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1300億美元,遠超登月計劃,美國建設國際空間站值不值
二十年前的這個月,即2000年11月,三名太空人打開了新建成的國際空間站的大門,漂浮了進去,從此開啟了人類在這個太空前哨上的長期生活和工作。從那時起,先後有241位訪客曾經進入空間站,至今為止,美國在國際空間站上耗費了1300億美元,還沒有算入40億每年的維護費用,遠遠超過了阿波羅計劃的255億美元,是美國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項目。美國如此龐大的投入究竟值不值得呢?
-
花費20年,超過13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在研究什麼呢?
什麼是國際空間站,相信大家對這個詞是很陌生的,甚至有些人並沒有聽到過這個詞,但是這個詞出現的時間並不短,而且我們偶爾會在新聞聯播上,或則是在其他應用APP上見到過這個詞,但是我們仍然不知道國際空間站到底是做什麼的,到底在研究什麼?今天就來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國際空間站到底在做什麼,對我們又有什麼意義。
-
花了20年,超過13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究竟有什麼研究成果?
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9年由時任美國總統裡根首先提出的,也就是通過合作的方式,在太空見到最大的載人空間站。而這一設想一經提出,就在世界各國中引起了廣泛的爭討。 國際空間站從提出,到建立用時約20年。並且各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投入,也已超過了1300億美元(未算入通貨膨脹)。20年的時間和1300億美元製造出的國際空間站,究竟在研究什麼呢?對人類未來太空研究又有怎樣的用處呢?
-
花了20年,超13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都在研究什麼?對我們有用?
自1993年計劃建立國際空間站到1998年的第一批模塊升空,直到2011目前,國際空間站已經花費超過1300億美元,內部配有許多最尖端的實驗室設備,雖然整體並沒有地球上的一些實驗室那麼大,但是它有一個所有地球實驗室都無法比擬的特殊環境,那就是微重力。利用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有助於科學家們研究許多科學領域的基本現象。空寂空間站都研究些什麼呢,對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幫助?
-
國際空間站二十年:1300億美元打造的平臺未來將走向何方?
國際空間站的各個組件大多在地面上完成建設任務,由美國和俄羅斯的運載工具送入太空後完成拼接。1998年11月15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進入預定軌道,同年12月,由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並與曙光號連接,2000年7月星辰號服務艙與空間站連接。
-
花費13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漏氣了,它是如何建造和運作的呢?
由於國際空間站非常龐大,有400多噸、十幾個艙段,裡面的整個生活空間比一家大型客機的內部空間還要大,所以檢測出這個漏氣的孔還是比較麻煩的。其實兩年前,也就是2018年8月30日,國際空間站就有過一次洩漏,那一次比這次厲害,洩漏來自俄羅斯分段的聯盟MS-09太空飛行器軌道艙內的一個2毫米的洞。
-
美媒:國際空間站服役20年後前途未卜
美國阿爾斯科技網站11月1日發表題為《服役20年後,空間站前途未卜》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迄今已有六十多名太空人先後進駐國際空間站。這20年來,站內一直保持著至少兩個人。國際空間站是獨一無二的,此前從來沒有人在軌道上建造這麼大的太空飛行器且運行這麼長時間。然而,人們越來越擔心它會在沒有接替者的情況下退役,結束20年在軌運行。此外,我們從這樣一個前哨基地獲取的大部分價值可能都將化為烏有。國際空間站造價不菲。自從約30年前開始建造,美國航空航天局已經花費了1000億至1500億美元來組裝和維護這個空間站。不過,美國和世界的投資換來了很多回報。
-
1998年11月20日 國際空間站第一個組件升空
1998年11月20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和歐洲航天局12個成員國組成的16國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發射成功,從此拉開了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序幕。
-
運營20年的國際空間站故障頻出 接下來命運會如何?
他們的到來將預示著這個軌道實驗室20年來持續有人駐留的開始,NASA領導著一項國際合作努力,將在10年中繼續建設這個實驗室。出於在美蘇大衝突後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願望,空間站合作夥伴關係或多或少取得了成功。即使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生空難,但空間站仍然有人駐留,只是後來美國有近10年時間沒有自己進行太空運輸。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國際空間站介紹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領域的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在80年代初期為抗衡蘇聯的和平號軌道空間站而提出來的,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上一些投資大、風險高而一個國家又無力承擔的大科學研究項目逐漸走向國際合作。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環球網10月7日報導,國際空間站在2000年,迎來首批太空人入駐後,如今已經運行了將近20年。根據最初計劃,國際空間站將使用至2015年,但在之後工作時限延長到2020年後,又計劃再次將使用壽命延長到2024年,甚至該項目的參與國還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8-2030年。但是這都是在國際空間站沒有出現故障的前提下進行的,而現在國際空間站像是個沒毛病的空間站嗎?
-
基斯克威爾機構APP:回望國際空間站二十年
再過幾天,人類在外太空的持續存在就將迎來20周年的紀念日。二十年來,一撥又一撥的太空人不間斷地在國際空間站工作,將這個距離地球表面400多千米的巨大太空飛行器作為自己的家。2000年11月2日,美國太空人比爾·謝潑德(Bill Shepherd)、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克裡卡廖夫(Sergei Krikalev)和尤裡·吉德津科(Yuri Gidzenko)首次登上國際空間站。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可以從建設過程明顯看出,桁架質量甚至超過了普通艙段。自從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發射第一個主要艙段曙光號起,一直到今天仍在進行建設過程,主要建設過程由美國的太空梭計劃完成。由於大型結構的使用,它絕大部分部分建設甚至只能由太空梭完成,然而太空梭極其昂貴,平均每15億美元一次任務!
-
國際空間站20年花掉超千億美金,一些人開始覺得它「沒啥用」了
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自 2000 年開始有太空人入駐以來,已經耗費了一千多億美元的修建和維護成本,但是它造福社會了嗎
-
運行20年,國際空間站20大科學突破
20年,其間開展大量在軌科學實驗,取得多個方向的突破。這些晶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以求更好地了解微重力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並將其應用於改善地球人健康狀況。 刺激近地軌道經濟:從衛星部署到在軌研究,充滿活力的商業太空經濟已經發展起來,其價值目前超過345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一直是支持這一領域發展的重要力量。
-
投資50億美元花20年建造,如今面臨關閉
1995年,迪士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的主題公園,這個知名度超高的遊樂玩地,深受世界各國人民青睞。截止到目前為止,迪士尼大家庭已經有著6個世界頂級的度假遊樂目的地,分別是加州、奧蘭多華特、東京、巴黎、香港以及上海。
-
人類最高科技水平及最複雜的工程之國際空間站,人類智慧大成者
到今天為止,人類創造的工程中,從科學技術水平、應用先進技術程度、工程複雜性、投資費用等維度考慮,代表人類最高科技水平有哪些呢?共由16個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一起參與建設,1998年開始建設,2010年全面建設完成,耗時12年,花費超過1300億美元,加上各種維護費用,至今已經花費近2000億美元。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不建設在月球,反而漂浮在地球上空?
在地球的上空,擁有著大量的衛星環繞,而在距離地球上空大約400千米處,有一個巨大的人造設備,它就是著名的國際空間站。它發射與1998年,截止到2020年,它已經環繞了地球大約12.5萬圈,而人類早在1969年就已經實現了載人登陸月球。
-
人類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太空中人類文明的符號
派遣年齡較長的太空人完成這次任務,並不僅是看重他們的經驗,也是對這些太空人的老朋友、已步入暮年的國際空間站的致敬。到今年11月2日,人類進駐國際空間站已經足足20年了。國際空間站還適合測試未來可能的長時間月球和火星任務所需的太空飛行器系統和設備。國際空間站並不是第一個空間站。世界上最早的軌道前哨站是1971年發射升空的俄羅斯「禮炮計劃」(Salyut programme)。其原理很簡單,就是用火箭把一個小型載人衛星發射到近地點軌道。
-
回望國際空間站二十年:耗費如此巨資是否值得?
對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分成了兩派:一些人認為,國際空間站是一座團結的燈塔;但在另一些人看來,這不過就是一部動作電影的布景。 太空科學家們正準備慶祝一項非凡的航天成就。再過幾天,人類在外太空的持續存在就將迎來20周年的紀念日。二十年來,一撥又一撥的太空人不間斷地在國際空間站工作,將這個距離地球表面400多千米的巨大太空飛行器作為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