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超級地球」 公轉周期36天(圖)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研究人員發現「超級地球」 公轉周期36天(圖)

2014-07-01 16:55:18來源:海口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離地球僅16光年 ●質量約為地球的5倍 ●可能存在液態水

  研究人員新近發現一顆距離地球僅16光年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5倍,處於紅矮星「宜居帶」,可能存在液態水。這顆「超級地球」會有生命存在嗎?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羅伯特·威滕邁爾帶領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格利澤832c,是圍繞恆星格利澤832運行的一顆行星,公轉周期36天。

  為什麼像地球

  威滕邁爾和他的研究團隊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恆星格利澤832和行星格利澤832c的運行模式類似太陽和地球的關係。與太陽相比,恆星格利澤832表面溫度更低,顏色暗淡偏紅;同時,行星格利澤832c和它的「太陽」距離更近。綜合考慮兩個因素,行星格利澤832c吸收的恆星能量和地球大致相當。

  波多黎各大學行星宜居實驗室負責人阿貝爾·門德斯·託雷斯說,事實上,格利澤832c是迄今發現三顆「最像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之一。

  怎麼發現的

  談及「超級地球」的發現過程,威滕邁爾說,研究人員首先觀察到格利澤832c重力所誘發的「微小震顫」,順藤摸瓜發現了這顆「超級地球」。研究人員在位於不同觀測點的三臺天文觀測設備中收集到這些震顫數據,從而確定行星的存在。

  格利澤832c是研究人員發現的第二顆圍繞恆星格利澤832運行的行星。2009年,研究人員發現了格利澤832b,它質量更大,距離恆星更遠,主要由氣體構成,公轉周期大約9年。

  會有生命嗎

  格利澤832c所處的紅矮星「宜居帶」之所以「宜居」,是因為在這一距離範圍內,行星表面的水能夠以液態存在。而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如果一顆行星處在恆星周圍的「宜居帶」,這顆行星有更大機會存在生命。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格利澤832c的大氣構成與地球類似,那麼它的溫度可能跟地球差不多,就有可能適宜某些生命形態的存在。如果它的大氣層更厚,溫度更高,則有可能更類似金星,產生極端溫室效應。 (據新華社電)

相關焦點

  • 公轉周期約617天,又一顆「超級地球」被發現,與地球太相似了
    而根據中國科學技術館最新報告指出,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一「超級地球」,這個超級地球可以說與其他「超級地球」有點不一樣,是非常罕見的,如今該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了《天文期刊》上。到底是什麼樣的一顆「超級地球」?
  • 科學家發現神秘「π星球」:公轉周期3.14天,還與地球同一個size
    天文學家熱切研究星球,渴望在茫茫的宇宙中,找到與地球相近的行星,找到生命,甚至找到外星文明。近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一顆體積與地球相近的「π星球」,它的公轉周期為3.14天,因此被研究團隊暱稱為π星球。研究團隊將發現發布於《Astronomical Journal》。
  • 比地球大3.2倍!公轉周期233天,科學家稱超級地球可能有生命
    而根據科學最新報導,科學研究人員發現,在距離我們地球6光年遠的一顆「超級地球」行星,可能存在生命,該超級地球稱為Barnard b(或GJ 699 b),整體上來說,這只是一個結論,並非是已經確定出來了。根據科學探索發現,Barnard b是一個非常寒冷的行星,溫度大約在零下150度,所以可以看出來,如果真的存在生命的話,也是一些極寒生物。
  • 超級地球命名為格利澤832c 與地球超像
    ■圍繞著一個「太陽」轉   ■公轉周期36天   ■位於紅矮星「宜居帶」    與地球超級相像:圍繞一個「太陽」公轉 可能存在液態水,是否有生命引發猜想    研究人員新近發現一顆距離地球僅16光年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5倍,處於紅矮星「宜居帶」,可能存在液態水。
  • [圖]僅151天: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小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編號為「2019 LF6」的小行星,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公轉周期時間最短的
  • 太陽系附近發現三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圖)
    歐洲南方天文臺26日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這三顆行星圍繞天蠍座的一顆恆星運行,距離地球僅22光年。按照天文單位計算,堪稱與地球是鄰居。最新研究三顆行星溫度適宜還有水「超級地球」也稱超級類地行星,是指那些環境可能和地球類似,而質量通常為地球1到10倍的行星。
  • Pi星:一顆公轉周期為3.14天的行星
    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學家在新發現的天體行星和數學常數之間發現了令人愉悅的巧合。新發現的一顆行星pi Earth,地球大小,因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圈而得名。在分析2017年由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K2任務獲取的數據時,研究人員發現了關於這一行星的線索。通過今年早些時候使用地面望遠鏡網絡SPECULOOS對系統進行的校驗,研究團隊證實,那些信號代表目標位置存在一個行星在繞其恆星公轉。同時,計算發現,公轉周期是3.14天。
  • NASA又發現一枚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5倍,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超級地球,也就是超級類地行星,很多人以為超級地球就是類地行星。但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類地行星是類似於地球的行星,例如在適居帶中,以及星球的組成成分,只要是巖石地質組成的星球,都可能認為是類地行星。而超級地球則是在這些類地行星中擁有火山、峽谷、隕石坑等等地球地表的星球,這些星球因為樣子更像,所以就被稱為超級類地行星或者是超級地球。這不,近期觀測中,NASA又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在距離我們21光年的仙后座上,存在一顆名為HD219134b的行星,它圍繞著恆星HD219134進行運轉。
  • NASA發現「超級地球」 或存在生命
    這顆系外行星體積比地球大22%,質量比地球高80%,使之成為「超級地球」。研究人員估計它的平均溫度為490華氏度(約合254攝氏度)。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為3.9天。The exoplanet is 22% larger and 80% more massive than Earth, making it a super-Earth.
  • 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為365天。那太陽繞什麼公轉呢?周期又為多少?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由近到遠處於第三的位置,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24小時,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365天。離太陽越近,公轉周期就會越短,像離太陽最近(大約距離太陽5970萬千米)的水星,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為88天。而離太陽最遠(大約距離45億千米太陽)的海王星繞著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為164年。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研究小組最近梳理了這些數據,才發現了可能是之前遺漏的信號,於是他們今年多次利用 SPECULOOS 望遠鏡網絡對其進行觀測,進一步確認了它確實是以 3.14 天為一個周期,繞著一顆紅矮星公轉。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有關該行星的數據是在 2017 年被 NASA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當時望遠鏡正在執行第二次觀測任務(K2 任務)。
  •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都有水
    藝術家繪製的「超級地球」上的天空想像圖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於天蠍座一恆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於天蠍座一恆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  歐洲南方天文臺26日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
  • 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一年僅9天,生態環境比地球好
    隨著進一步了解,這顆行星公轉只有9天,相當於一年只有9個地球日,這顆行星就是「GJ-536b」。該行星剛被發現時,科學家還高興了很長時間,一度認為它位於紅矮星周邊,溫度和熱量都不高,生態環境也比地球好,還有大氣以及充足氧氣。
  • 銀河系罕見發現「超級地球」 地球質量4倍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特別罕見的「超級地球」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UC)的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特別罕見的「超級地球」。它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天文學家將它描述為深空中的「百萬分之一」坎特伯雷大學5月11日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這顆行星是目前發現為數不多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之一。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
  • 這顆星星堪稱「地球2.0」 與地球超像
    ■質量約是地球的五倍■圍繞著一個「太陽」轉■公轉周期36天■位於紅矮星「宜居帶」與地球超級相像:圍繞一個「太陽」公轉可能存在液態水,是否有生命引發猜想研究人員新近發現一顆距離地球僅16這顆「超級地球」會有生命存在嗎?與地球有多像?有一個類似的太陽在照耀著它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羅伯特·威滕邁爾帶領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格利澤832c,是圍繞恆星格利澤832運行的一顆行星,公轉周期36天。它的質量約是地球的五倍。
  • 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的小行星:一年只有151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9日報導,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一顆不尋常的巖石小行星2019 LF6,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一年時間最短的。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帕洛馬山天文臺的「Zwicky瞬變設施」(ZTF)成功鎖定了這顆阿迪娜(Atira)小行星。
  • 德國科學家稱發現3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
    原標題:德國科學家稱發現3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   原標題[發現更多宜居的「超級地球」]格利澤667C比太陽體積小、光線暗、溫度低,重量僅為太陽的三分之一  歐洲南方天文臺上個月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稱,太陽系附近又發現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而且極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 一年僅9天,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居然比地球好!
    一年僅9天,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居然比地球好!隨著人類發展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外太空的興趣也更加濃厚。最近,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一年僅有9天,環境居然比地球還要好!毫無疑問,這顆行星依舊是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的。但與以往發現的新星球不同的是,這可星球的光坡相當穩定,專家也根據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得出了一個結果,這個星球的環境很可能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