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縱觀全球錫礦分布、開發、供給現狀 需求增加資源有限錫價...

2020-11-27 上海有色金屬網

SMM3月21日訊:2019年3月21-22日,由上 海 有 色 網主辦的2019錫產業鏈國際峰會於廣東珠海召開,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資深專家郭娟分析了全球錫礦供給市場動態。

全球和中國精煉錫消費結構

過去十年焊錫消費快速增長,已取代鍍錫板成為錫的最大消費領域。錫焊主要應用於電子半導體行業,雖然目前全球電子元器件呈現小型化特點,但單一設備元部件增多使得電子焊料消耗總量並未顯著下滑。

除傳統領域之外,預計未來還將有更多的錫作為催化、傳感、光電、能源存儲材料廣泛應用於現代社會當中。目前全球眾多研究機構(尤其是在中國)對錫的應用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錫太陽能薄膜、納米氧化錫鋰離子電池、錫基催化材料等領域。

 

 

錫礦成礦概述


從成礦類型看,目前世界上已開採的錫礦有主要兩類——原生錫和砂錫:

1、原生錫的礦床類型主要有:

①含錫偉晶巖礦床,以中小型為主,錫品位偏低,但礦石易選,回收率高。主要分布在非洲、巴西、澳大利亞等地。世界錫產量中大約10%來自這類礦床。

②錫石-石英脈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少數大型,個別特大型。這類礦床礦石品位高,易選,回收率70%~80%。多數礦床可露天開採。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和歐洲。

③錫石-硫化物礦床,多為大中型,少數特大型。礦石含錫0.2%~1.5%,多為地下開採,選礦流程複雜,回收率低(一般30%~60%)。這類礦床主要分布在中國、玻利維亞和俄羅斯東北沿海地區。

2、砂錫礦床,一般為中小型,也有大型和特大型。礦石含錫0.05%~0.3%,多為露採,選礦流程簡單,回收率一般為50%~95%。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南非洲、澳大利亞等地。

錫礦資源具有分布集中、類型齊全、伴生組分多、以大中型為主的特點。我國錫礦主要形成於燕山期( 71.9% ), 其次為第四紀砂礦( 22% ),喜馬拉雅期(1.2% )、印支期(0.2 % )、海西期( 0.4% )、加裡東早期(1 % )、元古宙(3.3% ) 也有少量錫礦形成。

 

我國錫礦主要集中分布於華南( 81.9% ) 和西南地區( 8.4%):

 

 

國內錫礦開發與利用


錫礦已不再是優勢礦產

錫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礦產之一,曾是我國的優勢礦產,但目前面臨的情況較為嚴峻。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錫資源國,2018年中國錫礦基礎儲量110萬噸,佔世界儲量的23%,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的錫礦資源高強度開發,儲量快速消耗,資源優勢不復存在,錫礦的可開採年限不足,靜態保證年限大約7年,低於世界12年的水平(USGS)。2010年—2017年,我國錫礦查明資源儲量僅增長4%,基礎儲量卻減少33%。

錫礦儲量變化圖

 

我國錫礦分布比較集中

截至2017年底,全國查明錫礦產地448處, 查明資源儲量450萬噸。查明資源儲量中基礎儲量104萬噸。主要集中在雲南(29%)、湖南(17%)、廣西(16%)、廣東(13%)、內蒙古(13%),以上5個省(區)錫礦查明資源儲量佔全國的88%。

 

 

中國錫礦勘查投入

2017年我國地質勘查投入 延續了近年來的下滑態勢,以2012年為拐點,繼續下行。全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投入資金198億元,同比減少19.8%。2018年上半年, 非油氣75億元,減少7.2%

作為「五金」(金、銀、銅、鐵、錫)之一的錫礦相對鐵、銅、金等其他礦種投入的勘查資金是少之又少。2017年錫礦勘查投入資金0.78億元,同比減少21%,佔非油氣地質勘查投入的0.4%;鑽探工作量3萬米,同比減少57%。

2006—2017年全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投入對比圖:

 

近年來全國錫礦勘查成果不多錫成礦區帶不多,近年來缺乏重大發現,配置資源難度加劇,後續資源接替問題突出。「十二五」:新發現礦產地10處(中型5處,小型5處)。廣西河池市九逢礦區新增6萬噸。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維拉斯託礦區新增6萬噸。2017年錫礦勘查新增主要礦區:雲南省馬關縣都龍整裝勘查區新發現萬龍山大型礦產地,新增錫資源量7.7萬噸。但中國錫礦資源有一定潛力,是查明資源儲量的4倍多。

 

 

中國錫礦資源潛力預測

錫礦資源潛力較大的錫礦預測區如下:

(1)湖南香花嶺—千裡山預測區:位於南嶺成礦帶中段北部,成礦地質條件優越,預測錫礦資源量300萬t,主攻礦床類型為夕卡巖型鎢錫多金屬礦。湖南塔山—大義山預測區:位於南嶺成礦帶中段北緣,成礦條件優良,預測錫礦資源量為95萬t,主攻礦床類型為夕卡巖型鎢錫多金屬礦。

(2)雲南箇舊預測區:位於右江成礦帶西端,屬揚子陸塊、「三江」弧盆系及南盤江—右江前陸盆地交匯地帶,成礦地質條件優越,預測錫礦資源量為222萬t,主攻礦床類型為夕卡巖型錫銅多金屬礦。雲南薄竹山—都龍預測區:位於右江成礦帶西段,成礦條件優良,預測錫礦資源量為92萬t,主攻礦床類型為夕卡巖型鎢錫多金屬礦。

(3)內蒙古黃岡梁預測區:位於天山—興蒙造山帶大興安嶺弧盆系之錫林浩特巖漿弧,預測錫礦資源量為170萬噸,主攻礦床類型為夕卡巖型鐵錫多金屬礦。

 

中國錫礦後續資源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後備錫資源品位低(主要集中在0.2%~0.9%之間)。大於1%的僅有四川岔河和湖南香花嶺錫多金屬礦床。共伴生組分多,綜合利用率低。我國錫礦共伴生綜合利用率多數在40%左右,共伴生綜合利用率較低。以湖南柿竹園礦為例,雖然該礦是一個特大型鎢錫礦床,錫查明資源儲量48.6萬t,但由於錫品位低、錫石粒度細、選礦試驗回收率低,其中的錫未被有效開發利用。內蒙古的黃崗梁鐵錫礦,雖然獲得了29萬t的錫資源量,但錫呈膠體形態,不能機械選礦,至今難以利用。

 

中國錫礦生產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錫礦生產國,自1993 年以來錫精礦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據世界金屬統計資料,2018年中國錫礦山產量15.8萬噸(錫含量),礦山產量佔當年世界礦山產量的41.2%。雲南、廣西、湖南、內蒙和江西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產錫基地,五省產量佔99%。2018年中國精煉錫產量為17.8萬噸,比上年減少2.4%,佔當年世界精煉錫產量的48.2%。雲南錫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廣西柳州華錫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兩家產錫骨幹企業,這兩家的精煉錫產量約佔全國精煉錫產量的50%,此外也有浙江、廣東等地的諸多小公司,產能僅幾百噸。隨著國內錫礦山儲量及品位逐年下降,以及國家對環保管理的日益嚴格,錫精礦供應持續緊張。

 

中國礦山錫產量分省統計:

 

中國再生錫

再生錫的回收有三種情況:①在加工過程中產生含錫金屬廢料,如鍍錫板廢料、浮渣、錫鐵合金渣等;②在冶煉過程中產生含錫氧化物廢料,煉錫爐渣、煙塵等;③廢舊錫製品(如馬口鐵等)的回收利用。我國廢舊錫製品的回收再生水平低。鋁、無錫鋼、玻璃、紙、塑料等製品可代替鍍錫板作罐頭包裝材料。其中,含錫廢料成為冶煉廠原料的重要補充之一。

再生錫產量不斷下降。中國再生錫產量在2010年達到峰值4.2萬t後,產量有所下降,主要由於緬甸原生錫礦近幾年低價且容易獲得、製造廠新廢料供應減少、以及冶煉廠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環保壓力導致。2017年產量為3.13萬t,佔錫消費的20%。在上遊礦源開採沒有進展的情況下,市場期待通過廢料回收率的提升來調整錫供應結構,但廢料合規回收至今沒有成為趨勢,因此廢料回收率處在低位的現狀沒有改變。長期來看,由於錫資源的稀缺性以及進口原料持續性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在國內錫原料保障供應方面,再生錫未來將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全球錫礦開發與利用


目前,全球從事錫礦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國家(地區)有70 多個,全球現有錫礦山為218 座,其中資源量大於1萬t 的礦山有61 座,資源量大於10萬t 的有16座。

 

全球錫礦資源分布圖:

 

 

錫礦全球鑽探活動:

世界錫資源較為豐富,據美國地調局估計,2018年世界錫礦儲量為470億t。分布比較集中,中國、印度尼西亞、巴西、玻利維亞、澳大利亞、俄羅斯的儲量居世界前六位,儲量合計372億t,約佔世界總儲量的80%。

 

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開採錫礦,2018年世界錫礦山產量為38.2萬噸(金屬量),較上年上升19.1% 。世界礦山錫生產國主要有中國、印度尼西亞、緬甸、巴西、秘魯和玻利維亞等,2018年以上六國的錫礦山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1.3% ,集中度較高。

 

2018年世界錫礦產量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錫礦生產國,自1993 年以來錫精礦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礦山產量15.8萬噸,佔當年世界礦山產量的41%。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二大錫礦生產國和精煉錫生產國。現在印度尼西亞所有錫的產量主要來自兩家公司——天馬(Timah)公司和科巴(Koba)公司。天馬公司為世界第二大錫生產公司。

印度尼西亞錫資源儲量在2018年底是80萬t,按照目前的開採進度只能維持10年左右的供應。近年印度尼西亞由於錫礦資源品位下降疊加礦山企業被迫轉入地下開採,開採成本提升,錫礦產量大幅度降低。2011年,錫礦產量在10萬t左右,從2012年起產量明顯下降,2015年跌幅達24%,降至6.8萬t,2017年以後有所回升,2018年8.4萬噸。

印度尼西亞政府全面禁止未經加工的金屬原礦出口以提高礦產業附加值,受印度尼西亞錫出口和交易新規影響,印度尼西亞,獲得更大的控價權,2013年8月,要求全部出口商在出口前必須在印度尼西亞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ICDX)進行交易;2015年8月1日起,僅允許出口精錫錠、焊錫以及鍍錫鐵皮,出口商須出具出口的錫製品來自政府註冊礦場的證明。

2018年印尼錫出口量為7.4萬噸,比2017年下降5%。2018年出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第四季度私營冶煉廠錫錠出口被管制,且勘探活動也被停止,目前僅有國有天馬公司可以出口錫錠。由此可見,政策對錫礦進出口貿易影響之大。

緬甸:緬甸的錫精礦供應主要來自於佤邦曼象礦區,該地區錫礦供應佔比在95%左右。佤邦曼象礦區高品位、低成本礦開發之後,供給量陡升,使得緬甸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錫礦供給國家,由2012年的不足0.5萬t增至2016年的6.0萬t,2018年又降為5.4萬噸。

佤邦地區的錫礦幾乎全部以邊境貿易的形式出口至中國。2018年緬甸進口錫礦同比下降。2018年緬甸進口實物量22.05萬噸,同比下降25.4%,為近4年最低。

具體來看,2012~2015年,該地區開採的是露天開採高品位富礦,露天礦品位甚至一度高於10%,最低也在5%左右;2017年全面進入地下開採階段,品位進一步下降到1.5%~2%,生產成本的增幅也比較快。另外,礦山的開採難度也有很大的增加,因為到低海拔地區之後大量的礦石轉向了硫化礦,高溫、熱水都是很大的問題,導致礦石開採量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減少。但由於前些年當地大量開採,緬甸地區的礦石庫存比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當地錫精礦的產量。還有一些較低品位的礦,前些年3%以下的都沒有開採,目前的價格使得3%以下的礦開採具有了經濟價值,這些礦又被回採使得其錫礦出口總量並未下滑。

但是,緬甸礦山品位系統性下降不可避免,礦山地下開採階段成本持續提升。緬甸錫礦的產量減少會直接影響我國的錫進口量。目前資源僅能夠支撐緬甸維持5萬t以上的產出不足3年,未來大概率下滑,並且當地還沒有發現新的資源。緬甸佤邦政局不穩也會影響到當地錫礦開採,緬甸錫礦供應存憂。

秘魯:錫礦山產量居世界第四位, 2018年錫礦山產量1.9萬噸,佔世界錫產量的5%。秘魯明蘇公司擁有該國唯一的錫礦山聖拉斐爾礦,此礦曾是全球為數不多的高品位礦山之一。然而現在品位下降、資源枯竭問題越發明顯。秘魯近幾年精礦產量逐年下滑,錫精礦的產量從2011年前後開始下滑,2017年,秘魯明蘇公司的精錫產量降至1.8萬t,主要因為明蘇的聖拉斐爾礦山錫品位持續下降。與此相反,明蘇公司的巴西子公司拓巴卡2017年精錫產量大幅上漲了12%,升至6600t,這主要得益於對更多錫尾礦的處理。截至2018年底,秘魯錫儲量約為11萬t,可供開採6年左右。

巴西:產量居世界第五位,2018年巴西錫礦山產量1.8萬噸。擁有大量高品位錫礦床,巴西的錫礦開採成本是世界最低的,甚至在錫價處於低谷時,大多數錫礦山均能贏利。巴拉那帕內馬(Paranapanema)公司是巴西的主要錫生產公司。

其他國家:近年來,多數生產國面臨著原有礦山品位下降的事實,開採成本不斷加大,例如馬來西亞和玻利維亞。非洲(摩洛哥、奈及利亞、剛果(金))、澳大利亞、巴西錫礦的產量雖未來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這些地區總的產量比較低,對我國的影響有限。

 

錫礦開發與利用相關政策《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礦產資源制度改革、礦產資源稅費變化

 

中國錫礦開發和利用存在的問題

錫礦資源過度開採嚴重,靜態保證年限有限; 我國以世界23%的儲量支撐41%的生產,資源消耗快。勘查資金投入相對少,新增查明資源儲量有限;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中國是錫精礦最大進口國,2008年成為淨進口國,進口量逐年大幅增加,中國錫礦平均進口量從2005 年的0.8 萬t,到2017 年29.5萬t ,13年增長37倍。2018年22.2萬噸(毛重),同比減少24.9%。目前,中國錫礦資源對外依存度25%左右,而且隨著國內需求的增長(2022年峰值)和錫礦資源不斷貧化,對外依存度還會不斷攀升。

錫礦進口來源單一。最大進口來源國為緬甸,佔我國進口量的98%,少量來自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和寮國等。2018年中國精錫出口量接近去年出口量3倍。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精錫出口為6,078噸,幾乎是2017年2,175噸的三倍,主要系印尼私人冶煉廠出口被管制,造成LME庫存持續下滑,倫錫價格走強,國外相對國內價格溢價所致。

 

 

中國錫礦開發與利用建議

提早布局,加快走出去,積極勘查開發利用境外錫礦資源。全球資源緊張,保障年限低。我國錫精礦進口高度依賴緬甸單一國家,但其儲量和品位快速下降,只夠開採三年。與此同時,全球主要錫資源生產國產量難以為繼。秘魯也面臨儲量和品位快速下降的現實。印度尼西亞則受政策影響,出口遭受限制。未來全球錫礦山供應面臨危機。走出去政策環境好,一帶一路,中非合作(銅鋁、鋰定價權)。建議提早布局,配置海外錫資源,以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為重點。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對緬甸、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進行錫資源項目合作。南美洲的錫資源潛力國玻利維亞、秘魯、巴西等與我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為我國企業到該地區開展錫資源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非洲的剛果(金)、奈及利亞和摩洛哥三國錫產量不斷上升,也是我國重點關注和布局的目標。

立足國內,加大勘查力度,合理開發利用錫礦資源:對國內已查明錫礦資源實行保護性開採、控制開採規模,建立合理的儲備機制; 隨著國內供給側改革、加大環保力度,國內礦產品供應壓力較大。目前,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很高,國家第一次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十九大報告中。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國家先後出臺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法規。政策總趨勢是加大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力度,提高國土空間開發準入門檻。自然保護區數量逐年增多,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權陸續分類退出,這給國內礦業開採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礦業權退出自然保護區的同時,應該不斷加大國內找礦力度,保障國內礦產品的供應。

加強回收利用:再生空間大,中國再生錫產量在2010年達到峰值4萬多噸後,產量開始下降,近幾年維持在3萬多噸。我國再生錫佔消費的20%。

總結:需求增加,資源有限,供應緊張,進口不確定性大,價格長期上漲。

相關焦點

  • 【有色長文】一文讀懂錫礦現狀 欲成「錫」望之星 科普先行!
    目前已發現錫礦物和含錫礦物五十餘種,其中具有工業意義的主要礦物為:錫石、黃錫礦、圓柱錫礦、硫錫鉛礦、輝銻錫鉛礦。雖然在地殼中,錫的平均含量只有0.004%,屬於比較稀貴的金屬,但是由於其在電子與其他產業的重要作用,人們對於錫的需求仍然很大。尤其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還用錫製造了許多特種錫合金,應用於原子能工業、電子工業、半導體器件、超導材料,以及宇宙飛船製造業等尖端技術部門。
  • 供需雙弱主導金屬錫市場 滬錫期價修復持續不改-期貨頻道-和訊網
    3月精煉錫產量較2月增加明顯主因為2月受春節假期以疫情影響部分煉廠生產時間有限,導致中國精煉錫產量數據基數相對較小。進入3月大部分煉廠逐步恢復生產,且原料方面部分春節前成品錫礦庫存進口至國內,精煉錫產量環比有了較為明顯的增加。
  • [公告]錫業股份(000960)配股說明書(封卷稿)- CFi.CN 中財網
    錫產品的供給從長期看主要受錫資源供給能力的影響,而從短期看受政府相關政策、主要企業產能變化等因素影響比較大。 最近十幾年來國際錫價波動較大,但總體呈上漲趨勢。國內錫價波動趨勢和程度與國際市場基本類似。
  • 錫礦供應維持偏緊格局 高品位錫礦搜尋仍在繼續
    10月國內錫礦產量以及錫礦進口量公布,國內錫礦供應維持偏緊格局,目前中緬口岸因疫情因素導致錫礦運輸緩慢的現狀仍無改善。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錫礦砂及精礦進口量11030噸,同比下降12.83%,累計進口量124450噸,累計同比下降15.97%。
  • 金屬錫概況
    國際錫市場   2015年,受錫價持續疲弱及部分國家錫相關新規的限制,全球錫精礦整體減產。根據國際錫協(ITRI)以及安泰科的數據,2015年全球錫精礦產量約為28.31 萬噸,同比減少6%,其中,中國、印度尼西亞、緬甸、秘魯和玻利維亞是全球最大的五個錫礦生產國。   2015 年,上述五大生產國的錫礦產量佔到全球總產量的86.2%左右。
  • 印度尼西亞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由於印尼鋁土礦、鎳礦和錫礦的產量在全球市場中佔比較高,影響較大,因此下面分別從鋁土礦市場、鎳礦市場和錫礦市場來簡單分析目前印尼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情況。邦加島鋁土礦Al2O3含量在38.6%—43%,資源稟賦較好,勘查開發程度較低。  雖然在禁止原礦出口前,印尼的鋁土礦產量在全球鋁土礦總產量的佔比高達19%,曾經是全球最大的鋁土礦出口國,但其儲量僅佔全球儲量的3.57%,產量大大高於儲量,若長此以往,印尼將面臨鋁土礦資源枯竭的問題。
  • 乾貨!全球鋁土礦資源分布格局及開採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鋁行業對進口鋁土礦的依存度達60%,資源供應能力面臨較大壓力,因此,研究全球鋁資源分布、勘探、開採現狀,對於我國發展鋁資源產業、提高國民經濟水平以及保障國家戰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A 全球鋁土礦資源概況  自然界中含鋁礦物和巖石種類豐富,然而截至目前,唯一具有商業開採價值的原料只有鋁土礦。
  • 物以「錫」為貴 —有色金屬投資價值分析__上海有色網
    PT Koba公司和CM Vinto公司分別是全球第七和第八大錫業公司,這兩家公司的問題將對全球錫供給產生重大影響,刺激錫價上漲;     我們預測2007年全球錫消費量38.5萬噸,同比增長4.9%;全球錫產量36.8萬噸,同比增長4.25%,全球供需缺口1.7萬噸,2007年LME錫均價12576美元/噸,同比上漲43%,國內錫均價 113000元/噸,同比上漲32%;國內錫價漲幅小於
  • 廣西華錫集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簡析
    本項目包括2個專題項目:廣西南丹縣銅坑錫礦成礦機制與預測模型專題研究和廣西南丹縣銅坑錫礦深邊部綜合地學信息研究與礦體定位預測專項研究。成績:本項目於2010年6月完成資料綜合整理與報告編制,提交《廣西南丹縣銅坑錫礦接替資源勘查報告》初審送審稿,11月完成終審送審稿。
  • 鄰國的寶藏:東南亞礦產資源分布
    我國礦產資源雖然儲量豐富,但面臨貧礦多、富礦少的困境。過去的十多年裡,中國礦企在全球收購了大量礦山,目前,海外買礦的勢頭仍在持續。東南亞各國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銅、鎳、鈦,鉀鹽等,與我國形成互補。去年中核在寮國發現了超大鉀鹽礦,近年來很多東南亞國家推出政策扶持礦業發展,並期望加強國際合作。對中國礦業人來說,東南亞是一個找礦、開礦、買礦的好地方。
  • 鎢鉬時事|錫坑鎢錫礦保有WO3金屬量6498.32噸
    根據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公示,截至評估基準日2020年9月30日,江西省錫坑鎢錫礦採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值為3036.88萬元,其中,保有可採儲量出讓收益評估值為2384.41萬元;2006年9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未進行有償處置的消耗可採儲量出讓收益評估值為652.47萬元。
  • 南嶺錫礦調查評價工作進展--潘仲芳
    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調查中心潘仲芳  一、南嶺錫礦調查評價主要工作進展  (一)南嶺錫礦調查評價項目設置及經費安排情況  1999年開展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嶺部署錫多金屬礦調查評價項目共14項。其中,5項已結題,9項正在實施。
  • 【SMM金屬早餐】外盤普漲原油漲超2%*10月國內錫礦供應偏緊*矽價...
    》查看詳情【SMM分析:10月國內錫礦供應維持偏緊局面】國內錫礦供應維持偏緊格局,目前中緬口岸因疫情因素導致錫礦運輸緩慢的現狀仍無改善。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錫礦砂及精礦進口量11030噸,同比下降12.83%,累計進口量124450噸,累計同比下降15.97%。
  • 我國動物藥資源供給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我國動物藥資源供給現狀及可持續 發展的思考 趙潤懷,賈海彬,周永紅,朱悅, 劉睿,郭盛,段金廒 【摘要】本文回顧了動物藥在馴化養殖
  • 有色行業:2020年前釩供給偏緊 價格或維持堅挺
    鋼鐵為主要下遊,資源分布集中:釩是難熔金屬,應用於鋼鐵、鈦合金、化工和儲能,其中鋼鐵佔比超90%。全球釩資源主要和其他金屬共生,最主要存在形態為釩鈦磁鐵礦。總量看,釩資源並不稀缺,2017年全球釩資源量和探明儲量分別約為6300萬噸和1900萬噸,且探明儲量大部分集中在中國、俄羅斯、南非和澳大利亞四國,其中中國和俄羅斯的佔比分別為48%和26%。?  鋼鐵產量增長以及釩使用強度提升驅動需求增長,釩電池領域未來潛力較大:目前全球及中國釩需求分別約為8.9萬噸和3.9萬噸,主要受鋼鐵行業影響。
  • 國際丨全球地熱能開發現狀與趨勢分析
    報告指出,目前多種勘探、獲取地熱能的研發活動正在活躍建設中,對一些地熱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說,該技術有望滿足未來幾代人的能源供給需求。地熱能源開發現狀概述2015年備受矚目的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了多項成果,裡面包含一項鮮為人知的成果:全球地熱聯盟成立。
  • 全球與中國煤層氣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全球與中國煤層氣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認為,煤層氣是煤層本身自生自儲式的非常規天然氣,中國埋深淺於2000米的煤層氣資源量為36.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全國95%的煤層氣資源分布在晉陝內蒙古、新疆、冀豫皖和雲貴川渝等四個含氣區,其中晉陝內蒙古含氣區煤層氣資源量最大,佔全國煤層氣總資源量的50%左右。
  • 全球14種礦45個最著名礦山,你知道幾個?
    世界上鎳礦資源分布中,紅土鎳礦約佔55%,硫化物型鎳礦佔28%,海底鐵錳結核中的鎳佔17%。海底鐵錳結核由於開採技術及對海洋汙染等因素,目前尚未實際開發。美國地質調查局2015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探明鎳基礎儲量約8100萬噸,資源總量1.48億噸,基礎儲量的約60%為紅土鎳礦,約40%為硫化鎳礦。
  • 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企業走出去發展,並不是簡單地拿資源,更重要的是拓展發展空間,把我國的產品、服務推向世界,所以這也是化解產能過剩,實現「轉移一批」的重要一環。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年**半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完成2526.58萬噸,同比增長9.32%,增幅比**年同期增加3.9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