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奇特的「吸盤魚」 能吸附鯊魚身體上

2020-12-05 搜狐網
頭部長著吸盤的神秘魚類——鮣魚,最新科學研究揭曉了「吸盤」骨骼的發育形成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鮣魚是一種奇特魚類,它頭部長有一種吸盤結構,能夠緊緊地吸附在鯊魚等魚類身體上,被人們稱為「鯊魚吸附者」。

  這種盤狀骨骼特徵顯示了其有趣起源的重要線索——「吸盤」形成於幼魚骨骼,最初的形態與其它魚類並無差異,成年之後卻逐漸生長成與眾不同的結構。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紅色染料對鮣魚幼魚骨骼著色,密切觀察記錄形成「吸盤」的生長過程。與此同時,他們也觀察其它魚類的背鰭發育狀況,發現這些魚類和鮣魚在發育初期背鰭生長狀況都十分近似。直至發育到一個特定階段,鮣魚的背鰭開始膨脹略向前生長,當它們身體生長到30毫米時,背鰭骨骼已完全發育,長度達到2毫米。吸盤內部仍保持著背鰭的骨骼結構,具有極小的鰭刺和支撐骨骼,這種支撐結構的骨骼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通過張開和閉合,起到吸盤的作用。

  該研究負責人是倫敦國家歷史博物館的拉爾夫-布裡茲,他指出,鮣魚頭部的吸盤表明神秘的自然界孕育著一些奇妙的生物,它們可以循環利用自己的身體部位。

  2006年,布裡茲和研究同事發現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生活在蘇門答臘島的露比精靈燈魚,它們也長著一種獨特魚鰭結構。(卡麥拉)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科學家發現「吸盤魚」可吸附在鯊魚身體上(圖) 2013-02-05 09:55  來源:騰訊科學
  • 不懂物理的吸盤魚,頭頂吸盤的物理性能超過精工製造產品
    看上去沒什麼稀奇的吸盤原理,吸盤魚的吸盤卻比你的掛鈎吸盤要精緻得多。你的掛鈎只能在光滑乾淨的表面上使用,而吸盤魚的吸盤什麼表面都能吸附。你的掛鈎用過一段時間就失去吸力,而吸盤魚的吸盤能用一輩子。最最厲害的是,你的吸盤在潮溼環境下就失去了吸力,而吸盤魚的吸盤不僅在水裡,還能在空氣裡使用,它的吸力比你掛鈎的吸力強好幾倍。
  • 科學家首次在水下連續拍攝到鮣魚吸附在藍鯨上「衝浪」的畫面
    ,它們尋求運輸和保護的方式一直令科學家著迷。一項新研究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深入探討了這種行為,首次連續記錄了這些所謂的「吸盤魚」的行動,展示了它們如何吸附在藍鯨上衝浪、進食甚至社交。儘管科學家們研究鮣魚已經有一段時間,並取得了可能導致先進的吸盤和粘合劑的發現,但對它們的水下行為的了解一直受到限制。
  • 腦袋長了吸盤的魚,寧願餓死也不願「動彈」一下,鯊魚也拿它沒撤
    筆者-小文海洋如此廣闊,其中生活上千萬種生物也不足為奇,而隨著人類對海洋的了解的深入,人們發現越來越多海洋奇葩物種,吸盤魚就是其中之一,它被人類稱為是「世界上最懶的魚」。吸盤魚在進化的過程中第一背鰭變態形成吸盤,因此才獲得了吸盤魚這個稱號,除此之外,吸盤魚還被稱為「懶漢魚」。它們極其懶惰,生活在弱肉強食的海洋中卻不會主動覓食也不會躲避天敵,而是依靠吸附在其它魚類身上,作為一種「寄生蟲」或者。
  • 不懂物理的吸盤魚,吸力強大超過任何精工品,常被人用來釣魚
    吸盤魚是世界上最懶的魚類,多得腦門上那個寬又扁的吸盤,吸盤魚的吸力已經超過了任何人類的精工製品。利用吸盤魚的特性人們可以輕鬆地從海裡捕抓起一條50斤重的金槍魚,有時候甚至能釣上來一隻海龜甚至是鯊魚。而自人類認識到吸盤魚的便利之處後,不少漁民出海捕魚時都捨棄的魚竿,而是選擇將一根繩子系在吸盤魚的身上,讓其自動尋找目標。科學家對於吸盤魚的稱號有很多,比如說「旅行家」、「懶漢魚」等等,因為吸盤魚從來不會費勁自己去尋找食物,而是選擇吸附在其它魚類的身上。
  • Matter:中國科學家發現吸盤魚「搭便車」的新奧秘丨CellPress論文速遞
    鮣魚又被稱為懶漢魚或吸盤魚,其吸盤的吸附力強大到能夠保持吸附在跳出水面並高速旋轉的海豚身上。為了探索其中的奧秘,該課題組對吸盤柔軟的唇圈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唇圈在介於上表皮與下表皮之間有一層獨特的構造:豎直的膠原蛋白纖維。這種纖維狀的構造所提供的彈性能可以最大化吸盤與物體之間的接觸面積,並減少唇圈的變形以保持其粘合力。
  • 兩種長相奇特、用途詭異的魚,不可不知哦
    其實世界上擁有吸盤的魚類其實也不少,像是能舉起自己體重120倍巨石的喉盤魚,還有有些人會養在魚缸裡的清道夫(琵琶鼠)都是具有吸盤的魚類,但是這些魚的吸盤都是由身體的腹鰭特化而成的,主要的用途也是在水流湍急的環境中固定住自己的身體。
  • 【世界怪物大搜羅】之【吸盤魚】
    吸盤魚,又名鮣魚,喜歡吸附在鯊魚,海龜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俗名免費旅行家。是鱸形目藭科藭屬的一種。又稱印頭魚、吸盤魚、粘船魚。外號「天生旅行家」,是世界上最懶的魚。體細長,一般體長220~450毫米,最大體長約達1000毫米。前端平扁,向後漸尖,漸成圓柱狀。
  • 海洋有一種像鞋印的魚,連鯊魚都會成其坐騎,到哪都搭「順風車」
    ,是一種非常奇特的魚類。鮣魚的這個「鞋印」可以讓它足跡遍布四海,是因為這個「鞋印」有吸附能力,這個吸盤平時是充水的,一旦貼近大型魚類,就可以排除裡面的水分,達到吸附的效果,所以它們能吸附在鯊魚、海龜、鯨等大型生物身上,雖然鮣魚的遊泳能力差,但吸附能力強,到哪都搭「順風車」,到達食物豐富區域,便自動脫落,尋找食物。
  • 科普·生態︱誰是世界上最懶的魚?喜歡搭便車的吸盤魚!
    俗稱吸盤魚。吸盤魚喜歡吸附在各種大型的海洋生物身上,這樣自己就不需要動啦,真是世界上最懶的魚。吸盤魚,又名鮣魚、粘船魚、印頭魚,喜歡吸附在鯊魚,海龜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外號「天生旅行家」,是世界上最懶的魚。頭及體前端的背側平扁,有一長橢圓形吸盤,頭的腹側稍圓凸。
  • 【海洋館科普小知識】海洋館裡的大懶蟲——吸盤魚
    吸盤魚,又名鮣魚、粘船魚、印頭魚,喜歡吸附在鯊魚,海龜等大型海洋生物身上,外號「天生旅行家」,是世界上最懶的魚。體細長,一般體長220~450毫米,最大體長約達1000毫米。前端平扁,向後漸尖,漸成圓柱狀。頭稍小;頭及體前端的背側平扁,有一長橢圓形吸盤,頭的腹側稍圓凸。吻很平扁,寬,前端略尖。眼小,側位,距鰓孔較距吻端近。眼間隔很寬平,全由吸盤佔據。
  • 世界上最奇特的魚類,這個世界好神奇!
    這種海底怪魚確實有理由鬱悶:科學家警告稱,由於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最深達1200米的海底當中,由於很難達到這種魚的棲息地,所以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水滴魚(Blobfish)身體呈凝膠狀,可長到12英寸(約合30.5釐米)。
  • 世界上最懶的魚:不想吃不想動,卻能靠這個功能在海中遠行!
    導語:世界上最懶的魚:不想吃不想動,卻能靠這個功能在海中遠行!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海洋裡有無數種生物,至今也沒有確切的數據來統計到底有多少種類,也沒法統計具體的數量。對於沒有滅絕的海洋生物,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鯊魚以兇猛著稱,幾乎就是海洋世界的霸主了,又比如善於隱藏躲避天敵的葉海龍等,不得不說海洋世界的神奇無處不在啊。今天小威來和大家說的這個海洋中的魚類,它卻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懶的魚,連吃飯都不想動。是不是非常有有趣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上最懶的魚,它不被吃天理難容!
    沒有懶的命... ...但在海洋圈裡卻有那麼一種懶到連遊都不願意遊,吃東西都要送到嘴邊的魚~它的頭很扁,背面有一個超級大的橢圓形吸盤,整個身體細長細長的,呈灰黑色,當你第一眼看到的時候還以為它是一個大鞋底子成精了!而這麼懶的海洋生物叫做鮣魚,也叫做吸盤魚,它們是世界上最懶的生物之一!
  • 世界上最懶的魚,它不被吃天理難容
    它的頭很扁,背面有一個超級大的橢圓形吸盤,整個身體細長細長的,呈灰黑色,當你第一眼看到的時候還以為它是一個大鞋底子成精了!而這麼懶的海洋生物叫做鮣魚,也叫做吸盤魚,它們是世界上最懶的生物之一!因為遊泳技能非常差,所以總是吸附在別的魚身上,簡直就像是小魚寶寶求背背的撒嬌樣子,尤其喜歡吸附在鯊魚的身上。鯊魚:我怎麼感覺背上那麼沉呢?
  • 你是一條吸盤魚嗎,你的身邊有沒有吸盤魚
    那時的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去做——吸盤魚,一種靠著出賣青春和肉體來苟且偷生的職業。在海底世界最有名的青樓裡,我用紅樹林賜予我的絕妙身材,搔首弄姿,擺pose,極盡勾引之能事,惹得無數大腹便便的鯊魚蒼蠅一樣圍著我拼命喊價。但我不接受也不拒絕,就那麼媚笑著吊它們的胃口,看它們醜態百出。
  • 這條「懶」魚,不用白費力氣,也可以免費環遊世界
    海裡就有這樣一種這樣的「懶」的魚,它們「懶」得連魚鰭都退化了,長途旅行也靠著其他魚,不用白費力氣,也可以免費環遊世界。這種魚就是「鮣魚」。「鮣魚」的第一背鰭變異呈吸盤狀,可以吸附在其他大型海洋生物上,因此它又被稱為「吸盤魚」,它是一種肉食性的海水魚,它主要以其它體型小於它的口徑的魚類,和一些無脊椎生物為食,有時也充當「清道夫」吃一些食物殘渣。
  • 不懂物理的吸盤魚,吸力有多強?漁夫常用它來釣金槍魚
    吸盤魚又名為懶漢魚,它們既是世界上最懶的魚,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魚,這種魚依靠頭上的吸盤將自己牢牢地固定在海龜、鯊魚或是船底下,以宿主吃剩的殘渣為生。吸盤魚的一生過得悠然自在,它們既不用擔心被其它魚類吃掉,也不用為食物發愁,因此科學家也叫它「最懶的海洋魚類」又或者是「免費的旅行家」。
  • 吸貓擼狗已經過時 現在最流行的是「吸魚」
    仿生鮣魚可以利用3D列印的吸盤持續吸附在物體表面,要想將其取下需要 45 公斤的力量,相當於吸盤重量的 340 倍。幾天前,東京遊戲展 TGS 上的一段「美女機器人」視頻火了,大家紛紛表示想要領一個機器小姐姐回家,但過後被證實那只是真人假扮的。不過,科學家雖然在造人形機器人上比較弱,但在造其他仿真機器人方面技巧相當高超。
  • 吸貓擼狗已經過時,現在最流行的是「吸魚」
    國外權威科學期刊《Science》近日報導,有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仿生鮣(yìn)魚機器人,能夠用吸盤吸附在物體表面,且吸力不輸真實的鮣魚。鮣魚,又叫吸盤魚,是輻鰭魚綱鱸形目的一個科。顧名思義,鮣魚的頭頂上有一個吸盤,用來吸附在其它大魚身上以移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