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劍能否從科幻走進現實:玩具現在已可傷人

2020-11-23 華夏經緯

  在電影《星球大戰》中,雷射劍作為絕地武士的主要武器,其擁有的超能量和絢麗的效果讓無數星戰影迷夢寐以求。身為學生的石錚就是這無數星戰迷中的一名,當提到有人成功自製出雷射劍時,她難掩心情的激動,「真的好想擁有一把雷射劍!雖然我們並不需要將光劍作為維護和平的武器,但擁有它是一種特殊的情結,也算是圓了我們兒時的夢想。」

  雖然有成功製作雷射劍的例子在先,也有很多瘋狂的影迷想要擁有雷射劍,那麼,雷射劍是否會對人體會產生影響呢?

  網上能買到雷射劍

  儘管雷射劍並不為大多數人熟知,銷售渠道也比較狹隘,但只要在淘寶上搜索「雷射劍」三個字,你會發現目前還是存在著一定數量經營雷射劍買賣的商家。正在密西根大學進修的杜博士告訴我們,淘寶上銷售的是一個雷射器加上所謂的劍身,拆了劍身可以直接發射雷射,裝上就只有發光的效果。在國內眾多的光劍賣家中,較為知名的是「歐揚」雷射劍,由美國雷射專家研發的一款雷射劍身,正如杜博士所說,其劍身可卸可裝,卸下時是射程可達3公裡的雷射手電或雷射筆,裝上則成為一把真正的雷射劍。

  其他的淘寶店家一般是從國外進口代理買賣,或者在經營數碼用品的同時銷售雷射劍,這些商家在淘寶的註冊日期最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不過經營的雷射劍大多為玩具模型、螢光筆或雷射筆,其中主要照射顏色分為紅色、藍色和綠色,其功率最低的是3毫瓦,也有功率為100、200、300、500毫瓦的。

  不過真正有出售像星戰中大功率光劍產品的商家為數不多,極個別聲稱自己的雷射劍功率達到10瓦的,也坦言這只是為了吸引買家注意,實際功率比標註的要小。這些雷射劍一般由開關、雷射二極體、雷射組件構成,只需要購買配套的充電電池進行「能量補充」便能滿足雷射劍的使用。

  雖然較大功率光劍產品數量有限,但其銷量已經超過了這些商家的預期。淘寶商家「開心購物日」表示,沒有想到大功率雷射劍能夠為店鋪帶來不少的收益,畢竟其價位較高,一般都在500元人民幣左右,當然,購買此類雷射劍的顧客大多還是星戰影迷。

  顧客用途五花八門

  徐琳凱是一名華南理工大學本科生,作為動漫迷,他同樣對雷射劍有種特殊的痴迷。「在淘寶上購買了一把2000毫瓦的雷射劍,本來就想作為收藏,恰巧碰上一次實驗課,就心血來潮把試件帶回宿舍用光劍切割,結果是試件被無情地摧毀。」

  像徐琳凱這樣把光劍用於實驗的顧客並不多,大部分買家都把雷射劍作為一種玩具,或者是作為收藏品珍藏起來。據淘寶賣家「光彩銷售部」透露,針對不同購買目的的顧客,他們準備了不同的型號來滿足顧客需求,低功率的型號可以滿足小孩娛樂或者教師授課的需求,大功率的則一般應用於工地切割。

  「就算買,我也只拿來收藏,應該不會常拿出來擺弄,傷到皮膚就不好了」,石錚有所顧慮。現在淘寶上銷量功率較大的雷射劍主要分為藍光與綠光兩種色系和1000毫瓦與2000毫瓦兩個功率等級,藍光對人體刺激較大,綠光則較為溫和,瓦數越高聚熱越強也就越危險。

  使用須知安全第一

  「我們雖有配套防護眼鏡,但照到人身上總歸是有一定傷害,輕則有灼痛感,重則傷及皮膚,一直看著光束也可能出現頭暈眼花甚至噁心的症狀」,淘寶商家「雷射筆翻頁筆集中營」解釋道。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魏嶽騰博士告訴我們,雷射的單色性比普通光源好很多,通俗的講就是雷射能把能量集中到一點,所以可以把雷射看成很強的光,普通的光能造成的傷害,雷射都能造成加倍的傷害。比如我們曬太陽感到暖和,主要是陽光中的紅外線造成的熱效應,所以波長較長的紅色雷射就能造成嚴重的灼傷。但由於一般雷射的功率都比較小,所以熱效應不強,不過工業加工用的雷射功率就足夠造成嚴重的傷害。

  那麼雷射直射皮膚除了灼傷外,是否還會造成其他後患?

  「光子壽命很短,一般都是瞬時的影響,但是不排除繼發損傷。就像曬太陽有可能誘發皮膚癌一樣,短波長的雷射長時間照射也可能有類似效果,不過這種情況還未見報導」。魏嶽騰解釋道。

  珍藏或者玩耍雷射劍的同時,我們又應當如何安全地駕馭它?

  杜博士認為,就像足球場上球迷拿雷射筆照射球員那樣,一般的雷射只會給人帶來不適,但功率大了會對眼睛造成嚴重損害,應該根據不同波長的雷射配備不同類型的專業護目鏡,一定要避免雷射直接照射眼睛。與此同時,既然雷射能引燃紙片,相應的防火措施也得做足。

  雷射劍能否用於戰鬥

  作為雷射器的一種表現形式,雷射劍未來的應用之路將會如何發展?

  杜博士指出,「由於雷射技術足夠精密,現在很多製造業都已經應用,應該說雷射切割、雷射焊接、雷射雕刻等技術早已商業化」。

  既然在工業化應用中不如其他大型雷射器實用,那又能否像星戰那樣作為武器出現在軍事領域?

  杜博士表示,「用雷射做武器倒是有,但沒有必要非得做成劍的樣子,美國也一直在研發用雷射打飛彈這一類的武器,但應該都沒有投入實戰,還是在試驗中。」

  「對於那些對光子吸收很小的物質,與其用雷射摧毀它,不如扔塊石頭更容易。考慮實戰的話,不一定要摧毀目標才能勝利,用雷射或者較強的光線攻擊對方的眼睛使其失明,這種策略比直接殺傷對方更實用」,魏嶽騰補充道。(科技日報  鄭李欣)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不止在電影遊戲 未來或成現實的十大科幻武器
    愛看好萊塢電影的影迷,自然對科幻電影中的各種超強勁神級科幻武器不陌生,雷射劍、電磁脈衝炮、機器人、射線槍… 然而,這些武器並不一定止停留在電影或者遊戲裡,現在告訴你,這些神級武器在未來很可能成為現實的武器裝備。
  • 科幻能否成為現實 電影中那些成為現實的科技
    ,可就在幾十年後現如今普通的轎車就已經實現了該項功能。無人駕駛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無人駕駛」對於很多人來說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那我告訴大家現在國際上已經將無人駕駛劃分為6個等級從L0-L5,目前的科技水平基本可以達到L3這個等級了。首先L0等級其實就是傳統的人工駕駛。它其實是完全由人來駕駛汽車,並沒有任何的自動駕駛的成分在裡面。
  • 《星球大戰》裡的雷射劍是雷射做的?都被騙了-星球大戰,雷射劍...
    雷射能夠製作雷射劍嗎?我們知道了雷射產生的原理,那麼問題來了,用雷射到底能不能做出一把狂拽炫酷的雷射劍???首先,你常見的雷射長這樣:雷射武器雷射的能量和功率達到一定程度上,便可做成武器。雷射武器是一種利用定向發射的雷射束直接破壞目標的定向能武器。目前,美英兩國海軍正在合作研發實際裝備海上大型艦艇的電磁炮和雷射武器。從前期的裝備展上我們看到,中國已經展示了可以打擊低空無人機的小型雷射武器裝備。而德國也已經使用這一技術在兩年前進行了打擊試驗並取得成功。
  • 「飛行汽車」走進現實,能否成為緩解地面交通的良策?
    「飛行汽車」是一個經常出現在科幻作品和科幻影視劇中的元素,我們能夠進行看見都是在熒幕上的,但是現在它走進了現實啦,最新的消息顯示日本空中飛車首次公開載人試飛畫面,計劃2023年投入市場,這樣一來我們常常在堵車的時候進行說的給自己的車子插上翅膀的話不就是快要實現啦嗎,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款「飛行汽車
  • 鐵齒陀螺:兒童玩具還是傷人利器?(圖)
    「哎,哎,哎——」三隻陀螺突然撞開了花,在狹小的空間內橫飛,逼得其中一個男孩無處可躲,只能緊緊靠在牆上,張開雙腿躲避,嘴裡慌亂地喊著。陀螺終於在牆角停下來,男孩才「嘿嘿」笑著去撿了回來。  這三個男孩中,最小的才7歲。附近的鄰居說,孩子們在樓洞或院子的過道上玩「鬥陀螺」,「咱們路過都繞著走,怕一不小心刮著碰著。這些孩子怎麼就敢玩這麼危險的東西啊!」
  • 正在走進現實的「飛行汽車」,能否顛覆地面交通?
    飛行汽車的「虛擬實境」飛行汽車的概念在眾多的科幻作品中出現之前,這個概念的原型其實就已經出現。在二十世紀那些充滿浪漫幻想的工程師手中,打造這樣一輛又能路面行駛又能騰空飛行的機械裝置其實並不難。在現實中沒有成功的飛行汽車,卻在虛擬的科幻影視作品中大放異彩。在眾多科幻導演構築的未來世界中,飛行汽車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在架空宇宙的《星球大戰》當中,恢弘壯闊的宇宙飛船都已經是一種平常的存在,更不用說在行星表面貼地飛行的汽車飛船。或者是在一些類似蒸汽朋克的架空世界中創造的那種城市漂浮的飛船。
  • 科幻一幕正走進現實!我國要在月球上種菜,許多網友卻不是很開心
    圖註:《火星救援》中的種菜劇照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而現在這科幻的一幕正在走進現實!有消息稱,我國要在月球上種菜了。環球時報10月19日報導,我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的組件中,將包括一個溫室。圖註:我國目前已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英國也要在這個項目上與我國合作,英國媒體
  • 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兔,曾在衛星雲圖上清晰顯示,現在已殘破不堪!
    在義大利有一個世界最大的玩具,去過義大利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當地人們對於這隻兔子都是非常推崇的我們都知道,玩具兔子是很多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事務擁有獨特的外形,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們伴隨著孩子們成長,同時也給這些孩子們帶來精神的寄託,而義大利的這隻最大的玩具,他經常在60米以上,曾經的他在衛星雲圖上清晰可見,然而現在卻已經殘破不堪。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原來家裡有一款名為「巴克球」的磁性珠子玩具被女孩誤吞,醫院最終通過緊急手術將磁珠從女孩體內取出……這是最近媒體上的一篇報導,這家醫院最近一個多月收治了7例誤吞巴克球的患兒。這並非兒童玩具傷人的唯一報導,巴克球也並非唯一傷人的兒童玩具。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或新奇或好玩,被網絡社交平臺帶火的「網紅」玩具,很多時候成為傷害孩子的危險品。
  • 從美國科幻電影走進中國現實,最多三年,我國就要在月球上種菜了
    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裡面,太空人能夠在火星種菜,這讓大家都感到非常神奇。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真的能實現這一幕嗎?據外國媒體10月21日報導,中國對太空種植展開了探索,準備在月球上進行試驗,在月球上種菜。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的組件裡面,將包含一個溫室,通過這個溫室,就可以進行種植試驗。
  • 科幻文學如何傳遞中國聲音 想像力翅膀要依託現實
    想像力翅膀要依託現實   時間進入到2016年,探索未知領域的消息正不斷傳來:我國將在2020年左右發射火星探測衛星,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啟用,中國版巨型對撞機、量子通信網絡等研發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科學技術在新世紀以來的爆炸式增長,越來越給世人以直觀的印象——科幻正在成為現實,或者說,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走在了科幻文學的前面
  • 絕地武士的光劍能否穿透美隊的盾牌?
    光劍(lightsaber)是科幻作品《星球大戰》系列中的一種虛構武器,在2008年的票選中,光劍被推選成為電影史上最著名的武器。光劍物理結構只有劍柄——其內部包含有一塊特殊的水晶,可以注入能量,從而釋放等離子體,並通過磁場約束成色澤不一的劍刃,揮動時會產生特殊的蜂鳴聲。
  • 巴克球、水晶泥……警惕那些傷人的「網紅」兒童玩具
    原來家裡有一款名為「巴克球」的磁性珠子玩具被女孩誤吞,醫院最終通過緊急手術將磁珠從女孩體內取出……這是最近媒體上的一篇報導,這家醫院最近一個多月收治了7例誤吞巴克球的患兒。這並非兒童玩具傷人的唯一報導,巴克球也並非唯一傷人的兒童玩具。帶有磁性的巴克球、果凍一樣的水晶泥、可以發光的氣球……這些或新奇或好玩,被網絡社交平臺帶火的「網紅」玩具,很多時候成為傷害孩子的危險品。
  • 基因武器不該從科幻走進現實
    當然,也有更形象易懂的解釋,那就是看看好萊塢大片《生化危機》和大熱美劇《行屍走肉》吧,科幻片中因基因突變引發的災難可能在經細節上有誇張和戲劇化的因素,但結果似乎並未完全脫離現實。安布雷拉、浣熊市、T病毒……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或許只是構建了一個被失控的生物武器撕裂的虛擬世界,但誰也不能保證現實中的基因武器就不會造就出嗜血的「殭屍」。
  • 玩具店加盟品牌排行top1:恐龍愛迪玩具店
    2020年最火爆的玩具店品牌加盟有哪些?近年來兒童遊樂園玩具店的發展空前膨脹,在社區,在商場,在培訓機構周邊等都設有兒童樂園玩具店,市場上也出現一些比較知名的兒童樂園玩具店品牌。兒童消費經濟的火爆,讓投資者對兒童樂園玩具店這個行業有著濃厚的投資興趣。怎麼在眾多的品牌中找到合適自己加盟的兒童樂園玩具店品牌這個才是比較難得的,因為開兒童樂園玩具店,不是買名牌包包,創業開店是除了投入資金還需要我們花時間去經營,並從中得到投資回報的事業。
  • 中國科幻文學:現實比科幻更「科幻」
    科幻文學有「預言性」「生存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科幻作家韓松以著名科幻作家葉永烈所著《小靈通漫遊未來》為例,闡述科幻文學的預言性。《小靈通漫遊未來》至今以300萬冊位居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科幻小說之一。可葉永烈於1961年投稿至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時卻遭到回絕。
  • 科幻場景成現實 「全息投影」可看清羅馬雕塑紋理
    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文/攝《西部世界》科幻場景成現實 「全息投影」,南京創造了「世界第一」熱播美劇《西部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一個全息沙盤觀察人工製造世界裡的一舉一動,並和沙盤上的虛擬模型進行互動。這一科幻場景近日變為了現實——類似的全息沙盤在南京軟體谷智能仿真技術研究院亮相。
  • 人工重力——從科幻到現實
    現在就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當一回吹毛求疵的死理性派,來分析下在大家熟知的幾部太空科幻作品中,所展現的人工重力的科幻和現實。本文作者:Saturn V,已經為其開啟獨立讚賞帳戶。這也就引出了作為死理性派對於上述兩個常人眼裡已非常科學的科幻作品的質疑,旋轉式重力固然符合物理理論,但電影中展示的比例是否科學呢?
  • 預測未來玩具必備的五項科學技術,如今在玩具上還很罕見
    (圖片來自網絡)一、人工智慧在科幻電影中可這項技術,在其他方面還所見不多。而且目前語音交互功能,也還在「語音識別」與「詞彙量」上不斷完善。未來的語音交互功能必然會進入玩具行業,讓玩具成為孩子答疑解惑的良師,更有可能成為推心置腹的益友。雖在很多「早教機」上已能看到這項功能的雛形,但若想運用成熟,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趣科技:從科幻電影走出的現實技術(組圖)
    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內,人們對於科幻影片的熱衷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幻影片中許多原本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技術也已經悄然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其中,現代人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不僅僅是人們同外界交流的中樞紐帶,同樣也是用戶的遊戲、代辦事項處理中心,且這一設備已經配備了生物識別技術來保障人們的隱私安全。對此,美國知名科技媒體《商業內幕》日前就為我們整理出了一份「從科幻影片中走出的八大現實技術」榜單,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