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是如何處理逃兵的?此國殘忍程度連日本都甘拜下風

2021-01-16 裝備知識

戰士們一旦到了戰場上,就要做好了衝在最前線犧牲的準備。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很多人進入部隊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那麼多,直到上戰場就開始打退堂鼓了。

士兵們一旦在戰場上做了逃兵,就是對國家的一種背叛,逃兵的下場都不怎麼好,除了會被其他人唾棄之外,部隊也會對其做出懲罰。那麼各國都是如何處理逃兵的呢?

日本的逃兵還是比較少的,因為他們有武士道精神,在他們的心目中,天皇就是神,每一個人生來就是為了效忠天皇的。一旦成為逃兵,那麼面臨的只有死亡。

蘇聯對待逃兵的手段比日本更加殘忍,雖然都是死,但是蘇聯的逃兵卻是在極端的痛苦中死去,他們會把這些人衣服扒光,然後捆起來扔到營地外面的雪地裡活活凍死。

跟他們相比,中國處理逃兵的手段就顯得很仁慈了。在中國逃兵會被送上軍事法庭,然後他的檔案上將永遠都有著恥辱的一頁,就連子孫後代都會因此抬不起頭,甚至會得不到重用。

相關焦點

  • 海釣卻意外釣獲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種,連湄公河巨鯰都甘拜下風
    海釣卻意外釣獲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種,身長几米的它,連湄公河巨鯰都甘拜下風海釣能釣到淡水魚就已經是奇聞了,能釣到淡水魚種中的最大魚類怕就是奇聞中的奇聞了吧,當然淡水魚在海水中是無法存活的,那是怎麼回事呢,海釣怎麼會釣到最大的淡水魚種呢?
  • 印度一躍成世界第3,連日本都甘拜下風
    圖為風洞測試最近印度一項科技大獲成功,甚至讓印度覺得可以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就連日本都要甘拜下風,一夜之間,印度究竟發生了什麼?原來印度啟動了高超音速風洞,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夠掌握這種科技,這也讓印度自信心暴增,但這樣就能夠成為世界第三超越中國了嗎?
  • 它是眼鏡蛇最害怕的天敵,對付蛇堪比玩玩具,連平頭哥都甘拜下風
    它是眼鏡蛇最害怕的天敵,對付蛇堪比玩玩具,連平頭哥都甘拜下風 相信很多靠山吃山的小夥伴們,在野外經常會遇到蛇這種生物。遇到沒有毒的時候還好說一點,要是毒蛇的話,那真的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
  • 日本廚師在做「活魚切片」時說:它們沒痛覺!網友:真殘忍
    網友:真殘忍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鯨悅探索,我是悅悅。隨著各國之間的往來日漸頻繁,各國之間的美食也相互流傳。在我國,國外餐廳和國外料理也是數不勝數,「日本料理」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料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屬「生魚切片」了。有的人說:日本人在處理「生魚切片」的時候,魚兒疼得直打滾。
  • 公用語是英語的日本「國中國」!?連員工都不用日本人!
    日本有一個政策,叫做「觀光立國」,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提出基本戰略之一,到2018年已經施行了13年。那麼日本外國人最多的,國際上最有名的觀光勝地是哪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地方,但是筆者接下來說的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日本「國中國」,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先從一張圖說起。各位看到這張圖,感覺像是在哪裡?很有外國風情,但是很遺憾,這個地方在日本。
  • 古代各國審美被曝光,日本的這個審美喝口水都被噴
    在這個時期,人類對於審美都有著不一樣的意見,就比如說在清朝時期,高級統治者推行裹小足這種的惡習,他們覺得女的女孩子腳小一點,不讓它自然生長是對的,這個就是對女性卑賤地位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小腳的美是畸形的,這也是需要女人付出很多努力和代價才能達到所要的那種美。
  • 08年汶川地震,此國捐款4萬受盡嘲笑,如今中國的回報讓各國羨慕
    不得不說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對整個汶川的打擊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國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上也交到了很多朋友,不少國家願意和我國合作。常言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凝聚力,不僅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也不例外。當我國的發展有了一些眉目時,也去幫助別國發展。在2008年時,汶川發生了非常大的地震,國內民眾紛紛伸出援手。
  • 盤點五顆擁有飛行能力的果實,最後一顆連戰國和卡普都甘拜下風
    在海賊王中,惡魔果實可以說是比較有趣的一項設定,而且每顆惡魔果實都分別寄存了一種超能力,除了擁有強大的力量之外,有些果實還會額外加入一些別的能力,比如飛行。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五顆具有飛行能力的五顆果實,最後一顆連戰國和卡普都甘拜下風。
  • 「731部隊」到底多恐怖 活體解剖都不是最殘忍的,畜生!
    除此之外,他們用的每個手法都不一樣,但是都非常殘忍。當時日本有一支讓人非常痛恨的部隊,這個部隊無恥到極點,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不想承認這支部隊曾經存在過。    這個部隊就是日本的731部隊,這個部隊的殘忍程度已經到了正常人都不敢想像,不敢相信的一個地步,這個部隊他們會對中國老百姓進行活體實驗,除了中國老百姓,那些他們抓到的戰俘也不會放過。
  • 此國面積比中國還大,士兵只有六萬人,但美俄都要「小心翼翼」
    正是因為軍事實力如此重要,世界各國才會想辦法加大本國的軍事建設力度。中美俄無疑是這方面做得最好的,他們憑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本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成為當前世界上的領軍國。但是世界上卻存在這樣的一個國家,此國領土面積比中國還大,位居世界第二,本國的經濟實力相當強大,卻僅有6萬軍隊保衛國家,但是連美俄這樣的國家都要「小心對待」它,絕不敢動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通過國土面積排名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是加拿大,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 每年招收17000名研究生,浙大都得甘拜下風的巨無霸
    2020年國科大新生數據顯示,共錄取7104名博士研究生、9950名碩士研究生,意味著今年中科院大學研究生招收超過17000名!相比之下,浙江大學在校碩博研究生4萬人左右,鄭州大學現各類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也就1.9萬餘人,吉林大學在校碩士生19320人、博士生8420人,與中科院大學超5萬人的研究生規模相比,這些傳統巨無霸大學都得甘拜下風。
  • 見識一下日本人到底有多愛吃刺身,如今連兇猛的鯊魚都敢吃
    如今要說到刺身,想必吃貨們都是有所了解的,這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了,而對於很多吃貨來說,這日本刺身就是最好吃的,畢竟日本人本身就是很喜歡吃刺身的。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所以當地的海鮮自然是非常豐富的,而這麼多新鮮的海鮮,當然是做成刺身最好吃啦。
  • 日本人居然連巨型烏賊都可以用來做料理,而且只有大廚才能處理它
    海鮮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十分美味的食物,很多人對海鮮的熱愛可是不一般,大家都知道南方的海鮮是特別多的,特別是沿海城市的海鮮更是吃到膩種類又特別全,還有一個國家海鮮也是特別多的,那就是日本了,被譽為海鮮之國的日本當然吃的所有食物都是海鮮了,種類也是非常多,像是這種超大的烏賊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
  • 日本餐廳噁心殘忍一幕:生吃活剝牛蛙 被批太殘忍
    這段視頻上傳到YouTube上後,已被瀏覽超過100萬次,觀眾都覺得這個過程太殘忍。  來自紐約的日本料理工作室的日籍廚師瑪米西出告訴福克斯記者,這並不是一道特色菜,並強調:「我並不想讓你們覺得這就是日本人喜歡的日本菜,它不是的,只是一道不尋常的菜而已。」
  • 英國一戰槍決3800名逃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西方稱作Great War,這確實是一場規模史無前例的戰爭,不但傷亡慘重,而且參戰的所有士兵——包括德國和英法俄國,都對這場戰爭感到深深的疲憊和厭惡,因為實在看不到勝利和希望
  • 獵奇電影《冒牌上尉》:一名逃兵靠撿來的軍官制服改寫命運
    在戰爭年代,發生過太多不同尋常的事,因為我們無法用和平時代的法則去適用那樣的環境,比如侵略、比如屠殺,甚至更多常人無法想像的故事,都曾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悄然上演。今天,我要介紹的電影叫做《冒牌上尉》。憲兵隊長所說的臨時營地,其實是為了關押逃兵所建造的,那裡有數百名德軍逃兵等待著軍事法庭的審判,但德國在彼時已是大幅潰敗,前線戰場兵敗如山倒,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逃兵,所以軍事法庭的人遲遲沒有來,臨時營地便只能把本不充裕的資源分配給這些逃兵,讓他們繼續活下去。
  • 讀小說《飄》的疑問:家有奴隸的南方農場主為何連步槍都配不齊?
    Gustavus:抄襲的法軍朱阿夫部隊……其實美國玩這個不違和,教皇國還短暫山寨過朱阿夫那才好玩說起逃兵,很多南軍將領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過像石牆傑克遜那種攤上算倒黴。南方獨立從進度上講太倉促,內戰爆發的也是猝不及防,兩邊都沒做好戰爭準備,看《眾神與將軍》就可以發現,剛開始戰爭的時候很多南軍的制服都沒統一,除了一些軍校生和守備部隊以外,很少有穿著灰色制服的南軍,連石牆傑克遜和斯圖亞特這樣的將校軍官在戰爭爆發的時候都穿著在聯邦軍隊中的藍色制服上戰場,而倉促徵召的南方農民只能穿著自家衣服上戰場。
  • 娛樂圈肌肉男星,圖2堪稱中國版巨石強森,圖3連彭于晏都甘拜下風
    他們作為一種力量的象徵,高達魁梧的身材讓大家看後都覺得安全感十足。都說肌肉是男人們最好的外衣,現在很多男明星們都在拍戲之餘日常進行一些肌肉的鍛鍊,同樣有一身肌肉也會給自己的形象增添分數。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在娛樂圈的肌肉男吧,這些男人們的肌肉可以說用可怕這個詞來形容了。首先要說到的就是江水,聽到這個名字可能你會覺得很生疏,似乎不曾聽到過。
  • 6億噸垃圾有救了,日本發明一「黑科技」,全人類都應該感謝它
    在全球各國的努力下,近年來人們愛護環境意識逐漸提高,但是在垃圾處理方面上還存在很多問題,有關數據顯示,在未來20年內流向海洋的塑料垃圾總數將超過6億噸。這麼多垃圾會嚴重影響生態平衡,日媒報導,該國正在研發一種可以在海洋中完全降解的塑膠袋。
  • 發射衛星一時爽,處理殘留淚兩行,各國都在想辦法處理太空垃圾
    隨著地球上的人類對太空探索活動越來越頻繁,對近地空間的利用也越來越成熟,很多衛星在空中為我們提供通訊、監測、導航等等服務,截止到2020年,全球各國累積執行了4000多次發射任務,將近6,000顆衛星被送上近地軌道,但其中約60%已變為太空垃圾。隨著垃圾增多,以後在軌運行衛星、航天飛行器受到這種無法準確預測和規避的碰撞機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