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柳堂讀書記︱江南望族常州莊氏和清稿本《楓南山館遺集》

2020-12-04 澎湃新聞

宋代以後,江南逐漸成為中國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各地都出現了延續數百年的名門大族,他們的家族成員既有良好的文化學術修養,又「學而優則仕」,不斷有族人通過科舉的道路進入仕途,而這種情況又反過來進一步提高了家族的政治經濟地位。其中最著名的如海寧查氏、常熟翁氏、蘇州潘氏等家族,都是具有全國影響的豪門大族,名人輩出。常熟翁氏,從明末到清末的三百餘年間,共有十一人中進士,其中狀元兩人(翁同龢翁曾源叔侄);蘇州潘氏,有清一代共有進士九人,其中狀元一人(潘世恩),探花兩人。李鴻章任江蘇巡撫時,曾為蘇州潘宅題寫「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的匾額,可見其科第之盛。而本文所要談及的常州莊氏家族,比上述幾家也毫無愧色,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常州莊氏可以追溯到北宋末金人南侵時期的北方南遷浪潮。但最初的三百多年裡,莊氏只是當地的普通家族。明弘治九年(1496年),莊襗中進士,後陸續任戶部主事、河間知府、山東參政等,常州莊氏一族從此開始崛起。後來莊襗的孫女嫁給常州名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唐順之,這標誌著莊氏開始進入常州頂級的家族行列。晚明時期,同輩的莊廷臣和莊起元都在萬曆三十八年高中進士。莊廷臣後任湖廣左布政使,莊起元官至太常寺卿,都進入了高級官員的行列。入清之後,莊氏科第更是盛極一時,共有二十九人中進士。從數量上看,遠超過翁氏潘氏家族。其中狀元一人(莊培因),榜眼一人,更有十一人入翰林院,這個數字在清代大概也是數一數二的。本文下面要談的莊受祺,也是其中之一。

莊受祺,字衛生,翰林院編修莊令輿五世孫。道光二十年中進士,殿試二甲二名,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後歷任湖北宜昌知府、荊宜施道、福建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等。受祺長期主管湖北鹽務,並為胡林翼委任「司後路糧臺」,在與太平天國作戰的過程中功勳卓著,頗受湖廣總督官文和湖北巡撫胡林翼賞識。莊受祺以詞林起家,工古文、善書法,而又能辦理實務,通曉兵法,算得上當時名宦,曾國藩對他也很看重,兩人書信往來甚多。他本人著有《湖北兵事述略》一書,記載了從鹹豐二年太平軍攻克武昌到同治元年太平天國退出湖北的歷史,是研究太平天國運動的重要參考資料。受祺身後,子怡孫將其詩文編為《楓南山館遺集》八卷,於光緒元年刊刻行世。

我所收藏的這部《楓南山館遺集》,就是莊怡孫當年要為父刊刻文集之時,根據家藏的各種原始資料親筆抄寫整理的。這種形式的寫本,有別於作者親手書寫的原稿,一般稱為清稿本。此本舊裝一函兩冊全,藍綾面金鑲玉裝,有「毗陵莊氏」「手澤僅存子孫永保」「莊炎審定」等藏印,知此書曾長期為莊氏後人珍藏,不知何時散出。書中受祺之名諱均用黃筆填寫,並於多處自署「孤子怡孫謹附記」「孤子怡孫編次」「子怡孫編次」。全文書寫工整,書法流利精彩,功底深厚,經與莊怡孫現存書法作品比較,為怡孫親筆無疑。莊怡孫光緒間曾任刑部郎中,以工書名於世,《國朝書畫家筆錄》卷四有傳。

此書共正文七卷,卷末附駢體文雜存一卷,其中卷五為「湖北兵事述略」。全書目錄及內文多有校改,如駢體文雜存目錄以黃筆增補「授湖北布政使謝恩折」一篇,此折原稿本正文失收,於卷尾另貼一紙增入,並註明「抬寫及空格寫處均應查照閩臬浙藩折以歸一律」,此乃針對原文中的「授福建按察使謝恩折」和「授浙江布政使謝恩折」所作的具體刊刻指示。目錄原文後有莊怡孫附記,其中「近在仲求處得舊錄詞館擬撰畸零數首並舊存謝恩兩折」云云,就是指「閩臬浙藩」這兩篇,湖北布政使謝恩折一篇則是後來又增入的,若不得此稿本,則不可能知道全書編輯的這些經過,這就是稿本的可貴之處了。卷尾又粘貼一紙,對刊刻校對做出了多處具體指示,如說「四卷六頁五行胡母陳太夫人壽序,署應改暑」,「五卷十頁八行兵事述略,雷以誠改諴」等。按,雷以諴為清代名臣,道光三年進士,曾在揚州幫辦軍務。這兩處錯字均當為形近致誤。查此稿本,兩字均不誤,這兩個錯誤肯定是刻版中出現的。因為手邊沒有這個刻本,未能全文一一對照,不知是否在刊刻過程中還有更多改動,好在此刻流傳尚多,以後不難找來對校一遍。

莊受祺直系後人當中,也出了不少傑出的人才。莊怡孫之外的其他兩子,莊允懿於清末曾任澳門同知,莊賡良更是近代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他在湖南任職幾十年,先後出任善化知縣、衡永道、湖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職,並於宣統二年著名的長沙搶米風潮時,短期署理了湖南巡撫。他為官清廉,有莊青天的美譽,以致於雖然在長沙為官多年,卻既沒有多少積蓄,也未購置私宅,離任後子孫只能租住普通民房。莊賡良也是清末著名的書法家,其字雄渾蒼勁,深為時人讚賞。當時的同鄉名人惲彥彬推許他的書法為「一郡之冠」。清末曾重修著名書畫家惲壽平墓,墓碑就是請莊賡良書寫的。

隨著清末取消了科舉制度,社會劇烈動蕩變化,這個古老的「中國科舉第一家族」也在逐漸發生著改變。但不變的是,莊氏家族仍然注重教育,繼續培養出了大批優秀人才。如民國時期有著名學者、教育家莊澤宣先生,現代著名的「一門三院士」莊逢甘、莊逢辰、莊逢源兄弟,也已成為學界佳話。莊氏家族幾百年來對教育的重視和成功經驗,無疑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焦點

  • 再訪深柳堂「吳陽玉蝶」
    深柳堂位於吳陽鎮中街村,村中一李姓家族世代以詩書傳承。李家八代均有人以教職為主,書香繼世。清光緒十四年的吳川縣誌裡,記載有深柳堂第一位主人李廷椿的傳記,他曾出任澄邁、萬州、陽春訓導。而今,人們所熟識的深柳堂的長者李秀彥先生,是李廷椿曾孫,號深柳居士,16歲中秀才,感於晚清官場腐敗,此後絕足科場,直至新學興起時,李秀彥投入極大的熱情,參與籌辦吳川第一間新式學堂。
  • 「歷史上的江南望族與中國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暨江南《沈氏...
    「歷史上的江南望族與中國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暨江南《沈氏族譜》捐贈儀式」在浙江舉行 2019年03月16日 10:5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查建國 仝薇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湘中望族楚氏源流考
    然觀我湘潭楚氏志賢公派下三房(楚家橋支、印子山支、洪塘支)民國之譜,先祖並非源出江西系移民而來,而是明洪武年間來自直隸(今南京)鳳陽府穎州穎上縣因軍功定居,有資料說我湘潭楚氏為湘中望族,甚至有說法是湖南譚、魏、黎、楚四大家族之一。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
  • 夏邑古城第一望族-彭氏家族的成功之道
    夏邑彭氏家族源於江西廬陵,明朝中期遷於夏邑縣,經過歷代彭氏宗親的持續努力,在夏邑縣逐步站穩腳跟,並成為夏邑縣歷史上的最大的名門望族。可以說,在夏邑縣厚重的歷史上,彭氏家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至於後來無人能超越。
  • 古代安定的十三大名門望族詳解
    安定郡自從設立以後,在歷史上就是東西方交流及絲綢之路的重鎮,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先後孕育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現在就古代安定的十三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安定張氏:張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其一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二出自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稱張氏。
  • 滿清八大姓簡介之瓜爾佳氏 盛產美人的瓜爾佳氏有何來歷?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滿清八大姓簡介之瓜爾佳氏 盛產美人的瓜爾佳氏有何來歷?關(瓜爾佳氏) 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於金代舊姓夾谷,加古,古裡甲.俄國學者史祿國說,對於瓜爾佳的含義,滿族人也不甚瞭然,他認為與滿語搗亂,懦弱有關,還可以翻譯為圍繞菜   原標題:滿清八大姓簡介之瓜爾佳氏 盛產美人的瓜爾佳氏有何來歷?
  •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烏桕(圖片來源於網絡)千百年來,烏桕對於人類總是無言的關懷和奉獻,詩云:「山村富烏桕,枝丫蔽田野。榨油燃燈光,燦若火珠瀉。上燭公卿座,下照耕織者。」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可作行道樹,遮蔭蔽日,可栽植於景觀帶,供人觀賞;烏桕花,可釀蜜;烏桕木白色,堅硬,木質細密,不翹不裂,紋理美觀,可作車輛、家具和雕刻等用材;根皮可以治療血吸蟲病、毒蛇咬傷;烏桕葉子含有單寧,可以做黑色染料;種仁榨取的油稱「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種子外被之蠟質稱為「桕蠟」,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級香皂、蠟紙、蠟燭等。
  • 姓和氏都是姓氏!
    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指有共同血緣關係的種族稱號;氏是指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變化,姓和氏就分不清了,但是你知道麼?「姓」和「氏」其實都是姓氏,而且在歷史上也出過很多厲害的人物。
  • 西部地理:雍古氏家廟碑,出將入相的趙世延家族
    很快,記者就看到了一座村人自建的袖珍碑亭,亭中便是大名鼎鼎的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敕賜雍古氏家廟碑》,俗稱趙世延家廟碑。該碑由碑首、碑身、碑座構成。碑通高4.3米,寬1.3米,厚0.42米。碑首高1.3米,拱形頂,上覆六龍盤踞,威武壯觀,正面篆《敕賜雍古氏家廟碑》,背面書《大元敕賜之碑》。碑身正面四周陰刻串枝蓮紋,正文楷書,自右向左共1200多字,除個別字殘損外,基本完好。
  • 常州望族彭氏家族 因何從美國請回「家譜」
    溧陽《彭氏宗譜》就是一例,「彭」氏是溧陽大姓望族,其家譜本分東門、南門兩支,但其中南門一支的家譜早已被美國人收藏,而其產權屬於日本東洋文庫。在修編彭氏家譜的過程中,上海圖書館無數次施以援手,美國猶他家譜學會多次從中周旋,後經日本東洋文庫授權,修撰者,就拿到了美方複製的南門家譜的膠片,最終如願完成宗譜。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紀錄片《閩南望族》在京開機
    原標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紀錄片《閩南望族》在京開機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公益人文紀錄片《閩南望族》在北京舉行開機儀式。攝影/陳博淵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公益人文紀錄片《閩南望族》在北京舉行開機儀式。
  • 萬氏家族傳說
    為了旌表義馬馱子葬父之功,萬氏家族便畫了黃馬圖騰供奉於家祠,以示世代不忘。  父子郡馬  明代嘉靖二十年,韓定王朱融燧帶著王府人馬上崆峒山行圍打獵。剛到山腳下,就和韃靼兵遭遇,雙方大開殺戒,交手激戰,眼看韓王寡不敵眾,危在眉睫。這時候,從山上下來了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夥子,一看外夷入侵,正在和官府人馬交戰,便闖入陣中,拔劍相助。
  • 六、走過八角楓
    據觀察,松石嶺沒有八角楓只有毛八角楓  八角楓雖然帶有一個楓字,但它不是一種楓樹,而是八角楓科八角楓屬的植物,此屬全球有30餘種,我國有9種,在寧波地區比較常見的有八角楓和毛八角楓。數一數,似乎真的是八隻角 八角楓是喬木或灌木,一般3-5米高,若營養充足,發育良好,也可長到15米,爬了這麼多次山,沒有見過這麼高的,而且見到的八角楓也不多,在觀音嶺上有一批,小盤山、裡坑水庫零星有幾棵,大多是灌木,不象毛八角楓到處都是
  • 香港第一望族,為賭王扶靈,李嘉誠不及他三分,揭秘李國寶的家族
    但是他們都沒有出現,扶靈的8人中,卻是大家都不太熟悉的李國寶和李業廣。能夠為賭王何鴻燊扶靈,李國寶自然是有著非比尋常的地位和經歷。李國寶是東亞銀行董事局的主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習慣低調,有很多人並不認識他。在香港,被大部分人熟悉的李氏家族,應該就是李嘉誠的家族。因為李嘉誠和兒子的風流往事,幾乎所有人都知曉他是富豪,有名的富豪。
  • 可攜式洛氏硬度計結構和原理
    可攜式洛氏硬度計結構和原理 將壓頭(金剛石圓錐、鋼球或硬質合金球)按圖所示,分兩個步驟壓入試樣表面,保持規定時間後,卸除主試驗力 F1 ,測量在初試驗力F0作用下的殘餘壓痕深度
  • 孫氏源流:陵城區孫家窪
    其後裔主要分布於現在的德州城鄉、陵城經濟開發區、丁莊鎮、平原、陵縣、臨邑、禹城、商河、濟陽、齊河等百餘村莊,現有族眾三萬餘,乃德州區域一大望族。 考贇公堂系樂安孫氏分支,贇公祖籍登州府福山縣人氏,生於公元1180年左右,時逢南宋、遼、金混戰時期。由福山攜侄吼徒居濰縣城東周家莊,明隆慶中因大水湮沒,老譜漂沒無存上數世名諱不可考。後世創譜,尊贇為開基祖,稱贇公堂。
  • 小花八角楓(山茱萸科 八角楓屬)
    小花八角楓:山茱萸科,八角楓屬落葉灌木別名:西南八角楓
  • 【毒物百科】八角楓
    學名及別名:八角楓(Alangium chinense Harms) ,別名白金條、白龍鬚等。 這是小時候常見的一種植物了,尤其是他的小花,小時候常常採來掛頭上。來源和分布:本品為八角楓科,其根、葉、花、樹枝均可入藥,有止血、止痛、祛風溼等作用,還可用於避孕及肌肉鬆弛。分布於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識別: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4~5米。樹皮平滑,灰褐色。
  • 特色樹種香葉樹、半楓荷種質組織培養技術
    另一方面,半楓荷屬於較難生根的樹種,扦插成活率較低 ,因此扦插繁殖方式也無法滿足優良品系大規模產業化需求。組織培養具有周期短、速度快和穩定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等特點。因此,建立半楓荷的組培快繁技術是解決半楓荷資源枯竭、保護其優良品種的有效途徑。目前有關半楓荷組培的研究報導較少,且主要集中在愈傷組織的誘導、繼代等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