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除了感嘆2016的歲月流逝,2016的冬天似乎也未如人們所期待。是的,冬天還是冷冷的好。然而,破滅了,2016不但不冷,還是史上最熱。
看看上海未來幾天的氣溫,的確不像話,沒個冬天的樣兒……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英國氣象局發布報告稱,2016年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年,比2015年氣溫高0.07℃,這意味著全球年平均氣溫紀錄已連續第三次被刷新。氣候持續變暖的長期趨勢,究其原因,厄爾尼諾現象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最主要因素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
其實,結果並不意外,氣候學家早在2015年底便做出預測,根據自1880年以來的氣象數據,2016到2017的這個冬季很有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和的一年。美國宇航局Gavin Schmidt博士稱,2016年比2015年的溫度看上去似乎並不算高很多,但從年際變化角度看,變化事實上是巨大的。
從全球分布看,2016年創下高溫紀錄的地區有很多,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美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南亞部分地區等。
眾所周知,影響氣溫年際變化率的最大因素是來自熱帶太平洋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這兩種氣候現象相互博弈,並影響著全球大部分地區氣候變化。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破歷史紀錄的高強度厄爾尼諾一直持續到了2016年底,異常溫暖的海水在太平洋地區發展,隨之而來的卻只是強度疲軟的拉尼娜現象。然而,這次高強度的厄爾尼諾足以讓2016年的高溫紀錄在歷史排行榜上保持一段時間。
此外,導致2016年平均氣溫高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北極出現不尋常的變暖。2016年,北極平均海冰面積成為有史以來最小值,其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快於世界其他任何地區。世界氣象組織專家Petteri Taalas稱,持續減少的海冰正在將天氣、氣候和海洋環流模式向世界其他地區推進。
數據明確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了全球氣候,擾亂了氣候模式,然而我們也看到,人類活動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活動,是造成目前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類生產、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對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13年出版的第五次評估報告認為,過去100年全球氣候變化有95%的可能性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作為公眾,能夠為減緩氣候變暖所做的最大貢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
1)採取低碳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運輸、步行等,減少個人交通碳排放;
2)及時關燈、使用節能燈、合理使用空調等製冷取暖產品、拔掉閒置電器插頭等,降低個人能耗;
3)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最大限度使用太陽能、自然晾乾衣物、為房屋加裝隔溫材料隔熱保暖等;
4)多使用循環再利用產品,如使用再生紙、儘量選擇包裝少的產品、購物時自己攜帶購物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