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可以說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地流行語,如「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雖然現實當中痔瘡的發病率還沒有到那麼高,但也側面反映出了痔瘡真的非常常見,它是任何年齡段、任何性別的人群都可以發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還會逐漸升高。有的痔瘡嚴重的患者,其生活質量常常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了解痔瘡形成的原因,積極預防痔瘡是非常有必要的。
痔瘡是如何形成的?
對於痔瘡形成的機制,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肛墊下移學說。
什麼是肛墊呢?其實就是在我們肛門的黏膜下,有一層環狀的由靜脈(也稱之為靜脈竇)、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管血管墊,就簡稱為肛墊。這個肛墊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說有什麼作用呢?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閉合肛管、節制排便,有點類似於水龍頭的閥門;對於正常人來說,肛墊比較疏鬆地附著在肛管的肌壁上,在排便的時候,大便會有一個向下的壓力,被推擠向下,排便之後它會藉助自身的收縮作用,縮回到肛管內。但是有的人肛墊彈性回縮作用會逐漸減弱,進而導致肛墊逐漸充血、下移,從而形成痔瘡。
第二種說法就是靜脈曲張學說。
也就是痔瘡的形成和靜脈擴張淤血有一定的關係。在解剖上,我們的門靜脈系統和它的分支直腸靜脈都是沒有靜脈瓣的,而且直腸上下靜脈叢管壁都是非常薄的,位置也淺,末端直腸的黏膜組織液比較鬆弛,這些各種因素的匯集,導致了在直腸末端和肛管周圍非常容易出現靜脈血液的淤積和擴張。靜脈叢是形成肛墊的主要結構,而痔瘡的形成實際上就是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形成一個又一個類似於結節樣的突起。而且由於直腸和肛管位於腹腔的最下面,所以很多因素都會引起直腸靜脈回流受到阻礙,從而導致靜脈淤血擴張,形成痔瘡。
痔瘡是如何分類的呢?都有些什麼表現?
痔瘡一般在醫學上我們將它分為三類:也就是內痔、外痔、混合痔。
內痔就是肛管內的靜脈曲張。它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出血和脫出。比較常見的症狀是無痛性、間歇性的便後出血,而且這種出血往往是鮮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瘙癢,這主要是內痔滲出粘液後,刺激肛管皮膚所致。內痔根據嚴重性,常常還分為一到四度:一度主要是指排便的時候帶血,排便後出血自行停止,而且沒有痔的脫出;二度主要指有便血,排便的時候痔還會往外脫出,但是往往在排便之後痔可以自行還納;三度則是便血較多,排便或者負重的時候痔瘡會脫出,而且不能自行還納,需要用手還納;四度則是有便血,而且痔瘡脫出之後不能還納或者還納之後又脫出。
外痔是肛門開口處的附件的靜脈曲張。它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肛門部疼痛或者瘙癢不適、肛門部腫脹以及出血;如果發生了血栓或者形成了皮下血腫,那麼患者可能會出現劇痛;而且血栓性外痔也是非常的常見,所以很多外痔患者往往疼痛難忍。
還有一種就是混合痔,顧名思義,就是內痔和外痔同時存在,它其實是內痔和外痔通過靜脈相互融合,從而形成混合痔。對於混合痔的症狀,往往是既包括了內痔的症狀,也含有外痔的症狀,所以總的來說,混合痔是最麻煩、也是最嚴重的,有的患者甚至還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淤血壞死,非常的難受。
哪些人群是痔瘡的高危人群呢?
1、首先就是長期久坐不動或者長期站立的人群。比如老師和外科醫生,他們往往經常性的站立,則會導致肛管壓力較大,影響肛管周圍靜脈血液的回流,進而導致局部出現淤血現象,從而形成痔瘡,另外一些長期坐著工作的人群也是醫院,比如程式設計師,白領等,他們則是因為長期久坐,導致局部管壁彈性減弱、變薄,從而容易出現靜脈的過度充盈。
2、其次則是太過於肥胖的人群。肥胖會導致體重過重,體重太大會更加容易導致盆腔及肛管的壓力增高,時間長了之後,他們的靜脈回流相對於正常人也要差很多,所以更加容易形成痔瘡。
3、還有就是長期便秘的人群。長期的便秘往往讓患者在排便的時候需要用很大的勁,而且便秘患者往往大便都比較乾燥,這更加容易對肛管產生更大的擠壓和摩擦,促使肛管周圍的靜脈發生團塊狀的曲張,進而導致痔瘡的形成。
4、長期喝酒和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群。對於這一類人來說,也是非常高危的人群,因為這些刺激因素會導致肛管的黏膜發生比較明顯充血,從而引起痔瘡;另外,那些特別喜歡吃肉類食物,而對於新鮮蔬菜、水果不愛吃的人,他們的糞便非常容易乾結,這既會誘發便秘,也會增加痔瘡的發生率。
5、還有就是孕期女性。特別是多次懷孕的的女性。因為在懷孕的過程中,孕婦的子宮體積會逐漸的增大,這會讓他們腹腔和盆腔的壓力都逐漸增高,進而壓迫到直腸,導致直腸和肛管的靜脈回流出現障礙,造成靜脈的擴張和淤血,從而誘發痔瘡,所以很多孕期的婦女都有痔瘡的困擾。
發現痔瘡應該怎麼辦?
痔瘡非常常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治療,在這裡劉醫生給大家治療的三個原則: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有症狀的痔瘡重在減輕或消除症狀,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療為主。
對於在痔瘡初級或者沒有症狀的的痔瘡,建議患者可以多吃纖維性的食物,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大便習慣,保持大便的通暢,防止出現便秘或者腹瀉。同時可以使用熱水坐浴,從而改變局部的血液循環,防止靜脈淤血;另外也可以在肛管內注入油劑或者栓劑;對於血栓性的外痔,可以通過局部的熱敷、外敷消炎止痛藥等。總的來說,如果疼痛能夠患者,可以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另外,注射治療也是痔瘡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注射的方法一般為肛周局麻下使肛門括約肌鬆弛,然後插入肛門鏡,注入硬化劑。除此之外,紅外線凝固治療、膠圈套扎治療、超聲下痔動脈結紮術、手術治療等都是痔瘡的治療方法。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痔瘡?
1、首先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比如避免長期久坐不動,避免長期站立等,對於工作中需要長期久坐的人群來說,可以在工作中增加站起來走動的時間,而對於長期站立的人群來說,則建議適當多坐,做到站和坐結合,既要避免長期久坐,也要避免長期站立。
同時要注意儘量避免頻繁的抬舉重物,因為頻繁的抬舉重物容易導致肛周的靜脈淤血,所以如果必須要抬舉比較重的物體,注意在抬的時候呼氣,而不是屏住呼吸。而如果是處於妊娠期的婦女,睡覺的時候最好是選擇側著睡覺。
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養成堅持鍛鍊的好習慣,比如每周運動5天,每次運動半小時左右,這有助於減輕肛周血管的壓力,避免靜脈淤血,從而防止痔瘡的形成。
2、其次則是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良好的排便習慣有助於減少痔瘡的發生。比如有了排便的感覺,就儘量馬上進行排便,避免拖太久;在排便的時候則需要注意儘量避免用力過度,也要留夠時間,自然的排便,排便的時候也儘量不要屏住呼吸;當然,也儘量不要排便的時候長時間的玩兒手機,有的朋友一排便就玩手機,經常蹲太久,這也非常容易誘發痔瘡的發生。
3、再次則是要有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均衡飲食,避免便秘。
在日常生活中儘量減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對於肉類食物要做到適量攝入,避免攝入太多;而對於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則要注意多攝入,比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豆類等,一定要多吃。而對於酒,也是要控制攝入,偶爾少量的飲酒影響不大,但是如果經常性飲酒,大量飲酒,則非常容易導致痔瘡的出現,所以劉醫生建議大家還是儘量戒酒為好。
總結
儘管痔瘡的發病率非常高,但是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加強預防,是可以比較明顯地降低痔瘡的發病率的,所以劉醫生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積極預防,從而遠離痔瘡給我們帶來的煩惱。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