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世界最大的天眼為什麼要安在貴州 中國人的驕傲 外國人的禁地
說起來人類真的很偉大,用自己的智慧和雙眼能看透和看穿無限大的天體宇宙。不管宇宙間的星球離我們有多遠?它存在的意義和利用價值如何?人類已經了解掌握了天體上的銀河系。
像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雖然它離太陽最近,陽光的熱度不斷撕裂著水星上的大氣層。但水星再造大氣層的能力特別強,並利用大氣層解除熱度,保護自己,水星也可以滴水成冰。
距離太陽第二近的是金星,金星是宇宙間最熱的一顆星球,表面溫度可達900度,上面有火山噴薄。
月亮是地球上散落在天體上的一顆碎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月球,月球乾涸少水。
火星離地球最近,上面有水,有大氣層。
這些宇宙間的奧秘和天文奇觀,我們人類均已了解和掌握。其次,銀河系還有木星、土星等。
2016年9月,我國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縣塘邊鎮修建了一座500米口徑球面的射電望遠鏡,可擁有30個標準足球場大的接受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我國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靈敏度超過了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約10倍;與美國的300米望遠鏡相比,綜合性提高了2.5倍。被評為20世紀十大人類工程之首,並可以在未來20——30年的時間裡,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被稱為是「觀天巨眼」。
其實,從平塘縣的塘邊鎮到射電望遠鏡的具體位置還有30公裡的距離和路程。中國的觀天巨眼為什麼要設在貴州省?這是有地質根據的。
在塘邊鎮14公裡新建的村子境內,屬地龍鳳山周圍20餘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分布著大小不等的12座天坑。天坑的深度在300米到600米之間,其海拔的高度在548米到1137米不等。天坑的存在,就為安裝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提供了特別有利的條件。據介紹,「觀天巨眼」安裝在貴州,對貴州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美國是世界上安裝使用天體望遠鏡最早的國家,始於1931年;英國於1962年發明了射電望遠鏡;1972年,德國在伯恩附近建造了100米直徑的全向轉動拋物面射電望遠鏡。到20世紀的80年代,射電技術領域的發展,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相繼投入使用。
2016年,我國終於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直徑達到了500米,並在未來20年—30年內,保持世界一流的設備地位。
建設天眼,工程浩瀚,技術精密,科技發達,具有很多可利用的科研價值。觀看天眼也需要經過嚴格的手續和程序,經受一番周折。這是一項偉大而特殊的工程,天眼周圍是一片「靜土」,在附近5000米半徑沒有一個鄉鎮,無線電環境十分理想。
從入門大廳進入安檢以後,還需要離開此地,乘坐30分鐘的大客車,在盤山公路上曲折迂迴,才能到達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地點。在行程中,尚需下車再次徒步和攀爬一個700多層臺階,才能看到中國的「觀天巨眼」。
「觀天巨眼」坐落於一處很大的山窪中央,也可以說,在一座大大的天坑裡。周圍群山環繞,幾十裡內沒有村鎮和居民,看似十分安靜與神秘。
觀天眼價格不菲,「眼睛」朝上,恆定宇宙,傲視群星。看一眼140,遊人不止,甚為罕見和壯觀。
這是國家的保密工程,觀天眼不能帶手機;不可以攜帶數位照相機;外國人絕對禁止進入。遊人可以攜帶膠捲照相機,進行拍照,只有我們國人才有資格分享到國家「觀天眼」的偉大工程和科技進步,這也是我們國人與民族的自豪和驕傲。
位於貴州省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塘邊鎮的中國天眼地質科普館
天眼科普館雄姿
科普館進入大廳的通道
科普館內大廳遊客
科普館寬敞明亮的大廳
科普館建設環境
每天有不少國內遊客來參觀中國天眼
這裡有大小12座不同的天坑
中國天文體驗館塑像
中國地動儀
科普館內的隧道
科普館內介紹天眼於2016年9月竣工
太陽系的大小星球展示
天文望遠鏡下的太陽表層
我們生活的地球表層
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位於一座天坑之內直徑達500米
科普館周圍建築
科普館的球幕影院
科普館周圍好幾座大型建築
科普館周圍的大型建築群落
這是我們團隊搖曳先生自己用膠捲照相機拍攝的天眼
天眼留念 搖曳先生拍攝
觀天眼團隊 搖曳先生拍攝膠捲相機
感謝搖曳先生的拍攝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