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節牌坊後的血與淚

2020-11-28 騰訊網

牌坊,是中國傳統建築類型,用於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等。如功名牌坊是為表彰那些鎮守邊疆、抵禦外敵的功臣而修建的;標誌牌坊主要是用在宮殿或者廟宇前做一種標誌性建築;陵墓牌坊通常用在帝王皇家的陵墓當中,用來彰顯皇家的身份、地位和權威;道德牌坊就是表彰在封建道德上有優良表現的人,包括節婦以及孝子等。

貞節牌坊,是古時用來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而符合當時年代道德要求,流傳特異事跡的女性,為其興建的牌坊建築。

首先來說說"貞節"這個東西。

先秦時期社會風氣可以從《詩經》中窺見,由《東門》《關雎》《蒹葭》《氓》等詩可以看出 ,先秦的男女大膽追求愛情,表達愛意毫不扭扭捏捏,社會風氣是很開放的。

漢朝時期,董仲舒的「新儒學」在社會上佔據了主導地位。受到儒學思想的影響天子漢宣帝劉詢曾下詔賞賜給貞婦一些絲織品,漢安帝劉祜不僅賞賜給貞婦糧食十斛,還會在門樓上刻字表彰。民間也有獨立成書的劉向的《列女傳》、班昭的《女戒》對於貞節的倡導。但整個社會的社會風氣並沒有受太大影響,還是比較開放,對於女子的貞節觀念並沒有嚴格的控制,寡婦再嫁並不會被視為不符合禮教的規範而嚴加指責或禁止。如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被休的劉蘭芝才回到家中十多天縣令和太守就先後派人說媒。東漢著名的才女蔡文姬一生也曾三次嫁人,並未遭到任何非議。由此可見,漢代時期的貞節觀念是十分淡薄的。

唐朝就更不用說了,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一批唐代文獻中保存著不少唐人的「放妻書」(離婚證書),單從這一點,整個唐朝的風氣也就可見一斑了。在唐朝,女子好著男裝,女裝也比較開放,貴族婦女能成群結夥地騎馬外出郊遊,男女交往也十分開放,是其他朝代不可比擬的。

宋朝雖然因為朱熹的大力提倡,理學得到傳播,但並未能真正地深入人心,也沒有佔據統治地位。程頤對社會風氣有感而發:「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即便是程頤自己,也並未盡遵所言:他的外甥女喪夫之後,他怕姐姐過度悲傷,就把外甥女接到家中,然後再嫁給他人。

但是,經過金,元,明三朝對於貞節觀念的極端倡導,再加上理學"存天理,滅人慾"觀念的日趨興盛,到了明清,程朱理學已經完全被曲解,貞節觀念也被扭曲到了一種令人髮指的地步。夫死守節成了天理,就算未過門,有婚約,夫死也要盡節,被男子調戲亦要尋死以表清白。這不僅僅是因為女子的觀念被統治者、被世俗、被《內訓》《訓女寶箴》《古令列女傳》等讀物改變,而且各地官府也把貞節牌坊當作一種政績,以此為榮,大的家族往往也會視節婦為一種榮譽,因此就算是有反抗意識的女性,家族也會為了榮譽而勸誡甚至於脅迫女子守節。

根據《古今圖書集成》記載,「烈女」、「節婦」唐朝只有51人,宋朝增至152人,明朝竟達到了27141 人,但是到了明末,烈女就直接成千上萬,到了清朝受到旌表的貞節烈婦竟然高達 100 萬人,平均一個縣三百年三千多烈女。婦女獲得旌表成為一種宗教性風潮。牌坊數量成為大戶人家攀比的工具,甚至成了官員政績的證明。而這還是有清晰記錄的人數,沒被記錄下來的又有多少呢?

那麼,那些被立了牌坊的"節婦",她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有記載的有張淑儀守禮全貞,張氏女飾丐全貞、吳氏女未婚守貞、二奇女守一全貞、姚小賓未婚婦守貞、杜氏婦投河、蕪湖烈婦投水、徐氏赴水殉夫、朱氏女投江自盡、蔡慧奴拒滿帥而自歾、吳絳雪以死紓難、王富英被掠自縊等等等等。

這幾種,最殘忍的就是殉節。觸柱、絕食、上吊,這樣不但貞,而且烈,這是整個社會對一個女人要求最高的氣節。在有的地方,這個殉節還不是你躲在家裡悄悄地完事,而是要擇良辰吉日,搭高臺,懸掛白帛,開始表演自殺。女子要麼是自願,要麼是被父母兄弟逼迫。如果女子不同意,親人會把她打到同意為止。

那至於那些選擇活下去的女子呢?清代《禮部則例》規定:節婦,即「自三十歲以前守至五十歲,或年未五十而身故,其守節已及十年,查系孝義兼全厄窮堪憐者」,及為夫守貞的「未婚貞女」。由此來看,不論其他,單單是守節這一條就至少要滿十年。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呢?如果一個女子定了娃娃親但丈夫卻早夭了,她十五歲就要抱著丈夫的牌位嫁進他家,從此深居簡出,直到去世,一生的光陰就賠在深宅之中了。

失去了丈夫,沒有了主要勞動力和經濟來源,孩子也還尚小,還有舅姑需要贍養,這一切生活重擔就自然而然落在了這位女子一個人身上,只能求個生存,溫飽可能都難以保障。比如清朝張尚謙妻姚氏,「二十七,夫亡,三孤皆幼,糧無隔宿,隆冬裂裙以蔽兒體」,饒一舟妻張氏二十七歲守寡,「家徒壁立,忍飢撫孤,守節五十二載」。令人唏噓不已的還有,有的節婦由於沒有財力安葬亡夫,以致於不得不變賣衣飾甚至賣兒葬夫:清朝江日昊妻張氏,「昊亡漢陽,氏鬻衣飾攜兒扶櫬歸」。這是作為節婦物質上所要忍受的。除去物質,精神上的痛苦更加讓人難以忍受。女子守節,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幾十載。試想我們被疫情關在家裡幾個月都已經渾身難受了,古代節婦一關就是一生,該是如何煎熬。丈夫死後,她們更加要謹言慎行,終日戰戰兢兢,不敢穿顏色鮮豔的衣服,不敢與男子有任何接觸。萬一手什麼的被男子看了去,就要剁下來以證清白。

一些年輕的節婦除了要克制生理需求,避免各種外界的閒言碎語外,還有可能會遭到兄嫂或者地方勢力的強制改嫁。因為節婦屬於社會弱勢群體,她們被強制改嫁的最主要原因在於族人想要爭奪家產,如明朝丁廷寶妻梅氏,「夫亡守志撫孤,族利其產,迫欲嫁之」 。呂天賦妻黃氏十九歲守寡,「姑舅雙亡,子方一歲,家產被欺佔」。還有可能是地方惡勢力的仗勢強娶,如清朝呂積葵妻汪氏二十三歲夫亡,「誓死無二,有某侍富強娶,汪氏截發投塘」。

對於失貞的女子,她面臨著嚴厲的懲罰,輕則被趕出族門,重則被施以沉河、火燒甚至凌遲處死等酷刑。清朝乾隆時期,山西有個姓李的人,是個不舉之人,他的妻子陳氏不安於現狀,常常逃回娘家。有一天,她的父親陳維善親自把她送到夫家,然後回去,可是走到半路,女兒又跑回來了。陳維善氣得不得了,就活活地把女兒縊死,自己也上吊死了。

所以,節婦們為了自證清白,不惜自殺或者自殘。清朝喻守迪的妻子十八歲守寡,她的家人強制她改嫁,她為了守節,"毀容自誓";清朝程邦貴的妻子葉氏二十五歲喪夫,她"終日號哭",儘管如此,婆婆還懷疑她有外遇,葉氏為證清白,竟"嚼指瀝血"(正在碼字的我感到手疼);清朝管儒藻之妻田氏二十七歲守寡,鄰居老太婆看她長得漂亮,總是諷刺她不檢點,她為了清白竟用針刺瞎了自己的一隻眼睛,"鮮血淋漓"......貞節牌坊上面,沾了多少女子的眼淚和鮮血?!

新中國成立之後破四舊砸的最多的,就是貞節牌坊,針對的不僅僅是這個東西,更是其背後的畸形文化和殘酷的封建禮教。如果從狹義或者從對貞節牌坊所表述意義普遍認知,以及現存貞節牌坊的意義來看,不應該是女子痛恨貞節牌坊,而是三觀正常的人都該痛恨貞節牌坊,它是對人類本性的壓制,是人類文明的敵人。

相關焦點

  • 徽州牌坊,為什麼說是古徽州女性的人生悲歌
    而徽州的牌坊中,以表彰婦女貞節為最多,幾乎佔到一半,其中,商人婦佔了絕大多數。為什麼徽州的貞節牌坊有這麼多呢?小編認為還是和徽州的朱程理學有關。朱熹曾說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朱熹的這句話並不是針對女性,卻被人們錯誤地理解。徽州的牌坊,包括貞節牌坊已經是作為一種並不多見的歷史文化來遺存。宋代以來的徽州婦女,確實是不堪回首的。
  • 在極端重視女性貞節的古代,為何有許多「二婚」皇后
    後來,劉啟即位後廢掉了薄皇后和太子劉榮,立了王娡為皇后。 漢昭烈帝劉備的皇后吳氏《資治通鑑·卷六十九》記載:「漢主立夫人吳氏為皇后。後,偏將軍懿之妹,故劉璋兄瑁之妻也。」劉備在益州鳩佔鵲巢之後,稱帝之後冊封的皇后吳氏,其實是原益州牧劉璋兄長劉瑁的遺孀。
  • 千島湖底有座千年古城,城牆牌坊完好無損,號稱中國的亞特蘭蒂斯
    被淹沒的還有春秋戰國遺址,多數的古代牌坊。二十多萬移民被要求提前進行搬遷,不願離開的村民選擇了往高處的山地搬遷,也有無處安身的移民陸續逃回故鄉。隨著水面的不斷上漲,他們又被迫一次又一次地遷徙。為了國家,他們無奈捨棄了自己的小家。情感上的難以割捨,以及搬遷與重建家園時遭受的種種艱辛,都曾在他們的精神上留下烙印與傷痕。
  • 寡婦在臨終前道出,如何守寡50年,知道真相後,眾人沉默了
    並設立貞節牌坊的標誌,那只要有了這個標誌,那麼你一輩子就只能呆在這個家,再也不能改嫁。從自己手掛上升到了全村人看著你守寡。保住了這個所謂的榮譽。那麼我可以在很多歷史書中看到很多女性守寡的年齡,那麼這個時候的她們該怎麼樣度過漫漫的長夜呢?
  • 澳門大三巴背後的故事:曾是遠東第一所西式大學,牌坊是學校大門
    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可以說是每個旅客的必到之地。自從1835年一場大火,原為中西合璧的聖保祿教堂,變成了只有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附屬於聖保祿學院。學院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在15世紀到17世紀的時候有不少訪華的外國傳教士來修讀中文,令學院成為這些傳教士進入中國的重要傳教基地,對推動歐洲和中國的宗教及文化交流起到無可比擬的卓越作用。
  • 莆田新增標誌性景觀 仙遊楓亭「蔡襄故裡」牌坊建成
    「蔡襄故裡」牌坊建成東南網莆田11月11日訊(通訊員 陳各燦 許新飛)近日,坐落於福泉高速楓亭出口和仙港大道交匯處的「蔡襄故裡」牌坊建成,為莆田市南大門和一代廉臣、名臣的故裡——仙遊楓亭鎮增添了一道標誌性景觀。
  • 中國最有名的「牌坊」,在火災中倖存,曾是東亞第一所西式學校
    利瑪竇400多年前,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就已在澳門定居,1565年一位叫弗朗西斯科·佩萊斯(Francisco Perez)的神父在澳門建了一座聖母小堂作為住所,不久後將其改為學校,1572年正式開學典禮,被認為是澳門第一所學校,目的是在東方培養天主教徒。
  • 武松墓前有牌坊 嶔崎瑰偉說英雄
    福建莆田青石是墓前牌坊的主材,石料已加工好運來堆放在墓周邊,明後天正式安裝。牌坊匾額所書的是「嶔崎瑰偉」四字,一副楹聯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丁夫先生說,這也跟舊武松墓一樣。丁夫先生說,「武松墓是假墓」的原因,是實際生活中沒有武松這個人,「既無其人,何來其墓?」其實,杭州除了武松墓外,還有很多「梁山好漢」的「遺蹟」,如魯智深坐化六和塔下的墓,清泰門外被乞兒奉為祖師的時遷廟等。
  • 西湖邊念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的碑和牌坊 記錄一段浴血抗戰史
    在杭州的西溪路上,也有一座相同題材的牌坊——「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牌坊」,牌坊後面的石碑上,刻著1000多位陣亡將士的名字。  這兩個紀念碑和紀念牌坊,都記錄著八十八師83年前在上海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歷史。  兩座紀念建築,一段浴血抗戰史  初夏的杭州西湖,陽光明媚,遊人如織。
  • 「小社區」撬動「大能量」丨蘭州市西固區牌坊路社區凝聚轄區單位...
    蘭州市西固區牌坊路社區融合凝聚轄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力量,構建「大黨委」格局,博彩眾長,點滴積累,把社區當「家庭」,把居民當「家人」,把社區事務當「家務事」,共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同時,把「小蜜蜂」品牌從最初的志願者服務隊升華為「派志願先鋒,訪群眾所需,共享新時代幸福之路」的黨建品牌,讓小社區像槓桿一樣撬動大力量,為民服務能力成倍「放大」。
  • 寵物狗咬斷兩歲娃淚小管顯微鏡下手術避免「以淚洗面」
    」家長陳先生告訴記者,隨後他們立刻帶小豆在城陽當地醫院急救,初步衝洗探查後卻被告知沒有救治條件。    原來小豆不止是眼瞼的皮膚肌肉組織損傷,還合併了淚小管的斷裂。淚小管斷裂一定要及時手術修復,若不及時通過手術修復將導致終生持續地流淚。成人淚小管直徑在0.5—1.0mm左右,而2歲幼兒的淚小管直徑更細,手術難度可想而知。    「從孩子晚上8點多受傷開始,我們轉了青島市多家醫院。」
  • 欖仁樹,又名大葉欖仁,我有大大的葉子,雖然不是最大,但我是牌坊街的樹王
    (Combretaceae)我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在我們的美麗而經典的牌坊街,也有紮根,而且,除了大大的葉子,我可是牌坊街的樹王哦從昌黎路向北拐進牌坊街,經過文宗方伯牌坊之後,就有一棵大樹「擋」在前頭報告樹王,我們已經「佔領」牌坊街
  • 三顧茅廬:身陷縲紲慈母全貞節,心繫日月明君訪英才之二!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三顧茅廬:身陷縲紲慈母全貞節,心繫日月明君訪英才之二!更是為了漢事之興。正在這時,曹操命人來請,說明我的到來,你們早已知道。盡學娘親自已懸梁,其實就是死於你曹操手中。殺母之仇,豈可不報!元直沉住氣來會曹操。曹孟德敬徐庶似上賓,擺酒款待,用上號棺枋厚葬徐母。
  • 韓服王者輔助之選 女神淚塔裡克無限續航
    ,但是在近期的韓服高分段,女神淚居然成為了寶石這個輔助的專屬,並且效果還十分不錯,那麼這樣的情況到底是為什麼呢?女神淚成為寶石的專屬裝備。這就是他寶石的三大細節,掌握這些,輔助也能Carry!這就是女神淚對於寶石來說存在的意義。寶石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 一部家庭生活夾雜著愛情、欺詐等等有血有淚的故事
    《無恥之徒》第一季該劇講述了熱鬧非凡的家庭日常生活夾雜著愛情,冒險,欺詐,溫情等等有血有淚的故事。知道法蘭克到加拿大是史蒂夫搞的鬼後,她和史蒂夫大吵一架。第一季第3集  菲奧娜和史蒂夫分手並決定和街區的警官託尼牽手,畢竟兩人青梅竹馬,託尼從小就喜歡她。曼蒂被伊恩拒絕,盛怒下指控伊恩強姦她,她的不良少年哥哥米奇開始到便利店追殺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