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步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的偉人與天才。正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在各個領域做出的貢獻,才能夠讓全人類不斷地發展文明、進步到今天的模樣。
著名的猶太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為近代物理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波蘭物理學家居裡夫人,和自己的丈夫一心一意地為了科學事業奉獻一生,發現了元素鈾,最終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高錕,被稱為「光纖之父」。
他更是推動了如今的智能資訊時代發展,為無數人帶來了更快的網絡便捷體驗。
他們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全都被記錄在了人類的光輝發展史上。而在近代,也有一位「天才少年」,讓人們對他寄予厚望。他的名字叫做陶哲軒,8歲就參加了高考,甚至還獲得了760分的高分,2003年曾經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這樣的表現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天才了。
右一為陶哲軒
天才的童年
1975年,陶哲軒出生在了澳大利亞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中。他的父母全都畢業於香港大學,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是一位兒科醫生,母親是理科專業的研究人員。在3歲時,年幼的陶哲軒就已經表現出了遠超同齡孩子的天賦,他有著過人的邏輯運算能力。
3歲半的時候他被送入了當地的一所小學讀書,但是由於他年紀實在太小,在這樣的環境中不能照顧自己,因此六周後就被送回了幼兒園。而在幼兒園中學習的18個月內,他的母親幫助他學習了小學階段的全部知識內容。
良好的家庭給予了他好的教育基礎,而他自身的天賦以及刻苦學習,更是成為了他前進道路上的得力助力。在學習中,心無旁騖地鑽研、真正地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初出茅廬
7歲半時,陶哲軒就已經進入了當地的高中讀書在這裡,他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到了8歲,他更是開始夜以繼日地研究分析數學。當時的他已經基本完成了中學的所有知識,後來的大部分時間全都是在弗林德斯大學中度過的。
他還出版了一本關於程序與運算數學的著作;在學校中,他也積極地參加各種競賽比賽,不僅能夠打敗比他年長許多的對手,還可以在比賽中拔得頭籌,贏回了無數的獎項。
在8歲時,他參加了800分滿分的SAT考試,獲得了驚人的760分的成績,這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無不驚嘆他的天賦。
鋒芒畢露
在陶哲軒14歲時,他正式地進入了弗林德斯大學,開始了新的學業生涯。在兩年的學習過後,他獲得了榮譽理科學位。2006年8月22日,他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中榮獲菲爾茲獎,更是讓全世界為之驚嘆。
如今的陶哲軒仍然在他最熱愛的數學領域中鑽研,發揮著他自己的影響力與能力,在將近10個重要的數學領域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不斷地進行著自己的理論研究。
陶哲軒的成長經歷是他人難以複製的,但是他的故事卻告訴了許多的家長與學生: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基礎。
這可以幫助孩子激發對於學習的熱情與興趣,讓他們自己探索喜愛的學課,向深處鑽研,同時培養自己的學習意識。這其中,父母的良好引導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比起「填鴨式教育」,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孩子真正地從中有所收穫。
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或許他們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陶哲軒那樣的天賦,但是他們卻可以逐漸培養自己的能力,不斷地面對遇到的困難,專注於自我提升與獲得自我認同上。
這樣,他們就會找到自己真正擅長的方向,從而專心研究,或許他們沒辦法成為下一個陶哲軒,但是他們終將會成為最好的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