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友提了個很細的問題。
「白茶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村姑陳初初一看,本能的反應是,這是個很細節的問題,這位茶友好細的心呀,不說心如比幹吧,也快趕上林妹妹了。
喝過一泡茶之後,再一回思,呀,這可不是細節問題。
這是要是細細掰開來,可是一個很深刻的話題,事關白茶的儲存、白茶的收藏選擇。
有可能會影響到茶友的存茶數量與類型,從而影響到未來的收藏級數。
在村姑陳這裡,跟茶友的毛爺爺有關的,都不是小問題。
故而,還是專文來說清楚,比較好。
對茶友負責,是村姑陳的本分。
《2》
白茶壓餅,也就十來年的事。
當然千年前的大宋朝時,白茶也壓餅,但這不算特殊,那時候全國都流行喝餅茶(團茶),不獨白茶。
而自從明朝的朱重八廢團茶興散茶之後,餅茶就一直在中原地區銷聲匿跡,唯有在老少邊窮地區的邊茶裡,還有餅茶和磚茶的影子。
直到08年奧運會之後,白茶餅才漸漸進入大家的視線。
那時候福鼎白茶壓餅,大多數是壓七兩餅。
這許是受了黑茶七兩餅的影響;也許是因為市面上通行的壓餅模具都是七兩;也許是市面上能買到的包餅的紙,裝餅的禮盒,都是按七兩餅度身訂製......
總之,那時候還不流行壓小餅——就是100克、200克的小餅。
不管是銀針、壽眉,牡丹,一律都按七兩來壓。
七兩就是350克,放在手上是一塊像小時候體育課上的鉛球一樣的尺寸,舉在手上把玩的時候,幾乎會玩出兒時的歡樂來——舉在頭頂上就差點飛出去。
包在一張白棉紙裡,裝進包裝裡,就可以送人。
一箱48餅,或者50餅,封起來,就可以儲存。一層一層堆疊起來,沿牆佇立著,不佔空間就能多存下一大半的茶。
壓餅,一直是節省空間和便於運輸的不二法門。
《3》
小餅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
大約是在2016年之後。
為什麼會興起壓小餅呢?因為白茶的價格開始起來了。
洛陽紙貴。
當白茶的價格開始起來了之後,白茶當中的高端茶,像銀針,牡丹王這些茶,價格自然就高了,能喝得起的人自然就少了。
茶農為了能在價格漲起來之後,還可以繼續保持白毫銀針,牡丹王這些等級較高的白茶的銷售量,想出了個聰明的法子——壓小餅。
以白毫銀針2000塊錢500克為例。
從前,壓七兩餅的時候,一塊白毫銀針餅,是1400元。
而如果壓成小餅,100克的小餅,是400元,比七兩餅便宜了1000元。
如果壓成200克的小餅,是800元,比七兩餅便宜了600元。
是不是很合算?
對於消費者來說,從前,要想嘗到一塊白毫銀針餅,需要花費1400元錢。而現在,只需要花費從前的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就能喝到一塊白毫銀針餅!
這簡直太幸福了。
於那些只想嘗個鮮,嘗嘗銀針餅味道,卻並不想收藏銀針餅的茶客來說,花最少的代價就能嘗個鮮,真是省到家了。
有了市場需求,自然有人生產。
於是,小餅就應運而生了。
《4》
當然,壓小餅除了符合嘗鮮者的購買需求之外,還有一部分購買小餅的茶友,是貪圖小餅的便捷性。
大餅,塊頭大,個頭大,隨身攜帶,是很不方便的。
買到一塊好餅,想出去跟人鬥個茶,帶整塊餅出去,不現實——萬一碰壞了那不心疼死。
只能撬出幾小片,拿個塑膠袋裝了去。
但是,這樣的簡易包裝,太LOW。
到了鬥茶的現場,人家都是拿著高檔的禮盒出來鬥茶,而你從小塑膠袋裡抖抖索索地倒出在家撬的茶來,這從包裝上,從氣勢上,就輸了對方一大截。
而且,在場的觀眾,看到你從一個塑膠袋裡掏茶,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而對這泡茶的珍貴程度和價值,產生懷疑,從而對他們未來對這款茶的判斷產生誤導?
人靠衣裝,馬靠鞍裝,茶靠包裝。
自從有人發明了小餅,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100克或者200克的小銀針餅,小牡丹餅,正好一隻手掌大小的尺寸。
拿在手上,不大不小。揣在口袋裡,重量正好。
放在包裡,也不輕不重,不佔地方。
出去跟朋友約茶或者鬥茶,帶塊小餅,簡直完美。
尤其它小,萬一存茶的時候不小心,袋口沒拈緊跑氣了,茶壞了,也只是損失了一塊小餅,也就100克200克茶,比起原來七兩餅350克的重量,這損耗簡直就是小兒科。
《5》
當然,如果是認真要收藏白茶,大量存白茶,還是建議存大餅。
為什麼?
團隊陳化啊。
白茶最需要的,就是團隊陳化——讓大量的白茶餅,不包紙皮,裸露著存放在大箱裡,最是利於陳化。
大箱空間大,48或者50餅白茶餅,放在一起,互相刺激,互相轉化,互相激發,比一塊餅單獨陳化,效果好太多了。
七兩餅是350克,48餅是16800克,50餅是17500克,這麼龐大的一個數量的白茶存在一箱,那刺激和轉化起來,可不得了。
一萬多個人一起喝歌,那聲音可宏亮極了。
相比之下,小餅的100克、200克存一箱,就算一箱50餅計算,整箱的重量也只有5000到10000克。
重量多的大餅,當然陳化更好。
人多力量大。
茶多陳化好。
在未來的香氣與滋味方面,大餅當然會比小餅更出色。
尤其是兩三年之後,五六年之後,同一個年份的大餅與小餅相比,大餅的香氣更濃鬱,湯水更稠滑,漿感更渾厚。
活脫脫就是極富魅力的老幹部一枚。
而那時候的小餅,仍然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小鮮肉。
《6》
近年來,不獨銀針和牡丹王,普通牡丹和壽眉也開始壓小餅了。
一方面是因為攜帶方便,一方面也是因為嘗鮮的需求。
想要一款餅的時候,如果想先嘗個味道再決定是不是要大量購買,那先買它的小餅回來喝一喝,是實惠的選擇。
當然,前提是,這款茶既壓了大餅,又壓了小餅。
在這種情況下,小餅完全是以茶樣的形式出現的。
它是購買大餅之前的嘗試。
小馬過河,小餅為先。
【後記】
今天村姑陳的手扭了,打字像針扎一樣疼。
所以寫得有點短,請列位看官見諒。
這麼多年,一直堅持日更,不論颳風下雨,寒來暑往。
唯這一次,差點堅持不下去要停更。
想了想,不能負了列位看官。
於是堅持打完。
卻已經汗流浹背。
我盡力了,各位晚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