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卡隆之子導演新作有驚喜

2020-11-29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洛杉磯訊

在荒蕪廣闊的大漠裡,一場追逐自由和美好未來的旅程瞬間變成血腥殘暴的獵殺遊戲。你無處可逃。你危在旦夕。那麼你會怎麼做呢?


  《地心引力》

金獎導演父子聯手推出最新驚悚動作片

《沙漠》

就回答了這些問題。這部電影由父親

阿方索·卡隆

製作,兒子

喬納斯·卡隆

自編自導。影片於2015年多倫多電影首映後,便奪下國際影評人特別獎(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ilm Critics)。今年10月,本片將在美國正式上映,其壯闊的大自然風光和緊張刺激的情節,讓許多影迷期待。


  影片描述來自社會底層的墨西哥工人摩西(

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飾),為了和遠在美國的孩子團聚,決定捨棄一切、不顧性命地和夥伴們非法穿越美墨邊界。沒想到他們在徒步橫跨大漠時,卻遇上殘暴的美國邊境巡邏志工山姆(傑弗裡·迪恩·摩根飾)。山姆帶著槍和獵狗,發了瘋似地追殺摩西等人。隨著同伴們一個個倒下,兩人必須在毫無遮蔽物的無邊沙漠中,結束這場生死拉鋸戰。


  新科金球獎視帝蓋爾·加西亞·貝納爾(

《叢林中的莫扎特》

)在片中吃了不少苦頭,不僅要在嚴峻的大自然挑戰飛簷走壁,還要在冷血殺手的追趕下拼死掙扎:中槍、被獵狗追、爬過仙人掌樹叢、從巨石上摔落、翻車……貝納爾的演出展現了角色頑強的求生意志,也傳遞出人在走投無路時所面對的『窒息式的恐懼』。正因為他強大的情感張力深深感染著觀眾,而沒有讓本片淪為平淡的貓鼠遊戲。


  而片中的大魔頭,則由剛在《蝙蝠俠大戰超人》中客串過的

傑弗裡·迪恩·摩根

扮演。摩根的詮釋精準地表現出角色暴躁偏激、殺人不眨眼的特點,而片中他非要將男主角置於死地的決心更讓觀眾不寒而慄。


  總體來說,

喬納斯·卡隆將片中你追我趕的步調拿捏得當,攻防戰也可謂高潮迭起、驚悚度十足,在感官刺激上滿足了觀眾需求。而鏡頭所捕捉到的獨特沙漠地貌,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頭:荒蕪黃沙、塵土飛揚、巨石峭壁、高空豔陽…… 有多個長鏡頭完整呈現了邊界沙漠的浩瀚美感。


  本片的另一大可看點,無疑是卡隆父子繼

《地心引力》

之後再次聯手而來的。當年二人曾共同創作了《地心引力》的劇本。

這部電影無論是從影片結構還是概念來講,都能看到《地心引力》的影子 。喬納斯·卡隆曾表示,兩部片都是讓人極度緊張的驚悚題材,也都敘述著在嚴酷環境中求生的故事,只是這次場景從太空站搬到了現實生活中。

在《地心引力》裡,

桑德拉·布洛克

所面對的是無重力、無空氣的浩瀚宇宙, 由於空氣正慢慢流逝,再加上致命的隕石,她的環境險惡而且時間緊迫,必須儘快找到回家的方法;而在《沙漠》中,貝納爾則被高溫乾旱包圍,無遮蔽物的地理環境則將他的行蹤曝露在敵人的視線之中,陡峭、高低不平的沙漠地勢更增加他逃命的難度,兩種情況下,自然環境都成了電影中天然的戲劇因素。兩位主角無法和外界取得聯繫,同樣是陷入絕望境地的兩匹孤狼。

 

  至於《沙漠》中長鏡頭的運用,也和《地心引力》一樣,起到了渲染氣氛與突出演員心境的作用。片中有好幾個長鏡頭顯示出山姆和摩西相距不遠,在廣闊背景的烘託之下更感覺馬上就要追趕上了,以此渲染空間上緊迫的刺激感。鏡頭還多次從角色臉部拉到天空、大漠等廣角場景,用自然環境來暗示角色內心狀態。這些藝術性極強的攝影手法,似乎在都在導演老爸的舊作中有跡可循。


  另外,兩部影片都擁有多重的解釋方法,例如結尾都是開放性的。《地心引力》戛然結束在在主人公抵達海岸之後,《 沙漠》的最後一幕則鎖定在男主角背著受傷夥伴,艱難地跨越廣闊沙漠。兩部片都沒有交代主角最後的命運,留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而在主題方面,《地心引力》安排了許多隱喻穿插其中,玩味著對生命和宇宙的感悟;至於《 沙漠》的主旨,許多影評人都認為象徵了弱勢族群和仇恨者之間的衝突,以及仇恨者應得的報復,帶有反種族仇視的寓意。


  儘管喬納斯·卡隆繼承了其名導父親的不少衣缽,但本片的故事情節略顯薄弱,角色也缺少動機和個性,顯得相對平面。或許觀眾能了解摩西想去美國的原因,卻對山姆幾乎一無所知。為什麼他如此痛恨移民?單純的種族歧視嗎?他曾和非法移民有什麼過節嗎?他精神異常嗎?特別是在現實背景中,美國和歐盟等地都正因為移民問題而造成社會分裂,移民議題也成為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熱門議題,本片雖然觸及了移民議題的皮毛,但卻沒有深入刻畫、反映真實摩擦,是美中不足之處。



其他媒體評論:


   「如果本片的目的是要成為移民問題的縮影,它局限地很可悲;如果它的目的是要成為出色的動作片,它則創造了有許多不錯的成果……」——The Hollywood Reporter


  「卡隆的電影或許是一種誇大的種族仇殺噩夢,但片中有關生存和報應的主旨卻是無法忽略的。」 ——Variety


   「這部塵土飛揚、低成本的電影雖無法達到桑德拉·布洛克在外太空鴻溝裡翻轉的那種視聽樂趣,但精心拍攝的地貌畫面卻將為觀眾帶來了一種奇怪的滿足感。」—— 英國衛報


   「本片絕對值得一看,顯示出喬納斯·卡隆作為導演正在蛻變為一個相當有趣的人物。本片並不是他的代表作,他還需要更多磨練,但他確實已達到了一定高度,要拍出一鳴驚人的代表作已經離他不遠了。」 ——Collider


相關焦點

  • 阿方索·卡隆奪奧斯卡最佳導演 《羅馬》摘三獎
    阿方索·卡隆憑藉《羅馬》 榮膺最佳導演獎。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憑藉《羅馬》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獎。阿方索·卡隆曾10度入圍奧斯卡,他的《地心引力》曾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羅馬》使他一部影片入圍四個獎項。卡隆是第一個因同一部作品被同時提名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的人。《羅馬》因為他的御用攝影師沒檔期,於是就自己親身上陣做攝影。
  • 圖蘭朵周末放映室|《人類之子》: 在未來的諾亞方舟
    阿方索·卡隆 第91屆奧斯卡獎舉行頒獎禮,阿方索·卡隆指導的影片《羅馬》獲得最佳攝影、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等獎項。阿方索·卡隆於1961年11月28日出生在墨西哥城,從小就想成為導演和太空人,不過因為不想參軍而放棄了太空人的夢想。
  • 《地心引力》導演:中國導演也拍得出科幻大片
    阿方索·卡隆介紹「天壇獎」入圍影片。  「中國導演完全可以拍出像《地心引力》一樣的科幻大片。『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等中國元素的出現源於中國強大的航天航空科技實力。」17日,正在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太空科幻大片《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應邀出席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曾因在2004年執導《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而聲名鵲起。今年,他憑藉《地心引力》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影片中關於「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的情節讓中國觀眾驚喜不已,也讓人們記住了這位擅長拍攝科幻影片的導演。
  • "地心引力"提檔19日發IMAX特輯 導演將來華宣傳
    Trailer Time稿件直供時光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       時光網訊 由《人類之子》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聯袂喬治·克魯尼主演的科幻巨製《地心引力》今日發布了中文版IMAX製作特輯,據最新消息,華納官方宣布本片臨時提檔一天
  • 卡隆透露《地心》另一種結局 大讚愛情片"她"
    導演阿方索·卡隆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向影迷透露,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Ryan Stone在另外一版設想結局中,也不幸死掉了。  對於這個聽起來像開玩笑的結局,卡隆表示自己還真的糾結了一陣子,如果影片採用了以上設定,那麼這也許將成為影史上最荒誕的結局之一吧。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對於《地心引力》的爭論另卡隆感到有些受寵若驚。不過他也說道儘管想要儘量還原科學,但這畢竟是一部電影,桑德拉·布洛克也不是一位太空人。
  • 《地心引力》中文版海報引爭議 卡梅隆"被導演"
    《地心引力》中文版海報引爭議 卡梅隆"被導演" 這些在顯著位置表現《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神口碑「加持」的海報,讓不少影迷為該片真正的導演阿方索·卡隆叫屈,認為這樣的做法誤導觀眾並且很不尊重導演。  作為阿方索導演「七年磨一劍」的太空科幻力作,《地心引力》9月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後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而在滾滾而來的盛讚中,最引人矚目的則是來自《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稱讚。
  • 奧斯卡的最佳導演,一人四項提名,這個導演到底什麼來頭?
    阿方索·卡隆1961年11月28日出生於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在奧斯卡獎上斬獲頗豐的《羅馬》則是根據卡隆的童年經歷所改編,片中那位保姆的原型就是卡隆兒時保姆的形象。小時候卡隆有著成為一名太空人的夢想,同時他對電影也十分酷愛,兒時太空人的夢想也被他帶入之後的電影之中,《羅馬》中帶著太空人頭盔男孩,就是卡隆兒時真實的模樣,對於太空的情結也成為拍攝《地心引力》的重要原因。
  • 《地心引力》奧斯卡最佳導演匠心打造 成就影史經典長鏡頭
    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以《人類之子》、《地心引力》等片聞名影壇,被譽為好萊塢「墨西哥三傑」之一。他驚人的場面調度能力,以及到位的鏡頭語言,皆是不可多得的大師手筆。然而,若要談論卡隆的多項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長期搭檔──攝影指導艾曼努爾·盧貝茲基。「他不僅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偶像。」卡隆如是稱讚盧貝茲基。
  • 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在北影節都說了些什麼?
    而阿方索·卡隆不但在《地心引力》後第二次奪得最佳導演獎,更成為首位因拍攝自己影片而獲得最佳攝影獎的導演,也是奧斯卡史上第二次有導演以非英語片摘得最佳導演獎項。卡隆自己也說:「這是我導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電影。」熟悉阿方索·卡隆的影迷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慢」的導演。手執導筒30餘年,卡隆卻僅僅獨立指導過8部長片。2014年春天,阿方索·卡隆正處於事業的一波高峰期。由他參與編劇並指導的《地心引力》在3月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口氣斬獲了7項大獎。
  • 《地心引力》導演:我想乘中國飛船到太空去(圖)
    影片與中國元素甚有淵源,今天又正式要在中國上映。趕著近期好萊塢電影明星頻頻訪華的熱潮,阿方索·卡隆導演也來到中國做宣傳。11月17日,他踏足這片神舟大地。在開始車輪戰的工作通告之前,阿方索·卡隆到訪了哪些地方?哪些景致吸引他駐足觀賞?請跟隨南方都市報記者的獨家鏡頭,一起去捕捉。導演說,他一直希望這部電影能早日在中國上映,「特別想看到影片最後中國觀眾臉上的表情。」
  • 《地心引力》將映 導演偷師IMAX哈勃望遠鏡
    由阿方索-卡隆擔任導演,好萊塢頂級明星桑德拉-布洛克及喬治-布魯尼主演的《地心引力》在中國上映前早已在全球多個國家積累了逆天口碑,被稱為又一部非看IMAX 3D版本不可的視效神作。  《地心引力》是一部強調視覺和聽覺體驗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在地球空間站工作的資深太空人馬特(喬治-克魯尼 飾)和第一次執行航天任務的新手賴安博士(桑德拉-布洛克 飾)出艙作業時,衛星突然發生爆炸,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兩人陷入無以復加的絕望之境。導演卡隆希望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坐在電影院裡,就能有漂浮在太空中的感覺。
  • 第63屆威尼斯競賽影片《人類之子》-搜狐娛樂
    影 片 概 況 原文片名:Children of Men 出品國家:美國  出品年代:2006年 影片導演/編劇:阿方索·卡隆 影片主演:朱莉安·摩爾 麥可·凱恩       克裡夫 競賽影片《人類之子》主演朱莉安-摩爾簡介   朱莉安·摩爾 Julianne Moore 出生於美國德北卡羅來納州(1960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阿方索·卡隆昨日亮相北京。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阿方索·卡隆昨日亮相北京。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 導演:請中國帶我上太空
    《地心引力》導演:請中國帶我上太空   阿方索·卡隆。   年度太空神片來了!今日,在全球拿下5個億美元票房,詹姆斯·卡梅隆贊為「有史最佳太空片」,以及在爛番茄的好評率為98%的好萊塢年度神片《地心引力》正式以2D/3D、IMAX版登陸全國院線。昨日下午,影片導演阿方索·卡隆亮相北京首映禮。現場直言,片中涉及的「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並非討好中國市場,因為中國航天科技本來就很先進。
  • 《人類之子》作者P.D.詹姆斯去世,享年94歲 閱讀時差
    《人類之子》作者、英國當代著名推理小說作家,被尊為「推理小說第一夫人」的P.D.詹姆斯於英國時間11月27日凌晨逝世
  • 神舟天宮成"地心引力"驚喜 91分鐘來把太空歷險
    該片導演阿方索·卡隆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太空人,當上導演後,他一直想拍一部太空片圓夢。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 導演談《地心引力》:是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
    該片導演阿方索·卡隆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太空人,當上導演後,他一直想拍一部太空片圓夢。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 23年老IP改編電影,首日票房媲美海王,兩天趕超地心引力導演新作
    《精靈寶可夢》因為兩岸三地的翻譯不同所以有《口袋妖怪》《寵物 小精靈》《神奇寶貝》等中文譯名,是日本任天堂在1996年發行的遊戲,當年為掌機GB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隨著遊戲在全球熱賣,《精靈寶可夢》成為任天堂家族裡的經典IP。23年後的今天這個IP戰鬥力依舊強悍,不僅在遊戲界所向披靡,在電影圈也是戰鬥力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