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知識 | 辦公室裡的印表機,就像一個「沒人注意到的殺手」

2021-01-16 知乎日報


圖片:全景網


長期坐在印表機旁邊有危害嗎?


知友:甜草莓(200+ 贊同,通信話題的優秀回答者,北京郵電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在讀)


當然有危害啊。現在很多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把印表機放在開放式辦公室裡,但是這樣對員工的安全非常不負責。在辦公室裡,印表機就像一個「沒人注意到的殺手」,有很多危害。


危害 1:聲音危害


印表機聲音是辦公室噪聲的一種。而且在大型公司或單位裡,印表機總是人滿為患,不停工作。這些噪聲會影響辦公室環境舒適度,和身心健康。


康奈爾大學研究表明,50~60dB 中強度噪聲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長期工作在此環境中工作會提高心臟病危險。安靜的環境會加快工作效率。


圖片來自搜狐網


危害 2:可吸入顆粒物


印表機一般會分為熱敏式、雷射式、噴墨式、靜電式、磁式、發光二極體式、分柱式、球形等,通常雷射列印最常見。


HP 雷射印表機


印表機感光鼓上會充滿正電荷,列印控制器中光柵位圖圖像數據轉換為雷射掃描器的雷射束信息,通過反射稜鏡對感光鼓「曝光」,感光鼓表面形成以正電荷表示的與列印圖像完全相同的圖像信息,然後吸附碳粉盒中的碳粉顆粒,形成感光鼓表面的碳粉圖像。


列印紙在與感光鼓接觸前被充滿負電荷,當列印紙通過感光鼓時,正負電荷相互吸引使感光鼓的碳粉圖像轉印到列印紙上,熱轉印單元加熱使碳粉顆粒與紙張纖維吸附,最終形成圖像。


墨粉是複印列印過程中最重要的參與元素,顆粒大小介於 2~10  ,是一種苯乙烯丙烯酸酯聚合物,可通過加熱固定在紙張上。



印表機在工作狀態由於高壓靜電場會產生大量苯並芘、二甲基亞硝胺等有機廢氣,臭氧,紫外線,金屬氧化物, 高溫融化炭粉顆粒(這些顆粒和臭氧是異味的來源)。同時,這些顆粒物是病態建築症候群的誘因(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早在 1979 年就有因長期使用溼墨粉導致郵局職員眼部瘙癢、皮膚紅斑等報導[1]。當與印表機接觸時間較長時,常見病症有皮膚,眼部,上呼吸道不適等。而且隨著印表機暴露時間增加,可能出現更加嚴重的症狀,如碳納米顆粒腹膜沉積等。


昆士蘭科技大學莫瓦斯教授指出,印表機中的墨粉對於人體肺部所造成的傷害,與吸菸一樣嚴重,尤其他們能夠深度滲入肺內。傷害取決於墨粉的成分。


印表機放在辦公室會導致辦公室顆粒質量高於標準,[2]檢測到印表機辦公室顆粒質量濃度從 19.1 到 231  , 比超細顆粒極限 300低。(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2011).


這裡有一份印表機暴露導致病例總結,相信能給大家一些警示。


來自[3]


另外有一個現象是,大部分印表機在剛開始列印時顆粒數量濃度迅速增加,即會發生「首峰」現象,「首峰」原因不十分清楚。但是推測是溫度變化導致,並且印表機使用年限、紙張等不同,顆粒物也有所不同。


來自[3]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國外印表機都是放置在樓道,列印室等通風良好或者隔離環境中。



完。


[1]Jensen M, Rold‐Petersen J. Itching erythema among post office workers caused by a photocopying machine with wet toner[J]. Contact dermatitis, 1979, 5(6): 389-391.

[2]Tang T, Hurraß J, Gminski R, et al. Fine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emitted from laser printers as indoor air contaminants in German offic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2, 19(9): 3840-3849.

[3]石小飛, 陳瑞, 霍玲玲, 等. 印表機使用過程中顆粒物等有害因素釋放及其毒理學效應研究進展[J]. 生態毒理學報, 2014, 9(2): 339-352.


戳「閱讀原文」查看剩下的 9 個回答。




知乎好問題:你有哪些小時候不明白、長大了才懂的事情?

1 條毛巾,每天 10 分鐘,讓你春節放心吃喝不怕胖

5 分鐘就能學會:8 個讓人相見恨晚的 iPhone 使用技巧

《寒門狀元之死》重新定義了非虛構寫作

別說話,讓我從這 6 個方面猜猜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相關焦點

  • 二十年前的全民學英語風潮,如今變成了「學 Python」
    當代人的知識焦慮中,一定少不了這門叫 Python 的語言。朋友圈隔幾天就出現的「Python 訓練營」廣告和評論區熱鬧的互動,總給人一種全民學 Python 的錯覺。人生苦短,我學 Python正如前文所說,Python 的學習門檻較低,學習曲線非常平滑,所以流行起來後,它的使用也不再局限於程式設計師和科研人員,比如很多運營崗位的招聘需求上都會寫上「熟悉 Python 者優先」,全民學 Python 可能還是誇張了點,但你身邊總能找到一兩個學 Python 學到頭禿或掌握了新技能成就滿滿的人。
  • 人類終於讓影子進化成了「電子表」
    陪你邊玩邊學,每天漲點新知識如今人們對影子的利用五花八門,有位發明家竟然把日晷裡的影子變成了「電子」表。」裡看時間,有點炫酷,所以這個數字日晷是怎麼做出來的?它的發明者是來自法國的發明達人@Mojoptix,這位不願讀指針的大叔利用數學、代碼知識和3D列印,將日晷進行了「究極進化」。其工作方式和傳統日晷一樣,利用太陽東升西落的位移,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電動部件。
  • 「愛情就像脂肪,是點點滴滴的積累」,微軟小冰造句天馬行空,三大...
    「愛情就像脂肪,是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是 18 歲少女微軟小冰造出來的句子,咋一聽來,倒是很能引起萬千熱戀中的少男少女的同理心:「這可不就是戀愛後的幸福肥嗎?」在每一次迭代中,一個模型都把它從數據中學到的知識傳達給另外一個模型,同時又從另外一個模型中接觸到它的知識,然後這兩個模型互相學習,最終能夠得到共同的進步。下面三個圖實際上是對應了學習的三種策略,包括動態的數據課程、動態的樣本加權以及動態的最大間隔。
  •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技術超越神話」的時代
    在戊戌年的最後一場明白知識圈直播中,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老師為我們舉例說明,量子力學是學物理的人必須表明的態度。曹老師打趣到,哪怕考試不及格,「咱也得說量子力學讓我滿心歡喜」。但是,對於非物理專業,非理科專業的人而言,就不一定這麼想了。01.
  • 《銀翼殺手》:曾被調侃缺乏深度又步調慢到沒動作的經典電影
    事實上,即使迪克就算多活一年,還是無法見證《銀翼殺手》的巨大漣漪,因為1982年上映之後,能夠理解《銀翼殺手》的觀眾、記者、或影評著實少數,幾個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報紙雜誌,還將《銀翼殺手》批體無完膚,僅有少部分的影評認為《銀翼殺手》思想深沉,有機會通過時間考驗。
  • 「壓縮」會是機器學習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嗎?
    儘管這樣,還有一個問題擺在面前,研究這些算法對於現實有什麼用。特別是當討論起機器學習在手機和其他設備上的應用時,經常會被問到到:「機器學習有什麼殺手級應用?」機器學習工程師 Pete Warden 思考了很多種答案,包括從語音交互到全新的使用傳感器數據的方法等,但他認為實際上短期內最激動人性的一個方向是壓縮算法。
  • 注意!這是一個比「複利」更厲害的財富法則,看懂離盈利也就不遠了.
    這與成天疲於應付各種迫在眉睫的最後期限、大小會議、瑣事的大多數人恰恰相反。本·富蘭克林曾經說過:「知識是最好的投資」。也許巴菲特真正的財富不僅僅是金錢的複利,而是他知識的複利,這將有助於他做出更好的決策。億萬富豪、投資人、慈善家保羅·都德·瓊斯也曾總結過:「智力資本將永遠勝過金融資本」。
  • 一份「清單」和一個「坐標軸」:這是2018年我看教育的方法論
    這篇文章將針對這兩個問題,首先分享一個優秀教育產品的「檢查清單」,然後探討一個幫助快速判斷的「坐標軸」。希望你無論是消費者、創業者還是投資人,看完文章後,都能對教育產品有更清晰的認識。春節前,我在兩篇報導《嘗試過純線上產品之後,「人工智慧課堂」認為教室這個場景太重要了》和《針對三、四線城市的K12校外輔導機構,「學有幫幫」用重服務支持S2b2C的擴張模式》中提到了這種新的模式。網際網路教育公司負責提供教學內容和教學工具,線下機構負責提供課堂環境和課堂講解。
  • 學點知識 | 蟲子會痛嗎?
    這一切都是那條感知神經被破壞的緣故。果蠅接受到「疼痛」信息後,通過感覺神經元到達腹側神經索(腹側神經索是果蠅版的脊髓)。在這條神經索中有感知神經元,它就像一扇「門」,允許或阻止疼痛的感知。如果神經被損壞,就會妨礙神經系統運作,無法有效地傳遞信息。「疼痛」閾值發生了變化,就會變得非常敏感怕痛。而且是長期的。對於人類來說,神經性疼痛可由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和骨刺造成,也就是神經受壓造成的。這就是你為什麼頸椎出毛病了會痛,而且會持續很久。
  • 從壓縮餅乾到「魚子醬」,太空旅行餐是如何變化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 NASA 的「飛行材料驗收部門」裡有一個小組,專門負責審核那些要送上太空的食物的味道。▲ 氣味評測現場,圖片來自 HowStuffWorks味道濃烈程度評級依次為 0-4 五個等級。前太空人 Scott Kelly 曾在自己的回憶錄裡透露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義大利太空人 Samantha Cristoforetti 曾告訴他,有一次她在空中發現了一個看起來像是糖果的飄浮物,於是一口吃了上去,才發現那是一塊垃圾。
  • 歷史上第一臺印表機如此大!科技如何挑起印表機革命?
    前段時間,辦公室裡談到最能提升工作幸福感的辦公用品, 答案裡有我們隨處可見的懶人沙發
  • 此劇一出,再也沒人罵他「渣男」
    他成了一個單親爸爸,和兒子相依為命。有意思的是這個兒子的外號,正是用了《低俗喜劇》裡鄭中基的名頭「暴龍哥」。阿榮一度意志消沉,渾噩度日。沒想到,妻子生前買了一份保險,並委託保險顧問芷明(張可頤飾)全權打理。
  • 辦公室滅蟑螂方案 辦公室有蟑螂怎麼辦
    滅蟑原理流程見下圖:六、滅除蟑螂的詳細方法滅除蟑螂的方法遵循的總體原則:布藥時遵循「量少、點多、面廣」的原則,每個布藥點以半個米粒大小為宜,每隔10-15釐米點一個點,主要點在角落處、縫隙處、蟑螂經常出末處。特別提醒:布藥點一定不能太大點,點大反而效果不好,另外所有防治區域所有地方都布上藥,以保證蟑螂全部滅絕。
  • 「最終幻想」曾被翻譯為「太空戰士」,這些讓人笑尿的臺灣譯名你...
    「尼爾 機械紀元」-「尼爾 自動人形」這個遊戲在大陸其實沒有官方譯名,只是網上用的最廣泛的一個名字是「尼爾 機械紀元」。官方繁體中文版是由臺灣那邊翻譯的,就是「尼爾自動人形」,這濃濃的機翻風,該怎麼吐槽好呢?「黑子的籃球」,臺譯「影子籃球員」好吧,黑子確實是個沒有存在感的影子。這翻譯的……確實是沒毛病!
  • 給你一個「人生意義」
    通知:暗智能五期下周三(7月31日)晚上9點啟動人類委實是一種奇特的物種,我們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就是不活在當下。知乎熱榜上看到一話題:「為什麼一些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只想躲在舒適區安逸生存?」主流觀點是,生存壓力過大,看不到希望。與其絕望掙扎,不如娛樂至死。咱就不討論社會學或政治經濟學了。
  • Polygon 前瞻:劇情是《殺手 3》的秘密武器
    試玩了《殺手 3》六個任務中的兩個後,我可以說,IO Interactive 通過新作將「暗殺世界」三部曲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且,這不僅是指殺手 47 潛入的那些驚險刺激的地點,或是他的新道具和戰術。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新智元導讀】「冰鎮椅子」和「彩虹蕉」見過沒?反正神經網絡要淚奔了。近年來,吃數據的人工智慧狹隘性日益凸顯,而來自舊金山的科學家們,認為智能來源於歸納偏差,他們試圖通過已知的世界屬性、大腦的物理結構和算法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模型。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你會想到啥?
  • 世界上最接近「會噴火」的生物,沒想到是它...
    很多人會想到虛構的巨龍,但在現實中,最接近這一能力的是一種小蟲子,它叫做投彈手甲蟲。當然,也有人說它這不算噴火,它這是用「屁」開炮。此時單一的一種並不會爆炸,但混合後,它會解開另一個「保險」,那就是再分泌一種催化劑,由它引發化最後的學反應,進而才會出現爆炸噴射:天生自帶「化學武器」,諾貝爾看了會流淚
  • 「我一個學化工的,怎麼就幹了新媒體還粉絲百萬?」
    長大後去化工廠裡穿著工作服,戴著安全帽,手拿一摞圖紙,作為總工對著身邊的小工們指點江山,在反應釜和精餾塔裡爬上爬下,為祖國的化工事業添磚加瓦。(慚愧慚愧,我真是這麼想的!) 我是一個特別紅特別正的人,一直是學校裡典型的好學生……如果現在不做公眾號,把我扔到化工廠裡,我應該也可以快樂地幹下去。
  • 「竹鼠殺手」華農兄弟,為何成為網友們的快樂源泉?
    但是在這兩位養殖戶上傳的短視頻作品裡,竹鼠的命運卻常常是這樣的↓↓↓從「帥哥美女,暴飲暴食」的吃播套路,到辦公室小野的腦洞大開,李子柒沾著仙氣不染塵埃的食物美學,再到王剛以美食做法為主的技術流派,圍繞美食的視頻創作層出不窮。相比之下,華農兄弟的作品採用的是一種另闢蹊徑的樸素,憑藉真實的力量打動人心。他們的拍攝手法是樸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