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長徵五號第一總指揮:沒有比團隊更強的隊 團結就是力量

2020-11-29 央視新聞

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專屬座駕是「長徵五號」——我國運載能力最強的大型火箭。在高密度發射狀態下,研製團隊採取多發並行的方式,分別在北京、天津、文昌同步開展工作,在數以萬計的航天人共同奮鬥下,才保證了「嫦娥五號」按時從地球出發。

長徵五號團隊涉及的面有多廣?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長徵五號研製團隊直接參與研製的人數達到16000餘人,配套廠家達到1000餘家。航天是一個複雜工程系統,那麼所有系統都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必須大家勠力同心,團結協作,特別是在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時候,團隊才是最強的支撐。

在長徵五號研製團隊當中,有八九十歲高齡的院士專家,也有參加工作不久的95後技術員,正是因為有著幾代長五人共同努力,才成就出長徵五號這一次次來之不易的成功。

如何評價這個團隊?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沒有比團隊更強的隊,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是一句耳熟能詳的歌詞,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可用。

比如說崔蘊大師率領的總裝團隊,崔蘊大師在總裝這個崗位一幹就是40年,他對每一個流程,每一道工序,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個螺釘都了如指掌。有人說他是在用生命製造火箭。

還比如說黃兵,我們總體部的總體主任設計師,在這一年時間裡,輾轉於天津、北京,出差成了家常便飯,成為了一種常態。回北京回家看看,幾乎變成了出差。這種人這種事情在我們長五團隊裡比比皆是,他們千千萬萬人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在默默的奉獻著。

這樣一支團隊是如何練就的?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自我挑戰和超越無止境,循環往復,只有這樣,整個團隊才能不斷地前行,才能走向更遠的遠方,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編輯 黎佳易)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李明華:每一次成功 都是下一次挑戰和超越的開始
    雖然問題發現了,但是留給研製團隊解決問題的時間卻不多了。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如果不能有效及時解決問題,今年的火星探測、探月都不可能實現。重新設計需要兩年到兩年半以上,後續的這幾項國家重大工程根本就等不及。
  • 央視專訪!山東「農村娃」:婉拒留俄,回國攻克世界難題,擔任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
    他叫李明華,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也是山東大學數學系1980級校友。2017年,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實驗失敗,不得不進行&34;,重頭再來。2019年4月4日,長徵五號第三發火箭的總裝工作進入到最後階段,李明華臨危受命,擔任長徵五號火箭&34;。在中國航天史上,只有當任務面臨巨大挑戰時,才會增設這一崗位。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西安交大校友王珏擔任總指揮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西安交通大學1978級渦輪機專業校友王珏擔任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
  • 人民日報:長徵五號,中國新力量
    原標題:長徵五號,中國新力量 「冰箭」 深低溫液氫液氧作燃料 長徵五號也被稱為「冰箭」,這緣於長徵五號「肚子」裡滿滿的深低溫液氫液氧燃料,其中液氫溫度達-253攝氏度、液氧達-183攝氏度,幾乎達到了溫度的極限。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我們當時確定的繞落回的三步走,是在論證階段,有的還是在啟動之後才規劃的?就是所謂的環繞性探測,然後接觸性的就地的探測,再能夠拿回來東西,在地面進行研究。嫦娥五號也被稱為是中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您覺得難在哪裡?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就是所謂的環繞性探測,然後接觸性的就地的探測,再能夠拿回來東西,在地面進行研究。
  • 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長徵七號火箭副總指揮,都從這所高校走出!
    從國產第一枚運載火箭的誕生開始,這個技術領域,便從來不缺少西安交通大學師生校友的智慧與貢獻。2016年6月25日,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成功發射,在"長徵七號"的發射任務中,西安交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和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不負所托,圓滿完成了主載荷"遨龍一號"飛行器的視覺測量系統方案設計、
  • 專訪楊學增:遼寧是CBA第一強隊 但我們發揮更好
    專訪楊學增:遼寧是CBA第一強隊 但我們發揮更好 1458489072000 來源: 網易體育 有0人參與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胖五』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一院黨委書記李明華介紹。此次發射的「分量」還體現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上。
  •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就是所謂的環繞性探測,然後接觸性的就地的探測,再能夠拿回來東西,在地面進行研究。嫦娥五號也被稱為是中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您覺得難在哪裡?
  • 50分鐘窗口、5條軌道設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胖五』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一院黨委書記李明華介紹。此次發射的「分量」還體現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上。
  • 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長五此前發射失利時感到「天快塌了」
    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昨天向記者分享了在火箭研製過程中的有些難忘的經歷。就在長五火箭首飛成功後,研製團隊立即投入到了下一發火箭的發射任務中。一轉眼,就到了2017年7月2日,長五遙二火箭發射的日子。火箭發射升空後,大家正沉浸在興奮與激動之中……第346秒,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突發故障,推力瞬時大幅下降,發射任務宣告失敗。
  • 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長五此前發射失利時感到「天快塌了」
    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昨天向記者分享了在火箭研製過程中的有些難忘的經歷。就在長五火箭首飛成功後,研製團隊立即投入到了下一發火箭的發射任務中。一轉眼,就到了2017年7月2日,長五遙二火箭發射的日子。火箭發射升空後,大家正沉浸在興奮與激動之中……第346秒,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突發故障,推力瞬時大幅下降,發射任務宣告失敗。
  • 「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原標題:「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月球|長徵五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務中,是由火箭直接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不需探測器自身加速。「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火箭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表示。
  •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獨家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也是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就是所謂的環繞性探測,然後接觸性的就地的探測,再能夠拿回來東西,在地面進行研究。嫦娥五號也被稱為是中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您覺得難在哪裡?
  • 長徵五號可以實現載人登月嗎?有倆方案都支持!但另一方案更可行
    然而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方法也並非不可以,我國也的確有知名航天專家提出過這樣的方案,就是用2~3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載人登月艙分段發射到太空中組裝對接,然後從太空中再將載人登月飛船推向月球,實現我國載人登月並返回的計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是嶽陽人
    今天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嫦娥五號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正是湘陰人楊孟飛。「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多個『中國首次』,如我國航天探測器首次開展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在地外天體起飛、首次開展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等。」楊孟飛說。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分為15個分系統,計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據季啟明介紹,作為系統最複雜、安全要求最高的一項航天工程,載人航天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安全至上。在前期開展的大量質量安全與可靠性工作基礎上,針對近期出現的兩次發射失利,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和任務相關系統迅即開展了故障剝離和舉一反三,進行技術狀態和產品質量的再複查再覆核再確認,全面排查風險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方案預案,努力使失利的教訓變成寶貴的財富。
  • 長徵五號火箭運載能力知多少?先來了解這次任務都有哪些新挑戰
    長徵五號憑藉它強大的運載能力,支持著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實施,這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荷重、窗口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應對了這些新的挑戰。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對於長徵5號這種大型液體火箭來講,發射前各項工作非常複雜。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複雜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