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裝配式超高層建築工程是如何實現抗震的?

2020-11-27 中國檢測網

  日本是地震頻發地區,一般的小地震,對於日本公民可能早已習以為常,即使是2011年3月11日的9級大地震,也沒有房子被震倒,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裝配式的建築,柱子和梁都是現場拼裝而成,這樣的房子遇到大地震真的安全嗎?下面小編帶你一起來看看日本裝配式超高層建築工程的房子是如何實現抗震的。
 

  以東京本八幡的一棟超高層全預製結構為例
 

  一、基本結構
 

  框架結構,結構高度144.2米。地上42層,標準層層高3.3米,一層地下室,管樁基礎。

 

  二、平面與體型
 

  1、體型對稱,外框投影邊長41.4米,高寬比3.48。規整的平面與體型,較小的高寬比,是結構利於抗震的第一步。
 

  2、內筒與外圈均為PC框架(PC柱、PC梁)。在內筒內側有一榀鋼框架(見圖示),由鋼柱鋼梁建造(僅作為機械升降停車庫,基本不作為抗側力體系)。

 

  日本高層建築普遍使用框架結構,剪力牆只在低、多層中使用,是因為日本人認為剪力牆相比框架而言抗震性能不明確;更重要的是,框架相比剪力牆更加「柔」,能夠承受更大的變形,在日本的規範中,框架結構的層間位移角(就是樓層的水平位移除以層高)可以允許做到1/120,而國內為1/550,即日本認為地震時讓建築「適當搖擺以釋放能量」要好過「硬扛」。配合以隔震減震技術,日本的框架結構可以做到200米高。
 

  三、減震柱的使用
 

  減震原理:當地震來臨,柔性建築就開始晃動,所產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減震柱吸收掉,保護關鍵的柱子、梁不被破壞。
 

  布置位置:內筒三跨PC柱的左右兩跨,四周各2根,每層8根;從1層布置至29層,共計232根。

 

 

  ▲內筒三跨PC柱的左右兩跨


  ▲從1層布置至29層
 

  內筒框架因剛度較大,將分配較大的水平作用(約60%~80%的地震、風荷載)。尤其是內筒角部變形較大,故將減震柱布置於此,可最大限度發揮其吸收能量、保護主體的功能。而只布置3/4高,是因為結構底部承擔了主要的水平剪力與傾覆力矩。頂部雖然位移較大,但位移角參數能控制在有效範圍,安全無影響,加上底部3/4已有減震器參與工作,頂部加速度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減震柱構造:上下兩塊對稱的帶翼緣鋼板,與梁可靠連接,中間是相對較軟(屈服點低)的鋼材。

相關焦點

  • 超高層建築不再怕「震」
    截至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擁有超高層建築最多的國家。 同時,作為地震多發國家,我國60%以上地區處於地震設防區域,超高層建築的抗震性能受到極大關注。在土木工程業內人士看來,超高層建築地震災變機理和控制技術成為超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與分析的關鍵。
  • 裝配式建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布局特徵
    裝配式建築產業鏈是以建築實現的流程為主線的,更加強調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總體來說,裝配式建築主要包括研發設計、裝備製造、原材料供應、構件生產、施工安裝和管理運維六大環節,東灘顧問認為研發設計、構件生產、施工安裝和管理運維是裝配式建築的四大核心環節。
  • 周緒紅:讓國外的超高層建築借鑑中國技術
    帶領團隊在高層和超高層建築領域取得國際領先研究成果的就是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9月22日,在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周緒紅獲得科技突出貢獻獎。「在建築領域,100米是高層建築,超過100米就是超高層建築。超高層建築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是國家技術、水平的象徵。」
  • ...省住建廳印發《關於雲南、北京、浙江裝配式鋼結構建築調研報告》
    同時採用裝配化裝修、裝配化機電管線安裝、集成式廚房和衛生間等方式實現裝配式建造。該技術體系保證了結構的整體性和安全性,同時可以滿足國家裝配式建築評價標準的要求。具體包括穩步推進公共建築和政府主導的建築率先使用鋼結構建築;重點推進乙類抗震設防項目使用鋼結構建築,在中小學、幼兒園、醫院等重點抗震設防類(乙類)公共建築強力推行使用鋼結構建築技術;積極推廣鋼結構在市政基礎設施等建設領域的應用;積極引導開發建設鋼結構住宅小區;逐步推進鋼結構民居建設等措施。
  • 阻尼器讓建築變「柔軟」 「彈性建築」更加抗震
    此次日本大地震,再度讓人們認識到日本建築的抗震能力,不少建築尤其是高層建築,從結構入手,附加安裝阻尼器等,讓建築變得有「彈性」,不再直接與地震「硬來」。  阻尼器讓建築變「柔軟」    傳統觀念認為,加粗、加固梁柱等是抗地震的辦法,但日本的最新抗震技術是讓大樓適度搖晃。
  • 「我國超高層建築發展現狀及案例介紹」專題講座
    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5月28日消息 5月22日下午在浙江工業大學師生活動中心,由浙江工業大學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工大設計集團」)特邀的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結構總工程師、英國皇家註冊結構工程師丁潔民作了題為「我國超高層建築發展現狀及案例介紹」的專場講座。
  • 颱風中搖晃的超高層建築們
    高層建築,尤其是動輒幾百米的超高層建築,經常會借用的外力是質量調節阻尼器,能有效減少強風力對超高層建築產生的搖晃。當建築遭遇超過 6 級以上強風時,建築內的人就會產生輕微搖晃。阻尼器就可以通過逆向轉動來「抵 消」一部分的搖晃。
  • 裝配式建築7種常見結構體系,未來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建築混凝土和鋼筋含量大,結構整體性好,可應用於地下建築外牆裝配。 優點:上下層剪力牆現澆連接,內外牆板與內芯整體受力;預製部分代替了部分模板,可全自動化生產。
  • 裝配式建築:未來蓋樓房就像搭積木
    工程質量如何?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約為5%,這種方式又能否大規模推廣?  造「積木」搭樓房  在天津工業化建築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工人們在生產線上緊張忙碌著,不同尋常的是,從這裡「走」出的並不是普通的產品,而是樓板、外牆、樓梯、陽臺這樣的樓房中的構件,設計總產能可達23萬立方米。
  • 好工程,選科順 | 這個建築,來自未來
    ▲大疆天空之城大廈(圖片來源:大疆官網)科幻電影中的建築,未來派的代表之作隨著封頂儀式的舉行,由英國老牌建築公司Foster + Partners設計的大疆總部,雄姿現已成形。科順股份參與了該工程防水項目建設,為這個全鋼結構、特殊類型超高層項目提供一站式的防水解決方案。
  • 萬億裝配式建築「加速度」|挺進萬億藍海市場 裝配式建築或迎爆發...
    自2016年以來,在中央政府裝配式建築發展計劃和激勵政策的引導下,各省市紛紛開啟了裝配式建築的發展熱潮。作為建築工業化的發展重心,依託房地產業的裝配式建築或迎來爆發式的增長機遇。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住建部關於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築工程品質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推進綠色施工,通過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降低施工過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 地震史上8.0強震中,對超高層建築影響大嗎?還得一個關鍵條件
    一、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我國在建築物抗震方面是有一個體系要求的,根據建築物的重要性以及結構類型,將建築的抗震烈度區分為一到四級,分為很嚴重,嚴重,較嚴重與一般四個級別!比如在7度設防的區域,低於24米的抗震等級為三級,大於24米則為二級,大跨度的建築則無論多少高度都為二級!
  • 權威發布丨抗震性能更優、得房率高、戶型靈活可變!鋼結構裝配式...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解讀《關於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發展的實施意見》有關內容。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張曉海介紹,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利用現代製造技術、信息管理技術,採用工業化生產方式統籌工程設計、生產、施工環節,將傳統「粗放」式現場施工作業轉變為「精細化」的工廠化生產、裝配化建造。
  • 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築中的應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建築行業不斷引進新的技術,就近幾年最火的BIM技術來說,其如何結合裝配式建築概念進行應用呢?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築中的應用。將BIM技術應用在裝配式建築中,一方面可以實現對煩瑣、龐大的數據信息進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可顯著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裝配式技術優勢 1.
  • 裝配式建築施工全過程圖解
    裝配式建築是什麼那麼,裝配式建築是什麼?裝配式建築到底是怎麼生產的?現場又是怎麼施工的?成本造價又如何?相比其他材料的優勢在哪裡?樂高玩過沒(見過也行),我們可以把梁、板、柱、牆等事先做好的構件想像成一塊塊樂高積木,在施工現場只需把他們拼合在一起。裝配式建築將部分或所有構件在工廠預製完成,然後運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
  • [分享]裝配式結構技術較低資料下載
    導 讀 裝配式鋼結構作為裝配式建築三大結構體系之一,具有抗震性能好、建築品質高、製作簡單、施工快、綠色、環保等優點。 導 讀 裝配式鋼結構作為裝配式建築三大結構體系之一,具有抗震性能好、建築品質高
  • 建築結構丨玉溪通海5.0級地震破壞力分析,雲南省內多地震感強烈!
    a)所示某典型超高層結構2,得到其層間位移角包絡如圖7 (b)所示。>·上海:第十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  8/20-29·德國:裝配式建築工業化生產與建造技術研習考察>日本:第四批日本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與運營管理考察團  9/16-21·日本:第三期日本裝配式建造技術與內裝工業化研習考察團  10/18-19·重慶:土木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際研討會
  • BIM 技術在裝配式建築設計中的應用
    裝配式建築以工程設計圖紙作為參照,將各個環節的建築構件進行精確的組裝,形成完整的建築整體。在我國裝配式建築的設計工作中,對BIM技術的應用程度越來越高,它可以讓設計工作人員更加直觀地了解裝配式建築的整體結構構成,對裝配式建築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各種缺陷進行有效解決,防止在後續的工程過程中出現返工現象。
  • 22種常用裝配式鋼結構體系
    設計、製作、安裝、驗收應滿足《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 50205、《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技術標準》GB/T 51232、《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技術規程》DB 37/T 5115的規定。適用範圍:三層及以下民用建築3、疊箱模塊式集成房屋體系技術特點:採用工廠預製的箱式鋼結構集成模塊在施工現場組合而成的裝配式建築。
  • 裝配式建築將成我國未來建築模式!
    ——裝配式建築3月22日,央視新聞頻道報導:目前我國建築業大力推廣的建築模式叫做裝配式建築。而未來十年,我國裝配式建築的面積的比例在新建建築中將會達到30%。未來,我國的建築會是什麼樣呢?正在北京舉行的綠色建築與節能大會上就展出了一些最新的未來的建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