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即1922年1月9日,印度裔美國生化學家霍拉納(Har Gobind Khorana ,1922.1.9-2011.11.9)出生。
霍拉納出生在印度萊布爾,父親是當地政府體系中的一名鄉村農業稅員。儘管家庭很窮,但父親致力於教育他的孩子,實際上他們是約100人的村子裡唯一識字的家庭。一名叫Ratan Lal的教師在霍拉納讀高中期間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霍拉納在拉合爾的旁遮普大學學習,在那裡他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1945年,他獲得印度政府獎學金,前往英國利物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49年,獲得蘇黎世大學博士後學位,霍拉納回到印度短暫的居住,之後返回英國在劍橋定居。當時的劍橋很大一部分人在從事蛋白質和核酸的研究。1952年,霍拉納加入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戈登·M·史魯姆的團隊,從事磷酸鹽酯和核酸領域的研究。1960年,他進入威斯康星大學的酶研究所,並加入美國國籍。1970年,他受聘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和化學教授。
在20世紀50年代,人們發現遺傳信息從DNA轉移到RNA,轉化為蛋白質。DNA中的三個核苷酸序列對應於蛋白質中的某個胺基酸。這個基因密碼怎麼會被破解?在馬歇爾·尼倫伯格(Marshall Nirenberg)發現了謎題的第一部分之後,代碼的其餘部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逐漸顯露出來。霍拉納通過利用酶構建不同的RNA鏈,為這一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利用這些酶,他能夠產生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解決了其餘的難題。
因為他們解釋了遺傳密碼及其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評委會將196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霍拉納、羅伯特·W·霍利和馬歇爾·尼倫貝格。
2011年11月9日,霍拉納在馬裡蘭州康科德去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