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是需要呼吸的,存白茶,密封保存和適量通風,矛盾嗎?

2020-12-0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生活中,量和度的把握,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這不,現在的提倡的素質教育裡,就常能聽到一句話,在兼顧孩子學習的同時,要給他們適量減負,讓其快樂成長。

一昧學習,不會玩耍,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被培養成書呆子。

然,在知識更新加快的現代社會,不認真學習,又極容易與同齡人拉開距離。

是以,把握好一個度,勞逸結合,很關鍵。

在教育領域上,減負和學習,並非是矛盾對立衝突關係。

在白茶保存過程中,密封保存和適量通風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兩者並不矛盾。

看到這,茶友們可能會納悶,存白茶,密封保存,大伙兒都好理解,但這適量通風,著實讓人有些困擾。

這經過密封后的白茶,要怎麼通風呢?

存白茶過程中,為什麼要通風呢?

讓白茶通風,不就讓茶香跑散,容易讓茶受潮變質嗎?

……

今兒,咱就來好好捋一捋,這白茶保存過程中,密封保存的同時,為什麼要適量通風?

《2》

白茶的密封保存,要如何操作?

在闡述白茶密封保存和適量通風的關係前,先來看一下,將白茶密封保存有什麼意義,具體要怎麼操作。

【基於存茶安全出發,需要將白茶密封保存】

將白茶進行密封,最大的意義,是為白茶的貯存,提供一層堅實的盔甲,將外界的不利存茶因素,通通拒之門外。

如不然,沒有經過密封的白茶,在保存過程中,受到外界空氣中的水汽和過多氧氣的侵入,潮溼和強氧的影響下,白茶難逃受潮變質的下場。

受潮後,內質物質被氧化分解,風味完全被破壞,甚至還會生出悶味、酸味、黴味、臭味來,由原先茶香馥鬱清純,令人歡喜的面目,變得面目可憎。

是以,存白茶,將其密封,最大的意義,是為了確保存茶安全。

【白茶的密封保存,最佳方式是三層包裝法】

在具體的存茶過程中,將白茶密封,通常具體的操作,在於確保存茶包裝的密封。

在存茶包裝密封上,村姑陳一直提倡的是三層包裝法,這樣的包裝方式,在具體的存茶過程中,實際獲得的存茶效果最佳。

若是單從包裝美觀程度上,選用紫砂罐等看似古樸雅致的包裝進行存白茶,就很容易因包裝的密封程度不足,導致白茶受潮。

品質好的白茶,在含水量極低的情況下,對於包裝的密封要求很高,而材質特殊的紫砂罐,屬於雙氣孔結構,質地疏鬆,就像海綿一般,難以抵擋外界水汽的侵入。

是以,對於存白茶的密封保存來說,最為適宜選用的,是三層包裝法,用鋁袋、塑膠袋、紙箱進行嚴實的層層密封,為白茶打造最為舒適的長期存茶環境。

白茶的三層包裝,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材料簡便,十分易操作。

用規格大小相匹配,無破損的鋁袋裝茶後,用繩子將袋口繫緊,再套入相應規格的塑膠袋中,將袋口密封,繼而放入瓦楞紙箱中,用膠布將紙箱密封后,隔牆離地放置,即可。

如此,便能為白茶的長期儲存,提供安全的存放樂園,讓白茶能在其後慢慢歲月中,不斷的發生良好轉化,轉化出愈加甘醇厚重的茶味。

【將白茶密封保存,為什麼不用真空包裝法?】

白茶密封包裝,最為適宜的包裝方式,是三層包裝法。

若論保存的密封性,真空包裝方式,無疑是更佳的選擇,但在白茶的包裝上,卻少見真空包裝。

這個問題,不知茶友們在日常喝白茶過程中有無留意,白茶為什麼不用真空包裝?

白茶不用真空包裝,最大的出發點,在於白茶在存放過程中,需要通過轉化,才能獲得更多精彩茶味。

由於白茶特殊的制茶工藝,保留下大量的天然活性酶,在妥當保存下,在接觸到少部分氧氣的作用下,活性酶物質不斷促使白茶發生轉化,茶味越加甘醇。

在保存得當的前提下,白茶可以由新茶時期的鮮爽,轉化為老茶的甘和醇厚,看著白茶的蛻變成長,就好比看著少年初長成般的欣喜心情,存茶的意義,便在於此。

有著無限精彩在後頭的白茶,若是用真空包裝,會完全隔斷白茶與外界的聯繫,白茶的轉化之路,也就無從談起。

真空包裝,雖然其密封效果最佳,但對於向後看的白茶來說,真空包裝會讓其茶味轉化停滯不前,因此並不適合。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存白茶,也是如此,停滯不前,就是一種退步。

是以,從存茶效果出發,對於白茶來說,真空包裝比不上三層包裝法。

三層包裝密封下的白茶,密封不等同於真空,白茶還是可以接觸到外界環境中,少部分的氧氣,進行著呼吸與轉化。

《3》

適量通風,是基於白茶呼吸的需要

白茶的保存,不少茶友會忽略掉一點,白茶是需要呼吸的!

將白茶密封保存,不用真空包裝而是用三層包裝法,真是因為白茶需要呼吸和轉化,才能存出更好的茶味。

是以,對於存茶的環境來說,保持適量的通風,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間屋子,長期若是無人居住,在門窗緊閉的情況下,再次步入其內時,會發現屋內的氣味,變得又悶又怪異。

此時,將白茶存在其中,在室內空氣完全不流通的情況下,這發悶的氣味,對於茶的呼吸轉化來說,會產生幹擾。

品質得當的白茶,並非死物,而需要藉助呼吸,才能發生更好的茶味。

經過乾燥脫水後的白茶,葉片呈現疏鬆結構,吸附能力極強,當室內環境空氣品質不佳時,白茶吸入這些發悶的氣味,對於品質而言,是個不小的幹擾。

就像一個人,長期呼吸著不健康的空氣,久而久之,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是以,基於讓白茶健康呼吸的角度出發,讓存茶室內,適當的保持空氣流通,就很有必要。

存茶的室內,適量的通風,能讓白茶接觸到更多健康的空氣。

這時,經過乾燥後的白茶,葉片保留不少的氣孔,在吸納和吐出之間,若是能呼吸到健康的氣體,自然能更有利於茶味不斷往積極方面轉化。

是以,對於白茶的保存來說,存茶的環境,在確保乾燥無異味,適量的通風,才能保證白茶轉化出更好的效果。

《4》

存白茶,適量通風,要怎麼做?

在存茶過程中,適量的通風,是要把握一個度的。

適量通風,針對的是存茶環境,而非讓密封保存的白茶,直接包裝大開,暴露在空氣中。

恰恰相反的是,經過三層包裝後的白茶,在長期存放過程中,要減少開箱煩擾的次數。

在長時間的存放過程中,白茶之間,茶香不斷的發生著歸攏,轉化出愈加甘醇的茶香。

這時的白茶,就像集體陷入甜美夢鄉的孩子,靜靜的生長著。

這時若要頻繁的開箱打擾,白茶肯定是要鬧脾氣的,轉化狀態被打斷之後,茶香的歸攏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頻繁的開箱,還給白茶增加了存茶隱患。

在開箱過程中,外界的水汽伺機侵入其內,久而久之,白茶就有了受潮的風險。

是以,在長期儲存白茶過程中,要避免頻繁開箱,若要開箱檢查白茶是否存壞,需要控制一個頻率,時間控制在一個月一次為宜。

遇上陰雨潮溼天氣,不宜開箱檢查。

在存茶過程中,將白茶適量通風,需要讓存茶的室內,進行適量的空氣流通。

存茶室內適量通風,並不意味著將門窗打開,讓穿堂風呼呼刮過,而是門窗留些許縫隙即可,有微弱的通風即可。

在春季潮溼陰雨季節,若讓門窗完全敞開,會使得滿屋子都是風聲雨味,室內溼度大大超標,給白茶增加受潮隱患。

此外,還可以根據房屋結構進行通風,坐北朝南的房屋,在開窗通風時,開啟朝北的窗戶,更不容易發潮。

存茶室內的通風,在晴好天氣時,適量的留下門窗縫隙通風,在潮溼雨季,要注意門窗緊閉,以防白茶受潮。

《5》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存茶之道,也是一張一弛。

將白茶密封保存,並不意味著,將其與外界的聯繫,完全切斷。

這樣存出來的白茶,難以獲得好茶味。

這樣就像一心只會讀死書,兩耳全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一般,不利於全面發展。

存白茶,好茶,是需要呼吸的!

是以,對於白茶來說,存茶的室內,要保持適量通風,接觸到少部分健康空氣的白茶,更利於轉化。

這樣存出來的白茶,在轉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茶味效果更為令人驚豔!

白茶保存,密封保存,針對存茶包裝。適量通風,針對存茶環境。

是以,存白茶,密封保存和適量通風之間,並不矛盾。

將其區分,把握好度,才能存出更好的茶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普洱茶保存可以放在紫砂罐,白茶不可以?
    只留下村姑陳一個人,在2013小馬來的香氣裡,與茶友們互動著。新年新氣象,感謝小陳茶事茶友們的一路相伴。微信上收到一位茶友的留言,問:「難道茶葉不要通風嗎?為什麼普洱茶是要放在罐子裡(紫砂罐)呢?白茶為什麼不可以?」。
  • 玻璃罐存茶、木箱存茶、紫砂罐存茶,盤點三種不適合存白茶的方式
    近年來,白茶在市場上十分走俏,不少茶友都愛買上一些白茶來,邊喝邊存。白茶製作工藝簡樸,具有越存越陳越香的特點。因此,學會正確存白茶,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於儲存白茶來說,自然無為的做法自然是行不通的,白茶不是簡單的放一旁,睡個三年五載大覺就能成為老白茶的,存放過程中需要細心呵護。怎樣存白茶?
  • 請問:白茶壽眉、白牡丹、白毫銀針,需要保存在冰箱裡嗎?
    從第一天開始分享白茶知識起,關於白茶保存話題,寫了不下百次,每每苦口婆心告訴茶友們,存白茶,不需要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做好最基礎的工作,保證白茶存在一個乾燥、密封、遮光、無異味的容器裡就行,經過萬千茶友實踐以及歷代茶農的探索,【三層包裝法】最終應運而生。
  • 茶要怎么喝?高級的保存方式讓你的茶好喝百倍
    是要看保質期嗎?還有一些寫著「適合長期保存」的茶又該怎么喝呢?其實每一種茶都有它的「最佳賞味期」,即最佳飲用時間。有的茶需要儘快飲用,放得越久品質越差;有的茶製成後,需要放一段時間才更好喝;有的茶可以久存,且越存越香。那麼,要如何區分這些茶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紫砂罐和陶瓷罐,既能避光,還能密封,怎麼不適合存白茶呢?
    其中,大陶瓷罐和紫砂罐不適合存白茶這點,引起了不少茶友的爭論。這,得先從白茶的基礎存茶需要說起。白茶的儲存要求,基本原則在於避光、乾燥、密封、陰涼、無異味。這五點要素一出,不少茶友看不明白了。紫砂罐和陶瓷罐,既能避光,還能密封,並且還無毒無異味,怎麼不適合存白茶了?還真別說。這兩類網上熱門的存茶容器,就是不適合白茶!至於具體原因,待下文細說。《2》先來說紫砂罐。
  • 白茶密封會悶壞,冬天可以不用三層包裝法?這些謠言你信了幾個?
    茶葉與人不同,不需要無時無刻呼吸大口的氧氣。 況且,密封不等於抽真空。 抽真空指的是將包裝內的空氣全部抽出,再進行密封。 讓袋內處於一個空氣相當稀少的低氧效果,使微生物沒有生存條件。
  • 半斤白茶白毫銀針該如何保存?乾燥、遮光、密封一樣都不能少!
    奈何茶農太實誠,直接說出了真實想法:「這八兩,不好存。白毫銀針啊,至少要五六斤保存在一起,陳化效果才好。」言外之意:你啊,還是喝了吧,放在我這裡也不好保存。有了前輩的經驗,而後村姑陳也曉得了白毫銀針的保存,真的十分講究團隊陳化。
  • 白茶是原箱裝好,還是放在陶罐、紫砂罐好?你怎麼看
    如果是用三層包裝法,即用鋁袋、塑膠袋和厚實的瓦楞紙箱層層保護住,並且收到之後也沒有破損,保存完好。那麼這樣的包裝是可以原箱裝回的,並且經得起長期儲存,不需要自己再單獨密封了。將白茶存在木箱裡,水汽不僅會從蓋子的縫隙中潛入內部,還會滲透進木箱內。到處危機四伏,白茶很容易就被「俘獲」,受潮變質。所以木箱子並不適合存白茶,還得自己取出來再密封包裝一次。這就又回到了開頭那位茶友的問題,「可以存在陶罐、紫砂罐裡嗎?」
  • 打開後的茶,這樣保存還能再喝10年
    首先,不同的茶類,其茶性和需陳化度都有所不同,有的茶需儘快飲用掉,而有的茶則可以久存,待它們轉化後,其茶性可能更適應人體的需求,但是打開的茶要怎樣存放呢?
  • 白茶越放越值錢,那麼如何保存呢?
    熟悉茶的人都知道,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意思是說白茶隨著年份的增加,其價值會越來越高,同時也越來越珍貴。 相對密封 茶葉中的葉綠素、醛類、酯類、維生素C等易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氧化後的茶葉會使湯色變紅、變深,使營養價值大大降低。這也就是常說的氧化反應。 白茶一旦氧化,就回天乏術,所以存儲白茶,一定要做好密封。
  • 請停止用陶罐存茶,已經有不少茶友把茶存壞了,六大茶類均不適用
    有位茶友,就非常喜歡收藏茶葉,上次聊天的時候,聽她說起,存了一百多斤的白毫銀針。當即給茶友點了個贊,果真是個存茶愛好者。前段時間,這位茶友又發來了一個問題:最近得了一個很好看的陶罐,可以用來存茶嗎?我聽說陶罐存紅茶,巖茶、白茶等茶都不錯,想試試。看到這位茶友有這樣的想法,趕緊和茶友說,將茶葉存陶罐裡,完全是在毀茶,千萬別這樣做。
  • 四大原因告訴你,玻璃罐存白茶並不可取,圖解正確的存白茶容器!
    很多人以為買到好茶是個結束,其實,未來的存茶之路更加費心費力。嗯,這兩句話是村姑陳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一位朋友發來一張照片,他把收藏的茶葉,全部買了漂亮的玻璃罐子存起來。但是,白茶真的不是裝飾品,不能這麼存呀。這樣茶會壞的。朋友很驚訝,你不是說要密封嗎,我這個罐子口是帶橡膠墊圈的,很密封。這樣為什麼不行?(茶友不同意發他的圖片,於是在網上搜索了類似的圖片)玻璃罐存白茶,果然是個新玩法。
  • 家裡應該如何正確存茶?村姑陳一次性解鎖存茶技巧,零基礎也能學
    但是除非有專門的冷櫃,一般茶友在家裡存茶時,不建議把綠茶等需要保存的茶葉放進家用冰箱。冰箱環境溼氣多,有異味,反而不利於好茶的儲藏。光照會讓好茶產生光化學反應,從而產生劣化現象。茶對光的反應是非常敏感的,不避光保存的茶,由於光線的照射會發生光化學反應,導致品質下降。
  • 買到紅茶後,應該怎麼存,用陶瓷罐、紫砂罐,還是密封袋、鐵罐?
    接著,再發圖補充道「是放進陶瓷罐好,還是紫砂罐好?」原來他買了一斤散裝的紅茶,收到後覺得用密封袋裝不放心,擔心茶葉受潮。茶友就在家裡,找出之前禮品茶空罐子,裝進一部分紅茶。從圖片看,那個陶瓷罐特別精美。通體是梅子青的冰裂釉,蓋上有錦鯉塑形,構思精巧,雅致美觀。但從紅茶保存條件看,如此的存茶做法,可不妥當。
  • 「我以為」正在毀掉你的白茶,忽視這些存茶誤區,後果可了不得!
    說白毫銀針,哪個白茶愛好者家裡,沒存個一斤半斤的?但是,要把白毫銀針存好,卻未必是每個白茶愛好者都能做好的。存好茶,需要技巧。聽完我說的這位茶友的故事,大概您就能體會,把白茶存壞,多半是自己疏忽大意造成的。我的這個朋友存白毫銀針,也算是隨了小部分的潮流,把白毫銀針存在紫砂罐裡。
  • 這7種錯誤的存茶方式,是好茶成長的雷區,茶友們看完別再踩了
    ,到底該怎麼保存才好呢? 為了不在存茶這件事上留下遺憾,保存茶葉的時候,該避免哪些問題呢? 在乾燥少雨的秋冬季,不少茶友在存放茶餅這件事上疏忽了防潮。 收到幾餅白茶/普洱的茶餅後,直接拆開外層的包裝。 只留下包著餅紙的茶餅,就放在架子、柜子內,不再採取任何的密封。 很顯然,這樣將茶餅擺放在外,容易導致好茶受潮。
  • 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
    哈哈,我取笑她,你最近天天喝的不是荒野冬片,就是荒野秋壽眉餅,喝慣了荒野茶,還有什麼好茶能入你的口!那麼,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之前有很多白茶茶樹因為時代的原因拋荒,在市場經濟最初的那些年,茶山、茶樹都歸置到茶農個人去了。茶農為了增加收入,提高產量,也開始「用心護理」這些茶樹了。
  • 科普:白茶中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白茶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村姑陳初初一看,本能的反應是,這是個很細節的問題,這位茶友好細的心呀,不說心如比幹吧,也快趕上林妹妹了。喝過一泡茶之後,再一回思,呀,這可不是細節問題。
  • 慧眼識茶,白茶裡的荒野茶和拋荒茶,究竟要怎麼區分?
    不冷不熱,陽光溫煦的天氣,適宜做日光萎凋白茶。春茶季剛開始的這些天,對茶農們來說特別珍貴。一寸春光一寸金,需要爭分奪秒的採茶、制茶。下午的時候,S師嫂泡了杯荒野銀針招待我們。那杯野韻十足的茶湯,讓人突然想起。春茶季開始的這些天,還沒有正式介紹過荒野茶。
  • 儲存白茶,用真空袋抽真空,是不是更好?
    三層包裝真的很醜白茶的最佳儲存方式難道不是真空包裝嗎?密封有什麼用!不能有異味、含水量不能太高、空氣品質好,而這僅僅是白茶儲存中,關於空氣的要求。「白茶的魅力雖高,但特太難伺候了,有條件的話,還是現喝現買。」有茶友說。誠然,這是一種辦法,但也有缺點。一來是不夠實惠;二來,有些茶不早早下手,是搶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