍官校畢業後,喬納森·袁登上核子潛艦「獨角鯨號」(USS Narwhal,已除役),任少尉補給官。之後在航空母艦「星座號」(USS Constellation)、兩棲突擊艦「拿索號」(USS Nassau)服役,並在多個陸上部門任職,職責都與艦隊後勤有關。

強納森·袁參加過波斯灣戰爭,並曾在危機四伏的巴格達指揮18個後勤供給單位。對參戰的海軍與陸戰隊戰地補給屢建戰功,一路擢升至上校。2009年4月23日,他被提名海軍準將候選人。同年7月1日,國會批准包括他在內的多名將官晉升,他的肩章從此綴上第一顆金星。

雖然喬納森·袁父母在家從不跟他說華語,但他就讀海軍官校期間刻意選修中文,所以能說流利「普通話」。他接受軍方媒體採訪表示,以自己的族裔背景為榮,並願意與眾人分享成長經歷。(李大明)

相關焦點

  • 美國陸軍第一位華裔將軍:傅履仁與美國百人會
    14日上午,在Google(谷歌)中國總部大樓的會議室裡,美國陸軍第一位華裔將軍傅履仁接受了《光明日報》記者的專訪。傅老雖已年過七旬,但依舊神採奕奕,步履矯健,一舉一動彰顯軍人風範。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外加地道的京腔,迅速拉近了他與記者的距離,採訪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開始。
  • 《紀元1800》「圍攻者」史蒂芬·德瑞克海軍準將傳奇卡分享
    18183首頁 《紀元1800》「圍攻者」史蒂芬·德瑞克海軍準將傳奇卡分享 《紀元1800》「圍攻者」史蒂芬·德瑞克海軍準將傳奇卡分享 來源:網絡
  • 美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穿梭中美促進相互理解(圖)
    記者不久前在北京見到美國首位華裔將軍、美國百人會會長傅履仁的時候,是在他的會員李開復的公司——Google(谷歌)中國總部大樓的會議室裡。     「百人會的會員,都是美國籍的華裔。」年逾七旬的傅履仁身著藏青色西裝,身形挺拔,步履矯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帶著地道的京腔。「百人會願在推動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往來方面,起一座橋梁作用。」
  • 美國華裔將軍分享晉升秘訣 最苦最難是遠離家人
    2012年剛從阿富汗服役歸來的美國陸軍後備役軍官餘生清(Garrett Yee)前不久獲得聯邦參議院批准,將升任準將(Brigadier General),成為美軍中少數的華裔將軍之一。多年來,餘生清秉持著積極、努力的工作態度,一步一步登上了軍旅生涯的高峰。  餘生清在1987年於聖他克拉大學就讀期間,參加了後備役軍官訓練計劃(ROTC),由此至今,他在陸軍後備役服役已有足足25年。
  •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傅履仁去世 享年75歲(圖)
    5月11日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療中心逝世,享年75歲。圖為傅履仁出席百人會年會的檔案照片。圖為傅履仁出席百人會年會的檔案照片。 中新社發 陳鋼 攝中新社舊金山5月12日電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先生因心臟病發作,於當地時間11日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傅履仁將軍1934年9月12日出生在北京,父親傅涇波曾擔任新中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秘書。
  • 美科研機構開除華裔科學家:清理門戶還是利益衝突?
    另一方面,據矽星人了解,包括史丹福大學、UC伯克利等在內的多所美國頂級學府,內部一度出現了不少基於族裔或和國籍對學者的舉報事件。外籍、非北美本土族裔學者和教職員工,現在紛紛擔心自己的在美生活和事業會因為一紙突如其來的解職信被斷送。
  •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調查稱美華裔移民易患心理疾病 老人年輕人最高危 而反過來,亞裔幾乎和其他身體普遍超重的族裔一樣,面臨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健康問題困擾。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一份調查報告說,亞裔超重的人數為38%,明顯低於其它族裔。超重指的是體重指數(BMI)超過25的情況。據統計,白人超重比例為66%,黑人為76%,拉美裔則將近80%。
  • 向中國海警船喊話的華裔女兵,身份與意識不相稱的錯亂
    美國華裔女兵鄭好,背後正是中國海警船這位英文名為Haoer Zheng(鄭好)的華裔女兵,生於上海,2000年移居美國。為獲得美國綠卡,加入美軍服役。一開始只是廚房打雜的,為軍艦上170名官兵刷鍋洗碗。自從美海軍開始推行所謂的"航行自由"後,便設立了一個基本上只招募華人的崗位,這個崗位就是"翻譯官"。因為美海軍要接近中國海域,某些情況下需要與中國軍艦通話。
  • 前美國加大系統華裔校董:華裔促進美國教育成長
    華聲報聖何塞消息:前美國加大系統華僑校董李心培1月3日表示,主流社會應該認識到華裔對美國整體教育的貢獻,而不是把華裔看成排擠其它族裔受教育機會的人。  同時洛斯蓋圖—薩拉度加高中學區委員張琛認為,華裔學生並沒有種族裔排擠問題,但有學術競爭問題。
  • 美國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他讓司徒雷登魂歸杭州
    他的父親曾是新中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政治秘書,而他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陸軍將軍。退役之後,他進入商界,歷任麥道中國公司總裁、波音中國公司執行副總裁和安然中國公司董事長。古稀之年,他又接任美國華裔精英團體百人會「掌門」,穿梭於中美之間,為增進兩國了解、擴大兩國交流傾盡心力。
  • 英語不好被判交通違規 美華裔藍領打跑歧視罰單
    圖為卡車協會會長關逾(右起2)及協會主要成員與爾利(右起3)合影。(美國《僑報》/章寧 攝)   中國僑網6月8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在美國,長途卡車運輸司機是一個有著高風險、高強度工作量的藍領階層。因收入相當不錯,成為吃苦耐勞的華裔們首選職業之一。
  • 從一道菜窺探19—20世紀中期美籍華裔族群認同
    華人在受到切實生命財產威脅情況下,不情願地放棄曾能與白人相競爭的廉價勞動力崗位,大量投入經營者較少的經營餐館及洗衣等為白人所鄙棄"下等"行業。在這種背景下所誕生的"炒雜碎"一菜,作為一道最先被接受普遍並具備廣泛社會影響力美式中餐,其流變狀況不僅反映背後複雜社會狀況及文化碰撞與融合,更能作為一個典型樣本揭示出美籍華裔自身族群認同的構造進程。
  • 美華裔士兵受虐致死案:陳宇暉們為何得不到尊重?
    綜合美國華文媒體報導,美國華裔士兵陳宇暉死亡一案進入正式訴訟階段,相關審理可能會持續到本周六,但從目前的審判過程來看,陳宇暉的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相關責任人可能會輕判,這引起華社的極大不滿。  案件嫌疑人輕判  7月24日開始的審判主要針對首名嫌犯中士霍爾孔。
  •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傅履仁:半個世紀的傳奇
    據中國周刊報導 美國當地時間5月11日,在馬裡蘭州美國國家海軍醫療中心,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去世,享年75歲。  當消息傳到中國國內時,人們想到了諸多傅履仁曾經的場景:  一位攝影師記得,6年前,中國駐美使館舉辦招待會,中國外長李肇星參加招待會。
  • 華裔對美國大選的選擇
    原因有四:中國國勢空前強大,中美關係大勢良好,華裔在美國的社會地位隨之提高;華裔人口增多,入美國籍者大增,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票源;近些年來華裔參政有成就,鼓舞了華裔的政治熱情,也增強了各族裔對華裔參政的信任和歡迎程度;美國深陷伊拉克戰爭泥潭和經濟衰退、物價高漲,使華裔和其他族裔一樣,渴望美國政局改變。
  • 印度裔在美國收入最高,華裔差在哪裡?
    正解局出品據統計,在美國,印度裔家庭中線收入超過了10萬美元(全美家庭平均中線收入為5.3萬美元),將近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比華裔多出了3萬美元。印度人在美國,憑什麼混得比較好?華裔比印度裔差嗎?現如今,有一大部分印度裔都匯集在美國矽谷,並且在矽谷科技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在矽谷,印度裔高管、CEO比比皆是。早在2012年,印度裔領導的矽谷科技公司就達到了33.2%。其中,最著名的有微軟的CEO納德拉和Google的CEO桑達爾·皮查伊。
  • 美國貝爾維尤前華裔市長李瑞麟競選連任市議員
    美國貝爾維尤前華裔市長李瑞麟競選連任市議員
  • 美陸軍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將接掌美國百人會(圖)
    中新網3月29日電 由華人精英組成的百人會27日宣布,具有律師身分的美國陸軍第一位華裔將軍傅履仁1995年到2000年,他為麥道飛機公司(現被波音公司收購)擔任駐北京總代表。目前除了在維吉尼亞州的Spectrum顧問公司任職,也是華府公共政策機構「大西洋委員會」(Atlantic Council)的理事。   出生在北京市的傅履仁,1950年隨父母移居美國,在美國長大,卻能說一口流利京腔。他的妻子宗毓珍是知名主播宗毓華的三姐,一子一女都是律師。
  • SAT「逆境分數」衝擊美國華裔?
    對於這個新政策,不少在美居住的華人社區都表示抗議,認為這對華裔學生十分不公。目前「逆境分數」還只在美國本土收集信息,未來對留學生是否有影響還有待觀察。「逆境分數」最高分為100,50分以下為「順境」,50分以上為「逆境」。美國大學理事會認為,在SAT得分相同的情況下,「逆境分數」更高的學生表明他克服了更多的困難,在更加嚴峻的條件下才得到現在的成績,而這一點應該成為大學錄取時的考慮因素。
  • 先祖是滿清八旗貴族,移民美國參軍,結果成為美國第一個華裔將軍
    由於父親是司徒雷登的關係,傅履仁從小就接受了西式教育,這為他後來在美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傅履仁一家與司徒雷登一家交往密切,傅履仁的父親早年就曾在燕京大學裡上學。作為司徒雷登的學生,大學畢業後他還一度是司徒雷登的秘書。當傅履仁跟隨父親來到美國之後,他就讀於在華盛頓大學攻讀法學。在傅履仁的身上有這樣一個標籤,美國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是怎麼參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