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並茂,詳解煮老白茶全過程,撬茶、煮茶完整流程演示!

2020-12-03 百家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作者:村姑陳

《1》

秋冬季,最喜歡煮茶。

白居易《晚起》詩中寫了寒天裡的一日悠閒生活「暖爐生火早,寒鏡裹頭遲。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

古人煮茶,最有講究,融雪煮茶成了一種喜好,又或者像妙玉,將雪水收集起來,置於陶甕中,埋在地底下,等到來年,在挖出來招待知心人。

瞬間充滿高級感。

到了現代,山泉水、礦泉水取締了雪水的存在。

取一壺山泉水,看壺裡的水慢慢地被煮沸,冒出細密的水霧,投茶,屋子裡的瞬間暈染上茶香。

煮茶的選擇,也不少。如後發酵的黑茶、普洱茶,陳年的白茶,都是煮茶的對象。

在陳年白茶中,還有具體細分。

根據品種等級,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根據形體劃分,則有散茶、餅茶的存在。

煮茶,豐儉由人,選擇性相當豐富。

一般來說,選擇壽眉散茶,最為方便,取相應重量的茶葉,水燒開後投入其中,水沸騰片刻後,就能倒出茶湯。

不過,散茶,並不是老白茶的唯一形態。

《2》

老白茶,餅茶最為常見

細心的茶友們在喝茶過程中必定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年份越老的茶,以壽眉居多,且多以餅茶形態示人。

曾有茶友問:「老白茶是不是都是壽眉呢?」

當然不是。

還有茶友問:「老白茶,是不是都是餅茶?」

當然不是。

老白茶,多數以壽眉餅存在,主要有三個原因。

1.壽眉產量高,存量最多。

2.壽眉體積大,壓成餅後才會不佔空間

3.餅茶方便運輸,損耗低

與散茶相比,餅茶的確更方便攜帶。

餅茶這種形態,除了方便運輸、保存之外,它在口感上也有獨到之處。

壽眉,經過壓制後,內在的果膠物質溢出,附著在茶葉表面,藏於後期轉化,最後使得茶餅容易出現蜜餞香、棗香等甜蜜蜜的香氣。

衝泡後,壽眉餅的茶湯要比散茶更加稠滑、醇厚,茶湯更加甜美。

秋冬季節,沒有什麼比能喝上一壺棗香老白茶更愜意了。

不過,要喝壽眉餅,首先要學會一件事——撬餅。

《3》

煮白茶餅,先學會撬茶!

有的茶友,第一次遇到餅茶,有些手足無措,這樣看著像烙餅一樣的東西,是茶嗎?要怎么喝?

關於餅茶怎么喝,茶友真是腦洞大開。

甲說:「喝茶餅,我都直接用嘴啃。」

乙講:「茶餅,用菜刀劈開唄。」

丙道:「直接徒手掰開。」

還有的朋友說:「為了喝餅茶,我都想要用液壓千斤頂了!」

等等,茶友們,別這麼暴力。

要撬開茶餅,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溫和些,不要用如此極端的手段。

庖丁解牛,撬開茶餅,靠蠻力可不行,我們要智取,用對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撬茶,用對茶具】

好鋼用在刀刃上,撬茶壓根兒就不用使用剪刀、菜刀這等暴力物件,使用茶針、茶刀即可。

現在網購都很方便,隨便都能淘到一把符合心意的茶針、茶刀。

選對茶具後,開始撬餅。

【撬餅,開餅手法很關鍵】

有的茶友,手上擁有利器卻不知道使用。

就以茶刀為例,為示範正確撬茶方法。

1.挑選撬餅處

撬茶餅,我們可以從茶餅的側面入手。

在茶餅側面,有比較多的空隙,這些空隙就是最好的入手點。

能夠比較輕鬆地將茶刀刺入其中。

2.刺入茶刀

使用茶刀時,從側面入手,刺入茶刀。將茶刀刺入2/3後,輕輕往上抬起。在力的作用下,白茶餅輕鬆瓦解。

而後,我們再根據個人需求選取相應重量的茶餅。

【撬茶,也有技巧可言】

撬茶,不過三言兩語就能講完,但有的朋友看完之後,依舊掌握不了撬茶的精髓。

有茶友,直接將茶餅撬成了方塊狀。還有茶友,撬下來的茶餅就沒有一片葉子是完整的,衝泡過後全是碎葉子。甚至於有茶友撬下來的茶,泡出來的味道差距特別大。

這主要是因為沒有重視細節。

撬茶餅,有兩個細節非常重要。

1.茶餅要撬成薄片狀

什麼叫做撬成薄片狀?

即撬下來的茶,像薯片一般輕薄。

要撬出薄片狀的茶餅,很簡單。茶刀要和茶餅平行,並且在刺入茶刀時,始終都要處於平行狀態。

這樣才能保證撬出的茶餅,是薄片狀。

薄片狀的白茶,方便衝泡、有利於轉化,好處多多。

2.茶餅撬取,根據個人喝茶量選擇

撬茶的時候,要稍加節制,不要盲目撬開,喝多少撬多少。

如果茶餅撬開太多,茶葉與整體剝離,容易引起變味,最後反而不好喝。

110毫升白瓷蓋碗投茶量

《4》

【煮茶詳細步驟】

學會正確的撬餅方式,這只是煮茶第一步。

準備工作完成後,我們可進入流程,開始煮茶。

步驟一:準備茶器

煮茶器,建議茶友們用電玻璃壺,可以方便查看水沸騰的情況,從而可以很好地控制煮茶時間和出水時間。

步驟二:煮水

在開始煮茶之前,我們先要煮水。

煮水可是一個重要步驟,煮白茶,可一定要先把水燒至沸騰的狀態才可以把茶放入,這樣煮出來的茶湯滋味不會太濃,甘醇可口。

在煮水的過程中,玻璃壺的好處就凸顯出來的。

注水,要根據茶壺的大小決定。水不宜加太滿,一般到茶壺的2/3處即可。像村姑陳平時使用的煮茶壺,是600毫升容量,一般注水400毫升即可。

步驟三:稱茶

投茶量的多少,可根據水量判斷。

比如煮2015年的秋壽眉餅,直接從幹茶開始煮,400毫升的水量搭配1.5-2克白茶即可。

步驟四:投茶

等到水如連珠;水大如魚眼的時候,就可以把準備好的白茶加入其中。

也有的人問:白茶煮之前不用洗茶嗎?

這就根據個人需求進行。

如果對茶葉品質沒有太大的把握,在煮茶前用白瓷蓋碗快速清洗一遍就行。

步驟五:煮茶

等到沸水投茶後,讓水和茶葉一起沸騰後,關閉電源。

電陶爐一般都會有餘溫,加熱15秒即可。

步驟六:倒茶

等到茶煮好,就可以倒出茶湯享用!倒出茶湯時也要注意,別將茶湯全部倒乾淨,而是要留下點母湯,以保持茶湯的風味。

步驟七:續水

續水,一定要續沸水。

在沸水煮茶下,茶湯的濃度不會過於濃烈,滋味甘醇可口,更加符合我們的喝茶需求。

若是直接加冷水,這個加熱過程中會讓茶湯的濃度變得更高,容易出現苦澀味。

續水量的多少,可根據第一壺水的分量加。

如此,就完成了煮白茶的全部步驟。

《5》

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茶從葉子成了飲品,再到我們茶桌上,充滿挑戰。

這中間要經歷採摘、製作、保存等諸多環節,能夠保證不變質,才有資格成為老白茶。

而茶友們在喝茶時,也要經受許多的考驗。

其中,如何正確撬餅,至關重要。

閱讀完本文,村姑陳為各位總結撬餅技巧。

1.選對工具

2.用對方法

3.撬夠重量

列位看官,不妨按照這些步驟,大膽的嘗試一番。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蓋碗、玻璃杯、飄逸杯、保溫杯、煮茶,誰才是你白茶衝泡的首選!
    若從實用程度上說,煮茶建議選擇玻璃茶壺;若從意境程度上說,建議選粗陶壺,紅泥小火爐…玻璃茶壺,方便觀察湯色,質地緊密,不吸附香氣,能將白茶的滋味,完整呈現。粗陶茶壺煨煮出來的茶,口感更柔,但對煮茶技術要求較高。
  • 品質到位的老白茶,煮出來的茶順滑、綿柔,無需添加紅棗去除澀味
    至於一款經過多年儲存的老白茶,內部藏著豐沛的茶味。滋味甘醇,茶香雋永。喝茶時,不論是蓋碗衝泡,亦或者煮茶。簡單清飲,便能夠嘗到老白茶最本真的滋味!《2》不久前,看了一個煮茶的視頻介紹。那個短視頻內,介紹了煮老白茶的方法。煮**五年陳的壽眉餅時,建議添加幹紅棗同煮。
  • 煮老白茶口感不好喝?茶湯苦澀的背後,藏著被你忽視的3個細節
    到了冬天之後,許多茶友喜歡煮茶。 與泡茶相比,雖然在操作上變得簡易了一些,但也存在著很多小細節。 稍不注意,這壺茶的滋味就會略有不足,甚至不盡如人意。 前幾天,有位茶友遇到了一個困擾:「明明煮的是老白茶,可為什麼還是不好喝,又苦又澀?」
  • 綠茶、白茶、紅茶、黑茶,六大茶類都能煮茶嗎?這裡有個完整解釋
    煮茶過程,還可以根據茶湯顏色的變化,及時調整煮茶時間。當一壺茶已經煮沸後,要是湯色依舊偏淺,不妨多煮一會。等再沸兩回左右,才倒出茶湯。而直接煮幹茶,投茶量不能多。茶水比例在1:90左右,一壺茶煮300-400毫升水量時,只需投茶2-2.5克。2.煮茶是先煮水,還是先投茶?
  • 冬天煮老白茶暖身,夏天喝新茶解暑,那秋天該如何喝白茶潤燥?
    也可以直接用煮幹茶的方法,不過茶水比例要適時調整,投茶量不用過多,每次煮300-400ml水的前提下,放2-2.5克幹茶即可。無論是煮散茶,還是煮餅茶,都適合這樣的做法。等到了仲春,天氣乍暖還寒,陰晴不定,晝夜溫差大。忽冷忽熱的時節喝白茶養生,同樣不妨多喝老茶和嘗試煮茶,可以預防感冒。
  • 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
    哈哈,我取笑她,你最近天天喝的不是荒野冬片,就是荒野秋壽眉餅,喝慣了荒野茶,還有什麼好茶能入你的口!那麼,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之前有很多白茶茶樹因為時代的原因拋荒,在市場經濟最初的那些年,茶山、茶樹都歸置到茶農個人去了。茶農為了增加收入,提高產量,也開始「用心護理」這些茶樹了。
  • 泡茶注意幾個小細節,讓你的茶好喝一百倍
    泡好一杯茶,是每位愛茶人的必修課。 可總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又不是那麼容易。即便是老茶友,也可能會為自己不穩定的泡茶水平而懊惱。 泡茶是技術活,更是精細活。從選水、煮水、選器、備茶到衝泡,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茶湯造成影響。
  • 秋冬至,煮茶興,掌握好這「三道半火候」技巧,輕鬆煮出好白茶
    下面,就來好好介紹,這煮老白茶的「三道半火候」! 畢竟,沒有經歷過時間的沉澱,怎能將世味煮成茶? 將白茶煮著喝,適合煮上了年份的茶。 其中,存放時間不滿一年的新白茶,不適合拿來煮。 由於新茶內部的茶味物質還沒發生全面的陳化,處於較為活躍的狀態,直接拿來煮著喝,茶湯滋味容易苦澀。
  • 白茶為媒覓知音 ——海峽兩岸中秋鵲茶會見聞
    19日下午,在國家風景名勝區太姥山景區的夫妻峰廣場上,一場「白茶故裡太姥山·海峽兩岸中秋鵲茶會」正在舉行。來自臺灣的茶文化專家曾至賢以說唱的方式演繹了王維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深情的演繹與茶人的古琴演奏遙相呼應,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以茶相會,謂茶會。儘管當天下著小雨,但茶人們的熱情依舊高漲。
  • 慧眼識茶,白茶裡的荒野茶和拋荒茶,究竟要怎麼區分?
    《3》分別一,環境野化程度不同近三、四年來,隨著白茶市場的火熱。荒野白茶,成為了市場裡的熱門。隨著荒野茶的興起,仿冒的情況自然無法避免。當下的白茶市場裡,將拋荒茶充作荒野茶的情況,比比皆是,越來越多。其實,就生長環境而言。荒野茶樹的背景,要更野,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痕跡。
  • 冬日煮茶,玲瓏剔透的玻璃壺,比其他材質的茶壺更出色?
    比起其它材質的煮茶壺,玻璃煮茶壺有著不少獨到優勢。1.玻璃材質透明,方便在煮茶過程中,留意壺內的變化。自古來,煮茶先煮水。等到一壺水燒沸,水泡連珠湧起,波浪翻滾時,可以準備投茶。每次煮茶後只需稍加衝洗,用海綿輕輕擦拭,便能恢復光潔如新的狀態。比起內壁粗糙的陶壺,砂壺,玻璃煮茶壺的清洗過程更輕鬆。比起易鏽的鐵壺,易生出銅綠的銅壺,玻璃壺在日常使用和養護過程中,尤為省心。3.耐高溫的玻璃煮茶壺,性價比高。
  • 玻璃罐存茶、木箱存茶、紫砂罐存茶,盤點三種不適合存白茶的方式
    近年來,白茶在市場上十分走俏,不少茶友都愛買上一些白茶來,邊喝邊存。白茶製作工藝簡樸,具有越存越陳越香的特點。因此,學會正確存白茶,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於儲存白茶來說,自然無為的做法自然是行不通的,白茶不是簡單的放一旁,睡個三年五載大覺就能成為老白茶的,存放過程中需要細心呵護。怎樣存白茶?
  • 好茶,是需要呼吸的,存白茶,密封保存和適量通風,矛盾嗎?
    在白茶保存過程中,密封保存和適量通風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兩者並不矛盾。看到這,茶友們可能會納悶,存白茶,密封保存,大伙兒都好理解,但這適量通風,著實讓人有些困擾。這經過密封后的白茶,要怎麼通風呢?存白茶過程中,為什麼要通風呢?
  • 撬茶很麻煩嗎?手起刀落茶已解
    其實是沒有找到撬茶的技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撬好茶,首先得選擇對的撬茶工具。但選撬茶工具有一個要點:鋒利!因為撬茶是一個力氣活,鋒利的工具便於操作省力。因為竹木茶針質地都比較脆弱,撬緊壓的普洱茶很難撬開,而且茶針還容易斷裂,得不償失!竹木茶針一般配套於茶道六君子中,更適合用於通壺嘴、翻碗蓋、挑茶葉等茶葉衝泡過程中的場景。
  • 茶知識 | 最全茶葉衝泡法,愛茶人必知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習性,故泡茶有方,順應其茶性泡出來的茶,才能最大發揮這一片片自然之葉通竅、養膚、清心等神奇效用。 下面與茶友分享各種茶葉最佳衝泡方法,以供參考! 4、紅茶 紅茶是全發酵茶,其代表名茶是祁門紅茶。
  • 喝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時,如何為你的好茶,挑選適合的茶具?
    舒服的喝茶過程,茶,水,器都很重要。 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有多久,茶具的演變歷程就有多久。 傳統的茶,可以分為六類,綠紅白黃青黑。 泡茶的器,按照材質的不同,同樣能分出六大類!
  • 白茶課堂,圖解白茶中的兩大秋茶,白露茶與寒露茶!
    白露茶生長在白露節氣期間,那段時間,白天日照較強,日照時間也長,白茶葉片長時間接受光照,生成的葉片,顏色五彩,有黃、有橙、有綠、有灰、有鏽紅。顏色裡偏多是黃橙色系,茶湯泡出來,自然帶了黃橙色。儲存得當的白茶,聞香是一件極舒適的事。對於肺,胃,鼻,聞香都是種極佳的體驗。特點是對臉部皮膚,聞香的時候,蒸汽能打開毛孔,蒸入水汽,排出雜物。白茶中的養分還能滋養皮膚。時常喝白茶的女生,細胞吸飽了水分,皮膚都極有彈性,也顯得白淨些。
  • 這7種錯誤的存茶方式,是好茶成長的雷區,茶友們看完別再踩了
    在開箱取茶的過程中,幹茶們會吸附外界的水汽、異味。 積少成多後,就會成為嚴重的存茶隱患。 三來,多次開箱取茶後,一旦出現疏忽沒有及時密封,對茶葉而言就是噩夢。 總結看,打算長期儲存的茶葉,不建議頻繁多次開箱取茶。
  • 2021 臻茶會|評鑑國標龍井、白茶,感受等級與芽葉比例差別
    帶你玩轉六大茶類用專業眼光看待六大茶類茶會,泡茶喝茶過程稱為賞茶,即將茶湯視為一個藝術作品細細地欣賞它的色香味。「賞」的做法相比「評」的做法顯得較精緻,賞茶裡面帶著「評」,評茶裡面缺乏了「賞」習慣性的喝茶容易產生誤差與偏見。如果你喜歡茶那麼就得什麼茶都要喝,什麼茶都能喝,味覺嗅覺所累積的感動才能與腦內的味道記憶系統接軌並加深精準度,欣賞茶葉的品味才逐漸更精緻開明。
  • 如何正確使用茶刀、茶針撬白茶餅?記住這四個技巧!
    這一點,現實的衝泡過程給出了經驗和教訓。撬茶,如果茶餅都碎成了大小不到1釐米的茶葉,茶葉與水的接觸面積大,茶葉內質釋放的速度快,同樣是快出水,茶餅碎的茶,味道比較濃,容易苦澀。同時葉片碎,給衝泡增加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