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乾貨:淺談如何發表Nature論文

2020-12-05 殷賦科技

科研充電第一站!自上次在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論文以來,已經大約一年了。最近,又在Nature發表了一篇論文。不過,這一次我並不是論文的主要作者,只是普通掛名而已。但不管怎樣,也算是一篇Nature論文吧。想要在Nature發表論文,首先就要說一說為什麼要在Nature發表論文。或許有人問,「我也可以在別的期刊發表論文,有什麼區別嗎?」我覺得,Nature論文和其它期刊論文,差別還是很大的。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三個條:第一,可以獲得更高的職位;第二,讓自己具有更大的影響力;第三,更容易獲得經費資助和獎勵。因此,發表Nature論文,可以獲得生活上更加富足,工資待遇也會相應提高,也可以更容易評上高級職稱,個人幸福感會隨之提升,這是一件非常有利於個人發展和家庭和諧的事情。Nature論文之所以不同於其它期刊的論文,是因為Nature是排名第一的期刊。目前世界上有三大期刊Nature、Science、Cell,其中以Nature期刊影響最大。雖然Nature影響因子並不是最高,實際上NatureBiotechnology的影響因子比Nature還稍微高一點點,不過,這並不影響Nature的實際影響力和號召力。

話又說回來,如何發表Nature論文?回答這個問題的確有點難度。實際上,已經有許多人回答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去登陸施一公的博客、顏寧的博客,他們才堪稱是大師級人物,對發表Nature論文都有獨特的見解和詳細的描述,我只不過是街頭小混混,班門弄斧而已。其實,我們發表Nature論文,也和發表NatureBiotechnology論文差不多,也需要一個好的制度,也需要相互合作,更需要自由的氣氛,這樣才能出一篇好的文章。因此,就不再這裡重複了。不過,發表Nature論文和Nature Biotechnology論文還是稍微有一點點不同,僅僅僅有細微之處的差別,有技術上的,也有戰略上的,然而這些差別又是我們常人不易發覺。所以呢,我在此就想從細微之處著手,從戰略和技術上談談一些發表Nature論文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的細節:首先,關係最重要,能找到一個大牛做後台老板,是發表Nature論文的第一要素。在某一個領域裡,全世界能夠發表Nature論文的小組廖廖可數,只有那麼幾個,這些能發表Nature論文的老闆一般被我們稱為大牛。所以,同學們如果想發表Nature論文的話,最好是進入這些大牛們的實驗室,因此,找到大牛做老闆,這個關係是最重要的。然而,大牛們並不是每次都能發表Nature論文,有時候10篇論文當中只有1篇Nature,那麼,他們發表Nature論文的成功率也只有10%。不過,就算是10%的成功率,也值得我們去嘗試一下,畢竟10%要比0%好一些,我們心中還會對Nature抱有一絲的希望和幻想。

其次,要有足夠的信心。進入大牛實驗室,並不等於你就拿到了Nature論文,發表Nature論文還需要有足夠的信心和正面的思維。當我們面對Nature期刊的時候,第一要素就是跟大牛們搞上關係,第二要素就是樹立信心。第三,數據收集和寫作。數據收集可能需要花一定的時間,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些人花五年的時間做項目收集數據,有些人只花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數據收集。完成數據收集之後,寫作應該是最後一步了。在寫作之前,應該對項目了如指掌,已經非常清楚自己將要寫作的內容。一般而言,所寫的就是所想的。寫作的過程大致分為兩個,我建議要把這兩個過程區分開來,不要混淆。第一個過程:書寫。第二個過程:修改。書寫的過程是腦子裡面已經想好的東西,拿一張紙和筆,用草稿的形式全盤託出,這個過程是一個比較快的過程。不過,這僅僅這是草稿的形式,其中必然存在許多的錯誤,草稿並不能作為正式稿件投稿。所以我們要進入到下一個單元,就是修改。修改可能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可能需要反覆多次修改,也可能需要許多人共同修改,這是一個反覆進行的過程,直到自己和合作者們覺得滿意為止。修改的過程通常需要精確到每一個單詞,每一個標點符號,反覆斟酌。因為Nature期刊只接受英語稿件,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英語並不是母語難免會出現一些語言上的錯誤。通常情況下,Nature編輯們都不會有太大的為難,他們也會清楚我們使用英語來表達的困難。這裡不免會出現一些寫作高手,把不好的數據,寫成一篇好的論文,發表在Nature。相反,有些同學的數據做得很好,卻因為寫作水平不高而沒有發表在Nature,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第四,投稿過程的運氣因素,運氣也是發表Nature論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Nature期刊會有幾個編輯負責稿件的評審和收集,編輯們的水平有些高有些低,說實話,這些Nature編輯們評審角度不同,給出的結論也完全不同。同一篇稿件,投到不同的編輯,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Nature編輯們也常常會摻雜著感情的因素,他們偏向於錄用熟人的稿件,對於不認識的人投過來的稿件,一般會作退稿處理。這個審稿過程就需要用到大牛們的關係了,有些大牛們的稿件之所以90%以上被Nature錄用,也是因為編輯們都認識這些名氣大的人,只要稿件掛了他們的名字,一般都會給予考慮。而且,很多情況下,Nature和這些個大牛們形成一個利益集團,常常主動找這些大牛們約稿。有些大牛本身就是Nature的編委,這種情況下,自己審自己的稿件,那只能是100%的命中率了。反之,如果論文中沒有出現大牛們的名字,那麼,編輯們只會把你的論文當做廢品一般放入回收站處理。最後,我總結出了一條發表Nature論文的公式,如果同學們覺得有用的話,不妨借鑑一下:Nature=關係(50%)+信心(20%)+數據(10%)+寫作(10%)+運氣(10%)

需要說明的是,這五個因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因人而異,在不同的情況下,因素的影響都不會一樣。比如說,有極少數的人,在沒有大牛做後臺的情況下,也能成功發表Nature論文,然而這只是極少數的個別情況。也比如,有些人做得一塌糊塗,但後台老板權勢大,成功發表Nature論文,這種情況也是可能的。總之,隨著這五個因素之間相互制衡,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多因素,才能最終成功發表Nature論文。我們對Nature論文的期待很高,我們一般認為Nature論文就是一定很牛的,水平很高的。然而,我不得不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Nature論文也同樣會出現水平低劣、嚴重灌水、數據造假等等惡劣行為。尤其是一些大牛們,憑藉自己的名望,每年都在Nature灌水,有時候一年灌水好幾篇,水平低劣,毫無創新,導致了其它領域的好論文沒有辦法刊登在Nature期刊上,他們霸佔了大量科研經費,讓其它的領域無法獲得資助。你說,這種Nature論文是應該祝賀呢?還是應該不齒呢?更嚴重的是造假,數據造假,然後騙取大量的研究經費,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就不再一一列舉了。簡言之,Nature論文中,存在大量數據和結論不可信的論文,存在著大量水平低劣的論文,存在著大量濫竽充數的論文,存在著大量空洞無物的論文,存在著大量的數據造假的論文。這一點,我覺得,我們不要單純地對Nature存在一種盲目崇拜的心理,而是需要對Nature期刊做一個更全面的認識,以及更深刻的反思。祝同學們早日發表Nature論文,謝謝大家。*文章素材來源於潘碧峰科學網博客,作者整理改編發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Nature分享:如何寫好綜述論文?
    綜述類論文是科學家的重要資源。它們可以提供一個領域的歷史背景,以及關於該領域未來發展的個人看法。同時,撰寫這類文章可以為自己的研究提供靈感,還可以做一些寫作練習。不過,很少有科學家接受過如何寫綜述類論文的訓練,或者不知道一篇優秀的綜述文章是怎樣構成的。
  • 幸福來得很突然,中山大學兩篇論文同一日被《nature》Online發表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團隊論文 中山大學新任校長帶來的捷報2018年8月29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刊登了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新任校長羅俊,物理與天文學院,青年教授薛超為並列一作的論文《Measurements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廣州大學大四本科生邱燕璇(右)在董文教授指導下做實驗 【科學網朱漢斌 何蘊華報導】記者5月13日從廣州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化工學院邱燕璇等5名本科生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光、電、磁多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已在國際化學領域5大頂級期刊發表了7篇全英論文。
  • Nature新聞:4%的生物醫學論文存在圖片重複
    2016年4月28日/生物谷BIOON/--針對20,621篇研究文章進行的一項大型分析[1]提示著,每25篇生物醫學論文中大約有一篇應當更加注意檢測不合適重複的圖片。這一發現再次呼籲在已被接受的研究論文在發表之前應當例行地檢查它們當中的圖片。
  • 發表高水平SCI論文的第一步,應該這樣寫好論文標題
    標題是一篇論文的魂,標題的好壞影響論文的曝光率,甚至影響論文是否能順利被期刊錄用發表。論文標題要求用儘可能少的精彩語言,準確描述論文內容,表明文章的核心亮點。好標題會給編輯和審稿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能夠吸引讀者繼續讀你的文章,讓你的論文更容易被檢索到,具有更好的傳播性。換句話說,標題是論文的廣告,快速知道論文內容,引誘讀者來讀論文全文。就如,百度的廣告語「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華為廣告語「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腦白金的廣告語「今年過節不收禮」等等。
  • 科學網—科技論文作者如何選擇發表論文的國際英文期刊
    首先是對自己所要發表的科研成果的評估。在同一學科內眾多的期刊中,其學術檔次、出版質量與知名度是有很大差異的。越是頂尖的期刊,對論文的學術和文字質量要求越高。所以作者對自已論文的定位很關鍵。如今衡量期刊檔次高低的普遍標準是該刊的引用係數(Impact Factor),但刊物的歷史和口碑也很重要 。其次,是作者對不同檔次的期刊的了解程度,最好是越深入越好。
  • 校友費繼鋒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1月24日,青島農業大學94級植保校友、華南師範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青年拔尖人才費繼鋒博士,與全球10餘家科研機構的研究者,以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論文,實現華師科研歷史性突破。
  • 乾貨!SCI論文引言中如何描述前人研究的不足/缺陷,附最全句型模板
    我們知道學術論文的引言(Introduction)往往是論文中最難寫的部分之一。如果你閱讀大量文獻並總結你會發現,其實論文寫作是有套路和模板的,就像寫八股文一樣。行文邏輯和句型都有套路和模板。>找出領域的知識空白幾個方面的最全句型模板,希望對大家寫論文時有所幫助。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馮海濤博士,寶雞文理學院是第一通訊單位,寶雞文理學院AIE中心名譽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這也是寶雞文理學院第一次以第一單位在高水平Nature子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董浩浩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IF:12.109)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outer membrane asymmetry maintenance
  • 推薦順利發表論文,領不領iThenticate檢測乾貨,看你咯!
    更有寶寶問小i:iGroup精選商城有好些關於學術和科研的乾貨小i有高鐵票嗎?有驗證碼也行?小i想說的是:雖然我匯聚全球資訊,這帶驗證碼的高鐵票,呵呵,沒有想發表SCI,來iGroup精選商城因為馬上,要寫論文,要寫論文,要寫論文寫論文為什麼要來IGroup精選商城呢:2015年3月英國BMC 出版社撤回 43
  • 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揭示GPCR識別藥物新機制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1)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1R reveals an unusual ligand binding mode」的研究論文,揭示GPCR識別藥物新機制。
  • 薛定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報導父本線粒體清除研究新成果
    2016年9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薛定教授研究組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學術論文「Kinetics
  • 海底泥火山是這樣產生的—論文—科學網
    泥火山是一種不可預測的、危險的現象,現在科學家對它們如何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自然出版指數」數據更新 中科院列亞太第一—新聞—科學網
    「自然亞洲」(natureasia)網站「自然出版指數」排名8月13日進行了更新,此次更新數據時間段為2012年8月13日至2013年8月12日,從過去12
  • 《環球科學》網站上線「nature專區」,可免費閱讀nature完整論文
    在「nature專區」可查看每期《自然》學術論文的中文摘要,點擊每篇摘要後附帶的連結,網頁會自動跳轉至《自然》論文的全文頁面,供用戶閱讀論文。2014年底,自然出版集團宣布,該集團旗下《自然》等49種學術期刊將通過全球特約媒體免費分享論文,以促進科學家與公眾的交流。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科學與公眾交流平臺,《科學美國人》全球14個國際版本,同時成為nature首批特約媒體,獲得授權在官網免費向公眾分享自然出版集團下屬49種期刊的完整論文。
  • 139年前發表中國首篇《Nature》
    能夠在CNS(Cell+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對於大多數科研人員來說,可謂是孜孜以求,其實,早在139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Nature雜誌由英國Nature Publishing Group創刊於186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綜合性科學技術期刊這篇《考證律呂說》登載於《格致彙編》1878年第7卷,後由《格致彙編》的主編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譯為英文在Nature發表
  • DeepMind發表Nature子刊新論文:連接多巴胺與元強化學習的新方法
    上周,DeepMind在 Nature 發表論文,用 AI 復現大腦的導航功能。今天,DeepMind 在 Nature Neuroscience 發表新論文,該研究中他們根據神經科學中的多巴胺學習模型的局限,強調了多巴胺在大腦最重要的智能區域即前額葉皮質發揮的整體作用,並據此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元強化學習證明。
  •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聯手發表國際頂級論文《Nature》!
    相關論文以題為「Stable, high-performance sodium-based plasmonic devices in the near infrared」於2020年5月27日發表在Nature上。
  • 淺談自然指數(Nature Index)與科研能力評價
    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全球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的出版方)於2014年11月首次發布,是依託於全球頂級期刊(2014年11月開始選定68種,2018年6月擴編為82種),用於統計學術機構、國家或地區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研究型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