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質量管理是制定質量政策、定義質量目標以及實施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的過程,它為確保項目質量、項目成果(產品或服務)得到客戶接受提供了保障。質量是項目成果的固有屬性,它反映項目成果滿足客戶要求的程度。質量具有經濟性(不同質量的產品一般對應著不同的成本投入)、廣義性(質量的概念不僅適用於最終產品,也適用於工作流程)、時效性(客戶關於質量的觀點隨著時間在變)和相對性(質量是項目成果滿足客戶要求的程度,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質量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對質量管理有明確的要求。在項目管理中,抓好質量管理尤其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以客戶為中心。「SALE」(銷售)就曾被人解釋為Satisfy All Level Expectation(意為讓所有客戶滿意)。做項目雖與做銷售不同,但同樣需要讓客戶滿意,道理很簡單,因為客戶是「衣食父母」。做到讓所有客戶都滿意不太現實,但項目團隊只有做到了以客戶為中心,關心他們的核心需求,才能獲取他們的支持,才能為項目運行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做正確的事情。美國質量管理大師菲利浦·克勞士比先生提出的零缺陷理論曾引發了一場美國的質量革命。「零缺陷」實際上就是「防患於未然」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它意味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預防勝於檢查,預防錯誤的成本一般情況下也要遠低於糾正錯誤。
持續性提高。不管是威廉·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還是戴維·蘇馬斯博士提出的總生產力模型,質量提高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質量管理理論如全面質量管理、精益管理,或六西格瑪等,都為質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質量既是成本也是價值。根據ISO9001定義,質量成本的意思是指將產品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要的各種費用(因此質量成本包括兩部分,第一是為預防工作出現錯誤產生的成本,第二是錯誤發生後糾正錯誤所產生的成本)。這種成本有可能在項目階段發生,也有可能在項目階段結束後發生(如產品召回)。質量同時也是價值是指項目產品只有符合一定的質量要求,才能交付給客戶,才能體現出項目的價值。
質量的概念不同於產品品級的概念。質量的概念如本章開篇所述,是項目成果的根本屬性,側重在用途和功能上;而品級則是用於描述用途和功能相同的產品的附加屬性,側重在某種定義的(譬如科技)附加值上。如奧迪和夏利同屬交通工具,所以作為質量要求有滿足消費者「交通需求」的屬性,但兩者使用技術不同因而擁有不同的技術附加值,所以兩者品級不同,夏利為「大眾型」,而奧迪為「豪華型」。
質量管理的責任在管理層
質量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確保項目產品滿足顧客需求,也能促進項目管理水平的提升。項目經理在質量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如何營造一個追求質量、精益求精、兼顧質量與效率的工作氛圍對項目經理來講是一大挑戰。
質量管理首先要確保項目團隊按照項目規則和流程實施項目計劃。管理大師戴明說過,85%的質量管理來自管理者,項目經理需要積極作為以確保團隊成員遵守項目管理相關的各種規章制度以及流程,並以此為契機建立起「追求質量」的工作氛圍。質量源於遵守規章流程,但完全可以得到升華提高。如基於歷史數據,改善提高工作流程的「質量」,以此來降低廢品率,這就是遵守基礎上的「持續性提高」。具體而言,項目經理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明確質量標準並確保項目人員充分理解。質量標準代表項目成果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假設你去買車,你的需求僅僅是作為交通工具的「車」,而你的質量要求可能是車必須安全、美觀,但車商可不這麼想,他們一定會為你展示車輛最豪華的配置,他們試圖影響你來提高你的買車標準,因為這樣他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回到質量管理上來,項目經理也需要排除幹擾,用好「實用主義」,緊盯質量標準,按要求安排或開展項目活動,避免畫蛇添足。
個人績效考核中引入質量考核的內容。通過將質量考核引入個人考核中,項目經理為團隊成員設定各自的目標。管理者對員工考核的內容一般就是員工工作和努力的重點,用好績效考核的指揮棒能幫助項目經理引導員工的行為。
為員工「質量」活動提供資源和制度保證。提供資源是指項目經理需要為員工實施「質量」活動提供「武器」。如有公司為了提倡「重視質量」的文化,而設計了一種「Q表」(一種方便員工參與質量管理的紙質表格)。這樣任何員工在任何時候,當他們發現項目活動與質量標準有偏離的時候,他們都有權力停止或制止這類活動,這也意味著團隊管理中員工權力的重新分配(停止此類活動不再需要請示領導)。同時,項目經理還應該注意建立獎懲機制,來對積極提高工作質量的員工進行鼓勵,而對工作不注重質量的員工進行批評或相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