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
曾經乘坐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貝格爾號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34;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轉化定律),對人類有傑出的貢獻。
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享年73歲, 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二、孟德爾
孟德爾(1822.7.20-1884.1.6),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出生於奧地利帝國西裡西亞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爾諾)的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通過豌豆實驗,孟德爾發現了遺傳學三大基本規律中的兩個,分別為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孟德爾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是遺傳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規律,後來發現的許多遺傳學規律都是在它們的基礎上產生並建立起來的,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近代遺傳學發展的前途。 靠著偉大的豌豆實驗得出的三比一比例,孟德爾作為&34;的地位並沒有得到動搖。
三、摩爾根
託馬斯·亨特·摩爾根 (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 是美國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胚胎學家。發現了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 是現代實驗生物學奠基人。於1933年由於發現染色體在遺傳中的作用, 贏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摩爾根和他的學生推算出了各種基因的染色體上的位置,並畫出了果蠅的4對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排列的位置圖。基因學說從此誕生了,男女性別之謎也終於被揭開了。從此遺傳學結束了空想時代,重大發現接踵而至,並成為20世紀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
四、瓦維洛夫
瓦維洛夫(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 ,1887~1943),前蘇聯植物育種學家和遺傳學家。他對植物免疫學的研究導致他去深入研究栽培植物及其近緣野生種的種內分類學。其研究成果被收入到分多卷出版的《應用植物遺傳與育種文集》中,並由此而成為研究栽培植物的蘇聯學派。
他是公認的對植物種群研究作出最大貢獻的學者之一。他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一個假說: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應是其野生親緣種顯示最大適應性的地區。這個結論寫入了《栽培植物起源變異、免疫和繁育》一書中。此後他提出了世界12個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由於Т. Д.李森科斥責他兜售&34;,而遭到批判,於1940年被捕,1943年在獄中去世。
五、法布爾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文學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身為現代昆蟲學的先驅,法布爾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被世人譽為&34;「昆蟲界的維吉爾」,因貧病交加於92歲逝世。
除了《昆蟲記》外法布爾共出版了95本十分暢銷的書,像1865年出版的LE CIEL(天空)一書便賣了11萬冊,有些書的銷售量甚至超過《昆蟲記》。除了寫書與觀察昆蟲之外法布爾也是一位優秀的真菌學家和畫家曾繪製採集到的七百種蕈菇張張都是一流之作,他還留下了許多詩作並為之譜曲。一直到人生最後十年,法布爾的科學成就才逐漸受到法國與國際的肯定。
六、米丘林
伊萬·弗拉基米洛維奇·米丘林(Иван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Мичурин, Ivan Vladimirovich Michurin)是蘇聯卓越的園藝學家,米丘林學說的創始人。自20歲起從事植物育種工作達60年之久。提出關於動搖遺傳性、定向培育、遠緣雜交、無性雜交和馴化等改變植物遺傳性的原則和方法,培育出300多個果樹新品種。曾為蘇聯科學院名譽院士和蘇聯農業科學院院士。著有《工作原理和方法》《六十年工作總結》等。
米丘林是上個世紀俄國最偉大的生物學家。在那個時候,如果有哪個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兩個新品種,那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而米丘林卻發現了300多個新品種。我們知道,米丘林不但把南方果樹、漿果及其他植物的生長界限向北擴展了一千公裡,更重要的是他為辯證唯物論的生物科學奠定了一個堅強的基礎。、
七、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出生於法國東爾城,畢業於巴黎大學,信仰天主教,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1895年9月28日逝世。
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從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態轉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徑上來,從而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
此外,他在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國醫生李斯特並據此解決了創口感染問題。從此,整個醫學邁進了細菌學時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見其在人類歷史上巨大的影響力。其發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現在仍被應用。
八、卡米洛·高爾基
卡米洛·高爾基(Camillo Golgi),傑出的神經解剖學家、神經組織學家和病理學家。他創立了著名的鉻酸鹽--硝酸銀方法,為研究中樞神經系統開闢了廣闊和道路。現代生物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神經元學說,是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建立的。他在1906年與卡哈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物學和醫學獎,是當時義大利享有世界聲譽的醫學科學家。
二十世紀初,卡米洛·高爾基和西班牙生物組織學者桑地亞哥·拉蒙·卡哈爾開始對 腦的結構進行研究,發現人腦中神經細胞具有複雜精巧的結構。他們的研究奠定了現代神經學的基礎(並發現了海馬體),並因此同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自此以後,神經科學的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
九、約翰·梅納德·史密斯
約翰·梅納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 1920—2004)是一位舉世聞名的英國進化生物學家,著有許多關於進化的書籍,既有科學性的也有面向大眾的。他著名的研究工作是比較博弈論與進化&34;之間的的相似性,這種策略會發生生物層面上,以維持物種的生存。
梅納德·史密斯曾獲得多項國際榮譽,包括1986年達爾文獎章(Darwin Medal)、1991年義大利巴仁獎(Balzan Prize)、1995年林奈獎章(Linnean Medal)、1999年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和克雷福德生物科學獎(The Crafoord Prize)以及2001年的京都獎(Kyoto Prize)。其代表作《演化與博弈論》是演化博弈論領域的經典著作。
為了紀念這位理論生物學巨匠,蘇塞克斯大學將生命科學大樓改名為&34;。歐洲演化生物學會還設立了&34;,用以獎勵演化生物學領域的青年學者。
十、談家楨
談家楨(1909.9.15-2008.11.1),浙江寧波人,國際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
談家楨從事遺傳學研究和教學七十餘年,發表了100餘篇學術論文。發現瓢蟲色斑遺傳的&34;,被認為是經典遺傳學發展的重要補充和現代綜合進化理論的關鍵論據。
20世紀50年代,他在復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被譽為&34;。 他最早將&34;一詞帶入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