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築材料、建築構件的生產,是發展現代建築產業不可缺少的環節,這是生產方式的一大變革,也是家居建材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在裝配式建築大力發展的今天,不管在製造技術還是實際應用中,生物質建材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近年來,生物質建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支持利用農作物秸稈、竹纖維、木屑等開發生物質建材,發展生物質纖維增強的木塑建材等產品」。
在裝配式建築大力發展的今天,不管在製造技術還是實際應用中,生物質建材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木塑複合材料專委會秘書長劉嘉。請他談一談生物質建材在裝配式建築的大時代裡如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記者:什麼是生物質建材?
劉嘉:簡而言之,現在我們所說的生物質建材,就是以天然生物質材料為主材,通過高科技手段製成的、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徵的建材產品。目前大部分人所見或所了解的生物質建材,當數傳統人造板——各類刨花板、木工板、纖維板等一類產品,但今天我們所說的「生物質建材」,應該加上「新型」二字。
新型生物質建材應具備以下特徵:
1、不再是純粹的原生態形態,處理方式和應用具有再加工和高技術特徵,特別是具備低碳環保性質。
2、保持了生物質材料的特性(無汙染、可再生、低價值、廣分布),但性能優於傳統意義上的生物建材。
3、科技含量更高,多數產品都具有強大的功能性,能夠大大拓寬其應用領域。
4、新型生物建材是**具原生態性質的人工合成環保材料,符合新材料的特徵和發展方向。
記者:近年來生物質建材發展情況如何?
劉嘉:進入本世紀以來,在中央政府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生物質建材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可謂是全球生物質建材製造大國,涉及生物質建材的幾大類產品,我國都居於世界首位,譬如新型纖維板、木塑複合材料等。
2009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以下四項生物質建材製造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稻麥秸稈人造板製造技術與產業化;2.無煙不燃木基複合材料製造關鍵技術與應用;3.木塑複合材料擠出成型製造技術及應用;4.高性能竹基纖維複合材料製造關鍵技術與應用。
以木塑複合材料為例——自上世紀末從北美地區引進,歷經十餘年循環經濟考驗,通過北京、倫敦和裡約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一系列重大建設的洗禮,產量及產品形象不斷完善提升,獲得多方好評,已經在兩個國家「五年規劃」期間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服務目錄》。
但是,我國生物質建材產業發展也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探索,可謂「任重道遠」。
記者:生物質建材對於裝配式建築來說,具備哪些優勢?
劉嘉:我想這是不言而喻的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首先應該清楚什麼是「裝配式建築」。裝配式建築的特點,我認為主要表現在模塊化、集成化、工廠化、機械化和環保化等方面,而生物質建材恰恰在這些方面都具有鮮明特色。
以我們預期中的生物質建材四大支撐型產品為例,它們是:新型複合門窗;集成建築部品;工程結構型材和成套裝修材料,都具備以上「五化」特徵,應用於裝配式建築不僅得心應手,而且完全可以取長補短,珠聯璧合。目前風靡全國的集成式快裝裝飾系統,就**能說明生物質建材在裝配式建築中的優勢和前景。
現在作為集成式快裝裝飾系統主力材料的木塑材料,本身就具有無毒無害、抗水防潮、防蟲抗蛀等顯著優點,但對裝配式建築而言,其**方便之處還在於木塑材料的型材特點,不僅省工而且省料。從理論上講,作為人工合成的木塑材料可以製作成任何幾何形狀,而無需後期或現場製作的繁瑣工序和人工耗費,其建築需求完全可以在設計、製造環節中就先期完成,真正實現「裝配式裝修」。可以說,集成式快裝裝飾系統在全國的迅速興起,木塑材料在其中功不可沒。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生物質建材並不是與裝配式建築同步發展起來的。所以,在生物質建材發展的前期,是沒有考慮到裝配式建築的需求和特點的,也就是說即使在現在,裝配式建築對包括生物質建材在內的綠色建材有著強大的需求的時候,生物質建材也不太可能與之一拍即合。這個問題還需要建築和建材兩大行業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獲利。因此,我非常認同「推進裝配式建築,不僅能帶來建造方式的深刻革命,也會極大推動建材行業的轉型升級。」
記者:您認為目前生物質建材產業發展的癥結在哪裡?
劉嘉:我並不認為生物質建材產業有什麼特別的發展癥結。要說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可以說建材行業普遍存在。但作為一個新興崛起並擁有巨大市場和潛力的產業,我們還是應該有的放矢,要用足夠的智慧和信心來推動它的健康發展和循環發展。如果一定要歸納生物質建材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那就是:
1、行業集中度差,企業分散化、甚至碎片化現象非常嚴重;
2、中低端技術及產品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縮小了企業效益的增長空間;
3、相當一部分企業缺乏發展創新的欲望和能力,不思進取,幻想坐享其成;
4、全行業長期都未能建立科學、優良的質量標準體系,導致同質化低端產品泛濫。
當然,上述問題並不是不可克服和解決的問題。按照目前生物質建材的產業化實踐,其產業鏈主要應由下列單項核心技術及其相關質量標準構成,**終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製備技術集成系統,以保證均衡且強大的產品競爭力和足夠的產業推動力。這些技術和產品包括:
1、生物質纖維繫列材料製備技術及產品;
2、生物質複合材料專用粒料製備技術及產品;
3、輕質生物質複合系列型材生產技術及產品;
4、高強度生物質複合系列型材生產技術及產品;
5、生物質纖維專用系列板材生產技術及產品。如果我們在這幾個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生物質建材產品的進步和提升將會得到強大的動力,應用於裝配式建築的水平和體量將會大大擴展,其前景不可限量。
記者:能否簡單描述生物質建材在裝配式建築產業中的發展前景?
劉嘉:目前中國的生物質材料產生總量近20億噸/年,包括超過9億噸的農作物秸稈。從分布範圍來講,可以說是遍布於全國各地,基本沒有什麼空白地區可言。生物質材料以其量大、價廉、可再生、能循環等特點,成為自然界中**寶貴的資源之一。在應對全球性氣候變化,大力推進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和循環發展的今天,生物質建築材料的特色和優勢進一步凸顯,然而其製備技術體系及產品的創新發展卻一直未見明顯提升或進步緩慢,給大規模利用生物質材料帶來很大制約,也使生物質建材產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經說到:「如果裝配式建築只不過是把澆注場地由現場搬到了車間,而鋼筋還是那根鋼筋,水泥還是那袋水泥,這樣的『裝配式建築』拿來何用?」我們必須認識到,生物質建材的應用不是一城一地的問題,也更不是今天或明天的權宜之計。
科學、合理地應用生物質建材,是全國上下、甚至全世界都在正視並著手解決的重大問題,所幸自「十·五」規劃以來循環經濟的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關產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生物質建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必須在《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權威文件的指導下,不斷學習、創新歐美發達國家的「零排放」、「低碳革命」、「綠色供應鏈」等新的產品設計和生產理念,促進生物質建材科學製備體系的早日建成,使其與裝配式建築**終「雙劍合一」。
(來源:中國建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