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仲春莫多愁
福兮禍兮幾回和
二月
通常稱: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別稱仲春、仲陽、如月,具體指的是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如詩句"二月紅杏鬧枝頭"說的就是,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名稱--杏月。又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人葉紹翁的詩句中的紅杏,花開二月故稱杏月。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也是對二月的描寫。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因處春季之中,故稱。
《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三:「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二月仲春,亦曰仲陽。」《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這首詞説仲春景致,原來不如 黃夫人 做著《季春詞》又好。」《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匆匆的忙過正月,到了仲春,春晝初長。」 周克芹 《勿忘草》三:「仲春時節,山花爛漫。」
仲陽:即仲春。
《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二月仲春,亦曰仲陽。
如月:二月的別稱。
麗月:夏曆二月的別稱。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夾鍾二月》:"花明麗月,光浮 竇氏 之機。
花月:花開之際,泛指二月。
仲月:指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五、八、十一月。因處每季之中,故稱。
唐 錢起 《過鳴皋隱者》詩:「仲月霽春雨,香風生藥田。」《新唐書·禮樂志四》:「禮不祭墓, 唐家 之制,春、秋仲月以使具滷簿衣冠巡陵。」 宋 陸遊 《舍北搖落景物殊佳偶作》詩:「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 明 何景明 《甘露頌》:「皇嗣元載,仲月維冬。」《清史稿·高宗本紀》:「丙午,舉行經筵。自是每季仲月舉行一次,歲以為常。」
酣月:指的是農曆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