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對稱性在金屬材料組織中的應用

2020-08-03 Supreium適創科技

談到對稱性,我們不得不提及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她的名字叫艾米.諾特。諾特發現了物理學中兩個重要概念之間的聯繫:守恆定律和對稱性。諾特去世時,愛因斯坦在《紐約時報》上寫道:「她是從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後出現的最富創造力的數學天才。」


自然界中很多物體和現象都具有對稱性。對於人的感官來講,對稱其實是一種美。一種常見的對稱就是人的身體,從相貌上講,我們會認為具有對稱性的「臉」具有美的特徵,而喪失這種對稱性則往往會給我們帶來不適。

科普 | 對稱性在金屬材料組織中的應用

圖1、對稱的景色[1]

對稱性與晶體結構


以鑄造產品為例,金屬材料在微觀世界中有著奇妙的對稱性,一旦這種對稱性被打破就會產生我們熟知的「缺陷」,進而影響產品最終的質量和性能。


鑄造產品都是通過液態金屬冷卻和凝固形成的,用於鑄造的金屬材料有非常多的種類,但是從最基本的初生晶原子堆垛結構來看,這些材料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類型:


一是我們熟悉的鋼、鋁合金製品。這類材料在凝固過程中形成晶體的時候原子堆垛傾向於形成面心立方或體心立方。


另外就是類似於鎂合金材料的製品,這類材料晶體的堆垛方式則是密排六方結構。
想像有一個立方體,如果在立方體的每個角點和六個面的中心都放上原子,那麼這種原子排列或堆垛的方式就是面心立方。而密排六方結構則稍微有些複雜,其晶胞結構類似於一個三明治,「麵包層」是一個正六邊形,每個角點和六邊形的中心都有一個原子,而「夾肉層」則是一個三角形,每個角點都分布一個原子。

科普 | 對稱性在金屬材料組織中的應用

圖2、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2]

對稱性與枝晶形態


液態金屬在凝固的過程中逐漸冷卻,首先析出的相被稱為初生相,也叫(樹)枝晶,隨著溫度的下降,這種晶體會逐漸增多、長大並最終相互糾纏在一起。與此同時,液態金屬逐漸變得粘稠,而枝晶則是這個粘稠液體中的懸浮物,就像我們每天喝的「粥」一樣。


事實上,對於不同的金屬材料,這種「懸浮物」(或者說枝晶)的形狀是不同的。


以鋁合金為例,這種枝晶是原子以四次對稱的方式不斷重複堆垛的結果。因此,從三維幾何形狀來看,這種枝晶具有六個大的晶臂,每個晶臂都與三維坐標系的軸重合。隨著晶體的繼續長大,從這六個晶臂上也會隨後長出小的晶臂,這些晶臂我們稱之為二次晶臂,然後在二次晶臂上再長出三次晶臂,以此類推。這種基於四次對稱的不斷複製其實是分形幾何的一種場景。數學意義上的分形是基於一個不斷迭代的範式,或者一種基於遞歸的反饋系統。


與這種四次對稱的原子堆垛方式不同,以密排六方形式進行原子堆垛直接導致了鎂合金晶體在三維形貌上遵循六次對稱的方式。六次對稱的晶體在結構上要遠複雜於四次對稱的晶體。從整體幾何形狀上看,這一類晶體具有18個主枝晶臂,其中6個分布於晶體的基面,剩餘12個基面外的晶臂沿著同一晶體取向生長。


從對稱性上來說,四次對稱的晶體遵循90°對稱的原則,而六次對稱的晶體則遵循60°的對稱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面心或體心立方的原子堆垛形成的枝晶形態,已有了大量的文獻記載,而對於密排六方原子堆垛下的晶體三維結構,是直到最近幾年才被人們發現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了解了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格結構下的枝晶形態的差異,但是,在實際鑄造凝固過程中,我們觀察到的枝晶形態就是這兩種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真實的生產過程中,我們能觀察到的枝晶形態有非常多的變種。對於面心立方晶格結構的枝晶,我們常常能看到具有12個主晶臂的枝晶形態,這有別於通常情況下的6個晶臂的結構。而對於密排六方晶格的枝晶,我們也會在一些情況下看到具有12個主枝晶臂(而非18個)的晶體結構。


這些變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種結構的晶體對於材料最終的性能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在晶體的生長過程中,材料的晶格結構對枝晶的幾何形狀有很大的影響作用,但是從本質上講,影響枝晶幾何形狀的最本質因素是原子的堆垛方式。晶格結構對原子的堆垛有很大影響,如前文所述,但是決定原子堆垛方式的因素卻不只晶格結構一種。在枝晶的生長過程中,其周圍的環境,包括溫度、異質元素(非基體類的元素)含量以及冷卻速度等對液態-固態原子的堆垛方式都有影響。


實際的凝固過程是非常複雜的,特別是對於快速凝固過程,比如在壓鑄過程中冷卻速度可達每秒數百甚至數千攝氏度。在這種情況下,從液相到固相的轉變在極大限度上遠離平衡態,原子堆垛方式會發生很大變化,這是造成實際凝固過程中枝晶形態變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實際上,即便是如此複雜的凝固過程,我們也能從類型上確定所生成枝晶的幾何形態。比如對於鋁合金來講,我們知道,枝晶在生長過程中會優先選擇<001>方向,而在一定情況下這個方向會轉向<110>方向甚至<111>方向,那麼所有我們觀察到的異類枝晶實際上都是這些變化的中間形態,我們可以採用「線性」累積的方式將這幾種主枝晶形態進行疊加,然後就能預測千變萬化的中間過渡形態。這種方法同樣適合於鎂合金材料本身。

科普 | 對稱性在金屬材料組織中的應用

圖3、鋁合金等軸晶生長過程


這種理解實際上給我們創造新材料提供了思路。以鎂合金為例,我們知道了鎂合金初生相會沿著兩套晶體方向優先生長。那麼在製造鎂合金材料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傾向於其中一種晶體取向而避免另一種呢?事實上我們確實知道鎂合金的性能在某一晶體取向上要優於另一取向,如果我們刻意地以這種取向製作所謂的「單晶」鎂合金,一定程度上就能生產出強度和性能更優的鎂合金材料。


從原理上講,這種方法無可厚非,但是從實際的工藝上講,這麼做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我們很難控制每一個枝晶的生長形態,同時由於工藝本身的不確定性,也會在不同程度上在材料中產生缺陷,進而嚴重影響材料的性能。




[1] 圖片來源:

https://www.duitang.com/blog/?id=486117270


[2] 圖片來源:

http://www.itfly.pc-fly.com/article/p-%E5%8E%9F%E5%AD%90%E5%AF%86%E6%8E%92%E9%9D%A2.html




作者:郭志鵬

畢業於清華大學(本、博),牛津大學、英國皇家學會研究會員,長期從事數位化工業方面的研究,包括高性能算法、高能X射線檢測、圖像處理以及相關工業領域的材料和核心工藝開發等,立志創造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化CAE軟體,擺脫國際壟斷,提升和振興民族工業水平。

相關焦點

  • 黃金打破了晶體的對稱性,開闢應用新天地
    《自然》雜誌8月19日報導,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們證實,晶體中也能誘發電流效應:在晶體表面添加一小塊金屬,就可以將動能或熱能轉化為電能。值得注意的是,晶體中的這種效應,比在傳統大尺寸材料中更顯著,因此非常適合應用於傳感器和能量轉換等技術。新技術的關鍵在於打破了晶體結構的對稱性。
  • 材料人科普 諾獎中的拓撲絕緣體到底是什麼鬼?
    比如,如果有人直觀的把近代物理學的」自旋-軌道耦合」當定義的要素,就有人會說「能帶反轉」更加接近拓撲本質;如果有人說」能帶反轉」是定義的要素,那麼就有人說受「時間反演保護」也不可或缺;如果有人把「受時間反演保護「作為定義的要素,就有人會說其他對稱性也可能產生拓撲絕緣體;如果有人只是考慮被對稱性保護,那麼量子霍爾效應也滿足這個條件,只是不同的拓撲數罷了;然而當對稱破缺的時候,量子霍爾效應的很多性質,已經和拓撲絕緣體相隔甚遠
  • 與晶體對稱性產生的有趣應用!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DESY和MPSD的科學家利用晶體對稱性和阿秒電子動力學,從具有受控極化狀態的固體中產生了高階諧波。這項新證明的技術可能會在petahertz電子學和新型量子材料的光譜研究中找到有趣應用。氣體中高次諧波產生非線性過程是阿秒科學的基石之一,廣泛應用於許多科學領域,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學。這種強場現象將許多低能光子從強雷射脈衝轉換成能量高得多的光子(小百科:「阿託秒」(阿秒)作為一個理論上的時間量程而存在,為10的負18次方秒)。
  • 幾種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3.不鏽鋼 醫用不鏽鋼具有低成本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力 學性能等,目前在口腔醫學和骨折內固定器械、人 工關節等領域應用廣泛。302不鏽鋼是最早使用的醫 用金屬材料,抗腐蝕性能較好,強度較高。有研究 人員將鉬元素加入不鏽鋼中製作316不鏽鋼,有效地 改善了醫用不鏽鋼的抗腐蝕性。
  • 武大:在狄拉克半金屬中,實現三維聲子,為控制聲音開闢新方式!
    狄拉克半金屬是拓撲上不同相的臨界態,這種無間隙拓撲態是通過帶反轉機制實現的,在這種機制中,狄拉克點可以被微擾成對湮沒,而不會改變系統的對稱性。現在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發表了一項實驗觀察到的狄拉克點,這些點完全是由使用非對稱聲子晶體的晶體對稱性加強,在實驗中展示了新的拓撲表面態,發現物質的新拓撲態已成為基礎物理和材料科學的重要目標。
  • 液態金屬:金屬材料中的新貴,具有重大產業化前景
    液態金屬:金屬材料中的新貴液態金屬(Liquid Metal):Liquidmetal(由液態與金屬兩字所複合)與 Vitreloy是一系列由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所開發出來的非晶態金屬合金的商業名稱,目前由該團隊所組織的液態金屬科技公司(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Inc.)進行行銷,並是公司的產品名稱與商標名稱
  • 工業設計中的金屬材料
    眾所眾知,金屬材料多是指工業應用中的純金屬、各種合金及金屬材料金屬間化合物。具有優異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能夠按照設計師的設計構思實現產品的多種功能與造型,廣泛應用於工業設計中,成為現代工業的支柱材料。今天將大家走進「金屬」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金屬」!
  • 視頻講解液態金屬材料與應用
    那麼除了彈性優異外,液態金屬還有哪些性能及應用方向呢?在8月29-31日的東莞展會上,逸昊以液態金屬材料特性和結構件應用方向為主題做了分享。液態金屬(Liquidmetal)是金屬在快速冷卻條件下其原子結構來不及結晶,仍保持液態的原子無序狀態,因此被稱為「液態」金屬,也稱金屬玻璃,學術名為非晶合金。液態金屬與有序排布的金屬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性能。
  • 金屬材料熱處理節能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探析
    而金屬材料熱處理技術的先進程度決定了機械產品質量的好壞,目前我國熱處理金屬材料佔總金屬材料的40%左右,但熱處理不僅耗能高而且汙染大,用電量也十分巨大,所以其節能前景十分廣闊。加強節能技術的開發與實際應用,對於金屬材料熱處理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光子晶體中隱藏對稱性與高階簡併
    01導讀作為拓撲材料的一個重要研究分支,拓撲能帶簡併的研究起源於在周期性材料中尋找外爾和狄拉克準粒子。由於周期系統的晶體空間群比均勻時空支持更豐富的能帶簡併結構,因此在周期系統中存在著超越高能物理所研究的準粒子態。通常人們認為光子晶體中整數自旋空間群可完整描述電磁波的能帶簡併和拓撲結構。
  • 磁性外爾半金屬材料研究現狀與展望
    該表面電子態在保持時間反演對稱微擾下具有拓撲穩定性,電子的自旋與動量相互鎖定,在開發低能耗、多功能新型電子自旋器件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價值。這樣的對稱性保護的拓撲分類既可以從時間反演推廣到更多的晶體對稱,也可以從絕緣體推廣到金屬體系,從而導致拓撲金屬態。
  • 金屬材料檢測對象金屬材料晶體的詳細介紹
    金屬材料檢測中「力學性能試驗」的對象——金屬與合金的晶體結構。什麼是晶體?固體物質,根據原子在內部的排列特徵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大類。原子按一定的幾何形式周期性地重複排列而成的固態物質稱之為晶體,原子無規則地堆積在一起的固態物質稱為非晶體。
  • 「金屬及金屬基化合物層狀結構功能化材料研究和應用」取得突破
    金屬及金屬基化合物層狀結構功能化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力、石油化工、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船舶工程、航空航天等行業。「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金屬及金屬基化合物層狀結構功能化材料研究和應用」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陶瓷or金屬|3D 列印材料在口腔醫學領域的應用
    高分子材料已成為目前3D列印領域中基本的成熟的列印材料, 塑料作為高分子材料的代表, 具有較好的熱塑性、流動性與快速冷卻粘接性以及其迅速固化的性能。另外, 由於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可以使其能夠與陶瓷、玻璃、纖維、無機粉末、金屬粉末等形成新的複合材料, 在口腔醫學中, 聚乳酸 (PLA) 、聚己內酯(PCL)、聚富馬酸二羥丙酯(PPF)等屬於比較常見的3D列印材料。
  • 電子束技術在材料加工中的應用
    電子束再經過聚焦線圈和偏轉線圈的作用,匯聚成更細的束流,束斑的直徑為數微米至一毫米,在特定應用環境,甚至可以小到幾十納米,因此,其能量非常集中,電子束的功率密度可高至109W/mm2。當電子束轟擊材料時,電子與金屬的碰撞失去動能,大部分能量轉化成熱能,使材料局部區域溫度急劇上升並且融化,甚至氣化而被去除,從而實現對材料的加工。
  • ESU-EM191金屬粉末材料在模具3D列印中的應用
    (原標題:ESU-EM191金屬粉末材料在模具3D列印中的應用)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大類名為狄拉克半金屬的三維半金屬晶體中,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形式拓撲態。研究人員開發了廣泛的數學機制,以彌合具有「高階」拓撲(僅在邊界邊界表現出來的拓撲)形式的理論模型和真實材料中電子物理行為之間的差距。  該團隊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Wieder博士。
  • 項目推介 | 一種基於空間群對稱性的三維編織材料
    產業領域:新材料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空間群對稱性的三維編織材料,該編織材料的編織幾何結構為在三維空間延伸編織成的呈連續紗線的結構
  • 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材料PtTe
    電流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中的自旋軌道力矩(SOT)效應提供了一種超快、高效的操縱磁矩的方式,是研發下一代自旋邏輯和自旋存儲的重要基礎。應用該效應於當前自旋電子學金屬多層膜器件中需要尋找既具有大自旋霍爾角又具有高導電性(即高自旋霍爾電導)的材料。
  • 過渡金屬(Fe,Co,Ni)基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此外,組成這些能量存儲器件的電極材料決定了儲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因此,尋找下一代具有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儲能設備電極材料具有重要意義。金屬有機框架(簡稱MOFs)是由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或團簇通過配位鍵自組裝形成的具有分子內孔隙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其孔隙度高、比表面積大、結構和功能性可調等優點使其成為了極具發展潛力的儲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