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太空事實,比如土星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月球慢慢在遠離地球

2020-12-03 悟空科學世界

在廣闊無空氣的空間,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麼黑暗、那麼無趣和空無一物。相反,宇宙中充滿了許多有趣的事實。對研究人員來說,大多數天體都是真實存在的。當科學家做出偉大的發現時,我們所做的事就是觀察。然而,當我們知道了一些關於宇宙的事實時,進而會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1.一顆巨大的鑽石

BPM37093是一顆巨大的鑽石,它於2004年被發現。它的直徑約為4000公裡,其核心包含了10的34次方克拉鑽石。與此同時,這些寶石的年齡是非常古老的,以至於它們的年齡與銀河系的年齡一樣。

2.一切都在不斷地運動

銀河系的速度約為300公裡/秒。地球繞著自己的軸旋轉,並繞著太陽旋轉,同時太陽也在不斷旋轉。如果我們考慮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主要假設,那麼,在不同的速率下,運動會改變時間的流動。

3.在太空深處存在酒精雲

這種被稱為人馬座B2星雲中的酒精物質,其覆蓋範圍約4630億公裡。它包含了氣體、塵埃和甲醇蒸氣。當然,這種酒是不適合飲用的。然而,它有它的價值,因為它揭示了物質的形成機制,使科學家們能夠在未來發現一些關於空間有趣的東西。此外,甲醇是合成複雜有機分子鏈中的一個中間環節,這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是大量存在的。

4.光子到達太陽表面需要很多年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光要走9300萬英裡的距離才能到達地球。要做到這一點,它大約需要8分鐘,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錯誤地將光子的年齡測量為大約400秒的原因。事實上,光子的能量起源還遠不止這點時間,它們來源於核心深處,它們從核心深處到達太陽表面大約需要花費三萬多年的時間。

5.黑洞是一個很亮的物體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只是一小部分。許多人都知道,即使是光,也不能穿透黑洞。因此,從邏輯上講,它是不可見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觀察這一現象,甚至把它固定在照片上。黑洞之所以看起來很亮,可能是燃燒的流星和發光的氣體雲被吸入到了一個巨大的陷阱中,這個陷阱就是黑洞。

6.沒有望遠鏡也能看到其他星系

在外太空,有數千億個以上的星系。沒錯,在夜空中,我們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某種巧合下,站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領土上可以看到小型或大型麥哲倫雲,它們與銀河系融為一體。但如果處於北緯地區,我們還有可能看到仙女座星雲。這個遙遠的星系就像一個小光斑。

7.土星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土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它的密度約為0.687g/cm3,而水的密度約為1g/cm3,所以我們可以假想,把土星縮小到一個桌球的大小,那麼它將漂浮在裝有水的容器裡。然而,這個假想永遠不會實現。

8.宇宙中,大約95%的質量是暗物質

宇宙中,剩餘的質量包括黑洞、星系、恆星、行星和其他物體。暗物質具有神秘性,即使是在現有的科學和技術基礎上,要確定暗物質的確切性質也是不可能的。正如研究人員所說,這種物質沒有電磁電荷。因此,它存在的事實本身就和已知的物理定律相矛盾。

9.每年,月球移動約38毫米

這是由潮汐摩擦現象引起的,因此,月球正在以微小的距離遠離我們。但不必驚慌,因為這樣的遠離距離顯得非常微妙,如果說要有大的改變,那也是數十億年後的事了。

事實上,關於宇宙的事實或現象還有很多很多。以上列舉的這些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漫遊」土星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 密度比水還小
    土星在太陽系中體積僅次於木星,同屬於氣體巨行星。平均半徑是地球的9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我說的是平均半徑,因為土星的赤道和極地半徑相差近10%。它的密度約是0.68克每立方釐米,是地球平均密度的8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唯一密度比水還小的行星。
  • 土星是氣態巨行星,有獨特的一面,例如有六邊形風暴及密度比水小
    土星是第二大行星,也是離太陽第六大行星。通常這個星球與木星相混淆,因為它們的組成和旋轉的特徵具有相似性,所以,它們同屬氣態巨行星。如果你不考慮地球,那麼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容易辨認的天體,因為它擁有最大、最漂亮的光環。儘管許多其他行星也有光環,但這些光環都不能與土星的光環相媲美。
  • TOP10 | 關於太空的十大酷炫事實
    輕量級的土星事實:如果你把土星放在水裡土星的密度很低,如果你把它放在一個巨大的玻璃杯裡,它會浮起來。土星的實際密度為0.687 g/cm3,水的密度為0.998 g/cm3。土星赤道的半徑為60268±4公裡,這意味著你需要一個非常大的一杯水來測試它。2.
  • 地球居然是太陽系密度最大的天體
    第一感覺,會覺得是大質量大體積的天體,憑藉對萬有引力和天體演化的理解,木星、太陽的密度會勝出?但實際上它們的密度不足地球的四分之一。換一個角度,你可能會認為重元素較多的天體密度會更大,這樣水星就是密度最大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目前,已知的足夠大的天體中地球是密度之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當月球慢慢遠離地球時,會出現最後一次日全食嗎?
    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相互作用,月球目前正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這一速率的直線外推法表明,在大約5億年內都不太可能發生日全食,因為那時月球將比天空中的太陽顯得更小。但正如其他人所指出的,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 為什麼說地球密度是太陽系中已知天體密度最大的?
    您可能會基於這樣的事實:引力閱讀的天體,其密度越大,因此認為木星或太陽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但它們密度只是地球密度的的四分之一。您可能還認為,由最重元素組成的天體其密度最大。但是,如果真是這樣,水星將是密度最大的天體,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在太陽系中所有已知的大物體中,地球的密度最大。這一定令您感到驚訝,這是為什麼呢?
  • 月球與地球比例過大是中空的理由?還有密度小撞擊坑淺,但都不算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然天體,它的直徑是3470千米,體積是地球的1/49,質量則是地球的1/81,從太陽系行星與衛星的比例來看,確實大了點,但不能因為大就懷疑人家月球撒!但一直有一種傳聞認為月球是空心的!
  • 小火箭聊流浪地球之四:洛希極限與天體半徑和密度有關
    世界海洋總面積約為3.619億平方公裡,佔地球表面的70.9%,其體積約為13.35億立方公裡。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吸取出來,可以變成上圖右側那樣大小的水球。
  • 關於太空的24個神話與事實碰撞
    在夏天,太陽每天最多會在地平面上停留17個小時,而冬天只有6個小時。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地球的軸是按照某個角度傾斜的,所以一年中的某個時候,地球的北半球會吸收更多的陽光,而在另一個時候又會輪到南半球來享受更多的溫暖。8 .
  • 這裡有關於土星的50個有趣的事實
    5.第一個飛上土星的太空飛行器是先驅者11號,它於1973年發射升空1979年抵達土星。旅行者1號和2號也先後在1980年和1981年完成飛行。旅行者1號現在是太空中最遠的人造物體。6.太陽內部大約可以裝下1600個土星7.地球上一年是365.256天。
  • 美麗的土星環到底是什麼?
    土星是一個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天然氣巨頭。土星的體積大於760個地球,它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質量的行星,約為地球質量的95倍。環狀行星是所有行星中密度最小的行星,也是唯一比水密度小的行星。如果有一個足夠大的浴缸可以容納它,土星會漂浮。
  • 金星和土衛六質量比地球小,氣壓卻比地球大,為什麼會這樣?
    這可以解釋水星、月球這種較小天體很難保留濃密大氣的原因。當然水星大氣難以保留,還與其靠太陽太近有關。我們知道,溫度越高,氣體分子活動越激烈,散逸速度也就越快,這樣,小重力的水星就更難束縛住大氣了,所以水星只有非常稀薄的大氣,相當於地球表面上空500千米高度的大氣濃度,也就是不到地球表面密度的1000億分之一。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體積比木星的衛星還小,但密度僅次於地球!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體積比木星的衛星還小,但密度僅次於地球!在我們人類的文明還沒有如此發達之前,我們人類對身邊事物的探索也是有限的。畢竟什麼技術都不成熟,我們人類能遊歷的範圍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人類只能在這個地球上轉悠,就連大海都不敢輕易的踏足。那個時候的人類就認為這個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天空中的太陽月球,還有這些繁星,都是在圍繞著地球在旋轉。這個說法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十八世紀,出現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人類對這個宇宙的看法才轉變過來,不過可惜這個還是錯誤的。隨著我們人類文明的大進步,各項科學技術都發達了起來。
  • 水的密度
    ,但也許亨利·卡文迪許是其中最古怪的一個,他和女傭人只能通過紙條交流,他還修建了私人樓梯與入口以避免和管家接觸,某些人相信他有自閉症,但幾乎每個人都承認他是個科學天才。最為人熟知的事情是,他是第一個認識到氫氣是一種獨特物質的人,並且還確認了它是誰的組成物。 在18世紀,大多數人認為水是一種元素。但卡文迪許觀察到氫,他把氫叫做「易燃空氣」會和氧發生反應,氫那時有個很酷的名字叫「脫燃素氣」,然後生成水。卡文迪許也許沒有完全理解他的發現,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不相信化學成分,以及他把試驗中的氫叫做「燃素」。
  • 為什麼在地球上看月球永遠是一面,在月球上卻能看到地球的全部?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它不但默默無聞地陪伴和保護著地球幾十億年,而且也為人類進行太空探索提供了「實驗田」和「跳板」。1969年7月20日,三名美國太空人敲響了月宮的大門,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走下太空艙,在月球上第一次留下了人類的足跡,標誌著人類太空探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 最大恆星:密度不到水的億分之一,為何還能進行核聚變?
    ,或者6500萬億個地球,亮度是太陽的34萬倍。而下面一個事實恐怕會讓你的眼睛也掉到地上去,噹噹當不知彈到哪裡去。如此巨大的盾牌座UY,其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這意味著它的密度極低,低到什麼程度了呢?
  • 星球物語|自帶光環的土星:比水還輕盈的星球
    以地月關係為例,通常情況下,月球圍繞地球旋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常態。但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大小與它們相互間的距離成反比,距離越近,引力越大,當引力大到某一極限時,月球將被撕裂成碎片。這一極限就是洛希極限。洛希極限是一個距離,天體力學研究結果表明,當行星與衛星距離近到一定程度時,潮汐作用就會使流體團解體分散。
  • 新重力模型圖顯示火星多孔地殼密度與月球相當
    新重力模型圖顯示火星多孔地殼密度與月球相當 原標題:   科技日報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房琳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日前發現,火星地殼的密度並不如此前想的那樣大,這一點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紅色星球的內部結構和演化歷程。
  • 太陽系外發現首顆密度接近地球的行星
    2009年9月18日,天文學家最終獲得了確鑿證據,他們成功測得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的質量,發現其密度和地球接近。這是科學家證實的第一顆同地球密度接近的類地行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薩拉-西格爾說:「這是一個我們很長時間夢寐以求的日子。」
  • 月球正一步步遠離地球,如果它離地球而去,人類怎麼辦?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有可能也不會現在的生態系統,不會有生命的誕生和延續。可能有人不理解,月球只不過是一顆衛星,它對於地球和人類有那麼重要嗎?其實並不是一顆衛星對地球有多麼重要,關鍵是月球這個天體太特殊了,它的特殊之處就是太大了。我們都知道,行星周圍存在衛星是很正常的事情,幾乎每一顆行星都有至少一顆衛星,像木星和土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更是有著數十顆衛星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