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背後凝結著很多航天人的心血。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昨天向記者分享了在火箭研製過程中的有些難忘的經歷。
就在長五火箭首飛成功後,研製團隊立即投入到了下一發火箭的發射任務中。一轉眼,就到了2017年7月2日,長五遙二火箭發射的日子。火箭發射升空後,大家正沉浸在興奮與激動之中……第346秒,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突發故障,推力瞬時大幅下降,發射任務宣告失敗。
長五火箭總指揮王珏(右)在發射塔架上
問題出在哪兒? 指揮大廳一片寂靜,大家的心像大屏幕上的飛行曲線一樣,一直往下掉,很多人默默流下了眼淚。回憶當時的場景,王珏說:「這次失利,讓我們在邁向更強的路上,被一盆冰水澆得『透心涼』,有一種天要塌了的感覺」。
消息很快傳開,失望和質疑接踵而來……長五團隊來不及悲傷,擦乾眼淚,很快投入到了「歸零」工作中。不管之前有過怎樣的輝煌,都必須從頭開始、重新再來。
面對巨大的壓力,面對棘手的技術難題,面對外在的質疑和批評,長五團隊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考驗。但他們沒有退縮,而是咬緊牙關,不眠不休,付出了超常的艱辛與努力。
經過100多天的故障排查,180多天的試驗驗證,失利原因終於確定:火箭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經過多番改進,2019年4月4日,長五遙三火箭總裝工作進入到了最後階段,就在大伙兒都以為「長五」很快就能再度問天時,一臺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在試驗中出現了「異常振動頻率」。
在王珏看來,能參與「長五」的研製,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他說:「『長五』承載著幾代航天人的夢想,能夠投身這樣的跨代工程,是一件幸運的事。」
在他看來,每一次航天活動都是從火箭發射開始的,火箭的「終點」也是也是衛星和探測器的「起點」,當衛星或者探測器在軌道上開始實現工程任務目標的時候,火箭已經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火箭就是這樣一個品格,每次發射都是用儘自己的能力把有效載荷送入軌道,完成自己的使命。有點像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火箭人也應該是這樣一個品格。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肖歡歡 通訊員姜哲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肖歡歡 通訊員姜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