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李明華:每一次成功 都是下一次挑戰和超越的開始

2020-11-25 國際在線

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挑戰和超越的開始

每一次挑戰和超越

超越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預定軌道,這型我國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再一次用成功證明了自己。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的發射成功,應該也是實現了今年胖五的一個三連冠。您現在心情怎麼樣?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我非常高興,這次長徵五號遙五的發射,使中國航天探月三期圓滿收官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為對這一次發射充滿了信心。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您提到的信心,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信心來自於我們對成功的信仰?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這種信心來源於我們深厚的積澱,來源於我們對成功的渴望,來源於我們對夢想的追求。特別是對於長徵五號團隊,經歷過失敗的洗禮,對成功這種期待更加強烈。

長五人對成功的渴望,源於3年前那一次慘痛的失敗。2017年7月,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關於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的失利,經過908天這樣的一個蟄伏,再到它的復飛成功,所以大家對長徵五號的印象是越來越深刻,那麼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當時失敗的這個原因到底是什麼,通過什麼方式方法來解決?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我們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包括大數據的分析,我們揭示了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大量的震動,形成了大載荷,超出了結構的承載能力,導致結構斷裂失效,發動機推力喪失。

雖然問題發現了,但是留給研製團隊解決問題的時間卻不多了。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如果不能有效及時解決問題,今年的火星探測、探月都不可能實現。重新設計需要兩年到兩年半以上,後續的這幾項國家重大工程根本就等不及。

經過大量的分析,李明華拍板決定,在現有方案的基礎上解決主要問題,實現對震動的抑制,這為長徵五號接下來的連續成功奠定了基礎。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通過試車表明,震動的量級減少了90%,從此,我們重大技術瓶頸就徹底地得到了緩解。失敗不是魔咒,而是我們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催化劑,挫折也不是絆腳石,是我們磨礪意志的試金石。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挑戰和超越的開始,每一次挑戰和超越,超越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這一次它開啟探月工程三期的一個重要的開始,它要超越自己什麼?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長五B遙一的首飛成功,從此拉開了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的大門,「天問一號」發射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打出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打出了中國航天的新速度。

這次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重量,是目前我們國家所發射的(探測器)有效載荷重量之最,而且是直接送入到地月轉移軌道。第二個由於地月關係和彈道設計的原因,這次的發射窗口很窄,接近零窗口的發射。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什麼叫零窗口?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就是必須到點就要準時發射。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如果不準時發射會怎麼樣?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很可能到達不了月球的軌道,這次的任務就有可能會造成失敗,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失之毫釐,謬之千裡。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長徵五號涉及的面有多廣?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長徵五號研製團隊,直接參與研製的人數達到16000餘人,配套廠家達到1000餘家。航天是一個複雜工程系統,所有系統都不是一個人的戰鬥。特別是在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時候,團隊才是最強的支撐。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您心目當中,火箭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就像自己的孩子,我看著他出生,我看著他成長,我看他長大成人,我要把他送出家門,讓他遠行。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其實每次成功之後,我們又是一次新的長徵,這也是我們長徵火箭的精髓之所在。可以說長徵五號遙五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又一個新的時代,那麼對於長五來說,您對它的未來還有哪些期待?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作為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後續還將承擔載人空間站的建設,完成核心艙、實驗艙的發射。同時,長徵五號這種大的運載能力,一定也會為我國衛星網絡的組網發射,提供巨大的便利,可以實現一箭多星(發射),相對我們現在運載火箭的能力至少(提高)兩倍以上。中華民族曾經錯過了航海時代,我們絕不能缺席太空經濟時代。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火箭運載能力知多少?先來了解這次任務都有哪些新挑戰
    長徵五號憑藉它強大的運載能力,支持著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實施,這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荷重、窗口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應對了這些新的挑戰。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對於長徵5號這種大型液體火箭來講,發射前各項工作非常複雜。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複雜到什麼程度?
  • 專訪長徵五號第一總指揮:沒有比團隊更強的隊 團結就是力量
    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專屬座駕是「長徵五號」——我國運載能力最強的大型火箭。在高密度發射狀態下,研製團隊採取多發並行的方式,分別在北京、天津、文昌同步開展工作,在數以萬計的航天人共同奮鬥下,才保證了「嫦娥五號」按時從地球出發。
  • 山東「農村娃」:婉拒留俄,回國攻克世界難題,擔任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
    他叫李明華,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也是山東大學數學系1980級校友。,馬上投入到國家航天工作中,所研發的新技術及負責帶隊發射的火箭、衛星等任務都獲得了成功。2017年,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實驗失敗,不得不進行&34;,重頭再來。2019年4月4日,長徵五號第三發火箭的總裝工作進入到最後階段,李明華臨危受命,擔任長徵五號火箭&34;。在中國航天史上,只有當任務面臨巨大挑戰時,才會增設這一崗位。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11月24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
  • 50分鐘窗口、5條軌道設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
    11月24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
  • 「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文昌發射升空,中國探月第三步拉開序幕
    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介紹,此次「嫦娥五號」發射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今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此前,在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成功首飛;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寫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之際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閉關苦練」兩年之後,「胖五」歸來,再問蒼穹。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第3次飛行,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23次飛行。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月球|長徵五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落月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西安交大校友王珏擔任總指揮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西安交通大學1978級渦輪機專業校友王珏擔任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
  • 為啥說嫦娥五號是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此前,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成功首飛;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最重」的探測器由「最胖」的火箭發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由於芯級直徑大於其他長徵火箭,該火箭被親切地稱為「胖五」,因其採用了液氫、液氧等低溫推進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獲得了「冰箭」的稱謂。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消息,5月5日18時,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胖五」火箭的兄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華麗首秀成功首飛。B運載火箭全身圖(宿東 攝)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主要包括長徵五號和長徵五號B兩型火箭。
  • 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長徵七號火箭副總指揮,都從這所高校走出!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5次飛行。運載火箭技術代表了人類進入宇宙空間的能力,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開發空間資源、構築空間產業的基礎。
  • 立足本職 傳承精神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引起熱烈反響
    來源:【人民日報】5月5日18時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圓滿成功,社會各界反響熱烈。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01指揮員胡旭東說:「109天的堅持,終於迎來了長五B首飛任務的圓滿成功。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長徵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去哪?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務中,是由火箭直接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不需探測器自身加速。「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火箭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表示。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序幕
    長五B首飛成功,使我國大型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梯隊,與俄羅斯「質子-M」火箭、美國「獵鷹-9」火箭、「德爾塔IV」火箭、歐洲「阿麗亞娜-5」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同時,長五B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發展的代表,將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提供重要技術積累。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專家來煙臺市現場授課
    16日,在市委黨校舉行的全市第55期「智慧煙臺大講堂」活動現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做了「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為建設航天強國不懈奮鬥」的專題授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成功打造了以「長徵五號」重型火箭為代表的長徵系列火箭民族品牌,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專家到煙臺市現場授課
    16日,在煙臺市委黨校舉行的全市第55期「智慧煙臺大講堂」活動現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明華做了「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為建設航天強國不懈奮鬥」的專題授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成功打造了以「長徵五號」重型火箭為代表的長徵系列火箭民族品牌,
  • 「託舉火箭的人」——「長徵五號」火箭成功背後
    來源:廣州日報「託舉火箭的人」他們戰鬥在火箭「心臟」 在「雞蛋殼」上精雕細琢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徵五號」火箭再度大放異彩;長五火箭總指揮王珏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