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17日澄清,所謂的「皮革奶」報導不實。央視稱「皮革奶」風波系由語焉不詳的報導引發,說明由三聚氰氨而導致的中國乳製品的信任危機,目前依然停留在人們內心。2011年2月18日央視《新聞1+1》播出《誰在製造「皮革奶」?》,以下是節目實錄: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昨天的節目裡面,我們剛剛關注了內地人到香港去採購、搶購奶粉的事情,現在看來香港的奶粉恐怕又要吃緊一陣子了。因為據媒體報導,內地又出現了所謂的「皮革奶」。雖然消息一出,農業部馬上出來澄清,這篇報導並不屬實,但是這種澄清似乎卻消解不了人們心中深深的憂慮。我們先來看一下「皮革奶」到底是怎麼回事。
(播放短片)
記者:最近「皮革奶」的事情您聽說了嗎?
民眾1:了解一點,
民眾2:沒有。
民眾3:聽說過,昨天電視上還說了呢。
記者:您有沒有什麼擔心呢?
民眾2:我擔心中國這些企業的責任感,可能需要國家管一管。
民主4:買一些品牌的,其它的小廠的不敢買。
民眾3:每天喝奶就是擔心。
解說:
「致癌皮革奶驚現市場」,「皮革奶比三聚氰氨奶更驚人」,「皮革奶長期食品可致人死亡」,「皮革奶再現,中國奶的信任危機」,昨天和今天,類似的文章在網際網路上大量地出現,尤其是一篇標題為「內地皮革奶粉死灰復燃,長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更是被各大商業門戶網站大量轉載。
「皮革」、「牛奶」,危險的產品已經出現在了市場上嗎?昨天農業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做出回應,並公布了他們對全國生鮮乳質量的檢測結果。醒目位置的第一句話是「2010年例行檢測未檢出皮革水解蛋白。」
王俊勳(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主任):
2010年總共監測了7400多個生鮮乳樣品,檢查了4700多個奶站,2600多個生鮮乳運輸車輛,結果顯示,所有的生鮮乳沒有發現三聚氰氨的添加問題,也沒有發現皮革水解蛋白等違禁添加物。
解說:
市場上沒有發現所謂的「皮革奶」,這是國家有關部門做出的回應,但是「皮革奶」事件為什麼會被傳得沸沸揚揚呢?
今年2月12號,農業部下發《2011年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和《農業部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規範》兩個文件,其中要求各地要抽檢皮革水解蛋白。
然而就在昨天元宵節,這篇《內地「皮革奶粉」死灰復燃長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卻迅速引起軒然大波。文章明確寫到,三聚氰氨事件對於內地乳業的影響尚未消退,國家農業部近日發現皮革奶粉死灰復燃,內地疑有不良商人將皮革廢料的動物毛髮等物質加以水解,再產生出來的粉狀物摻入奶粉中,意圖提高奶類的蛋白質含量,矇混過關。
一時間,內地出現皮革奶的消息,成了昨天乳製品行業的一顆重磅炸彈。
一組標題:
「皮革奶」生產者泯滅了人性
別讓嬰幼兒奶粉再「殺人」
追溯奶粉行業不良史
解說:
昨天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的股價應聲下跌,最高的蒙牛跌幅高達3.3%,而面對這樣的新聞,公眾緊張,相關企業緊張,監管部門更緊張。昨天,繼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澄清後,伊利、雅士利等企業負責人也趕緊表態,聲明自己的企業不存在「皮革奶」。
一次例行的檢測通知,一個早已被列入的檢測項目,一篇事實模糊、作者難覓的文章,面對這次影響巨大的「皮革奶」事件,真相到底是什麼?
主持人:
我們搞新聞的都知道,一篇新聞得有細節、得有出處,但是看整個這些日子說「皮革奶」的新聞,看不到任何細節。可這件事為什麼會成為新聞?
白巖松 評論員:
我覺得得先幫著觀眾朋友捋一下出臺的整個這樣一個過程。其實這個事情的最初開始是在2月12號的時候,農業部出臺了兩個,一個規範,一個文件,針對乳製品要進行監測的。到14號的時候,媒體就登了一篇文章,其實還是相對客觀,但是標題已經把農業部要抽檢皮革水解蛋白給列出來了。其實這兩個規範和文件在去年同樣都有,它強調的是要對樣本進行檢測三聚氰氨,同時也要檢測這種皮革水解蛋白,去年也同樣如此。
但是這篇文章又出來之後,又隔了三天,突然出來一篇文章,剛才報導上說的叫《內地皮革奶粉死灰復燃長期食用可致癌》,「皮革奶粉」、「死灰復燃」、「可致癌」這三個關鍵詞組接在一起,迅速地產生一種爆炸效應。其實不僅有農業部出來說這個報導不屬實。在內地最後一次檢測出乳製品裡頭含有所謂的「皮革奶」,是2009年3月份,浙江金華一個小的乳製品公司,然後迅速地就被查封了。起碼到現在兩年內檢測過程中沒有發現這種「皮革奶」,但是這個事情就迅速地被這麼放大了。
主持人:
你覺得人們在這件事上為什麼不進行稍微詳細一點的分辨,然後聽來什麼就是什麼?
白巖松:
首先我仔細看了一下 「死灰復燃」這篇文章,也看到了一些蹊蹺的地方,因為在這裡懷疑了一些乳製品的股票,但是又推薦了一支乳製品的股票,我不知道這篇文章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想法,那是有關人士去了解的。
可是另外一方面我又覺得很正常,從很正常的角度是什麼呢?說明由三聚氰氨而導致的中國乳製品的信任危機,目前依然停留在我們的內心,也許查不出三聚氰氨了,也許查不出「皮革奶」的這種成份了,但是在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查出對乳製品不信任的基因。我們有一句老話叫「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當時2008年三聚氰氨出來的時候,對乳製品的打擊如山倒一樣,「病來如山倒」,但是想要恢復這種信任「病去如抽絲」,是一個非常漫長過程。所以現在我能感覺很多人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因此一旦出現一個哪怕不屬實的一種報導,大家也會覺得有可能吧、是吧,甚至誰闢謠說不屬實等等,反而還懷疑一下,我覺得我們要面對這種現實。
主持人:
沒錯,就是這些天大家都說「皮革奶」這幾個字,然後非常權威的部門農業部這個時候出來澄清說,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你覺得能夠掰回市場的多少信任?
白巖松:
我覺得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覺得這次好在哪兒呢?就是當出來了這個事情之後,媒體一報導,不管可能是不屬實,甚至說這裡存在著另外一些因素,但是起碼農業部是正視它,馬上出來告訴大家,然後甚至說最後一次是2009年3月份金華等等。質檢總局馬上出來,告訴我們一直在監測,沒有發現這方面的這種情況。
我覺得有很多的事情,當這種不信任依然強烈地停留在人們內心的時候,我們不能說那個不屬實、那是謠言,就過去了。因為這還不足以立即打消人們內心長久以來已經形成的這種不信任,需要一次又一次,任何風吹草動,哪怕是假的風吹草動,都要立即非常正式地去回應。因此,包括現在我們看到各地乳製品企業迅速站出來,告訴大家相關的數據等等,就是一個漫長的病去如抽絲的過程,不能指望這一次大家就信了,還得很多次,可能將來還得有謠言。
主持人:
消費者在面對一篇不屬實、或者說沒有任何細節報導的時候,我只要一掃馬上就信了,但是對權威部門提供的這些詳實的數字,往往可能不相信。你說這種較量還要多久?
白巖松:
這說明我們還沒有到臨界點,沒到懷疑和真正建立信任之後的臨界點,現在依然是一個懷疑佔上風和不信任佔上風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有關部門不能有委屈感,也不能說憤怒,怎麼會有這種不屬實報導等等,就是要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哪怕出現謠言之後,一次又一次地證實。
建立人們的信任需要三個過程:第一,有關部門不斷地告訴大家,請信任我,但是這不重要,這只是第一層面。第二,告訴大家你在用什麼樣的方式不斷地檢測,並且從不中斷,而且有很大的投入,來檢測真的沒有。只有到第三個階段,這個事才算了了,消費者也信真的沒有了。
主持人:
剛才我們在關注一篇語焉不詳的報導引發了業內一輪比較大的風波。其實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來,最近幾年內地的乳製品行業都在經受著摧毀性的打擊,這些年正在努力地進行恢復性的生產。但是這樣的一輪新的風波到底會對步履維艱的乳製品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稍候會繼續關注。