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酒足飯飽以後
有些人總想運動運動
消消食
但並不是想怎麼運動都可以的
當心被救護車拉走!
飯後劇烈運動
引發「腸扭轉」的新聞不在少數
那麼
什麼是腸扭轉?
為啥飯後劇烈運動會導致腸扭轉?
這種病還會危及生命?
今天就來系統的說說
腸扭轉是腸子「打了個結」?
腸扭轉,是一種較為常見而嚴重的急腹症,其發病急,變化快,病情兇險,多發生於小腸,其次為乙狀結腸、盲腸等,是一段腸管沿其繫膜長軸旋轉而造成的「閉袢性腸梗阻」,即腸子發生扭轉後腸袢兩端均受壓迫,而形成一個封閉的環路,引起腸梗阻,同時腸繫膜血管容易受壓,使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絞窄性」腸梗阻。
而且,閉袢的腸腔一旦膨脹到一定程度,容易造成腸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高達15%~20%以上。縱然腸扭轉如此危急,但早期卻容易誤診、漏診。腸扭轉術後生存者也常因切除腸管過多而出現「短腸症候群」,營養吸收不良,生活質量大大降低。
常見症狀
腸管主要分為小腸、大腸和直腸三大段,它們在腹腔中彎彎曲曲,有序排列。而腸扭轉則主要發生在小腸以及大腸的盲腸和乙狀結腸部位,不同部位的腸扭轉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小腸扭轉
多見於重體力勞動青壯年,飯後即進行勞動,姿勢體味突然改變等病史
臨床表現為突發持續性劇烈腹痛,伴陣發性加重,可放射至腰背部,早期腹痛在上腹和臍周,腸壞死,腹膜炎時有全腹疼痛,嘔吐頻繁,停止排氣排便
盲腸扭轉:中腹或右下腹急性腹痛,陣發性加重,噁心嘔吐,不排氣排便
乙狀結腸扭轉:多見於有習慣性便秘的老年人,可以有過類似發作史;臨床表現為中下腹急性腹痛,陣發性絞痛,無排氣排便,明顯腹脹是突出特點
飯後劇烈運動更容易得腸扭轉?
發生腸扭轉的危險因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
內因:由於腸袢及其繫膜的長度相對過長,致其活動度較大,容易發生扭轉,就好比一段較長的繩子,容易打結。
外因:飽餐後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暴食暴飲、腸腔內蛔蟲、習慣性便秘、腸憩室、腸繫膜淋巴結炎及腸道腫瘤等均可引起腸扭轉。
既往有腹部手術病史的患者,也可能繼發腸扭轉,例如,某患者曾行「腹腔鏡下乙狀結腸癌切除術」,由於切除範圍廣,繫膜未關閉,術後出現小腸內疝、腸扭轉。
飽餐後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是青少年常見的腸扭轉誘因。在這種狀態下,腸道內容物較多,重量增加,其蠕動收縮也會更加劇烈,且腸道各段不同步,導致腸道位置發生改變,使其更易發生扭轉。
既然腸扭轉這麼可怕,該如何預防腸扭轉的發生呢?
如何預防腸扭轉?
對於腸扭轉的預防建議,主要是針對誘發腸扭轉的外因,即要養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首先,要避免餐後的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最好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先進行相對輕柔的運動,再逐漸科學增加運動量。
其次,避免暴飲暴食、攝入冰冷辛辣食物,也不宜吃太飽,加重腸道的刺激和負擔。
最後,應定期體檢排查腸道疾病。一旦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特殊不適,應立即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