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怎麼來的?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預防?醫生告訴您

2020-12-03 影像科劉醫生

痔瘡可以說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地流行語,如「十男九痔」、「十女十痔」,雖然現實當中痔瘡的發病率還沒有到那麼高,但也側面反映出了痔瘡真的非常常見,它是任何年齡段、任何性別的人群都可以發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還會逐漸升高。有的痔瘡嚴重的患者,其生活質量常常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了解痔瘡形成的原因,積極預防痔瘡是非常有必要的。

痔瘡是如何形成的?

對於痔瘡形成的機制,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肛墊下移學說。

什麼是肛墊呢?其實就是在我們肛門的黏膜下,有一層環狀的由靜脈(也稱之為靜脈竇)、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管血管墊,就簡稱為肛墊。這個肛墊對於我們正常人來說有什麼作用呢?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閉合肛管、節制排便有點類似於水龍頭的閥門;對於正常人來說,肛墊比較疏鬆地附著在肛管的肌壁上,在排便的時候,大便會有一個向下的壓力,被推擠向下,排便之後它會藉助自身的收縮作用,縮回到肛管內。但是有的人肛墊彈性回縮作用會逐漸減弱,進而導致肛墊逐漸充血、下移,從而形成痔瘡。

第二種說法就是靜脈曲張學說。

也就是痔瘡的形成和靜脈擴張淤血有一定的關係。在解剖上,我們的門靜脈系統和它的分支直腸靜脈都是沒有靜脈瓣的,而且直腸上下靜脈叢管壁都是非常薄的,位置也淺,末端直腸的黏膜組織液比較鬆弛,這些各種因素的匯集,導致了在直腸末端和肛管周圍非常容易出現靜脈血液的淤積和擴張。靜脈叢是形成肛墊的主要結構,而痔瘡的形成實際上就是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形成一個又一個類似於結節樣的突起。而且由於直腸和肛管位於腹腔的最下面,所以很多因素都會引起直腸靜脈回流受到阻礙,從而導致靜脈淤血擴張,形成痔瘡。

痔瘡是如何分類的呢?都有些什麼表現?

痔瘡一般在醫學上我們將它分為三類:也就是內痔、外痔、混合痔。

內痔就是肛管內的靜脈曲張。它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出血和脫出。比較常見的症狀是無痛性、間歇性的便後出血,而且這種出血往往是鮮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瘙癢,這主要是內痔滲出粘液後,刺激肛管皮膚所致。內痔根據嚴重性,常常還分為一到四度一度主要是指排便的時候帶血,排便後出血自行停止,而且沒有痔的脫出二度主要指有便血,排便的時候痔還會往外脫出,但是往往在排便之後痔可以自行還納三度則是便血較多,排便或者負重的時候痔瘡會脫出,而且不能自行還納,需要用手還納;四度則是有便血,而且痔瘡脫出之後不能還納或者還納之後又脫出

外痔是肛門開口處的附件的靜脈曲張。它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肛門部疼痛或者瘙癢不適、肛門部腫脹以及出血;如果發生了血栓或者形成了皮下血腫,那麼患者可能會出現劇痛;而且血栓性外痔也是非常的常見,所以很多外痔患者往往疼痛難忍。

還有一種就是混合痔,顧名思義,就是內痔和外痔同時存在,它其實是內痔和外痔通過靜脈相互融合,從而形成混合痔。對於混合痔的症狀,往往是既包括了內痔的症狀,也含有外痔的症狀,所以總的來說,混合痔是最麻煩、也是最嚴重的,有的患者甚至還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淤血壞死,非常的難受。

哪些人群是痔瘡的高危人群呢?

1、首先就是長期久坐不動或者長期站立的人群。比如老師和外科醫生,他們往往經常性的站立,則會導致肛管壓力較大,影響肛管周圍靜脈血液的回流,進而導致局部出現淤血現象,從而形成痔瘡,另外一些長期坐著工作的人群也是醫院,比如程式設計師,白領等,他們則是因為長期久坐,導致局部管壁彈性減弱、變薄,從而容易出現靜脈的過度充盈。

2、其次則是太過於肥胖的人群。肥胖會導致體重過重,體重太大會更加容易導致盆腔及肛管的壓力增高,時間長了之後,他們的靜脈回流相對於正常人也要差很多,所以更加容易形成痔瘡。

3、還有就是長期便秘的人群。長期的便秘往往讓患者在排便的時候需要用很大的勁,而且便秘患者往往大便都比較乾燥,這更加容易對肛管產生更大的擠壓和摩擦,促使肛管周圍的靜脈發生團塊狀的曲張,進而導致痔瘡的形成。

4、長期喝酒和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群。對於這一類人來說,也是非常高危的人群,因為這些刺激因素會導致肛管的黏膜發生比較明顯充血,從而引起痔瘡;另外,那些特別喜歡吃肉類食物,而對於新鮮蔬菜、水果不愛吃的人,他們的糞便非常容易乾結,這既會誘發便秘,也會增加痔瘡的發生率。

5、還有就是孕期女性。特別是多次懷孕的的女性。因為在懷孕的過程中,孕婦的子宮體積會逐漸的增大,這會讓他們腹腔和盆腔的壓力都逐漸增高,進而壓迫到直腸,導致直腸和肛管的靜脈回流出現障礙,造成靜脈的擴張和淤血,從而誘發痔瘡,所以很多孕期的婦女都有痔瘡的困擾。

發現痔瘡應該怎麼辦?

痔瘡非常常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治療,在這裡劉醫生給大家治療的三個原則: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有症狀的痔瘡重在減輕或消除症狀,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療為主

對於在痔瘡初級或者沒有症狀的的痔瘡,建議患者可以多吃纖維性的食物,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大便習慣,保持大便的通暢,防止出現便秘或者腹瀉。同時可以使用熱水坐浴,從而改變局部的血液循環,防止靜脈淤血;另外也可以在肛管內注入油劑或者栓劑;對於血栓性的外痔,可以通過局部的熱敷、外敷消炎止痛藥等。總的來說,如果疼痛能夠患者,可以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另外,注射治療也是痔瘡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注射的方法一般為肛周局麻下使肛門括約肌鬆弛,然後插入肛門鏡,注入硬化劑。除此之外,紅外線凝固治療、膠圈套扎治療、超聲下痔動脈結紮術、手術治療等都是痔瘡的治療方法。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痔瘡?

1、首先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比如避免長期久坐不動,避免長期站立等,對於工作中需要長期久坐的人群來說,可以在工作中增加站起來走動的時間,而對於長期站立的人群來說,則建議適當多坐,做到站和坐結合,既要避免長期久坐,也要避免長期站立。

同時要注意儘量避免頻繁的抬舉重物,因為頻繁的抬舉重物容易導致肛周的靜脈淤血,所以如果必須要抬舉比較重的物體,注意在抬的時候呼氣,而不是屏住呼吸。而如果是處於妊娠期的婦女,睡覺的時候最好是選擇側著睡覺。

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養成堅持鍛鍊的好習慣,比如每周運動5天,每次運動半小時左右,這有助於減輕肛周血管的壓力,避免靜脈淤血,從而防止痔瘡的形成。

2、其次則是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良好的排便習慣有助於減少痔瘡的發生。比如有了排便的感覺,就儘量馬上進行排便,避免拖太久;在排便的時候則需要注意儘量避免用力過度,也要留夠時間,自然的排便,排便的時候也儘量不要屏住呼吸;當然,也儘量不要排便的時候長時間的玩兒手機,有的朋友一排便就玩手機,經常蹲太久,這也非常容易誘發痔瘡的發生。

3、再次則是要有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均衡飲食,避免便秘。

在日常生活中儘量減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對於肉類食物要做到適量攝入,避免攝入太多;而對於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則要注意多攝入,比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豆類等,一定要多吃。而對於酒,也是要控制攝入,偶爾少量的飲酒影響不大,但是如果經常性飲酒,大量飲酒,則非常容易導致痔瘡的出現,所以劉醫生建議大家還是儘量戒酒為好

總結

儘管痔瘡的發病率非常高,但是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加強預防,是可以比較明顯地降低痔瘡的發病率的,所以劉醫生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積極預防,從而遠離痔瘡給我們帶來的煩惱。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如何積極預防?醫生告訴您
    一般懷疑乳腺有問題,可以到乳腺外科進行就診,而做哪些檢查,劉醫生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和實用的檢查方法。 一、專科醫生查體。 根據劉醫生了解,乳腺癌高危人群一般包括幾大類: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也就是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乳腺癌的人群,研究表明,乳腺癌具有比較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也就是往往一家人出現多個乳腺癌患者。所以對於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及時做好乳腺的篩查。
  • 女子做痔瘡手術2小時後死亡 如何預防痔瘡
    1月16日,陳華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重慶奧林中醫肛腸醫院,準備做一個痔瘡手術。約上午9點,陳華被推進手術室。一個多小時後,手術完成。然而,陳華卻出現異常反應:口齒不清、異常臉紅,說話越來越困難。母親王芳(化名)意識到有些不對勁,便呼叫醫護人員前來查看。不過,王芳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醫生,只來了一個護士。護士見狀告訴王芳,陳華目前的狀況是正常的。
  • 哪些人是高危群體?醫生告訴您
    但實際上糖尿病前期對於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此段時間內將血糖控制到標準範圍內,還是有機會避免患2型糖尿病的,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是可以逆轉的,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什麼是糖尿病前期,如何做來逆轉病情呢?01什麼是糖尿病前期?
  • 有慢性闌尾炎竟是大腸癌高危人群?專家:消化道腫瘤早篩查可預防
    龍頭新聞訊(實習生 張慧鑫 曹悅 記者 薛宏莉)你知道嗎,有慢性闌尾炎病史的患者竟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近日,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消化內科正式加入「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旨在通過規範消化內鏡診療,幫患者提高篩查意識,建立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防控體系。
  • 做痔瘡手術時放了個屁,崩了醫生一臉血...
    伴隨著手指在菊花間遊走,疼痛的撕裂感撲面而來,小董一度懷疑醫生是不是在上面撒了孜然。「李醫生,我們來了」話音落下,手術室的大門被打開,小董看不清來人的樣子,但聽聲音應該是兩個年輕的女孩子。「這麼簡單的痔瘡手術到底要幾個人做!?」心裡雖然滿是疑問,但身體還是不敢有任何幅度的動作。「馬上我就要開始手術了,你們好好看著」。
  • 便血就是痔瘡?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大腸癌|痔瘡|便血|大便|...
    俗話說「十人九痔」,上廁所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便血情況時,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自己得了痔瘡,甚至會按照痔瘡的治療方法自行用藥。實際上,便血除了痔瘡外,還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的前兆。專家提醒便血時最好做檢查明確疾病,否則可能耽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 這些特點都符合,基本可以確定:你得的不是痔瘡,是腸癌!
    大多數無症狀的痔瘡無需治療,對身體的健康也沒有太大的影響。若症狀嚴重時,到醫院行手術,便可解決。然而對於直腸癌我們卻不能袖手旁觀,它是生長在直腸黏膜表面的一種惡性腫瘤倘若沒有及時的發現和治療,一旦發展到晚期,它可侵入黏膜下層,其癌變組織擴散轉移,危及生命。許多老百姓常把直腸癌誤以為痔瘡而延誤了病情,耽誤了治療,但其實細心觀察後仍能看出痔瘡與直腸癌之間的區別。
  • 哪些是其高危因素?醫生建議這幾類人注意
    一、首先給大家講講肝硬化都有哪些症狀? 二、那麼哪些是引起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呢? 對於肝硬化,我們除了了解其症狀,更重要的其實是預防肝硬化的發生,那麼引起肝硬化的高危因素都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病毒性肝炎。
  • 腸癌的前兆有哪些?
    腸癌早期還有哪些症狀?便血是腸癌早期的主要表現之一,大約超過80%的患者都會出現,不過由於痔瘡也可導致便血,所以一開始很多人都會它歸咎於是常見的痔瘡引起的,因此,大家要注意留意,尤其是便血量較多時,血色鮮紅,經藥物治療無效,更應該和腸癌聯繫到一起。
  • 28歲小夥腸癌晚期,你還以為便血就是痔瘡?醫生教4招自測
    而老兩口平時很注意飲食,葷腥食物吃得少,蔬菜吃得多,怎麼還會得腸癌呢? 原來夫妻倆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幾樣食物,幾十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過,雖然蔬菜吃得多,但長期飲食品種單一,又習慣了節儉,吃隔夜飯菜等,都是患腸癌的誘因。 小心!
  • 醫生:這幾類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
    肺結節患者的收診近年來呈增長趨勢,為此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在市級公立醫院中首先成立了肺結節診治中心,醫生建議患者發現存在結節問題時,及時接受專業排查,以儘早發現問題展開幹預及治療。所幸發現及時 肺結節確診為微小浸潤性腺癌想到已經年過四十,王女士每年都會到醫院做一次體檢,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 杭州31歲漂亮女模特便血兩個月,上網搜索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症!
    最近兩個月來她開始感到經常肚子隱隱作痛,然後就急著要往廁所跑,大便次數比以前也有增加,更讓她擔心的是,有時候大便還混有暗紅色的血液。通過網上搜索,她自己給自己診斷為「痔瘡」。於是在小區附近藥店買了痔瘡膏外用,可是用了半個月症狀並沒有減輕,這讓她有點緊張起來。聽好閨蜜推薦,她來到市三醫院肛腸外科看沈忠主任的專家門診。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因為便秘或憋便會使腹壓增高,直腸部充血,痔靜脈曲張,甚至可導致直腸黏膜與肌層分離脫出,肛管隨糞便下移,久而久之容易發生痔瘡。但痔瘡是沒有遺傳性的,也不會癌變。 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最常見的症狀都是便血,因此當有些症狀交叉或不典型時,臨床診斷常常混淆。
  • 有5種癌症,醫生遇到也很頭疼,記住3個字,儘早預防
    導語:如果你感冒咳嗽了去醫院,醫生很快就能給你開出藥方並且告訴你應該怎麼調理,很快就能痊癒。但是癌症卻不一樣。癌症不止是讓患者受到折磨的疾病,更讓醫生覺得頭疼。治療癌症更加複雜,而且有5種癌症,醫生遇到也很頭疼。
  • 小夥大便隱血一直以為是痔瘡 結果被查出大腸癌
    患了腸癌卻一直以為是痔瘡「很多人對大腸癌並不了解,更不重視,殊不知腸癌的早期症狀和痔瘡很像,導致患了腸癌卻沒有及時發現,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王平副院長說,在門診中,他遇到過不少患者,發現大便有血,以為只是痔瘡,根本沒當回事,有的甚至拖了一兩年才去醫院。沒想到一檢查,竟然被確診為晚期腸癌。
  • 男子屁股疼痛難忍,以為痔瘡犯了,醫生:肛門有魚骨頭
    很多人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咽,大魚大肉的吃飯講究細嚼慢咽,有的人甚至大口吞咽,直接把食物不能吃的部分吞進了肚子裡,雖然狼吞虎咽,這樣吃起食物來很像一位山大王,非常的有快感。但是伴隨著意外情況,對自己的身體肯定是有風險的,比如吃魚的時候大口吃魚,萬一裡面有刺怎麼辦?吃進了肚子裡,對身體造成損害。所以說還是建議大家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
  • 40~74歲的人群中,有1.2億人需要做腸鏡!
    」 醫生說,痔瘡與結直腸癌,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卻因為有「便血」這個共同的病症,讓不少腸癌患者蒙在鼓裡。 不久前,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美國2019年腫瘤統計報告》顯示,1991~2016年這25年來,美國腫瘤死亡率總體下降27%,相當於死亡人數減少262萬人,其中結腸癌死亡率下降了53%。 與我國數據對比,就能看出腸鏡的重要意義。近年來,美國建議45歲以上人群每年檢查結腸鏡,以防控結腸癌。
  • 常見的性病都有哪些 如何預防性病
    但是很多人對於性病的了解都比較片面,那麼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有哪些?我們在日常生活如何預防性病的發生?比較常見的性病都有哪些?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的慢性全身性性傳播疾病,危害人類健康嚴重。梅毒可分先天性和後天性梅毒。
  • 邢小燕教授:「經典延續,證據升級」聚焦高危糖尿病患者CVD一級預防...
    圖2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應用阿司匹林(75-160mg/d)來進行二級預防(I,A)。如果阿司匹林不能耐受,可選擇氯吡格雷作為替代(I,B),如圖3。結果發現,即便是在他汀使用率高達75%、阿司匹林依從性僅為70%、高危人群僅佔17%的情況下,阿司匹林仍能達到主要療效終點,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嚴重心血管事件12%(P=0.01);而在完全依從人群中,5年嚴重血管事件風險那麼,阿司匹林為什麼能在糖尿病人群一級預防中帶來如此大的獲益呢?這與糖尿病人群血小板功能異常密切相關。
  • 14個癌種科普信息:高危對象、篩查建議和預防建議。
    我們可以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症的防控,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國際先進經驗表明,採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範治療等措施,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我國實施癌症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