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運行了20年,美國宇航局將為其更換電池板,想再用10年

2021-01-15 天天頭條

國際空間站(ISS)在過去的20年裡一直繞地球運行,它以每小時17227英裡的平均速度環繞地球旋轉。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太空人在微重力環境下為世界各地研究人員進行科學實驗的實驗室。這項研究使工程師和醫學專家能夠為人類開發尖端技術和對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國際空間站

該空間站由八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供電,這些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陽能量。這些太陽能電池陣列由將能量轉換為電能的電池組成。太陽能電池是由純淨的矽元素塊製成的,可以使用稱為光伏的過程將光直接轉化為電能。這些陣列組合在一起能夠產生120千瓦的電力,足以為40個家庭提供電力。

由於國際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已經運行了近20年,部分設施已經老化,特別是最重要的能源系統。於是,美國宇航局於1月11日宣布計劃升級國際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以確保軌道實驗室有至少可以供應10年運行的電力設施。

國際空間站

美國宇航局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用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的「龍」號宇宙飛船向空間站運送第一對升級後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將在飛船底部的非增壓後備箱內運輸。在未來的貨運任務中,還將發射兩組太陽能電池板,但美國宇航局沒有提供每組電池板將在何時部署的進一步信息。

「儘管它們(太陽能電池板)運轉良好,但正如預期的那樣,目前的太陽能電池板顯示出退化的跡象。為了確保為NASA的Artemis計劃實施和商業化提供充足的電力供應,NASA將用新的太陽能陣列來升級空間站現有8個電力設施中的6個。」

圖片來源:Deployable Space Systems

這六塊電池板由波音子公司Spectrolab和供應商Deployable Space Systems公司共同開發,如上圖所示。每塊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將需要兩名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更換新型太陽能電池,增加三成電力
    文/陳根1998年,國際空間站首次發射進入軌道,其配備了48個鎳氫電池,分別安裝在四個太陽能電池板上,當空間站進入陰影面時,這些電池將保持空間站的電能供應。此外,2000年12月,國際空間站部署了第一對太陽能陣列。如今,國際空間站已在地球上空的軌道上運行了幾十年,這些太陽能陣列也一直在連續運行。第一對太陽能陣列向國際空間站提供電力已超過20年。儘管美國宇航局表示,其目前運行依然良好,但已有退化的跡象。
  • 陳根:國際空間站更換新型太陽能電池,增加三成電力
    文/陳根1998年,國際空間站首次發射進入軌道,其配備了48個鎳氫電池,分別安裝在四個太陽能電池板上,當空間站進入陰影面時,這些電池將保持空間站的電能供應。此外,2000年12月,國際空間站部署了第一對太陽能陣列。如今,國際空間站已在地球上空的軌道上運行了幾十年,這些太陽能陣列也一直在連續運行。
  • 2019年首次!NASA太空人為更換電池進行太空行走
    中新網3月23日電 綜合報導,3月22日,美國2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為替換老化電池而進行了太空行走。  據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安妮·麥克萊恩和尼克·海牙,計劃在太空中工作幾個小時,用鋰離子電池換掉三個舊的鎳氫電池。
  • 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正在太空中行走更換電池,而這將會創造歷史
    太空人太空行走為國際空間站更換電池,這將會創造歷史。 2019年10月美國宇航局(NASA)開始了一系列的太空行走,以升級國際空間站(ISS)外部的一組電池一連幾個小時,這兩位太空人不得不從國際空間站的這一頭到那一頭「挪動」一堆冰箱大小的電池。西安電池的目的地是P6電子組件,但是由於距離太遠空間站的機械臂無法觸到,這意味著太空人必須從機械臂的託盤中取得電池然後一路搬運過去再返回。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將為更換電池進行太空行走
    和Andrew Morgan在沿軌道運行的科學實驗室外工作了7小時,手動將老化的鎳氫電池換成全新的鋰電池,成功完成第一項任務。他們必須慢慢拖動著電池,多次往返運輸。指揮員Keith Johnson面對CBS新聞採訪時說:「太空人往返路程的設計非常重要,因為他們要把重達428磅(195千克)的新電池從託盤上拿下來並將其運到一體化設備處。然後將重達365磅(165千克)的舊電池卸下並帶回。
  • 國際空間站大升級!波音公司將提供六個太陽能電池板:電力暴漲30%
    國際空間站(ISS)自1998年正式建站,於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也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波音公司籤訂了一份合同,要求波音公司在2021年製作6個太陽能(000591,股吧)電池板,用來進一步滿足空間站的用電需求。
  • 國際空間站標記人類在地球軌道生活20年
    圖為從左起,太空人尤裡·P·吉岑科;聯盟號指揮官,太空人比爾·謝潑德;任務指揮官和太空人謝爾蓋·K·克裡卡列夫,飛行工程師。(美國宇航局)2000年10月31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太空人——美國人比爾·謝潑德(Bill Shepherd)和俄羅斯人謝爾蓋·克裡卡列夫(Sergei K. Krikalev)和尤裡·吉岑科(Yuri P.
  • 波音將向國際空間站交付6個太陽能電池板
    打開APP 波音將向國際空間站交付6個太陽能電池板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14 11:23:54 據外媒報導
  • 美國專家:將國際空間站運行期限延長到2030年將很困難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專家、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研究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認為,將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期限延長到2030年將很困難。麥克道威爾對衛星通訊社稱:「我認為將國際空間站的運行維持到2030年將很困難,但它的運行時間應比到2024年稍長一些。
  • 日漸老化的國際空間站,離退役還有多久?
    當時,美國宇航局及其國際合作夥伴就發現空間站的漏氣速度略高於標準值。然而由於那時候正值其「繁忙季」——航天員要進行各種太空行走,還要準備SpaceX公司的龍飛船進行首次載人任務等,這個問題一直被壓著沒有好好處理。美國宇航局認為,氣體洩漏並不是一個特別急迫的問題,畢竟空間站上還常備有氣罐,可以不斷補充洩漏的氣體,維持空間站內氣壓的穩定。
  • ARISS將在國際空間站慶祝火腿無線電20年
    業餘無線電臺(ARISS)不久將慶祝國際空間站(ISS)連續開展火腿無線電業務20年。美國航天局正在用一張新製作的信息圖來紀念這一裡程碑,該信息圖強調了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機組成員與學生之間通過業餘無線電進行的教育接觸。在過去的20年裡,ARISS支持了近1400次與學校、學生團體和其他組織的預定火腿無線電接觸。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根據協議,國際空間站80%的建設資金由美國負擔,工作語言為英語,並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牽頭,負責從總體上領導和協調計劃的實施以及在空間站運行期間發生緊急情況時進行具體指揮。  空間站計劃分三個階段完成,總工期為10年。但由於資金短缺,計劃一再推遲實施。
  • 運營20年的國際空間站故障頻出 接下來命運會如何?
    他們的到來將預示著這個軌道實驗室20年來持續有人駐留的開始,NASA領導著一項國際合作努力,將在10年中繼續建設這個實驗室。出於在美蘇大衝突後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願望,空間站合作夥伴關係或多或少取得了成功。即使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生空難,但空間站仍然有人駐留,只是後來美國有近10年時間沒有自己進行太空運輸。
  • 先後用了20年,累計投資1300億美元,建設國際空間站值不值
    美國在這一領域很有發言權,眼下太空中使用的國際空間站就是美國宇航局主導的不得不承認,美國在空間站上的成就,它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國際空間站,使得世界能夠藉助這一空間站了解宇宙更多的奧秘。並且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是目前最大規模,設施最先進的人造太空設施,它大約有兩個足球場的大小,人類依靠其在太空中站穩了腳跟。美國為此耗費了近20年的時間和超過13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887.58億元),但也有人問,投資如此巨大到底值不值?
  • 人類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太空中人類文明的符號
    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很快意識到,要想建造如此規模的空間站,只是一個模塊是遠遠不夠的。而用一次性火箭把空間站組件發射到軌道上的成本將遠遠超過建造空間站各模塊本身的成本。於是,太空梭的應用就變得極為迫切。隨著1982年太空梭正式執行飛行任務,美國政府認定,建造空間站的時機已經成熟。
  • 美國宇航局對空發射日本貨船離開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將於2020年9月13日在德克薩斯州馬爾法的正上方進行東南軌道飛行,將飛越墨西哥和南美洲。前景中,是「右旋」微調機械手,後面是日本的H-II轉運車9(HTV-9)。在HTV-9內部,是HTV-8的託盤,上面放著以前太空行走時從空間站移走的舊鎳氫電池。
  • 國際空間站20年,不斷老化要修修補補,美國還沒接替者
    國際空間站已經太久了。它不時會漏水,需要太空人不斷修修補補。廁所也壞了,電池也需要更換。除此之外,它必須躲避軌道上微小的隕石:僅今年一年,國際空間站就不得不採取三次機動以避免被隕石擊中。有時也會中彩,比如2016年一塊太空碎片就打碎了國際空間站的一扇窗戶。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在最近一次太空行走中更換了老化的電池
    來源:cnBeta.COM美國宇航局一直在對國際空間站外部的電池進行長期的升級改造,現在,升級過程已接近完成。近日,兩名太空人更換了關鍵的太陽能陣列電池,標誌著電池活化項目即將完成,該項目將使空間站的動力持續到2024年。兩名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和鮑勃·貝恩肯於周四完成了太空行走。
  • 國際空間站時日不多,美國想抓住最後的時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軌道實驗室剩下的時間。航天局官員強調,綜合體的狀況很好,它剛剛接受了一套電池升級,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運轉。在幾個月內,隨著每艘太空飛行器上有更多的太空人湧入空間站,商業運營人員將擴大空間站的研究能力。川普政府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加大努力,讓私人太空人飛行,並向國際空間站添加私人太空艙。
  • 第1657回:國際空間站曙光號,載人太空飛行器實驗室
    我國曾表達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意向,但因美國出於晸治原因反對其加入以及我方資金、技術不足等諸多障礙最終未能提交申請。迄今為止,已有來自多國的航天員登上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但均為美國或俄羅斯主導的太空計劃,其中還包括七名太空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