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號是第一個到達木星軌道的探測器

2020-12-06 科學情報館

木星,是太陽系的行星之王。大部分到訪過木星的探測器都是在前往另一個星球的旅途中,藉助引力助推法,在木星的軌道上做了短時間的近地飛行,只有一個進入了木星的軌道。

首次飛出太陽系的太空飛船是先驅者10號和11號。在證明了小行星帶可以安全穿越過之後,它們於1973年和1974年發回了木星的第一個近距離鏡頭。在它們之後是裝備更為精良的旅行者1號和2號,它們發回了木星的衛星照片,這些照片美得令人窒息。伽利略號於1995年進入軌道飛行,用時八年,對木星系統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勘測。分別前往土星的卡西尼號和前往冥王星的新視野號,也對木星進行了探測。

旅行者1號和2號

旅行者1號和2號

兩個旅行者探測器在對木星進行近天體探測飛行時,首次提供了關於這顆巨大行星和主要衛星的圖像。這兩次飛行任務證實了木星周圍環繞著稀薄的環系統,並且發現,在圓環之間存在三顆新的內層衛星。旅行者飛船發回了木衛一上的活火山和木衛二上破碎冰蓋的美麗影像。通過延時動態攝影技術拍攝的木星照片,展現了木星上的漩渦雲帶以及旋轉的大紅斑。

旅行者2號飛掠木星表面

伽利略號

伽利略號軌道衛星用時八年,對木星的氣候和衛星進行監測。發現在木星上有氨雲,並發回了證明在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的地表下有可能存在水的證據。在2003年,它的任務結束,並撞向木星自毀,以消除地球的微生物汙染伽利略衛星的風向。

相關焦點

  • 伽利略號探測器,伴木星14年後,終化作它身邊的一陣風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是1989年從「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發射的,是美國航天局第一個直接專用探測木星的太空飛行器。也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最成功的探測器之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於1989年升空,1995年12月進入環木星軌道。
  • 「伽利略」號探測器走向太空一波三折
    2003年9月21日下午16時,著名的「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以一種近乎自殺的方式「跳入」木星大氣層,最後焚毀在木星大氣層的方式結了自己14年的太空之旅,為整個伽利略計劃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軌道器上搭載攝像機、近紅外勘測分光儀、磁場強度儀、大氣探測儀、大氣結構儀等17種科學儀器,用於木星大氣層構成、雲層結構、溫度、磁場等方面的勘測和研究。
  • 「伽利略」號 撞向木星(組圖)
    為避免探測器上可能攜帶的地球微生物汙染「歐羅巴」的環境,美國宇航局改變了原定讓「伽利略」號「自然死亡」的計劃,轉而操控它衝向木星大氣層。  木星天際的一道弧光  在太空中「超期服役」的美國「伽利略」號木星軌道探測器,在離開地球14年後,幾乎耗盡了全部的能量。
  • 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探測器伽利略號將撞向木星
    9月21日,前後耗時25年,為人類做了14年貢獻的「伽利略」號探測器將在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們的控制下撞向木星,從而結束輝煌的太空探索生命。在美國宇航局上千名科學家的眼裡,「伽利略」號不只是冷冰冰的一個宇宙探測器,而是他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就跟他們自己的孩子一樣!
  • 如果太空人掉到氣態行星木星會怎樣?伽利略號探測器給出了答案
    根據目前的觀點,木星的中心可能是一個由矽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從內部的結構來看,假設我們人類掉進木星,是不可能會直接穿過去的。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可能沒法到達液氫的區域。著名的伽利略號探測器,為我們進行了一項「試驗」。
  •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
    當晚7時13分,「阿特蘭蒂斯」號已順利地釋放出「伽利略」號飛船及其推進器。至此,「伽利略」號飛船已踏上為時6年、行程約38億公裡的漫長徵途飛往木星。為了研究木星大氣構成,其實「伽利略」號探測器還向木星釋放了一顆大氣探測器。但這顆探測器「命運悲慘」,在進入木星大氣一小時後,就在與木星大氣劇烈的摩擦和強大的壓強下被摧毀了。
  • 近距離接觸木星,盤點那些造訪木星的探測器
    先鋒十號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先鋒11號,對木星進行了進一步探索。旅行者一號掠過木星1977年9月5日,一個傳奇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發射了,旅行者一號也不孤單,它是和它的孿生兄弟旅行者二號按照不同不同的軌道飛行,前往木星的。旅行者一號現在依然還在工作,它也成為了穿過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的宇宙飛船,而當時旅行者一號最初的任務則是來探索木星和土星的。
  • 近距離與木星接觸,9個空間探測器的歷史!
    近距離與木星接觸,9個空間探測器的歷史!2016年7月4日,Juno探測器計劃到達木星,並開始一場比歷史上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更接近Jovian巨人的戰役。包括Juno在內,已有9個太空探測器近距離研究了木星。第一個是Pioneer 10,它於1973年駛過條紋巨人。這裡有九個任務的概述,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就。
  • 對太陽系大個子的探索,細說「伽利略」的木星之旅
    這種日心說理論打破了之前人們一直使用的地心說,伽利略發現的四顆木星衛星,更是讓人們意識到宇宙中還有不繞著地球轉的星星,這就更加能夠說明地心說的不合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就是依靠哥白尼和伽利略等科學家的偉大發現,才一步一步接近真理的。為了紀念伽利略的重要發現,在1989年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木星探測器就被叫做伽利略號。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帶來的高清無碼大圖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已於2006年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2011年8月5日12時25分,它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點火升空,開始了遙遠的木星之旅。
  • 伽利略號到達7億千米外深空,發現冰下海洋,顛覆對地外生命認知
    ,1997年,靠近木衛二的伽利略號探測器似乎穿過了一個木衛二上的噴泉噴出的羽流,但卻因為伽利略探測器並沒有搭載這種類型的相關設備,無法證實!,它是在1989年10月18日由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送入近地軌道的,並在6年後的1995年12月7日接近木星!
  • 伽利略號到達7億千米外深空,發現冰下海洋,顛覆對地外生命認知
    但很快春天來了,NASA專門為木星制定了伽利略探測器計劃,它是在1989年10月18日由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送入近地軌道的本來在近地軌道運送它的是半人馬座火箭(上面級,將探測器推入霍曼轉移軌道),但由於1986年出了挑戰者事故,禁止在太空梭的艙內運送火箭+燃料!
  • 美國「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 用於探索太陽系形成
    圖為NASA提供的「朱諾號」探測器示意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約5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當地時間4日進入了環繞木星軌道。「朱諾號」將在此後的1年零8個月期間環繞木星37周,實施各項觀測,為探索木星及太陽系的形成採集數據。
  • 到達木星需要多長時間?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先驅10號」(Pioneer 10)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從地球穿越海灣到達木星的太空飛行器。它於1972年3月3日發射,於1973年12月3日到達,共計640天的飛行時間。
  • 美國探測器從木星軌道發回大量高清圖片(內附35張)
    探測器朱諾號目前的軌道將它帶到距離木星NASA最初的計劃是讓朱諾號探測器進入一個較短的軌道模式,並在20個月的時間內完成37次飛掠任務。然而由於機械方面的困難,NASA團隊不得不選擇更安全的初始軌道。「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已於2006年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朱諾號探測器成功抵達木星。圖片來源:NASA經過近5年的太空航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成功飛抵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持續35分鐘的主引擎點火減速之後,北京時間今天(7月5日)中午11:53,朱諾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木星運轉的軌道。
  • 探索木星的腳步從未停止,78分鐘的測量,探測器發現了什麼?
    198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梭上發射了由伽利略軌道器和空間探測器組成的伽利略太空飛行器。它利用38個月的金星軌道和地球的引力來獲得到達木星必須的速度。圖解: 伽利略號探測器藝術概念圖,主天線完全展開。
  • 「朱諾」探測器飛行5年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探索木星未解之謎
    北京時間2016年7月5日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朱諾號(Juno)號探測器在經歷35分鐘的減速後,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為了這一天,「朱諾」已經在茫茫太陽系中飛行了近5年。即使存在防護設施,拍照相機也將在環繞木星7周後失效。「朱諾」號此次還將攜帶磁強計、微波輻射計、高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設備對木星進行觀測研究。
  • 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白雲」,由此認定木星可能有生命靠譜嗎?
    最近NASA發布了幾張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新照片,有一張上面木星大氣裡有幾抹白雲,而且NASA發布的消息稱,木星大氣中含的水分可能比之前伽利略號探測到的要多。由此一些人就開始幻想著木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這種想法靠譜嗎?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 木星探測器朱諾背後的航天工程奇蹟:飛了59個月,只晚1秒
    「朱諾」號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這也是自2003年「伽利略」號結束木星探測任務以後,人類13年來首顆繞木星工作的探測器。15萬英裡/小時,有史以來最快的人造飛船隨著「朱諾」接近木星,木星的巨大引力將加速飛船的運行,使其達到15萬英裡/時的速度。這也讓「朱諾」成為了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人造飛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