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羅伯特·艾格斯執導,威廉·達福、羅伯特·帕丁森領銜主演。該片於2019年5月19日在坎城電影節首映。
影片設定在19世紀神秘的新英格蘭島上,圍繞兩名燈塔看守人展開,講述了兩個人為了看守梅恩海峽的一座燈塔,被困在一個充滿危險的小島上的故事。
劇情簡介
託馬斯·維克(威廉·達福飾)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的燈塔看守人,溫斯洛(羅伯特·帕丁森飾)是一個擁有著神秘過去的年輕人,而溫斯洛是第一次擔任燈塔看守人。
每一天晚上,兩個男人都會坐在一起吃晚飯,託馬斯·維克會喝點酒,而溫斯洛每次都拒絕喝酒,擔心會因此被炒,因為喝酒是這項工作明令禁止的。當天氣變壞,兩人之間的孤立感開始影響年輕的看守人思想時,這會減輕即將到來的不安感。每一晚,溫斯洛都會受到噩夢的折磨。
在他們為期四周的任期結束前的最後一晚,暴風變得更加強烈,溫斯洛最終也同意喝上幾口酒,所有人都喝醉了打了起來。第二天在宿醉中,他們醒來後發現因為天氣的緣故,本來計劃來接他們回家的船並沒有到達,所以還得被困在島上幾個星期才能回家。
幕後花絮
為了拍攝影片劇組在新斯科舍半島上,搭建了一座70英尺高的燈塔,可以照射到16英裡以外的地方。電影裡有狂風暴雨場景,其實都是實景拍攝,因為島上風特別大,根本不需要其它設備。
影片在加拿大偏僻的新斯科舍半島取景,因為那裡天氣非常惡劣,主創們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真實的強烈風暴。
大事件——燈塔神秘事件
一,「史莫斯燈塔悲劇」(the Smalls Lighthouse Tragedy)
當時在威爾斯彭布羅克郡距離海岸25英裡的史莫斯燈塔(Smalls Lighthouse)住著兩位看塔人Thomas Howell和Thomas Griffith。糟糕天氣讓他們困在島上數月,期間Griffith因事故不幸喪生。Howell為了自證清白,沒有將Griffith屍體拋入大海,而是做了個臨時棺材,將同伴屍體放進去,綁在屋外石頭上,打算等被救援後再處置。
海島上的天氣十分糟糕,很快棺材就被雨水大浪打得七零八落,成了屍體被綁在屋外。Griffith的屍體隨著風浪來回擺動,路過的巡邏隊船員表示,他們遠遠的看到一個模糊人影,向著船員招手,因此船員們判定,島上一切正常。風暴過後四個月,Howell一直和Griffith屍體生活在一起,當Howell被救出時,身心早已被嚴重摧殘。
「史莫斯燈塔悲劇」讓英國政府大為震撼,此後便調整了駐守燈塔政策,燈塔看守隊伍至少需要三人,以保證工作正常高效順利開展。這條政策,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電氣自動化科技發展,才逐漸取代了燈塔看守人這一職業。
二,1900燈塔失蹤事件
艾琳莫爾(Eilean Mor)的歷史已有120年之久,它是蘇格蘭沿海的一個小島,除了燈塔之外,這裡什麼都沒有。然而,1900年,它的三個守護者消失了,從未被發現。
1900年12月26日,一艘小船駛向偏遠的外赫布裡底群島的弗蘭南群島。它的目的地是艾琳莫爾(Eilean Mor)上的一座燈塔,這是一個偏遠的島嶼(除了燈塔守衛者之外)完全無人居住。
儘管無人居住,但該島一直引起人們的興趣。它以六世紀的愛爾蘭主教聖弗蘭嫩(St. Flannen)的名字命名,後來成為聖徒。他在島上建了一座小教堂,幾個世紀以來,牧羊人一直把綿羊帶到島上去吃草,但從來不過夜。
約1920年,一輛運輸船經過了這裡,當船到達燈塔附件時,哈維船長驚訝地發現沒有人在等待著他們的到來。他吹了號角,發出了警告彈,以引起注意。然後,船員約瑟夫·摩爾划船上岸,然後爬上通往燈塔的陡峭樓梯。
到達燈塔後,摩爾注意到了點問題。燈塔的門被打開了,在入口大廳,三張油皮大衣中的兩張都不見了。摩爾繼續走到廚房,在那裡他發現一半的食物被吃了,椅子也翻了過來,幾乎就像有人急忙從座位上跳下來一樣。除了這一奇特的場景,廚房時鐘也已停止。
摩爾繼續搜尋燈塔的其餘部分,但沒有發現燈塔守衛者的跡象。他跑回船上通知哈維船長,哈維船長隨後下令搜查這些失蹤人員的島嶼。但是找不到人。
哈維迅速將電報發回了大陸,然後又轉發給了位於愛丁堡的北燈塔局總部。電報中寫道:弗蘭南斯發生了可怕的事故。三個燈塔守護者從島上消失了。今天下午到達那裡後,島上沒有任何生命跡象。時鐘停了下來,其他跡象表明事故一定是在一周前發生的。
幾天後,董事會的上層人物羅伯特·繆爾黑德(Robert Muirhead)便前往該島調查失蹤事件。
他對燈塔的調查發現,除了摩爾的報導外,沒有發現任何其他東西,除了燈塔的日誌...
Muirhead立即注意到燈塔的日誌條目的最後幾天是不尋常的。12月12日,第二助手託馬斯·馬歇爾(Thomas Marshall)寫道:「狂風像二十年來我從未見過的那樣」。他還注意到,首席保管官詹姆斯·杜卡特(James Ducat)一直「非常安靜」,第三助手威廉·麥克阿瑟(William McArthur)一直在哭。
最後一句話的奇怪之處在於,威廉·麥克阿瑟(William McArthur)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水手,在蘇格蘭大陸上以強硬的鬥士而聞名。他為什麼要為暴風哭泣?
12月13日的日誌記錄表明,暴風雨仍在肆虐,所有三個人都在祈禱。但是,為什麼三名經驗豐富的燈塔管理員在位於海拔150英尺的全新安全的燈塔上,祈求暴風雨停止呢?他們應該是完全安全的。
更奇特的是,12月12日,13日和14日該地區沒有暴風雪的報導。事實上,天氣平靜,直到12月17日才襲擊該島。
燈塔日誌
最終日誌條目於12月15日完成。它只是讀著「風暴結束了,大海平靜了。上帝勝過一切。「神是萬能的」是什麼意思?
看完日誌後,Muirhead的注意力轉向留在入口大廳的剩餘油皮大衣。為什麼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其中一位燈塔員不穿外套就冒險出去了?此外,為什麼在法規嚴格禁止的情況下,三名燈塔工作人員都同時離開崗位?
儘管這些都是好問題,但最相關和最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當時的天氣狀況。海洋應該是平靜的!他們確定了這一點,因為可以從附近的劉易斯島上看到燈塔,任何惡劣的天氣都會使它看不見。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傳聞在Eilean Mor的燈塔管理員報告了風中奇怪的聲音,喊出了三名死者的名字。關於他們失蹤的理論範圍很廣,從外國入侵者俘虜這些人,一直到外星人綁架!無論他們失蹤的原因是什麼,在100多年前的那個冬天,肯定發生了令人無法解釋的事件。
三,直布羅陀燈塔神秘事件
1803年,上加拿大議會批准建造三座燈塔,每座都位於單獨的地點;一個在米西薩加點,另一個在西姆科島,第三個在直布羅陀點。直布羅陀角的燈塔因19世紀初發生在那裡的暴力事件而臭名昭著。
1808年3月16日,加拿大《上加拿大公報》(the Upper Canada Gazette)在其版本中寫道:「我們很高興地通知公眾,在直布羅陀角建造燈塔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航行於安大略湖的船隻所面臨的危險。」
這座六角形燈塔的建造於1808年完成。一旦建成,它將離地面16米,並在1832年擴展到25米。這座燈塔的建築材料選用了來自安大略省昆斯頓的石頭。燈塔在早期是燃料的主要來源,除了蠟燭什麼也不用。後來,它被轉化為使用抹香鯨油。
就像它的時代和以前的燈塔一樣,它需要人類的存在才能正常工作。這個地方的管理人住在燈塔旁邊的一間小木屋裡。小屋本身分兩層,一層是管理員度過一天的地方,二層是他睡覺的地方。
今天這座農舍已蕩然無存。然而,剩下的是約翰·保羅·拉德穆勒之死的謎團以及他的屍體究竟發生了什麼。
約翰·保羅·拉德穆勒是燈塔的看守人。一八一五年一月二日晚上,正當拉德米勒在做他的日常工作時,據許多人猜測,幾個約克堡的士兵來看了他。
他們的意圖,推測繼續,在哪裡享受一些酒吧老闆的酒,儘管已經喝醉了。在這一點上,各種猜測存在分歧。一個版本的故事說,所有人都坐下,喝了一輪酒,然後事情變得很糟糕。
另一方面,約翰無意與人分享他的飲料,士兵們以暴力回應。不管情況如何,拉德米勒還是被殘忍地謀殺了。
第二天,目擊者發現,通往油燈的臺階上有一塊血跡,但沒有屍體,這進一步說明缺乏證據,也沒有嫌疑人。警察手頭有一件棘手的案子。
在搜查該房屋時沒有發現任何線索。後來,燈塔第四任看守喬治.德南(George Durnan)發現了一具棺材,似乎是埋在沙子裡的一塊顎骨。當時的法醫技術是有限的,這意味著不可能檢查這塊骨頭是否是拉德米勒的。
在他的發現的鼓舞下,德南繼續尋找,最終找到了埋在地下的骨頭。後來才知道這個遺址原來是一個古老的墓地。
《約克公報》在1815年1月14日寫道。自從他失蹤以來,有關燈塔附近有鬼魂出沒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
當地人認為鬼魂是約翰·保羅·拉德米勒(John Paul Radelmuller),他不是在復仇,就是在把酒不放。
直布羅陀點燈塔於1956年正式退役,其引導船隻的任務交給了一個自動電信號。今天,燈塔離水面幾乎有100米遠,因為在過去200年的時間裡,沙沉澱物在燈塔和海岸之間增加了更多的陸地。
約翰·保羅·拉德穆勒鬼魂縈繞燈塔的故事在這一地區仍很流行,儘管歷史研究對1815年1月2日晚上發生的事情的細節提出了一些疑問。儘管拉德米勒幾乎可以肯定是被謀殺的,但德南發現的這些骨頭從來沒有得到過確鑿的證據證明是他的。一些消息來源表明,他的屍體被發現並埋葬,而另一些消息來源說,他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