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區位於山西省西南部,西隔黃河與陝西省相望,南依中條與河南省毗鄰,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華夏先祖之一舜帝成長、為政、卒葬之地。
「堯天舜日」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烏託邦」。《史記》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孝感動天」的故事位居古代「二十四孝」之首;毛澤東主席也曾經寫下「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著名詩句。德與孝,是根植於人們內心的民族文化基因,虞舜也被尊為中華民族的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源。
舜帝撫琴石像。來源:鹽湖區文化和旅遊局
《孟子》記載: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的鳴條崗舜帝陵,就坐落在鹽湖區境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旅遊文化示範地。2003年,鹽湖區投資擴建佔地1778畝的舜帝陵景區,並連續舉辦了十屆公祭虞舜金秋大典,拉開了舜帝文化傳承弘揚的大幕。
第十屆舜帝德孝文化節 來源:鹽湖區融媒體中心
舜帝德孝文化節參與度一屆比一屆廣,知名度一屆比一屆高,影響力一屆比一屆大,吸引了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和廣泛參與。崇德重孝,日益成為鹽湖區幹部群眾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實踐標杆。
鹽湖區委、區政府率先垂範,制定推廣一系列關切民生,關注民心,聚焦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德政」舉措。列出文化惠民專項資金,每年送戲下鄉230場,送電影下鄉3000多場;建設了一批包括德孝大講堂、德孝文化牆、農家書屋、文藝宣傳隊、志願服務隊和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七位一體」德孝文化苑。德孝文化牆通過「為先進典型立傳,讓身邊好人上榜」,把黨員幹部辦的實事好事和普通群眾的孝行善舉,寫在榜上、刻在碑上、畫在牆上,激勵廣大群眾,弘揚真善美、教育下一代。通過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開闢專門場地供愛好書法的老人們練習交流,開辦「農家書屋大講壇」,講解現代農業和保健養生知識,用現代科技知識推動德孝文化活動良性開展。通過文藝宣傳隊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播凡人善舉的正能量。445支文藝宣傳隊為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
優秀傳統文化在涵育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的同時,其本身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實現了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鹽湖區選送的德孝說唱道情《借親媽》和舞蹈《我們的城裡老師》獲得了「群星獎」。民間剪紙藝人創作的「德耀中華」等系列作品連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整版刊發,鹽湖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剪紙創作基地」和「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廣告剪紙創作基地」。2015年6月,中宣部、全國婦聯在鹽湖區召開「弘揚德孝文化、踐行核心價值」現場交流會;2015年10月,「德孝文化建設實踐研究」被立為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計劃。
鹽湖區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著力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巨大正能量,推進崇德揚孝、提高人民幸福指數的具體實踐,提出了建設「幸福鹽湖」的奮鬥目標!
相傳舜帝南巡,途徑百裡鹽池,感於天地造化,人民勤勞,遂做《南風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百裡鹽池猶在,徐徐南風又起。魅力運城古韻悠長,幸福鹽湖氣象初具。南風起兮德孝揚,邀君來兮共徜徉!
來源:運城市鹽湖區文化和旅遊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