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由於貧窮落後,吃了很多虧,至於為何中國落後西方這麼多,有的人說是因為制度不行,還有的人說是中國人的競爭力不夠,總之說什麼的都有。究根結底,並不是中國人不聰明,而是中國的工業化起步太晚,就連日本都完成了現代工業化轉型,近代中國還遲遲沒能夠整合工業資源,一個農業大國再怎麼大,也沒有一個工業化國家的國力強。
當今世界,現代化工業和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立國之本,不管是軍工製造業還是民用製造業,都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體現,只有真正掌控了核心科技,一個國家才算真正有自保之力。一個基本的工業化基礎,應該包括煤電工業、冶金工業、鋼鐵工業、造紙等工業。
中國真正完成現代工業化轉型的時間是在建國後,韓戰結束後,蘇聯給了我們156個工業項目,還派出了許多專家和工程師,手把手地幫助我們建立了一套工業化體系,直到這時,中國才真正完成了工業化,從那時起,中國便在現代工業化這條康莊大道上奮起直追,那如今的中國距離直接之巔還差多遠呢?我們的科技水平離世界第一究竟還有多大差距呢?
當今世界十大高科技產業中,中國具有領先地位的科技領域屈指可數,比如最重要的軍工發動機領域,中國只有軍艦發動機處於領先水平,美國單臺航空發動機GE-9X推力可達50噸,而中國的只有14噸,與美國的差距相差10年。智能晶片領域,中國大陸只能算第二梯隊,目前中芯國際宣稱已經掌握14納米的工藝。
光刻機和刻蝕機兩個高科技產業都是為智能晶片服務的製造業,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光刻機技術掌握在荷蘭人手裡,可以生產7納米的晶片,而中國自己產的光刻機只能產90納米的晶片,技術差距很大。但在刻蝕機領域,中國還算領先,中微半導體的介質刻蝕機和矽通孔刻蝕機位居全球前三。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現在的人工智慧科技水平位居全球第一梯隊,同樣處在第一梯隊的技術領域還有運載火箭技術,但在機器人領域,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工業機器人將會極大提高生產效率,是現代製造業發展的核心增長點。數控工具機方面,中國的技術和德國、日本相比差了很遠,依然處於落後地位。汽車發動機領域,柴油發動機中國有處於領先地位的濰柴、玉柴,但在汽油發動機和電動發動機上,中國的發動機和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5G通訊領域是中國目前為數不多的,位居世界第一的科技。經過幾十年的追趕,中國的科技水平雖然已經今非昔比,但和頂尖國家相比,尤其是與美國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總體來說,中國的科技水平處於第三梯隊,美國處於第一梯隊,德國、法國、日本、英國處於第二梯隊,中國和荷蘭、俄羅斯、捷克等國家並列在第三梯隊。
從清朝末年到改革開放,中國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才真正整理好了內務,當一切都準備好時,其他國家都領跑多年,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而剛站上起跑線的我們只能虛心求教,用資源換技術,用謙卑換知識,一步一個腳印,又用了快半個世紀的時間,總算有所收穫。
就像偉人曾經說的那樣: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